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6690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docx

单招小高考语文样卷

2014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语文考试大纲(面向普通高中考生)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考核目标要求

语文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5.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9.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10.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1.阅读两部以上文学名著

必读书目:

《三国演义》与《红楼梦》

(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实用类文章、文学类文章):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4.概括文章主旨,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6.分析文章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7.鉴赏文中形象,赏析文章内涵,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

8.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二)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约20%

填空题、简答题约40%

写作题约40%

2、内容占分比例

现代文阅读25分

古诗文阅读15分

积累与运用50分

写作60分

3、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容易题(难度值0.70以上)占70%,中等题(难度值0.50-0.70)占20%,稍难题(难度值0.40-0.60)占10%;全卷难度控制在0.70-0.75之间。

 

【附录】

一、背诵默写的篇目

1.荀子《劝学》(“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

2.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信可乐也。

”)

3.李密《陈情表》

4.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

5.韩愈《师说》

6.刘禹锡《陋室铭》

7.范仲淹《岳阳楼记》

8.苏轼《赤壁赋》

9.周敦颐《爱莲说》

10.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1.《诗经·氓》

1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1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15.李白《蜀道难》

16.杜甫《登高》

1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18.白居易《琵琶行》

19.李商隐《锦瑟》

20.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2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24.陆游《游山西村》

25.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2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2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28.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二、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

1.《鸿门宴》

2.《赤壁赋》

3.《陈情表》

4.《兰亭集序》

5.《劝学》

6.《师说》

7.《滕王阁序》

 

福建省高中新课程高职招考总复习练习卷

语文

(一)

一、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寻寻觅觅,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山气日夕佳,________。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5)峰峦如聚,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7)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8)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9)总角之宴,_______。

(《诗经·氓》)

(10)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节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C.君子不齿不屑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是,就

3.下列四组中,全部能体现出“从师”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

B.

C.

D.

4.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圣人与现如今的普通人之所以差距悬殊关键在于从师的态度;只要秉承一颗从师而问的心,就能从普通人变成圣人。

B.作者严格区别了童子之师与师者,认为前者只是停留在学习的句读层面,并没有进入传道解惑的师者境界。

C.作者打破了以往师生之间的传统的等级观念,提出师生之间可以互补长短,共同进步。

D.作者通过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揭示出了“师道之不传”的内在原因,旨在警示当时不从师的社会不良风气。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6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在诗人被贬到柳州之后,政治希望与还乡希望破灭之时。

6.简析“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中“凄凄”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后两句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名著。

(6分)

8.下面名著阅读题选做一题。

(6分)

(1)《红楼梦》第六回写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进荣国府的起因是什么?

结果怎样?

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

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请简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10分)

勿因娱乐反智识

彭俐

娱乐,是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天性。

老虎、狮子、猎豹、鬣狗,等等,都喜欢玩耍、嬉戏,尤其是当它们肚子不饿、天气晴好的时候。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动物世界》看得真切,在野生动物园里也得到验证。

但是,说到有智识的娱乐,却是人类特有的文化需求,也可称之为万物之灵长的专利,它是人从简单的动物属性过渡到复杂的社会属性的标志。

因此,当我们的娱乐与智识不相关联时,我们对人类文明退化的忧虑就不是多余的,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面临危机。

尽管动物的娱乐,包括打斗、躲藏、追逐、撕咬等,基本停留在感官层面,但也不能否定其锻炼生存技能所包含的智识,即熟悉环境、识别物种、学会隐蔽、麻痹猎物,等等。

它们的局限在于,其智识的功能仅仅是为了生存以及掌握生存所必备的常识和本领。

而作为智慧生命的人类也在娱乐,却怎么能降到原始野蛮状态的水平?

生而为人的骄傲可以不提,出于生态平衡的考虑,我们尊重并提倡所有动植物生存权的平等。

生而为人的尊严却不可忽视,因为我们除了生存本能之外,有头脑和心灵,还有良知和理性,有精神、灵魂的追求和身份认同的需要。

人的尊严源于思想。

思想的存在以智识为基础。

通过智力的运用而获取识见是一个智慧生命自我完善、丰盈的过程。

舍此过程,则世界上没有值得珍重和仰慕的人生。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说的是,没有经过智识的自觉自省、自悟自知,则活着没有意义。

娱乐,不可脱离智识而要保有智慧生命的特质;人们若仅仅满足于感官的娱乐,将会沦为野蛮的兽类。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也没有必要哗众取宠,我们只要走进影院看一看最近放映的某些国产电影,就会知道为什么要重视娱乐与智识相对抗的议题。

有人会说,哎呀,看看电影嘛,不就是消遣消遣,玩玩乐乐吗?

何必太认真呢?

不是我太认真,而是“小时代”的电影人太不认真,太不认真地对待艺术、对待有思想的生命。

说“小时代”的电影人太不认真也不对,他们可是“认认真真”地在做买卖,“认认真真”地琢磨怎样吸引观众——不是吸引观众,而是吸金。

他们个个都是认认真真的淘金者,为了日进万金,就让作品的智识归零,确切地说让观众的智识归零。

而让观众的脑电波、心电图“短路”的方法,就是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原始动物意识,带领观众走进当代的“酒池肉林”去饕餮,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一个生命的品质如何,通过他所选择的娱乐尽显无遗。

一个民族的品质如何,通过他们的娱乐方式尽收眼底。

娱乐的方式增多,是因为人类的科技进步。

但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思想情怀、心灵境界,却未见得能随科技进步而同步前进,尤其当经济与文化发展未能并驾齐驱的时候。

如今,所谓娱乐大餐比比皆是,影视的、音乐的、舞蹈的、绘画的、戏剧的、曲艺的、文学的、古玩的……我们想要找乐子、寻开心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你想刺激感官而非充实头脑,只想填饱肚子而非滋养心灵,一句话,只要你心甘情愿、随波逐流地把智识放在一边,或者弃之如敝屣。

正如老子所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如果被老子一语成谶,则是我们今人的不幸和悲哀。

一种缺乏智识、消减智识、否定智识、反叛智识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理性意识、理性观念、理性思维、理性思考的欠缺与不足或许由来已久,而我们对知识和智慧、学术与学问的重视推崇也存在不足。

扪心自问,今天,我们的心多少是有些狂躁的,至少是浮躁,或许是焦躁,才能忍受甚至享受那些无聊或无谓的聒噪,甚至不觉得一点点羞臊。

若娱乐与智识不能携手同行,我们将陷入空洞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

9.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娱乐是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天性,不仅仅只是人类特有,尤其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

B.有智识的娱乐是区分人与其他简单动物的显著标志,当我们娱乐与智识分离的时候,我们就像面临人类文明退化的危机;

C.人类之头脑与心灵,良知与理性,有精神、灵魂的追求和身份认同的需要都是其尊严的体现;

D.娱乐要有智识才能体现智慧生命的特质,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感官的娱乐,而应该自觉自省,否则活着没有意义。

10.文章第

段谈到了“小时代”电影,请简要分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末尾说“若娱乐与智识不能携手同行,我们将陷入空洞的人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18分)

黄侃先生二三事 

刘作忠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作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

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

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

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径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

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

一次,他在学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及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

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文言贵两倍。

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带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

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

“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解、道歉才算了事。

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

惟有黄侃进出学校,常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溅泥。

课后天晴,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

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

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

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

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

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

“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

”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他性情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

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具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

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

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2.下面对传记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放诞是中国文人,特别是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传统,不仅仅是其真性情的流露,更是在专制制度下的装疯卖傻。

B.黄侃深得章太炎之三昧——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

与章齐名,有“章黄之学”的美誉。

C.黄侃借酒兴写成《大乱者,就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目标直指清廷腐败以及高涨的革命浪潮。

D.黄侃曾经任教中央大学,其间因被新来门卫无礼盘问与检查便从此不再去上课,后在校长与名流的再三劝说下才作罢。

13.文中“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这句话体现了黄侃怎样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黄侃?

请简要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学问之道有五: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意味深长,请就其中三点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基础知识(25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钦慕倾听青云之志轻车熟路

B.晋升劲头尽收眼底浸润之谮

C.誓言市侩势如破竹肆无忌惮、

D.厉害吏治睥睨万世销声匿迹

17.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精辟膨胀舔不知耻风靡一时

B.锁碎忸怩轻歌慢舞抵足谈心

C.翌日浑恶独树一帜搬师回朝

D.边陲夜宵不谋而合稳操胜券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她喜欢这种______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域,尽管看不见,她也能在梦中深切地感受到。

(2)本届京剧界的演出_______地代表着目前中国京剧在创作与表演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

(3)义务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在浙江______了公务员出任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一条引才新通道,同时也打破了公务员铁饭碗的常规概念。

A.沉浸无可置疑开动B.沉浸无可置疑开启

C.沉醉无可非议开启D.沉醉无可非议开动

19.根据材料的介绍,分别从四个方面概括二胡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8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

二胡的构造很简单:

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