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58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docx

专题10+《稼轩长短句》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四

专题10《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稼轩长短句》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

稼轩是辛弃疾的号,辛弃疾艺术上与苏轼风格近似,而并称为“苏辛”。

共收辛词六百二十余首。

其词笔势纵横,雄健豪放,不为格律所拘,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的词风,并在内容和艺术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

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

另外,作者还善陶铸经史诗文,和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内心的情思。

亦长于白描。

词风虽以豪放为主,却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流丽,妩媚,兼而有之。

缺点是有的作品堆砌典故,冷僻晦涩,有“掉书袋”之嫌。

文学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

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

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在辛弃疾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

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

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

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

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

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

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沁园春》)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

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

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

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人物评价

蔡光:

子之诗则未也;当以词名家。

(《怀古录》引)

陆游: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陈亮:

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

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故曰:

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

(《辛疾弃画像赞》)

刘宰:

命世大才,济时远略。

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壶。

十载倦游,饱看带湖之风月;一麾出镇,迥临越峤之烟霞。

上方为克复神州之图,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

(《上安抚辛待制》)

刘克庄: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辛稼轩集序》)

徐元杰:

摩空节气,贯日忠诚。

绅绶动色,草木知名。

《阳春白雪》,世所共珍。

秋水瓢泉,清哉斯人。

(《稼轩辛公赞》)

谢枋得:

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

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

耿京死,公家比者无位,犹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

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

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

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

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宋辛稼轩先生墓记》)

刘辰翁: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

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辛稼轩词序》)

脱脱:

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

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

(《宋史》)

爱新觉罗·玄烨:

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御批通鉴纲目》)

李慈铭:

稼轩以附会开禧用兵,稍损名节,然其拔贼自归,固无日不枕戈思效,即此四十六字,满腔忠愤,幡际天地间,如闻三呼渡河声矣。

(《越缦堂读书记》)

(一)摸鱼儿①

淳熙己亥②,自湖北漕移湖南③,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④,为赋。

更能消⑤、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⑥,何况落红无数⑦。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⑧。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⑨,画檐蛛网⑩,尽日惹飞絮⑪。

长门事⑫,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⑬。

千金纵买相如赋⑭,脉脉此情谁诉⑮?

君莫舞,君不见⑯、玉环飞燕皆尘土⑰!

闲愁最苦⑱!

休去倚危栏⑲,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⑳。

【注释】

①摸鱼儿:

词牌名。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②淳熙己亥:

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

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③漕:

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④同官王正之:

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

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⑤消:

经受。

⑥怕:

一作“恨”。

⑦落红:

落花。

⑧无:

一作“迷”。

⑨算只有殷勤:

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⑩画檐:

有画饰的屋檐。

⑪飞絮:

飘飞的柳絮。

⑫长门:

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⑬蛾眉:

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⑭相如赋:

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⑮脉脉:

绵长深厚。

⑯君:

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⑰玉环飞燕:

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皆尘土:

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

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

“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⑱闲愁:

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⑲危栏:

高处的栏杆。

⑳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译文】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

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

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赏析】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辛弃疾在此前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

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

“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他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

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内容包括:

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其意是:

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

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

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

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

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

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

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

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

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

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

意思是:

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

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

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

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

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

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

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

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这“风雨”,正是象征金军的进犯;这“落红”,正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草迷归路”,正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

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

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

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

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

(《晋书·顾恺之传》:

“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

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

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

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

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

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

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

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

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

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

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

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

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

前人说过:

“词贵阴柔之美”。

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

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

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

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

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

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

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

《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

《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

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

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

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

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

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

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二)青玉案①·元夕②

东风夜放花千树③,更吹落,星如雨④。

宝马雕车香满路⑤。

凤箫声动⑥,玉壶光转⑦,一夜鱼龙舞⑧。

蛾儿雪柳黄金缕⑨,笑语盈盈暗香去⑩。

众里寻他千XX⑪,蓦然回首⑫,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⑬。

【注释】

①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②元夕:

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③“东风”句:

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④星如雨:

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⑤宝马雕车:

豪华的马车。

⑥“凤箫”句:

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⑦玉壶:

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⑧鱼龙舞:

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⑨“蛾儿”句:

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⑩盈盈:

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

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⑪他:

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XX:

千百遍。

⑫蓦(mò)然:

突然,猛然。

⑬阑珊:

零落稀疏的样子。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

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

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

是她!

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

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

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上阕临末,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