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6970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 20页.docx

最新文档关于秦王的文言文实用word文档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秦王的文言文

篇一: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

刘赞,魏州人也。

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

“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

”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

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

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

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

赞泣曰:

“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

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

“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

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朱弘昭曰:

“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

吾徒复有家族邪!

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

”道等难之。

而冯赟亦争不可,赞等乃免死。

于是论高辇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

“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

”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

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勤学问以干禄干:

求取

B.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道:

引导

C.退则杜门不交人事杜:

关闭

D.率以正道率:

直率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刘赞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

②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③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

④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

⑤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⑥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贫寒,从小穿粗布衣服,吃很简单的饭食这样的生活激励刘赞努力学习,走上仕途后不断升迁。

B.刘赞品行端正看不惯秦王的骄纵,刘赞刚得知为秦王傅,就哭泣着说:

“祸将至矣!

”这惹怒了秦王。

于是秦王不愿见他,每月仅让他来王府一次。

C.秦王败死后,冯道认为任赞与秦王的关系一向非常好,应判重罪;而刘赞为人正直,且不与谋,秦王败死之事与刘赞无关,应减刑。

D.朱弘昭认为如果秦王阴谋得逞,应当会任用刘赞。

按照法律,秦王是首犯,而刘赞作为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经很幸运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

译文:

(2)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译文:

(3)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译文:

刘赞,魏州人氏。

父亲刘玭是县令,刘赞开始读书时,穿的是青布衣衫,每次吃饭时刘玭自己吃肉,而另外让刘赞在床下吃蔬菜,刘玭对刘赞说:

“肉,是皇上给的俸禄,你如果想吃,就勤奋学习挣得俸禄,我吃的肉不是你能吃的。

”因此刘赞更加努力学习,考中进士,成为罗绍(地名)德高望重的判官,去为租庸出使赵岩当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当过判官。

唐明宗年,多次迁升官职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邢部侍郎。

他做官严守法度,有权有势的人也不能够

从他这里谋求好处。

当时,秦王从荣拥兵自重,有很多过失,有人说应该请一位师傅来辅佐他。

大臣们害怕秦王,不敢替他决定他的事,因此请秦王自己选择。

秦王就请来了刘赞,授予他秘书监的官职,做秦王的师傅。

刘赞哭着说:

“祸患将要来了。

秦王请来的王府元帅等官十几人,都是些轻浮阴险狡诈的人,每天都对秦王阿谀奉承来使秦王高兴,只有刘赞从容进谏,用正确的道理坦率地奉劝秦王。

秦王曾经让宾客在座位上做文章,刘赞认为自己是师傅,耻于和这些小人物为伍,虽然勉强写了文章,但却露出不高兴的表情。

秦王有些讨厌他。

后来告诉左右的的人刘赞来时不要通报。

刘赞也就不去了,只是每月一日到秦王府上,回到家里就闭门不出,谢绝人事往来。

不久秦王果然兵败而死,大臣们商议秦王属下的官员哪些应该收监受罚,冯道说:

“任赞和秦王向来不和,在职不过一月,詹事王居敏和刘赞都因为正直而被秦王厌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告病在家很久了,(这些人)都应当没有参与秦王所谋划的事。

而谘议参军高辇和秦王关系很好,他按法应当判处死刑。

其他人可以依次按实际情况判刑。

”朱弘昭说:

“大家不知道秦王的意图,假使秦王进了国都(当了国君),会怎样对待刘赞这些人呢?

我辈还有家室族人吗!

况且法律分首犯和从犯,如今秦王夫妇儿女都死了,而只杀刘赞等人自身一人算是他们的幸运了!

”冯道等人都阻拦这样做,冯赟也力争说不能杀他们,于是刘赞等免于死罪。

于是判处了高辇死刑,而刘赞等十七人都被长期流放。

最初,刘赞听说秦王兵败,就穿上白衣骑着驴等待判刑,有人告诉他只是被免了官,刘赞说:

“哪有天子的后代被杀,而官僚却只是被免官的道理?

我不死算是幸运了啊!

”不久刘赞被流放到岚州做百姓。

清泰二年,皇上下诏让他回故乡,走到石会关,病死了。

二、

《宋史·李沆传》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曰:

“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潭州,迁右赞善大夫,转著作郎。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

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

“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

“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

“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后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于阁门疏言仲舒不足与共事。

轻锐之党无不称快,沆不喜也,因用他人副仲舒,罢致尧。

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沆对曰: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

”真宗曰:

“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

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帝颇惑之,因访于沆。

沆曰:

“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

也。

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旦叹曰:

“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沆曰:

“少有忧勤,足为警戒。

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

“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

“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

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

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

“李文靖真圣人也。

”当时遂谓之“圣相”。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准问之,沆曰:

“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准曰:

“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沆笑曰:

“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

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

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沆笑曰:

“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至于垣颓壁损,不以屑虑。

堂前药阑坏,妻戒守舍者勿葺以试沆,沆朝夕见之,经月终不言。

妻以语沆,沆曰:

“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

”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

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

“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

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

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

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

“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

”言终又泣下。

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忧勤,足以警戒少:

年少

B.巢林一枝巢:

筑巢。

C.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

出乎意料的

D.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趣:

同“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李沆有“先识之远”的一项是

①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②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③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④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治皇帝渐渐生出奢侈心,李沆经常拿过去的一些旱涝灾害以及盗窃案件对社会的,劝说皇帝要提高警惕。

B.李沆接待宾客时说话少并非他不善交流,他认为违背自己的意愿而乱说的谈话会使自己受到笼络人心的诟病。

这表现了他的谨慎。

C.有人认为李沆的居第大小与他的官职不相称,李沆也承认,但他却感到满足,认为从传给子孙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居住条件已经好多了。

D.王旦因为公务过于繁忙而盼望清静太平,而李沆则认为天下过于安定对朝廷未必是好事。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3分)

⑵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

(3分)

⑶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4分)

古弼,代人也。

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

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

太宗(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征并州叛胡。

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

与安原降东部高车于已尼陂。

又与刘洁屯五原河北,以备叛民。

拜安西将军,从征赫连定。

驾至平凉,次于泾南。

遣弼与侍中张黎击平凉。

赫连定自安定率步骑二万来救,与弼等相遇。

弼伪退以诱之。

世祖使高车敕勒驰击定,斩首数千级。

弼乘胜取安定。

恭宗总摄万几,徵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参政事。

诏以弼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赐帛千匹、绵千斤。

迁尚书令。

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

篇二:

201X年泰安市中考文言文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201X年泰安市中考文言文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

”(D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24.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25.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A.《伤仲永》B.《木兰诗》C.《邹忌讽齐王纳谏》D.《出师表》【答案】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五、22.D23.D24.B25.C【评分】每题2分,共50分。

(二)(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布衣之怒⑵以头抢地耳⑶长跪而谢之曰⑷寡人谕矣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

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D.先生坐满坐寂然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4.(4分)⑴平民⑵撞⑶道歉⑷明白,懂得

15.(2分)A

16.(2分)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意对即可)

17.(2分)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

(只答“增强语气”给1分)

(三)(12分)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

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

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絪坐久,起行五六里。

曰:

“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

”却返于亭,欲题诗。

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絪大讶其佳绝。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公戏之曰:

“莫是尔否?

”景拜曰:

“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

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

“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

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

念yīn。

②刘瞻之先:

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

地名。

④概:

景象。

⑤起:

启发。

⑥馔:

念zhuàn,食物。

1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2分)

⑴十八九,絪为御史,⑵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2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2分)

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

2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4分)

答案:

18.(2分)⑴刘景(景)⑵郑絪(絪)

19.(2分)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0.(2分)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

(意对即可)

21.(2分)C

22.(4分)示例:

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一条2分,原因、分析各1分)

201X年中考文言文训练:

《唐雎不辱使命》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是时期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

2本文作者,本名,字,时期家、家、家。

他修订了,全书共篇,是一部史书。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大王加惠()4甚善()5弗敢易()

6故不错意也()7请广于君()8秦王怫然怒()9岂直五百里哉()10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1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2亦免冠徒跣()13以头抢地耳()14此庸夫之怒也()15非士之怒也()16仓鹰击于殿上()

17休祲降于天()18天下缟素()19秦王色挠()20长跪而谢之曰()21寡人谕

矣()

三问答题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一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是处于好心吗?

秦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这可以体现秦王怎样的特点?

2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

表现了安陵君怎样的特点?

3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是怎样取胜的?

4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6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要离、聂政”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8“色挠”、“长跪”体现了什么?

这与文章开篇的“骄横无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9唐雎针锋相对,列举了历史上平民中有胆识的人的壮举,并将人事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10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11如何评价唐雎?

12读过本文后,相信你一定会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机智所折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13文中“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表现了安陵君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

2本文作者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时期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家。

他修订了《战国策》,全书共33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4甚善(很、非常)5弗敢易(不)

6故不错意也(置意。

错通措)7请广于君(扩充)8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9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10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的称呼)1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

12亦免冠徒跣(脚)13以头抢地耳(撞)14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15非士之怒也(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6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17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18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19秦王色挠(屈服)20长跪而谢之曰(道歉)21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三问答题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一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是处于好心吗?

秦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这可以体现秦王怎样的特点?

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别有用心。

秦王提出的“以大易小”是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阴险、狡诈、专横、狂妄

2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

表现了安陵君怎样的特点?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是怎样取胜的?

唐雎巧妙运用“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事意在告知秦王:

如果要“易地”你与王僚等将是一样的下场。

4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5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用天子之怒来威慑唐雎,以显示自己的实力。

6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要离、聂政”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言下之意表明自己跟这三个人物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

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表现了唐雎要跟秦王拼命的忘我的大无畏精神。

8“色挠”、“长跪”体现了什么?

这与文章开篇的“骄横无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化了秦王前倨后恭的丑态。

唐雎的镇定自若以及要与秦王拼命的表白,使秦王前后出现了大相径庭的态度。

9唐雎针锋相对,列举了历史上平民中有胆识的人的壮举,并将人事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暗示他要刺杀秦王

10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11如何评价唐雎?

机智、勇敢、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敢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12读过本文后,相信你一定会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机智所折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不会遇到类似的事,但唐雎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努力学习,自力、自强,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13文中“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表现了安陵君怎样的特点?

虽为小国之君,但在强权政治面前婉言相拒,不失为爱国之君。

篇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

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

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