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807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1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9 日月明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日月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力”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会写“木、林”等5个字和卧钩。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学习笔画卧钩。

课前准备

1.准备相关的会意字构成图、字理图片、课文插图,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一些常见会意字。

准备彩笔。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看图猜字,激趣引入(用时:

10分钟)

1.利用课件出示两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说明图意,再根据画面猜字。

第一组:

第二组:

2.在六张图片下打出对应的汉字,引导学生认读这些生字,教师随时订正字音。

3.以“像‘林’‘森’‘从’‘众’这样通过字形能看出字义的汉字还有很多”为引言,引导学生展开读文活动。

1.仔细观察两组插图,交流图意。

第一组图分别画的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

这三个字分别是“木”“林”“森”。

第二组图分别画的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

这三个字分别是“人”“从”“众”。

2.认读“木”“林”“森”和“人”“从”“众”,注意读准平舌音“森、从”和翘舌音“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一遍读,要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熟。

第二遍读,要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请同桌范读。

1.可以借助字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和图之间的联系。

例如,“木”字形像一棵树。

二木为“林”,表示树木多。

三木为“森”,表示树木众多。

 

2.读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二、看图读文,了解特点(用时:

15分钟)

1.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指三名学生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出字形和字义有联系的字。

4.出示“明”“男”“尘”“尖”的字理图,引导学生交流字义,并识记“明”“男”“尘”,了解“尖”字。

5.集中出示“明、尘、从、众、林、森”,引导学生认读并总结这些字的共同特点,教师点明这些字是会意字。

6.认识日字旁。

出示生字“明”,指出偏旁。

引导学生回忆还在哪些字中见过日字旁。

1.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2.朗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倾听的同学要纠正同学的错误读音。

3.一边通读全文,一边圈字。

再大声读一读这些生字。

4.观察字理图,交流明确:

太阳和月亮在一起表示很“明”亮;在田地里出力的是“男”人;细小的灰土叫作“尘”;“尖”锐的物品通常上面小,下面大。

5.观察并交流:

这些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

明确这样的汉字叫“会意字”。

6.随老师读偏旁名称。

和小伙伴讨论:

哪些字带日字旁?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会意字特点的过程中,既可以用简单的字形组合图,比如,“林”就是两棵树;也可以借助汉字的字理演示图,比如,“尘”是指三只鹿奔跑,扬起了尘土。

“尘”就表示微小的泥土。

 林      尘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出示“木、林、力”,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书写范例,再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范写“木”,指导书写注意点:

第一笔在横中线上,第二笔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鼓励学生观察“林”字,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木”做部首时,略窄小,捺变点。

5.再次范写。

6.引导学生观察“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鼓励自主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边观察边交流,注意新笔画、部首,以及每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书空练习。

 

3.仿写、练写,在教师指导下纠错。

4.边观察边体会,明确两个“木”左小右大;左边“木”捺变点,右边“木”捺舒展。

5.观察、描红。

6.观察,自主练写,在教师指导下订正。

 

1.可以引导学生将“木”和“本”进行对比观察,自主练写。

 

2.指导“力”字时要强调第一笔是“

”。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习题一,组织学生完成题目,并仿照“日月明”进行表达。

2.课件出示习题二,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猜汉字。

3.试一试:

选择其中一个字,为它画一幅画,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明 林 从 男

1.完成练习,并交流:

二又双,二人从,二木林。

 

2.观察图画,并交流:

第一幅图,手在眼睛上面,合起来就是“看”字;第二幅图,上边是手,下边是树(木),合起来就是“采”字。

3.可以先看一看这些字都是由哪几个字组成的,分别画出每一个字的图案,再把几部分图案合在一起。

1.如果学生在完成习题二看图猜字时感觉有难度,可以将“看图猜字”改成“看图选字”。

 

2.如果学生能力很强,不妨让学生自己找会意字,然后发挥想象,画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

10分钟)

1.师生接读课文。

2.出示“明、男、尖、尘、从、众、林、森”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并根据字形背诵课文前四句。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后两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

”。

1.如果老师说“日月”,学生就说“明”,以此类推。

2.认读11个生字,大声说出生字对应的韵文。

3.自由朗读,读准“条”和“心”的字音。

4.了解“

”的名称是“卧钩”。

  学生在认读生字的时候要注意,“条”是三拼音节,发音要到位,“心”是前鼻音。

二、理解后两句,了解主题(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后两句的主要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后两句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组织学生发挥团结精神,齐声诵读全文。

1.小组合作、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自由交流,发言的同学要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的同学要及时提出补充意见。

3.大声、流利地齐读全文。

  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因为团结取得胜利”的例子。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逐一观察教材上的书写范例,说一说“土、心”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习“土”:

第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要略长。

3.学习“心”。

(1)先利用课件展示“心”的笔画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

重点认识笔画卧钩并练习书写。

(2)引导学生观察“心”字三个点的运笔方向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写。

1.一边观察,一边圈出生字中难写的笔画,或者是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笔画,再进行交流。

2.描红,练写后要和例子比一比,不足之处要修改。

3.

(1)一边观察课件演示,一边做书空练习。

(2)认识笔画卧钩,并练习书写。

描红时要注意“心”的三个点的位置,再和例字对比,找出不足,重新书写。

 

  本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是指导卧钩的写法。

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要写的字,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重点要突出卧钩的运笔,再让学生比较“心”的三个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按笔顺描红,最后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

四、拓展巩固,延伸训练(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读句子,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明明写的字不正,有点儿歪(wāi)。

(2)中午的日光晃(huǎnɡ)眼睛。

(3)一口能喝进去的水,非得分三口,爷爷说那是在品(pǐn)茶。

2.拓展练习:

根据图片猜字,并编出小韵文,说给家人听。

  

1.读句子,发现会意字,并进行交流:

(1)不正——歪

(2)日光——晃

(3)三口——品

 

2.观察,猜测,和家长交流:

一人在前,二人从。

田间长草,生小苗。

1.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句子,观察生字特点,不要急于追求答案。

2.拓展练习的图片可以由老师给出,也可以由家长给出,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

《人之初》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

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

“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

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

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

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

“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

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

“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

“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

“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

“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仿写;“相”字左右结构两部分都是已写过的熟字,难度不大;“近、远”是同偏旁的字,复习落实“走之”的书写要领,才能把字写得美观端正。

2.朗读课文。

《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朗读之外,可以用吟诵、吟唱的方式,感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3.背诵积累。

在正确、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背诵《人之初》。

《人之初》不但可以有节奏地朗读,还能唱出来呢!

带领学生欣赏吟诵音频,多种形式练习吟诵,达到熟读成诵。

也可以一句一句去掉句子,分句背诵,最后看着空白的大屏幕一起背诵。

还可以师生、生生合作对诵。

4.迁移运用。

古人曰:

“熟读《三字经》,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学生还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本文节选的《三字经》内容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它不但谈起来轻松愉快,还能启迪心智,帮助孩子明白道理。

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进行劝说。

通过学以致用,指导低年级学生从小树立“以学成才”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现。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认识“贝字旁”;端正、匀称地书写“之、义”等7个生字。

2.初步了解吟诵等朗读方法,感受《三字经》的独特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熟读背诵课文,体会后天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