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6945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docx

读论语心得雷云远

读《论语》心得

雷云远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

里仁为美。

--《里仁》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

三思而后行。

--《公冶长》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雍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子在川上日: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过犹不及。

--《先进》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有教无类。

--《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还有这个1.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2.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孔子说:

"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3.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4.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5.孔子说:

"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

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

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

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7.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8.孔子说:

“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再举个例子了,楼主可以参照感悟感悟了,哈哈子曰:

“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太有名了,时时提醒着我学习要求实,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样既伤害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要装模做样的冒充有学问的人。

有的人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别人有什么问题难到他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名义和别人心里的地位,他会说:

“这个嘛!

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还要在了解了解。

”像这样类型的借口他都会找。

但是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他不感告诉别人他不知道,而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就像背着重重的担子。

其实这样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话自己,包括我也是。

但是通过读这一条我知道了,知只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以诚实的态度去面对别人。

这里有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齐国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孩子在讨论的很热列。

孔子看了就想过去听一听。

孔子走上去和蔼的说:

“我叫孔丘,看你们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想参加,可以吗?

”两个小孩一见是有名的才子就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孩子说:

“我们在争论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觉得我说早上近,因为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我们都知道看东西越近那么那个东西就越大。

”另一个孩子说:

“他说的不对,早上凉飕飕的,中午时就很热,这不就说明中午近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理由,感觉都很有道理就说:

“对不起!

我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你们还是请别的高人告诉你们吧!

”这时两个孩子说:

“原来圣人也有不的呀。

”然后转身就跑了。

子路不服气说:

“为什么不随便说一个告诉他们呢?

这样多丢面子呀!

”孔子说:

“不不不,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在学习上也一样,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行。

”敢于承认有些学问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点。

不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对自己对别人无益,更对自己的长进没有益。

学习就是要有那种诚实的勇气,诚实的学习态度。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  2、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译文孔子说: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

交友是否守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4、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孔子说: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5、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孔子说: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6、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  译文孔子说:

“《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

‘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7、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

“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  8、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

“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  9、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译文孔子说:

“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  10、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

“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  11、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文孔子说:

“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  12、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译文孔子说:

“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  13、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译文孔子说季氏:

“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  14、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译文孔子说:

“《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  15、子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译文孔子说:

“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16、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  译文孔子说:

“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7、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译文孔子说: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18、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译文孔子说:

“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  19、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  译文孔子说:

“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  20、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文孔子说:

“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  译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

孔子听说了,说:

“两次,就可以了。

”  22、子曰: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译文孔子说:

“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  23、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  24、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译文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25、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译文孔子说:

“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2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译文孔子说: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  27、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译文孔子说:

“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

“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汝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译文叶公问子路:

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说:

“你怎么不说:

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  30、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文孔子说:

“几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  31、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

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译文孔子说:

“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  33、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译文曾子说:

“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  34、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译文曾子说:

“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  35、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译文孔子说: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  36、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译文孔子说: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  37、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译文孔子说:

“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  38、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译文孔子说:

“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3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译文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  40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译文孔子说:

“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

小人相反。

”  41、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译文子贡问孔子: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  42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说:

“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  43、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译文子夏说:

“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  44、子曰:

“饭疏食

(1)饮水,曲肱

(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译文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45、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

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

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毛泽东说过: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

“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

“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

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

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