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71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docx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

第五篇运动系统检查法

第一章概述

包括理学检查:

图像诊断学检查(包括1图片.断层.立体造影等X射线检查,2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摄片(以下简称CT)检查,核共振,4同位素扫描,5超生波检查,6肌电图检查等);关节镜等内窥镜检查;实室检查以及病理学坚持等。

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病理学检查,而其他检查都是辅助检查,用以证实或否定理学检查的结果,以明确诊断、病菌理及其进展。

由于运动系统包括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韧速、盘膜、神经、血管、以及皮肤与皮下组织,各具许多理学检查特点。

第一节检查原则

(一)检查次序为望.触.动.量和其他特殊理学检查。

先检查部位,继查远.近两侧,再查整个患肢和健肢,以及全身和其他部位。

骨与关节的病.伤大多为局部疾患,但也可为整个疾患的局部表现,或为局部疾患的全身反应。

(二)暴露要广,两侧要对比仅仅暴露病部或伤部,等于坐井观天,不观全貌。

检查室要温暖,光学要充足。

下肢脱去长裤,上肢脱去袖管,腰背部脱去上衣,检查女病人时要有女护士在旁。

四肢两侧对称,不可坐失对比良机。

(三)先由病人“检查”,后有医师检查很多慢性病人可以自己指出疼痛的准确部位,或做反常活动。

必须因势利导,嘱病人用一根手指指出痛点的准确部位,或光脚.裸体作出反常动作。

这样,常可事半功倍,很快获得正确诊断。

(四)辨证论征,综合分析结合解剖生理,思考发病组织:

结合病史.体征和化等各项资料思考病理和诊断。

疾病和损伤都有其发生.发展过程。

通译疾患再不同阶段,其表现和意义也各不同。

不论何时,都要结合病理思考诊断。

第二节望.触.动量的内容和方法

望诊观察:

健康情况;病部肿胀与肿块,皮色泽与皮下静脉,创面.窦道与瘢痕;患肢的姿势.畸形.步态与活动等。

触诊包括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触诊,以及压痛部位和肿块等检查。

疼痛是远动系统疾患的主诉,而压痛是重要体征,压痛所在,常是疾病所在,因此压痛点的正确定位对诊断极为重要。

压痛范围可小如针尖(肱骨外上髁炎),大致累及整个关节(化性关节炎);其部位可浅可深,按照疾病部位而定。

必要时,去卧位,使肌肉放松后作深部位触诊。

对肿块,要从触诊查出它的:

1大小,2硬度与波动,3表面光滑度,4活动度,5深度,6与骨关节的关系,7皮肤温度,8全身和有关淋巴结的肿块等。

四肢的骨与关节,除髋关节.股骨上部和桡骨上部外,都触及,对四肢疾病和损伤都不可忽略骨骼的触诊。

动诊包括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等检查,须与健侧对比,超过或不及者都补正常。

肌肉收缩检查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检查时,关节不动,而可摸到和看到肌肉的收缩。

动态检查时,肌肉收缩作用与肌肉,使其活动,从关节的抗伸.抗屈力以及步态等去检查肌肉收缩的情况。

关节活动检查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

关节活障碍的原因有:

1骨与关节的疾患;2肌.腱.韧带等疾患;3神经疾患;4皮肤瘢痕挛缩等。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障碍的关系如下:

1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不能者——神经麻痹,或肌.腱短裂;2主动和被动活动者均不能者——光景强直,僵硬,关节内外骨阻滞,肌肉挛缩,皮肤瘢痕挛缩等。

动诊须与健侧对比,须与望.触.量诊配合,有时须与听诊配合(如膝关节半月软骨撕裂症中的回旋挤压试)

量诊使用简单工具测量肢体的长度与周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感觉障碍区等。

(一)肢体长度测量法目的在于测量骨的缩短或增长的程度。

原则与方法:

须将两侧肢体置于对称位置,然后利用骨性标志,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并予比较。

例如,测量下肢长度时须先将骨盆置于与躯体垂直的位置,然后调整两下肢,使其在伸屈收展各方向都对称,再进行测量。

可用测量的骨标志,上肢有肩峰.肱骨外上髁和桡骨茎突;下肢有髂前上棘.股内受肌结节和胫骨内髁。

以上各骨标志仍是小的骨面,上须选定一点作为测量的起止点。

有布尺或钢卷尺测量,记录其长度。

如果方法严格,误差仅在0.5cm以内。

(二)肢体周径测量法目的在于测定患肢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

以大腿为例,先嘱病人放松股四头肌。

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量一任意距离,然后用布尺测量此一点的周径。

用同法测量健侧的同一平面的周径,记录二者之差。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可用量角器测量。

以关节的中立位为0度,以此为起点,测量其伸.屈.展.收等角度。

对肩与髋,须将肩胛骨或骨盆固定后才能测得准确结果。

对手指,由于关节很多,难以一一采用总测法

记录方法:

对膝.肘等关节可记录如下:

0度(伸)=30度(屈)。

0度和30度为假设数字,代表伸.屈的角度,=代表活动方向。

在记录内收.外展.旋转等角度时,也须用括弧注明,例如25度(收)=30度(展)。

对脊柱的活动可记录如下:

上.下数字代表屈.伸,两旁数字代表左.右恻偏屈。

肌力测量法目的是测定肌肉瘫痪程度。

方法:

嘱病人主动收缩指定的肌肉或组织,而放松其对抗肌,测其对抗引力和不同阻力的能力。

肌力共分6级:

0级——肌肉完全无收缩;1级——肌肉稍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引力;3级——可对抗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可对抗引力和轻微阻力;5级有对抗阻力的肌肉收缩。

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

感觉消失区测断定法病人静卧床上,闭眼不看检查。

用棉花清触病部皮肤,试测触觉,从感觉消失区向感觉正常区进行,用断续直线(——————)标记触觉消失的边界。

用注射针头或大头针轻刺皮肤,试测痛觉,用锐角()标记痛觉消失的边界。

用两只试管,分别盛有热水和冷水,轮流在皮肤上试测温度觉,用断续波形线(~~~~)标记温度觉消失的边界。

必要时,试测深感觉和位置感,用文字记录。

(五)腱反射检查嘱病人放松检查的肌肉后才进行检查。

如病人情绪紧张,肌肉不放松,许散上病人注意力后再检查。

(七)植物神经检查检查结果不受病人的主观意志所影响,较为客观。

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1支配区内的皮肤干燥无汗,或多汗冷湿;2立毛反射消失;3血管运动和营养障碍,以下肢最为明显。

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均萎缩,但也可有水肿。

皮肤可光滑菲薄,易溃难愈;也可暗无光色,过度角化;色可鲜红,也可苍白.紫绀;皮肤温度可高可低;皮毛脱落或消失;指甲失去光泽,脆弱易裂,发生纵横突起。

须将功能障碍区的边界画出。

第三章各部位检查法

第一节肩部检查法

望诊肩的正常外形为圆弧形。

肩关节脱位后,呈直角形,称“方肩“。

肩部有较厚的三角肌,肩的轻微肿胀并不明显,须两侧对比才能察觉。

触诊锁骨位于皮下,可用手触摸到。

检查时,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检查喙突尖在锁骨下方.肱骨头的内侧。

它与肩峰肩和肱骨大结节形成肩三角,可用来检查见以及周围有无骨折或脱位。

肱骨头的前.外.后侧有肥厚的三角肌,不宜摸清,但可以从腋窝摸到。

动诊和量诊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活动到一定范围时,须有肩锁.胸锁关节和肩胛骨的联合活动,配合行动。

测量肩关节的活动时,检查者须站在病人背后,用手指将肩胛骨下脚固定,再作肩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肩的中立位(0度)是上肢的自然下垂,肘窝向前。

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

90度(外展)=45度(内收),135度(前屈)=45度(后伸),135度(内旋)=45度(外旋)。

肩外展超过90度时,称为上举,须有肱骨外旋和肩关节活动的配合才能完成。

肩关节脱位后,常以测量肩峰到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作为诊断依据,患侧较健侧为长。

第二节肘关节和上臂的检测方法

望诊前臂完全旋前时,上臂与前臂中轴成一直线。

前臂完全旋后时,上臂与前臂之间可有10度~25度的外翻角,称提携角。

在肘部骨折或疾病,此角度可减小或增大,称肘内翻或肘外翻。

肱骨内上髁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尺骨鹰嘴骨折也容易摸清。

但桡骨小头有一定的触诊法:

病人屈肘90度,检查者用一手的中指置于肱骨外上髁,将示指并了于中指远侧;另一手旋转前臂。

此时在示指下可感到桡骨小头在旋转。

动诊肘关节以完全身直为中立位(0度),其活动范围为0度(伸)=150度(屈),可有5度`10度过伸,但无外展.内收动作。

量诊正常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在一直线上。

肘屈至90度时,此三点成等腰三角形,以内.外上髁的连线为基底,称肘后三角。

在肱骨髁上骨折,这三点的关系并无改变;但在肘关节脱位.内上髁骨折和外髁骨折时,此三角即不成对等腰三角形。

整个尺骨背侧缘和桡骨下2/3可从皮下摸清,但桡骨上1/3为肥厚的肌肉所覆盖,不易摸清。

前臂旋转活动可用以下法测量:

两侧上臂紧贴胸侧,屈肘90度,两手各握一筷。

拇侧向上为中立位(0度)。

前臂的向内外旋转,称旋后;向内旋转称旋前。

从前方观察两前臂的旋转角度,加以对比。

正常旋转范围约80度(旋前)=100度(旋后)。

第三节腕关节检查法

望诊解剖学“鼻烟窝”是腕部拇长伸和拇长展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凹陷,它的深部为腕舟骨,骨折时,此窝有肿胀。

腕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整个腕关节肿胀。

前者为单关节发病,后者常伴有手指和其他大关节的肿胀和畸形,并两侧对称。

月骨脱位后,腕背侧或掌侧肿胀,握拳时第三掌骨头向近侧回缩。

腕背是腱鞘囊肿的好发部位,为黄豆指甲大小的半球形肿块。

触诊桡骨远端除桡骨结节外较平坦,掌侧略凹。

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约1cm。

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时,这一解剖关系发生改变。

舟骨骨折除鼻烟窝有肿胀外,局部压痛也是重要体征。

由于该处有桡神经浅支经过,正常也有轻压痛,须与健侧对比。

紧紧握拳,用力屈腕,在前臂下段掌侧,可见到和摸到下列肌腱,从尺侧到桡侧依次为:

1尺侧腕屈肌,2第四指的指浅屈肌,3掌长肌和4桡侧腕屈肌。

在3和2之间的深面为正中神经,但约有10%病人的掌长肌腱缺如。

桡动脉在4的桡侧。

动诊和量诊腕关节的中立位(0度)是第三掌骨与前臂纵轴成直线,无背伸或掌屈。

活动范围:

70度(被伸)=80度(掌屈),25度(桡侧偏屈)。

叩诊疑为舟骨或月骨病变时,可作间接叩诊。

病人轻握拳手向尺偏,叩击第三掌骨头,腕部靠中线处有疼痛者,可能为月骨缺血性坏死或舟骨骨折。

望诊手的畸形很多。

并指和多指为先天畸形;巨指可为脂肪瘤.淋巴瘤.血管瘤引起;状指是慢性心肺疾患的表现;锤状指是指伸肌腱肌止处撕脱;梭状指多为结核、内生软骨瘤或指关节损伤;爪形手是前臂屈肌群缺血性挛缩;类风湿性关节炎呈两侧多发性掌指、指间和腕关节的肿大,晚期,掌指关节偏。

触诊指骨和掌骨都可摸清,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都可用触诊检查。

手部瘢痕须配合动诊,观察肌腱有无粘连,并须检查有无神经瘤或神经粘连。

动诊和量诊手指各关节完全伸直为中立位(0度)。

屈的范围:

掌指关节90度,近侧指间关节120度,远侧指间关节60—80度。

手指如有部分僵硬,可测量指甲缘至远侧掌纹之间的距离(称总测法)。

以中指为中线,各指伸直时向中指靠拢的动作称内收,反之为外展。

中指本身的动作称尺偏或桡偏。

手在休息位时,拇的腕掌关节向掌侧旋转90度。

加此拇向手掌方向合拢的动作为内收。

拇的指腹与其它手指的指腹的对合动作,称为对掌。

手的休息位和功能位:

腕关节背伸10度,示指至小指如半握拳状,拇部分外展,拇指尖接近示指的远侧指间关节。

手的功能位为腕关节背伸30度。

指伸肌腱在手背部断裂时,该指的掌指关节不能主动完全伸直;在近侧指节断裂时,指间关节不能主动完全伸直;在末节指骨的肌止处撕脱时,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伸直,呈锤状指。

指屈肌腱在掌部断裂时,该指在休息位的屈度很少或完全伸直。

指深、浅屈肌腱断裂的鉴别法:

以中指为例,先将示指、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中立位,嘱病人屈曲中指。

正常,该指近侧指关节可屈曲;如果指浅屈腱已断裂,则不能。

将手指的近铡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嘱病人屈曲远侧指间关节。

正常,可主动屈曲,如指深屈肌腱已断裂,则不能。

第四节上肢神经检查法

(一)桡神经在肘部,桡神经分成两面三刀根终支,一为桡神经浅支,一为深支即骨间背侧神经。

1.单纯的浅支损伤可发生在桡骨茎突部的手术或损伤中。

拇指背侧以及手背的桡侧感觉障碍。

2.单纯的深支损害可发生在肘部分支以下,拇指掌侧和指间关节以及其它四指的掌指关节失去主动伸直的能力,拇指不能外展。

但由于桡侧腕长伸肌并未瘫痪,因此并不发生垂腕,而在企图伸腕时,腕向桡偏。

3.桡神经损害发生在肱骨中三分之一处者,除上述感觉和运动体征外,尚有垂腕。

肱桡肌亦瘫痪。

4.桡神经损害发生在腋部时,除上述体征外,尚有肱三头肌瘫痪,并有上臂和前臂感觉障碍。

肱桡肌肌力检查法:

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嘱病人用力屈肘。

正常,可在阻力下可见到肱桡肌膨起。

三头肌肌力检查法:

病人坐下,肘屈90度,置于桌上,以消除引力的作用。

如果三头肌肌力正常,肘很容易伸直。

(二)正中神经正中神经的损害最容易发生在肘部和腕部。

不论哪一水平的损害,共同的体征是都有不能用拇指和示指去捡起一根细针。

新鲜损害:

1.腕部损害:

腕以下,正中神经仅供应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短展肌,而前二者常有变异,因此测验拇短展肌的功能最为可靠。

拇短展肌的触笔检查:

病手平放桌上,手掌朝天。

嘱病人将拇伸直,尽量向桌面靠拢。

检查者手持钢笔或铅笔,置于病人拇指上空。

嘱病人用拇指边缘接触钢笔或铅笔。

正中神经有损害者,不能做此动作。

2.肘窝及其以上的损害:

正中神经有肘以下才分出肌支,因此除上述体征外,尚有拇、示、中三指的屈肌、桡侧腕屈肌,以及前臂旋前肌的瘫痪。

但由于一些肌肉有双重神经支配,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法是Ochsner的握手测验:

嘱病人将两手手指放开,相互穿插合抱。

正中神经有损害者,所有手指都能屈曲,只有病侧四指不能屈曲。

陈旧损害:

1.腕部损害:

大鱼际常明显萎缩。

2.肘部损害:

在手的休息位中,所有手指都有轻度屈曲,但病侧示指完全伸直,指萎缩,指甲弯曲;拇与其它手指的掌面,面向同一个方向,犹如猿手。

(三)尺神经尺神经控制手的精细动作。

同样,新鲜损害的表现不如陈旧损害明显。

新鲜损害:

1.腕部损害:

Froment征是测验尺神经损伤后拇内收瘫痪的最好方法。

嘱病人用两手的拇指的掌面和示指的边缘同时夹住一张折叠的报纸。

此动作需要拇内收肌的作用如拇内收肌已瘫痪,病人只能屈曲拇的指间关节(拇长屈肌的收缩,由正中神经支配),与示指边缘将纸夹住,而不能在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完成此动作。

尺神经爪形手表现为小指与环指掌指关节过伸,而指间关节屈曲。

此畸形为腕部尺神经损害所特有,神经损害的水平越高,此畸形越不显著。

2.肘部损害:

可测验尺侧腕屈肌。

病人将手与前臂平置桌上,手掌朝天,尽可能伸直手指。

嘱病人将腕关节屈曲和尺偏。

如尺侧腕屈肌仍有作用者,可在腕上部摸到和看到此肌的收缩动作。

尺神经麻痹者,此肌无收缩。

陈旧损害:

除上述体征外,尚有:

小指和无名指消瘦,指间关节屈而不伸,掌指关节过伸,也呈尺神经爪形手。

2.有明显的骨间肌和拇内收肌萎缩。

(四)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颈5、6神经)检查法:

屈肘90度,检查者手握肘部,置拇指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用叩诊锤轻叩该指,可感到该肌收缩和肘关节的屈曲跳动。

肱三头肌肌腱反射(颈7神经)检查法:

屈肘60度,用叩诊锤叩击肘后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见到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肘关节的伸直跳动。

第五节脊柱检查法

站立位

(一)望诊脊柱有四个生理弧:

颈部与腰段前凸,胸段与骶椎后凸。

观察生理弧有无改变。

脊柱的常见畸形有:

角状后突(结核、骨折、肿瘤等)圆弧形后突(强直性脊柱炎、佝偻病、姿态性驼背等),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椎间盘突出症等)。

胸段原有后凸。

轻微后突容易察觉。

颈、腰段原为前凸,轻微后突不易察觉。

观察两侧椎旁肌有无痉挛,可见到两旁肌肉膨出,扪之坚硬,脊柱中线成一深沟,伸屈受限。

嘱病人两手在胸前交叉,搁在对侧肩上,然后向前弯腰,观察脊柱的活动范围和两侧胸廓是否对称。

(二)触诊用示、中两指沿着棘突从上而下划过:

1.在皮肤上可以清楚地显出一条红线,可看出脊柱有无侧凸畸形;2.可以摸清轻微的后突畸形和压痛点。

颈椎下段最突出的棘突为颈7。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腰3—4棘突,以此二处作起点,可以确定胸、腰椎的位置。

对腰痛病人,先由病人指出痛点,然后进行触诊,可以避免主观盲目的检查。

(三)叩诊用手指或叩诊器从颈7到骶2逐一轻叩各棘突,有叩痛者表示该处有病变。

对椎间盘突出症,椎旁有叩痛者即该处椎间盘有突出。

(四)动诊和量诊脊柱的中立位(0度)是身体直立,头向前看。

颈段的活动范围是前屈后伸均为35度,左右侧屈为30度。

腰段的活动范围前屈45度,后伸20度,左右侧屈为30度。

弯腰动作包括屈腰和屈髋两个动作,因此在测定腰段的活动度时,须用两手固定骨盆。

对幼儿测验脊柱的活动时,可让其俯卧,检查者两手抓住病孩的两踝,提起两脚,正常情况下,腰段前凸加大。

如脊柱有病,则两侧骶棘肌有痉挛,腰段无活动。

对稍大的儿童,可作拾物试验:

在地上放一玩具,嘱病儿去拾。

如骶棘肌有痉挛,病儿不是弯腰去拾,而是屈髋、屈膝、直背,小心翼翼,一手撑在膝上作为支持,蹲下去拣。

卧位

(一)俯卧位中痉挛的椎旁肌可以放松,从而可以作深部的详细触诊检查。

(二)腰骶关节过伸试验俯卧。

检查者的前臂拖在病人两大腿的前侧,另一手压住腰脊柱,抬起病人大腿;如腰骶关节有病,即有疼痛。

(三)髋关节过伸试验俯卧。

检查者一手压住骶部,一手将病侧膝关节屈至90度,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髋过伸。

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因此这一试验,非但可检查髋关节,同时也检查骶髂关节是否有病。

(四)斜扳试验仰卧。

充分屈曲病侧髋、膝。

检查者一手按住病菌侧肩部,一手按住病侧膝的外侧,向腱侧推去。

骶髂关节有痛者为试验阳性,表示有病。

(五)骶髂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征)仰卧。

健侧髋、膝屈曲,由病人双手抱住;病侧大腿垂于床缘外。

术者一手按住健侧,一手压其病侧膝关节,使大腿后伸,扭转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痛者为阳性。

(六)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详见第六十七章。

(七)腹部检查,尤其髂窝,在腰椎结核常可摸到腰大肌脓肿。

检查时,髋、膝须屈曲。

脊髓损伤的检查

脊柱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相当常见,其病残率和死亡率很高。

正确诊断脊髓损伤部位各类型,对决定治疗和估计预后极为重要。

诊断方法,除脊柱检查和X线检查外,主要为神经系统检查。

但由于神经解剖和生理的复杂性,本章将只概述急性脊髓损伤的一些检查原则和个别方法。

脊髓损伤急症入病时的检查内容为感觉、运动、反射、交感神经和大小二便的括约肌功能,其程序也为望、触、动、量、和其它特殊检查。

望诊在温暖的环境中,脱去或剪去衣服,尽量不移动或少移动已经损伤的脊柱。

观察下肢的活动。

如已瘫痪,观察胸腹部呼吸运动,仅有胸部呼吸而无腹部主动呼吸活动者为胸髓中段以下的损伤;如胸腹部主动呼吸活动均消失、腹部呼吸活动反常者为颈脊髓损伤。

观察上肢的姿势和活动。

上肢屈肘位瘫痪者为颈7脊髓损伤。

阴茎勃起者表示骶髓以上横断,并且脊髓休克已过。

触诊检查肢体和躯干的痛觉和触觉,必要时检查其它感觉,以诊断麻痹平面。

详细记录,以备以后对比。

不忘检查会阴部和肛周感觉。

用触诊和叩诊检查膀胱有无尿潴留和膀胱充盈的程度。

作肛门指诊,检查肛门括约肌有无收缩能力。

作整个脊柱的棘突触诊,从后突畸形和压痛部位,可粗略估计脊柱损伤的部位,与神经检查比较,核对脊髓损伤的平面。

动诊和量诊详细检查肢体肌力,即使极微弱的主动活动,对诊断和预后都有重大意义,记录肌肉的名称及其肌力。

检查腱反射和其它反射。

出现正常或病理反射者,都表示脊髓休克已过,但意义不同。

常作的腹壁反射是用钝针在上、中、下腹壁皮肤上轻轻划过,正常者可见腹肌向受刺侧收缩。

提睾反射是用纯针划过大腿内侧上1/3处皮肤,正常,同侧睾刃上提,是受腰1~4节段支配。

肛门反射:

用针刺肛周皮肤,观察肛周皮肤有无皱缩,或从肛检手指上是否可以感到肛管外括约肌的收缩,有收缩者为阳性。

球海绵体反射:

用拇、示二指挤压龟头或阴蒂,或牵拉插在膀胱内的状导尿管,球海绵体和肛门外括约肌有收缩者为阳性。

第六节髋关节检查法

望诊检查髋关节须脱去长裤,仅穿三角短裤,卧于硬床上进行。

在对比下,观察髋的前、后侧有无肿胀和畸形,并观察臀、大腿、小腿的肌肉有无萎缩和肢体长短。

对能行走的病人,须观察站立姿势和步态。

髋关节的慢性感染常呈屈曲内收畸形;髋关节后,髋关节脱位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股骨颈或干骨折,伤肢大多外旋。

为了观察髋的屈曲畸形和腰的代偿前凸,须让病人卧于硬板床上,以观察腰段是否空虚(前凸),并可用手插入腰脊柱后方,予以证实,腹股沟的脓肿和窦道要注意是否来自脊柱或骨盆。

触诊检查病人自己指出的痛点或肿块。

必须检查内收肌有无痉挛。

内收肌痉挛常是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体征之一。

动诊髋、膝伸直,髌骨向上,即为髋的中立位(0度)。

髋的正常活动范围为:

0度(伸)150度(屈),过伸15度;30度(内收)45度(外展);40度(内旋)60度(外旋)。

屈髋时,膝须屈曲,否则绳肌将限制髋的屈度。

(一)滚动试验检查者用一手横放于病侧大腿前侧,轻轻在内、外方向滚动大腿。

在急性髋关节炎,即可引起疼痛,并有活动限制。

(二)“4”字试验患侧屈髋屈膝,大腿外展外旋,并将患侧小腿横置于健侧大腿前方,作成一“4”字。

正常情况下,受检测的大腿外侧可以靠近近床面。

髋关节有病时,则受限制(须与健侧对比)。

(三)Thomas症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尽量屈曲健髋、健膝,双手抱住膝部,使腰平贴床面。

正常,对侧下肢不离床面。

如对侧髋关节有屈曲畸形,该侧下肢即不能与床面接触,其翘起的角度,即髋的屈曲畸形角度。

另一方法,病人仰卧硬板床上,检查者一手置于病人腰后,另一手托起病菌侧膝部,慢慢将其提起,使髋与膝屈曲。

正常,髋屈至80度~90度时才感到骨盆开始活动。

如髋有活动限制,则髋屈至一定角度时,即在腰后手上感到骨盆活动。

记录病侧股骨与床面之间的角度,此即髋的屈曲畸形。

如髋已强直,则一开始就可感到骨盆活动。

量诊下肢长度的测量法:

除用卷尺直接测量外,尚可用垫高法测量。

病人站立,患肢踩在一迭书本或木块上,增加或减少书本或木块,使两侧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

书本或木块的厚度即该下肢缩短的程度。

本法适用于能站立的病人。

测定股骨大转子向上移位法:

适用于诊断股骨颈骨折、髋脱位和髋关节结核或化脓性关节炎股骨头已被破坏时。

方法有三:

(一)Shoemaker征在大转子尖端和髂前上棘之间画一连线,向腹壁延伸。

正常,该延线在脐或脐以上与中线交叉。

如因伤或病使大转子上移,则此延线在脐以下与中线相交。

有时不必画线,只要同时摸清两侧大转子尖端和髂前上棘,凭目测和感觉已能测定。

(二)Nelaton线病人侧卧,髋半屈,在髋前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画一条连线。

正常,此线通过大转子尖端。

(三)Bryant三角病人仰卧,从髂前上棘画一垂直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并将髂前上棘与大转子尖端连成一线,即成三角形。

测量其底线,正常约为5cm,可与健侧对比。

如大转子向上移位,则此底线较健侧为短。

叩诊如怀疑股骨颈嵌插骨折,可嘱病人伸直膝关节,轻叩脚跟或大转子,髋部疼痛者,须摄X线片,排除骨折。

第七节膝关节检查

一、一般情况

1.畸形

2.肿胀:

看关节囊范围特别是隐窝(内侧)→积液诱发试验→浮髌→波动试验(按积液多少向后推)

3.屈伸范围:

能否全范围活动→能否主动活动→能否被动活动→若伸直差15°→半月板损伤有极大意义

4.股四头肌萎缩(体积、张力):

肌力(抗阻伸膝),萎缩代表膝关节有病变

二、伸膝装置(包括股四头肌、髌骨、髌腱、髌股关节)

1.直抬腿+抗阻直抬腿:

判断整个装置,有一个病变都呈现(+)

2.半蹲test→单腿半蹲test单腿蹲起test→单腿蹲下test→单腿跳起test(强度增大,灵敏度越高)

3.静息痛

4.股四头肌压痛+牵拉痛+抗阻痛(肌肉检查共性)如有断裂可摸到凹陷

5.髌股关节:

推髌抗阻

压痛:

髌缘指夺痛(+)示髌缘滑膜炎;

磨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