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791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学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理解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领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

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领会其作用;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巧妙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时数:

4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者:

文采也,即修辞。

修辞: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考试要求: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九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三、结合高考真题,了解命题规律:

1、[2014·江苏

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带雨来”没有A项“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

2、[2014·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春节:

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

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对

仗工整,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3、(2013宁夏)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6分)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参考答案】23.(6分)内容贴切,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

4、(2012年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答案:

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5、(2013广东卷)右边是一幅剪纸画。

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您温暖的眼神像一缕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

谢谢您,妈妈。

(不设统一答案)

我深情地望着妈妈,她的眼光就象磁石一般,路在依然走,情在母子间,携手生活的路。

我的耳边回响起妈妈的话语:

孩子,苦水能让你坚强、苦水能让你成长、苦水更能让你飞黄腾达。

我会一直看着你,行走、拼搏。

有话对我说,有泪向我流,有苦跟我诉吧。

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

在你的心中有一个爱你的妈妈——在看着你成长!

6、【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

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

赶快。

③苫:

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作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7、(2012年浙江《母亲的中药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答案:

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一)投影显示各地的高考卷。

小结考查方式、内容及趋势: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2、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3、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二)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四、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高考考查的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概念、结构、特点、种类、辨析、作用及运用等),注重实际的有效、高

效运用。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

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

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

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②思想感情的潮水。

③祖国母亲。

④我的朋友——书籍。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

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五)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

形象、生动。

如: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六)比喻要贴切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

,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喻体不当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七)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

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

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

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

(八)学以致用共5题详见课件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2、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

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

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比拟

(一)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拟人把非生物或生物

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②可是,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我还听见零零星星几滴雨声。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①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身子长在水里。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比喻则不同。

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

例①:

住口,你这吠人的狗住口。

——比喻

你再咬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

——拟人

例②:

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拟人

我们要谨防弹衣炮弹——比喻

比拟的作用

由于比拟是用拟

体的属性去表现本体,使本体临时获得拟体的属性,因此爱憎的感情得以鲜明地表示,气氛得以有力地渲染,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使语言真切、生动、形象、新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比拟要注意问题

1、必须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必须有相近的地方

(四)学以致用

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C)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

比拟又称拟人。

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因此答案是C。

2、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

析:

此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借代

(一)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事物本身。

(代担心)

(二)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

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

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三)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四)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

①“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的“鞍马”代“客人”(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

康”中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

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

①“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

②“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

③“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④“鹧鸪”“杜鹃”寓有悲愤。

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

⑥“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五、学以致用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2、改写下面这句话,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

参考:

执干戈以卫社稷。

夸张

(一)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二)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b、缩小夸张。

c、超前夸张。

(举例见课件)

(三)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

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学以致用

1、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B)

A.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

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B项的“子曰诗云”是借代旧教育的读物。

2、赏析诗歌中的夸张手法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学以致用

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

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2006年全国卷2)

答案例举:

和谐是乐手演奏

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反复

(一)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例: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沉默啊!

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

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

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

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二)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

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

3、反复和重复不同。

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三)学以致用

1、鉴赏诗词中的反复修辞手法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最后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答:

运用了反复修辞,突

出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2、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例句:

看着你离开,我的心一片凌乱,凌乱。

答案示例:

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阵高兴,高兴。

对偶

(一)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二)对偶的作用

对偶是汉语所独具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对偶,可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①由于对偶的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两两相对,从而获得对称美。

②由于平仄谐调,节奏鲜明,悦耳动听,从而获得音律美。

(三)学以致用

1、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

2、[2014·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

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春节:

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

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对仗工整,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设问与反问

(一)设问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

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

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二)反问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1、形式:

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2、作用:

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例: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

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四)学以致用:

2011年四川卷

1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5分)

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例句: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考点: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修辞

答案1: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案2: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

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五、课后巩固:

选做考点训练部分的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