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780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0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精品.docx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精品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第1节编制说明

本方案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主要为裙楼(A~G)/(1~6)轴处的楼板模板支撑体系,本方案涵盖了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使用期间的管理、使用后的拆除等。

第2节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4

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6

《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66-2008

7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77-2003

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9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0

施工手册

《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11

文件依据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2009]87号

12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建质[2009]254号

13

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招标图纸

14

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施工图纸

第二章高支模概况

本工程裙楼(A~G)/(1~6)轴处的支模底部标高为-0.050m,楼板顶部标高为8.650m,楼板厚度100mm,支模高度H=8.650-0.100-(-0.050)=8.6m,属高大支模施工范畴。

该部位的梁截面有400×900,400×800,300×650,400×850,400×700,300×500,350×600,400×600,200×300,200×250,400×500等,板厚100mm居多,极少数部位板厚为120mm。

高支模部位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材料选用及技术要求

第1节材料选用

本工程高大支模施工全部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的规格为Φ48×3.5,背楞木枋截面为50×100,底模采用18mm厚木模板,顶托梁采用双钢管,立柱顶部采用高度可调支托。

第2节技术要求

1、杆件材质要求:

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BG/T13293或BG/T3092。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1.7mm;壁厚允许偏差-0.35mm,外径允许偏差<-0.5mm,且必须涂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钢管内外两面的锈蚀深度之和不得>0.50mm,且必须涂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

对于新管还同时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和钢管材质检验报告。

钢管上严禁打孔。

2、扣件为杆件的连接件,用可煅铸铁铸造,扣件不得有裂纹,并将影响其外观质量的粘砂、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扣件与钢管的贴和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新进的扣件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

扣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1583,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顶托必须逐个检查,对存在螺纹滑丝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

方木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得使用。

对高大支模中使用的模板、方木、钢管等材料,使用过一定周期不能确保符合原有力学性能的情况下,要选样做破坏性力学试验,确定能够满足使用承载要求。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1节搭设顺序

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第2节支撑架构造要求

1、立杆

(1)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2)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且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且控制在50mm以内。

(4)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纵向水平杆

(1)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3、剪刀撑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接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说明:

图示为剪刀撑的布置原则,工程中剪刀撑的布设一律遵照上图原则进行搭设。

4、扣件

(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

(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

(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5、其它要求:

(1)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

(2)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满堂脚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设支撑架。

(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脚手架规范》的要求。

立杆支撑必须竖直(保证立杆轴心承载),禁止使用扭曲锈蚀严重的立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禁止错接。

立杆承载要贯通,禁止出现立杆传载到横杆,横杆再传递到立杆的情况(保证受力明确)。

支撑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成排成列,以保证横杆与每一根立杆能够用扣件连接。

阴阳角应采用木坊进行定位,以保证线条平顺及防止出现胀模现场发生。

(5)顶托支座位置必须采用两根钢管并排传递承载的方式。

顶托支撑插入长度应以保证顶托支撑稳定及不发生偏移为原则,一般以伸出长度不超过总长的1/3为宜。

(6)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遇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据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7)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节点。

(8)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在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第五章模板支撑架设计

本工程裙楼(A~G)/(1~6)轴处的支模底部标高为-0.050m,楼板顶部标高为8.650m,楼板厚度100mm,支模高度H=8.650-0.100-(-0.050)=8.6m。

第1节结构大梁支设设计

1.1结构大梁高支模传力系统

梁位置的高支模体系传力系统如下:

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等荷载→梁底模板→梁底纵向木枋→梁底横向钢管→梁两侧立柱+梁底承重立杆→承力结构层。

1.2梁下部支撑设置

1.2.1立杆间距及设置要求

1、梁底中部沿纵向设置一道立柱顶托,横向间距不大于600、纵向间距不大于1000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

2、梁底所有支撑采用顶托,顶托上必须放置两根平直钢管,钢管上为50×100木枋,木枋上铺设梁底模板。

3、梁两侧沿梁纵向水平钢管作为承载钢管时,水平钢管与立杆钢管的连接必须采用双扣件。

1.2.2其他构造要求

1、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同时在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

2、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纵横两个方向),同时在架体两侧外围设置纵向剪刀撑进行封闭。

3、立管底部垫方木或宽度不小于250的模板,利于荷载传递。

1.3梁侧向支撑设置

1.3.1支撑设置

梁底的木枋(50×100)一律垂直于梁截面放置,间距不大于200,方木搁置在下部支撑体系的横向支撑钢管上,支撑钢管与纵向水平杆采用扣件连接稳固,梁底及梁侧的模板均为18mm厚的木模板,对拉螺杆的直径为14mm。

1.3.2其他构造要求

1、在安装模板时,梁底模端部必须在支撑立杆的内侧,不得有悬挑情况出现。

2、梁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方上。

3、竖向的梁侧模的拼缝也要用木枋的窄边压住。

模边要压在柱的竖向模板上。

在主梁梁端与次梁交接部位,要求次梁的底模、侧模压住主梁的侧模,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

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于跨度L≥4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

1.4梁支撑架设计

框架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参数汇总表

分组设计验算

截面B×H

立杆间距

步距h(mm)

梁底木枋数量

梁侧面次背楞数量

梁底承重立杆数量

对拉螺杆道数

纵距l(mm)

梁两侧立杆间距b(mm)

200×300

200×250

1200

1200

1500

2

2

200×300

1200

1200

1500

2

2

300×650

300×500

1200

1200

1500

3

3

2

300×600

1200

1200

1500

3

4

1

2

300×650

1200

1200

1500

3

4

1

2

400×600

400×500

1200

1200

1500

4

3

2

2

400×600

1200

1200

1500

4

3

2

2

400×900

400×700

1200

1200

1500

4

4

2

2

400×800

1200

1200

1500

4

4

2

2

400×850

1200

1200

1500

4

4

2

2

400×900

1200

1200

1500

4

4

2

2

注明:

沿梁跨度方向的为纵距,梁两侧立杆间距。

1.5支撑示意图

注明:

图示中梁底横向钢管均采用双扣件与梁两侧立杆连接(余同)。

第2节楼板高支模设计

2.1楼板支撑体系传力系统

传力系统如下:

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等荷载→梁底模板→模板次背楞木枋→顶托梁→立杆→承力结构层。

2.2楼板支撑体系设计

1、立杆间距纵横均按不大于1200mm设置。

2、楼板模板下部立柱采用顶托,其内必须搁置两根平直钢管并列承载。

3、木枋搁置间距不大于200mm。

4、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同时在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

4、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纵横两个方向)。

5、满堂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2.3其他构造要求

1、在安装模板时,底模其边端部离支撑立杆的悬挑长度不得大于100mm。

2、平台模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方上。

3、对于跨度L≥4m的板要求支模时应按规范起拱L/1000~3L/1000。

板支模示意图参见梁支模示意图。

高支撑楼板支架的设计验算详见后所附《计算书》。

4、楼板的厚度有100mm和120mm两种,100mm厚的板数量较多,120厚的板少部分集中于东南角处的圆形顶板处,故按照120mm厚的板进行楼板高支撑架的设计。

5、高支模参数:

板厚100mm

立杆间距

横杆步距:

h

备注

横距:

l

纵距:

b

裙楼

≤1.2m

≤1.2m

1.5m

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

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

第六章施工过程控制

第1节高大模板支撑架的验收

高大支模搭设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工序交接验收,支撑系统未按技术方案要求完工前,不得进行模板安装,模板按作业流程要求全部或分部安装完毕后,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以书面形式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并约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履行验收手续。

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1、高大支模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

2、高大支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及架子工应有特殊人员操作证。

3、高大支模施工必须按照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要求施工,现场有变动,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必须经过设计人员修改,经过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4、支模搭设必须经过交接验收,安装柱模和梁模应搭设工作台。

第2节高大模板支撑架的使用管理规定

1、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严禁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2、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

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3、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可开始作业。

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

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离。

4、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

第3节高支模拆除

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1、侧模:

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

2、底模:

在砼强度符合下表后,方可拆除模板。

构件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计(%)

L≤2

50

2<L≤8

75

L>8

100

L≤8

75

L>8

100

悬臂构件

/

100

3、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

4、高支模拆除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

5、拆除4.5米以上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搭设或拆除的支模下通行。

6、高大支模应在日间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光线不足的地方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过程应有质量和安全检查员在场监督。

7、高支模应设爬梯,严禁操作人员爬支模上下。

8、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9、当拆除木楞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楞梁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

10、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

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

11、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

12、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

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式。

第4节混凝土浇筑及监测措施

4.1混凝土浇筑

先浇筑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楼板的梁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cm。

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续向前推进。

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反。

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可将局部钢筋解开振捣完毕后恢复。

混凝土布料后及时摊开振捣。

在浇筑过程中泵管布料后才开始进行振捣,尽量避免布料与振捣同时进行。

混凝土浇筑时可从高支模中部向两边对称浇筑,使架体上的荷载成对称分布,避免由于荷载集中使架体倾斜。

4.2混凝土浇筑期间支撑体系监测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场范围内支模人员动清场工作,并安排专人看管,防止混凝土浇筑期间有人进入支模下逗留歇息。

2、在浇筑过程中,跟班木工及施工员随时观察模板体系变形情况,并用水准仪每30分钟观测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特别是检查钢管有无局部弯曲而造成失稳以及木枋挠度过大等异常情况。

如有异常,施工员立即指挥楼面工作人员撤离,经确认在安全威胁解除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3、夜间混凝土施工应配备足够灯光照明及有关部门的抢险材料,以保证安全。

4、在模板面不得超负荷堆放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及机械设备,以免支模局部沉陷。

第七章质量保证

第1节质量保证措施

1、关柱模前,清理好基层,留好清灰槽。

2、为保证结构位置断面准确,梁身平直,支模前应在模板表面弹出柱、梁构件边线控制线,故安装时带通线安装,放好支撑块(铁)。

3、为防止保护层地过大或过小,应垫好保护层垫块。

4、为防止模板漏浆,除严格控制接缝外向应用胶带纸封贴。

5、为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固,浇筑前检查各扣件的坚固情况及剪力撑、保险卡等。

6、为保证结构物件位置细部尺寸,平整度符合要求,模板支见后应根据校核线进行检查校核。

7、浇筑前应有专人护模,随进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消险隐患。

第2节质量要求:

1、表观检查: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检查数量: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  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 寸

+10,0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检查数量: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按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尺检查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检查数量:

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第八章高大支模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组织体系,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现场专职安全员、技术负责人负责具体落实,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2、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坚持每天安全主管现场巡察,专职安全员重点把关,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相关人员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应对照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

3、高支模搭设的所有架子工、木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工作包,将工具及零配件放于其内,以免高空坠落。

4、钢管满堂架搭至2m以上必须张挂水平安全兜网,外侧张挂安全立网。

5、搭设专用工作走道,以便作业人员进出并作为发生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通道。

6、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7、混凝土浇筑时,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8、本工程高大支模部分混凝土采用梁、板、柱(浇筑高度5m)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式,梁板砼浇筑顺序宜从中间向两边进行,防止施工荷载过分集中,而造成支撑架失稳。

浇筑时需分块分层进行,速度不宜过快。

9、浇筑砼的泵管需另行搭设支撑架,不得与模板支撑架相连,防止因泵管的冲击力,对支撑架造成冲击而失稳。

10、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挂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

11、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应设围栏,其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

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

第九章应急救援预案

高大模板工程在搭设和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坍塌事故,高空作业易发生坠落事故,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编制以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第1节应急救援小组

1.1应急救援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