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283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1敬畏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严春友(1957~),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

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

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欣赏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谈谈观后对大自然的感受。

三、整体感知:

反复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归纳:

最后一段。

四、问题研究:

1、思考: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归纳:

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

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

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

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归纳:

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在形式不同,却相互平等。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爱护我们自己。

第二课时

一、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

掉入陷阱,就有危机。

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

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

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

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5、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

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

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

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

“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6、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

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

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二、拓展研究(读着作者这精辟的论述,理性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参考:

1、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作为人类,我们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变世界,还不如说我们能够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我们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5、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三、课堂小结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人类在自然面前该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体验反思(欣赏中进行)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

五、能力测试:

一、根据意思,写词。

1不过这样罢了。

——————

2指无法想象,难于理解。

——————

3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

二、为什么说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能力测试答案:

一、1不过尔尔2不可思议3、狼藉斑斑

答:

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

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吸血,灰尘也是物质,却如此微笑,假如深入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罗布泊今昔图片的对比: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密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洲。

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尸骨随处可见,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

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

变化的原因: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

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丽的照片,增强直观的印象)。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

(可出示两段资料:

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00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

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16公里。

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

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

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

(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后拓展学习: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13旅鼠之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

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

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爬黑板听写)

徘徊媲美笃信幼崽啮齿

仓皇逃窜饶有兴趣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东跑西颠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道听途说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

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

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提问:

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

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

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

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14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雁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自主思考圈点批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知识卡片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选自《辞海》  

学习过程  

一、预习垫底掌握主动  

要求:

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预习课文  

1、积累字词  

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  

雾霭迁徙缄默窥探狩猎  

凋零滑翔顾忌目空一切  

2、圈点批注  

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  

 二、自渎课文感知文意  

1、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大雁的哪些知识?

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自我展示:

  

2、你从文中能体会到作者对大雁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小组内交流、发表不同看法记下发言要点  

百家争鸣: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1、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他对大雁怀有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美妙,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一点?

  

先个人找,做好批注和点评,再分组讨论、赏析、  

赏析角度:

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四、模拟对话加深体验  

话题:

大雁难飞  

背景:

一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往南方过冬的大雁,在路过河南新乡黄河岸边湿地短暂停留的时候,因吃了村民拌有毒药的玉米粒和中了猎人连环陷阱捕杀遭到了灭顶之灾。

  

角色:

一只劫后余生、失去了亲人和同伴、独自在空中盘旋、哀鸣的孤雁  

一名能够报道事实真相、关爱弱小生灵、唤起人类良知的优秀记者  

一个曾用毒药、猎枪、连环夹等各种手段贪婪捕杀大雁的残暴猎手  

要求:

1、分别以大雁、记者、猎人的口吻模拟对话。

  

2、记者介绍出场人物、主持对话现场  

3、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有合理的想象,有创意的配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延伸阅读  

两则新闻  

一、数百死雁顺水漂进河南  

本报河南讯“我们看见成片的大雁尸体,从黄河上游漂下来。

”  12月2日 晚上10时 ,新乡市民杨先生向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料,称当天下午他和朋友一起到长垣县芦岗乡的黄河湿地游玩,无意中发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记者先赶到新乡约见目击者杨先生。

“我和朋友在那儿待了3个多小时,看到约400具大雁尸体。

”杨先生说,当地不少人来捡岸边的雁尸,还有人划着小船来捞。

 12月3日中午1时 ,记者赶到长垣县芦岗乡附近的黄河湿地。

芦岗乡地处豫鲁交界,沿黄河有大量生长芦苇的滩地,当地人称之为“沙洲”。

记者沿着黄河滩寻尸验证。

不时在滩边看到大雁的尸体,有的被搁浅滩边,有的在水中漂浮,有的已经腐烂,远处河面上漂着成片的雁尸。

放眼望去,河面上十几只大雁的尸体正缓缓向下游漂去。

而在这些“无辜者”的尸体上面,盘旋着十几只侥幸逃过一劫的伙伴。

  

据悉。

这些大雁是某些村民为了给饭店提供野味而毒杀的,有人吃,就有人买,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卖,就有人逮,这条“食物链”,让野生的飞禽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雁群为救受伤同伴遭猎人连环陷阱捕杀  

东方今报 12月12日 报道当一只大雁被铁夹套牢,其余的大雁多数不忍离去,它们哀鸣着,滞留在受伤的大雁周围伺机救助,可它们不会想到,在它们的周围,是更多的“连环陷阱”……

上周,本报与都市频道联合报道了在我省长垣和山东东明段黄河湿地大量大雁被毒死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2月7日 ,读者打来电话,说在巩义市与偃师市交界处的黄河滩地上,也有大雁遭捕杀。

读者报料说,有人利用大雁的团队精神,用一种叫连环夹的东西,大量活捉大雁。

以下报道省略-----

相关知识团结的大雁

雁群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

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

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

另外,雁群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这同样是一种牺牲精神。

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

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一场非典,给喜食野味的人类敲响了警钟。

其实,滥捕、滥杀、倒买倒卖野生动物,甚至宰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最近,俄罗斯媒体披露:

俄罗斯不法商人进行珍稀动物的非法倒卖,获利之丰厚就连军火商都自叹弗如。

  

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反走私部透露,仅去年一年,俄海关官员共查获了下列稀有动物:

200只熊掌,10只喜马拉雅熊,8只鹦鹉,10只基科鹦鹉,1634只浣熊皮,3000只蜘蛛,30只以上的鹰类,还有7张鳄鱼皮。

  

警钟长鸣: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

  

15喂——出来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像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笑牟()取众目睽()睽

棘()手铆()钉贪婪()履行()

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

讥笑。

胸有成竹:

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

谋取名利。

棘手:

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

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

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

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

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人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

于是,各

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

互相交流看法。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故事真否?

(否。

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

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

地球已经拥挤。

5.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

各有什么表现?

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

(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

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不统一答案。

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

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

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

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

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