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820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docx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主要考点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本部分近四年考情:

年度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2007

11

11

6

12

23

2008

11

11

6

12

23

2009

11

11

6

12

23

2010

11

11

6

12

23

本部分具体内容:

第十五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08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09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0年

1题1分

1分

本章主要考点:

1、货币需求的概念

2、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4、货币供给机制

5、货币均衡

6、通货膨胀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这种需求是经济需求、有效需求、派生需求和客观需求。

考点二、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函数内容

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MV=PT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论)

L=L1(Y)+L2(i)

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进行日常交易

预防动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投机动机---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

(货币需求理论)

=f(Yp;W;im,ib,ie;1/p·dp/dt;μ)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财富总额:

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同向)

(2)财富构成:

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同向)

(3)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反向):

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会越少。

(4)其他因素

考点三: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基本原则: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货币层次。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

M0

流通中现金

M1(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M0+银行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考点四、货币供给的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3、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

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考点五:

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即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

考点六: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分类标准

具体类别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公开型通货膨胀:

表现形式是“物价上涨”。

抑制型通货膨胀:

表现形式是“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综合国际国内一般经验,治理措施主要有紧缩的需求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支出

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紧缩性货币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出售有价证券。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08年

3题3分

2题4分

7分

2009年

2题2分

2题4分

6分

2010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本章主要考点:

1.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2.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5.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6.货币政策目标

7.货币政策工具

8.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9.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一: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央银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银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其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考点二: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不以盈利为目的

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

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考点三: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具体业务内容

货币发行业务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对银行的业务

集中准备金

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通过这部分准备金来管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再抵押贷款;再贴现;再贷款

全国清算

各商业银行都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并在中央银行开立往来账户,各商业银行之间可通过该账户办理非现金结算,此项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对政府的业务

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考点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贴现与放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其他资产

流通中通货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合计

合计

考点五、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1)以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中枢;

(2)以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为基础;

(3)以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

(4)以行业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

在我国支付清算网络体系中,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运行,主要面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是银行间支付清算的主渠道。

考点六:

货币政策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考点七、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内容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①含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②缺陷:

一是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二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三是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

再贴现

①含义:

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②优缺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但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

公开市场业务

①含义: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②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

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二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三是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四是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

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内容

消费者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3.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手段:

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考点八、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1、利率:

通常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2、货币供应量:

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率

考点九、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2、2010年中央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2题2分

2题4分

6分

2008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09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10年

3题3分

2题4分

7分

本章主要考点:

1、商业银行的性质

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原则

5、金融市场效率及有效市场理论

6、金融市场结构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是承担着资金融资职能的企业。

(2)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

(3)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是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窄,经营不完全的信用业务,或不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

考点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职能

内容

信用中介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

是最基本职能。

支付中介

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资本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汇兑、非现金结算等。

使商业银行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

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工具,满足流通界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并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与吸收资本的总额而扩张信用。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按机构设置分类

单一银行制

不设分支机构,美国许多州立银行。

总分行制

设多层分支机构,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按业务经营范围

专业化

只经营吸存发贷的传统银行业务。

综合化

可经营所有商业性融资业务,即全能银行制

考点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主要业务

类型

内容

负债业务(外来资金)

吸收存款

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

借款业务

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将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

票据贴现

银行应客户要求,买进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

贷款

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排在首位。

投资业务

是银行以其资金作为投资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金融服务。

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账户划转到收款单位账户,从而完成货币收付,并向委托人收取结算手续费的业务。

信托业务

租赁业务

代理业务

咨询业务

考点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原则

内容

盈利性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首要原则

流动性原则

①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②商业银行取得现款的能力。

安全性原则

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特别是要避免本金受损

考点五:

金融市场效率及有效市场理论

一、金融市场效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

(2)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二、有效市场理论

市场有效性

具体含义

弱型效率

证券市场效率的最低程度,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型效率。

半强型效率

证券市场效率的中等程度,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

强型效率

证券市场效率的最高程度,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即证券价格充分、及时的反映了与证券有关的所有信息,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率。

考点六:

金融市场结构

1、金融市场的类型

市场类型

功能

子市场

货币市场

供应短期货币资金,主要解决短期内资金余缺的融通问题。

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

供应长期货币资金,主要解决投资方面的资金需要。

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

2、各子市场的含义及有关内容

子市场

含义

有关内容

同业

拆借

市场

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特点:

期限短、流动性高、利率敏感性强和交易方便。

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的资金短缺需求。

票据

市场

以各种票据为媒体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两个子市场。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结合。

商业票据是以企业间的直接信用作保证。

债券

市场

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它是一种直接融资的市场。

短期政府债券具有违约风险小、流动性强、面额小、收入免税等特点,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股票

市场

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投资基金市场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金融期货(期权)市场

1.金融期货市场是专门进行金融期货交易的市场

2.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第十九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08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09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0年

2题2分

2分

本章主要考点:

1、金融风险的特征及类型

2、金融危机的类型

3、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4、金融监管体制

5、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一、金融风险的特征及分类

一、金融风险的特征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具体内容

不确定性

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相关性

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高杠杆性

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传染性

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

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二、金融风险的类型

金融风险类型

含义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因素(股价、利率、汇率及商品价格)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

信用风险

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风险

考点二、金融危机的类型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

具体内容

债务危机

也可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

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特征:

(1)出口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

(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3)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货币危机

在实行固定汇率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容易出现货币危机。

流动性危机

(1)国内流动性危机: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当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爆发。

(2)国际流动性危机

综合性危机

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

(1)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2)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发生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

考点三: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公共利益论

(1)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2)政府对公众要求的一种回应。

保护债权论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金融风险控制论

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这种不稳定来源于:

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考点四、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

分类标志

类别

代表国家

监管主体及央行角色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

美国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

德国

监管客体的角度

综合监管体制(属于功能性监管)

英国

分业监管体制

中国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考点五:

国际金融监管

一、1988年巴塞尔报告

项目

具体内容

资本组成

核心资本

(一级资本)

实收资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

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附属资本

(二级资本)

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风险资产权重

0%、10%、20%、50%和100%

资本标准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过渡期安排

二、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三、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内容

具体规定

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1、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1)普通股充足率为4.5%

(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

(3)总资本充足率为8%

2、两个超额资本要求

(1)留存超额资本,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2)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最低要求为0-2.5%。

待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8.5%和10.5%。

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自2011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总资产)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201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18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1、流动性覆盖率:

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的是提高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中断的弹性。

2、净稳定融资比率:

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

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设立为期8年的过渡期

第二十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9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0年

3题3分

3题6分

9分

本章主要考点:

1、汇率制度的划分

2、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3、人民币汇率制度

4、国际储备的构成及作用

5、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6、国际主要金融组织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一、汇率制度的划分

汇率制度

类型

特征

固定汇率

金本位制度

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征:

(1)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2)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人为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征: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3)国际收支的调节

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解决;

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

浮动汇率

牙买加体系

(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

(3)国际收支的调节:

经常账户失衡调节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等方式进行。

考点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有:

(1)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4)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汇率制度选择

因素

倾向固定汇率制度

(1)经济开放程度越高

(2)经济规模越小

(3)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

倾向浮动汇率制度

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流入较为客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

考点三、人民币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考点四、国际储备的构成及作用

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的构成

具体内容

货币性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