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85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docx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

航空材料产业行动计划

xx发布

总体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我国军事及民用领域对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视,未来除军事领域的相应需求外,航空在快递等相关业务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航空材料的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增加。

在强大需求的影响下及原材料产品的供应下,可以预计,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前景也将更加明朗。

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合力推进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积极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区域的督促指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部分原则

1、加强引导,市场推动。

完善法规和标准,规范产业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革命的驱动力量。

改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部分产业环境分析

先进的复合材料以其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的产品特征,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内开始大规模应用,逐步从次承力构件进入到主承力构件,这些复合材料多应用在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

复合材料主要好处是减轻重量和较简单装配,因此民用飞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便是不断减少生产和维护成本,军用飞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则是性能优势和减轻飞机结构重量。

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竞争实力增强的影响下,航空航天业得到不断的发展,航空工业中复合材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尤其我国民用飞机及军用飞机数量大幅增长,为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民用飞机总数达到5593架,较2016年增加547架。

军用飞机方面,据飞行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军用飞机总数为3036架,排在全球第三,较2016年净增81架。

在我国航空事业不断发展及民用和军用飞机增量需求的促进下,我国航空复合材料行业需求不断释放。

2011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需求规模已达19.1万吨。

并呈现逐年稳定增长态势。

到了2016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需求规模增长至23.1万吨。

截止至2017年中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需求量略有下降,降至22.2万吨。

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需求规模将达到23.5万吨左右。

相比于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内饰领域的需求规模占比不高。

不过,整体来看,我国航空内饰复合材料的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截止至2017年中国航空内饰复合材料需求总量为7.6万吨。

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航空内饰复合材料需求总量将达到7.9万吨左右。

从市场规模来看,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的需求规模逐年增加,带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至到2017年中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至53.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7%。

同期,航空航天内饰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则达到16.60亿元。

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接近60亿元左右。

中国航空产业经历了从修理、引进、仿制到改进、改型和自行设计研制的发展历程,用以制造航空产品的材料也经历了引进、仿制、改进、改型和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在复合材料生产研发上已取得不小进步,但相较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复合材料无论从工艺、设备还是制备方法上都不及国外同类产品。

特别军用战斗机,其复合材料用量远远低于国外先进战斗机复合材料的使用总量。

未来随着国内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复合材料有望增加,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巨大。

与此同时,政策正大力推动航空航天用的复合材料发展。

工信部发布的《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便指出,要强航空材料研制,完善国产航空材料体系,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铝锂合金以及高强高韧钢等关键材料。

总体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我国军事及民用领域对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视,未来除军事领域的相应需求外,航空在快递等相关业务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航空材料的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增加。

在强大需求的影响下及原材料产品的供应下,可以预计,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前景也将更加明朗。

第四部分区域环境分析

经初步核算,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服务业增加值增长xx%,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增长xx%,规模和增速稳居区域第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既是决胜期,又是攻坚期,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取得新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为对接国际高端产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实施,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为融入全方位开放格局、更大范围参与地区协调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经历“十二五”发展,区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发展基础更为扎实、发展优势更为彰显,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速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叠加,这些都为“十三五”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和条件。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决战期,总体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诸多矛盾的叠加要求统筹化解,风险隐患的增多需要未雨绸缪。

当前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市场需求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发展的国际环境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区域自身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

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尚在培育,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压力并存。

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的基本趋势,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以创新的思路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依托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提升城镇群的整体实力。

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培育壮大若干一体化发展区域。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支持新兴接替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稳步发展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新型金融业态。

(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全面落实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分享经济、国家大数据战略等重大举措,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借势加快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五部分发展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

xx年增加值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利税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进一步提高集中度,重点企业由目前的近xx户,减少到xx户。

第六部分任务重心

(一)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

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二)优化区域布局

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四)实施市场示范推广工程

建立区域行业产业重点企业目录和产品库,定期更新并对外发布。

编制行业推广应用计划,对确定的推广应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做到“定项目、定规模、定地点、定时间”。

(五)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

引导行业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重点建设各类产业公共研发平台、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构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

创建一批以行业为特色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认证等平台。

提升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xx年新增创新平台xx个。

(六)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产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标准。

第七部分保障方案

(一)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二)缓解融资难题

积极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

支持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众筹基金等,完善创业投融资体系。

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

鼓励支持各类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三)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良性市场秩序。

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执法监管等措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击侵权假冒、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研发环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强化产业产品质量管理,完善产业企业质量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布制度,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及产品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档案。

对质量违法等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舆论氛围。

规范行业自律。

组建产业联盟,规范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行业自律,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四)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

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

(五)集聚创新人才

坚持把引才、聚才放在发展产业的最优先位置,切实落实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

注重育才。

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具有探索精神的管理类、技术类领军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办学能力,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产业相关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动态化、订单式培养产业人才。

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机构积极参与,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积极性和参与度,凝心聚力推进规划实施。

(七)创新行业管理

健全产业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

加强行业管理,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八)加大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产业服务高端产品发展。

加大政策对产业各方面的支持。

鼓励优势骨干企业推进联合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九)开展宣传引导

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大产业招商服务宣传,汇编产业相关文件,强化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贯,运用各种媒介,扩大区域产业知名度。

(十)加快自主创新

围绕综合利用、协同处置、绿色发展等行业共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专业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行业研究中心,提高行业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第八部分重点示范项目

——重点示范项目:

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投资管理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

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

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二、机遇与挑战

我国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所面临的机遇和拥有的基础前所未有,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但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任务十分艰巨。

积极争创开放创新转型新格局,加快建立起双向互动与深层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积极呼应“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完善物流新通道,创新贸易合作方式,扩大贸易合作领域。

坚持面向全球、互利共赢、优进优出,实施国际国内双向开放战略,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

(二)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谋求创新转型新格局。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产业园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9999.96平方米(折合约6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50399.95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27839.68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2315.66万元,流动资金5524.02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85878.41万元,税后净利润12497.4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541.8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72%,全部投资回收期4.27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34个月。

——重点示范项目:

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x投资管理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

二、项目背景

当前时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世情、国情、省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地区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考验。

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级阶段演化,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区域战略更加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

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更加注重治理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从地区看,面临诸多有利条件: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经过长期发展,地区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教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发展区位优势凸显。

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和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推进,地区将由沿海开放的内陆变为内陆开放的前沿,具有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市场价值。

发展潜能依然巨大。

地区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在推动消费主导型需求结构、服务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城镇主导型城乡结构形成过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孕育巨大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将极大地释放制度新红利、激活发展新动力。

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基本情况还没从根本上改变,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并存的局面有待进一步扭转。

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城镇化率、服务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

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存在薄弱环节。

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

改革攻坚日益触及深层次体制矛盾和利益调整,经济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下更大功夫。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

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

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

推动科技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

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三)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探索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引导苏中地区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鼓励高新区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产业整合。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产业示范基地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191257.44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118105.7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87628.56万元,流动资金30477.14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191257.44万元,净利润23410.42万元,综合纳税11950.5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9.27%,全部投资回收期5.52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31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77949.76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79999.82平方米(折合约270.00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50399.95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