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67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

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分)

  要求:

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15分)

  要求:

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三、(行政执法类)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

“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向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值得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要求:

简明、准备地阐明观点,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大幅。

(15分)

  要求:

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四、(行政执法类)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五、(综合管理类)

  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

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

(25分)

  要求:

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

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六、(综合管理类)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2000字。

  答案

  在“保护”与“开发”间徘徊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自改革开放以来,环保问题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沉重话题。

以我国西南部的怒江为例,在支持水电开发和反对水电开发之间一直存在着众多的争议。

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泥石流和地震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能源战略等相关问题上。

在这场争论当中,我们不断地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徘徊着,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们一起来看看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

“建坝”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

反对者们列举了“建坝”后将出现的污水问题和泥沙淤积问题,说明“建坝”是不可行的。

而支持者则认为,如果不进行开发,当地的群众无法脱贫而继续维持“刀耕火种”式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同样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支持者们认为只有当地老百姓不需要刀耕火种来维持正常生存,怒江的环境保护才能进行,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里戴斌老师认为矛盾的关键在于,是否必须使用“建坝”这种方式来实现怒江流域的发展。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支持者们的观点无疑是对的,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政府可划拨的财政资源有限,不可能在完全不开发的情况下,实现怒江环境的保护。

而且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案例常常是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因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上、管理的科学性上、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实施社会发展的规划。

  说到这里,戴老师不禁要问,我们真的只能牺牲环境去换取发展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反对“建坝”的声音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

因为“建坝”所带来污水、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我们不容回避,“建坝”后的移民安置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

那么我们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呢?

关键在于我们的管理者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对怒江的生态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论证,合理地统筹怒江的发展规划,同时广开言路,征询广大专家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发展是需要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欲速则不达”。

保护也是需要的,但不能片面地保守地认为保护就是“不作改变”,因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停滞”所带来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全文共910字,含标点符号)

  国考申论写作题型命题规律的延伸:

  之前2007年针对北京应届毕业生的公务员考试,其申论题目就是以“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当时戴斌老师就曾撰文“可承受未必可接受――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而这篇文章戴斌老师并没有采用“三段论”的传统手法,而是“探究式”的申论写作模式。

为什么呢?

因为从“说开去”我们就可以判断,这篇文章重点不在于“策论”部分,而在于“说理部分”。

重点是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

戴斌老师面对所辅导的所有学生都是强调希望广大考生不要“完全”“依赖”传统的“三段论”,但要以“三段论”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的写作模式,而不是“全部的”模式。

考试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落笔。

当然,戴斌老师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三段论”来说,其操作的“可行性”和“简易性”要远远超过戴斌老师所极力提倡的新写法“探究式”的申论写作套路。

但“探究式”的申论写作套路其“综合表述效果”和“说理性”却远远超越“三段论”。

因此,从长远来看,戴斌老师还是希望广大的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写作模式,以有效应对目前正在变革中的公务员申论考试。

   4.以“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40分)

  可承受未必可接受

  ――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

  现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听证制度已日益成为当今我国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价格领域。

在1998年,我国《价格法》首次将听证制度引入我国价格决策过程,明确规定:

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定价、政府定价时,应举行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的听证会,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从这几年价格听证制度的具体实施来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价格听证都是关于涨价的,而涨价的理由也几乎都千篇一律,最核心的、似乎是无可反驳的一条就是“价格的升幅在人民群众收入的可承受范围”。

但我们不禁要问:

“价格的升幅在可承受范围就一定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吗?

”“老百姓可以承受这个价格就代表可以接受这个价格吗?

”答案当然是,未必。

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听证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因为在所有的价格调整里,不一定都是合理的。

不能说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就要多赚一点。

如果老百姓收入的增长,是要带动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带动物价的上涨。

因此,笔者认为价格的调整不应与经济直接挂钩,而应重拾“价值规律”的精神和原则,对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合的产品或服务,就要对其价格进行调整。

  说到这里,就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听证的目的是为了作出合理的价格调整。

而价格调整就有调高和调低两种可能。

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降价的听证会。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其市场经济如何得完善,都必定存在某些商品价格不符合价值的情况,价格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方面,尤其是价格形成机制上还存在着不足,这也是价格听证制度需要存在的重要原因。

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国家不可能只存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形,是必然存在价格高于价值的情形。

如果价格听证制度只听证涨价而不听证降价,那么就等于价格听证制度只发挥了其一半的效用,这与我国引进该制度初衷是违背的。

  回顾听证制度的发展历程,诚然,如能源价格升高带来的煤气价格听证、出租车价格听证,其最后获得涨价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值得支持。

但我们也要看到,如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导致的高通信费、高电价是否也应该在听证制度的范围内呢?

听证的结果除了让老百姓多掏钱外,能否出现让老百姓少掏钱的情况呢?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关键是谁来捅破这张窗户纸呢?

  让政府来要求降价吗?

这似乎是可以实施的一个对策,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政府主要作用是要调整市场,而不是控制市场。

在听证制度中,政府是“裁判员”,但如果让政府在作为“裁判员”的同时,再要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去主动要求降价,是不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公平的。

  那么让老百姓自己去吗?

似乎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作为利益关系人,老百姓应该自己站出来,因为降价后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老百姓可是一个很大群体,谁来向听证会提出降价的要求呢?

所有的老百姓都可能去听证会吗?

当然不能。

那么这就需要在老百姓这个群体中找到一些代表去参加听证会。

那么谁最能代表老百姓去提出降价的要求并参加听证会呢?

答案是确定的,有一类人是最能代表老百姓,那就是我国的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无论从民意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由人大代表来代表群众提出降价要求是最合适的。

而一旦降价的听证会能够与涨价的听证会一样被广泛地接受,听证制度才能完全发挥其效用,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金钥匙”,使价格的调整更趋合理,让“可承受”的价格变动真正成为“可接受”的价格变动。

  综合评析:

以上这篇文章的写法就是探究式申论范文的写法,考生可能会敏锐地发现戴老师所写的上面这篇范文,其文章部分并没有专门的“策论部分”,因为“说开去”,并没有限定必须要“说到对策上”去,而且题目要求也没有限定必须写对策。

因此,“议论文”并不等同于“策论文”。

戴斌老师认为,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写相关的对策,实际上,“文章本天成”,写文章如果过于拘泥于形式,就会带有“八股文”的味道,这是与国家设立公务员考试的初衷是违背的,同时我们要明确“议论文”不是“策论文”,这一点戴斌老师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有所区别地看待。

其实申论文章的核心关键在于“言之有理”。

因为原因也罢,对策也罢,都需要“言之有理”才可得分,而“言之无理”或“言之无物”的空洞性文章往往得分不高。

对此,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中注意对文章“说理性”的练习。

最后新东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戴斌老师祝广大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

  五、(综合管理类)

  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

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

(25分)

  要求:

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

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分析:

解答这道题目时,广州新东方的戴斌老师请考生一定要留意“答复”的含义所在,虽然题目要求取消了对公文格式和语言的限制。

但是就答复而言,其内容也是有“限制”的,通俗地说,就是要回答行政相对人的问题,而且是要针对行政相对人的问题逐条地回答,答复必须要明确,简洁,有针对性。

但从材料11的内容来看,宏观来说,是一个“笼统式”的答复,行政相对人的问题都没有针对性地提到和解答,即在实际行政工作中,这种答复是不合格。

因为行政机关“答复”行政相对人,目的是要“消除”其疑问,而不是继续“保持”其疑问。

  考场上,考生的具体的修改方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里戴斌老师总结一下,大致可以有以下答题思路,考生从可以选取部分思路进行作答:

  

(一)关于材料6原文中政协委员A先生所说的“有什么根据认为建水坝就可以提高怒江老百姓的生活?

这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可以补充答复如下:

怒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衡量是多方面的,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证明建水坝是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兼顾环境保护、移民就业等问题,方能得到全面解决。

  

(二)关于材料6原文中著名环保人士B女士所说的“全国1600万水库移民现在仍有1000万人生活在贫困当中。

这1000万贫困移民都没有解决,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怒江建坝就能改变怒江老百姓的贫困?

  可以补充答复如下:

水库移民的脱贫问题实际上一个长期的过程,怒江建坝只是帮助库区人民脱贫的其中一项对策,而不是全部。

  (三)关于材料6原文中著名环保人士B女士所说的“如果只看到了一个季节的怒江,而且根据几天的考察就认为老百姓不能在那里生活是欠缺考虑。

  可以补充答复如下:

在怒江建坝和水库移民的问题,我们将加大调研力度,在做行政决策前将派专家小组对怒江流域进行长期的深入调研后,论证工程的可实施性和必要性后再做初步的审批方案,同时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将审批方案对外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针对材料6原文中著名环保人士C主编谈到的怒江作为一条“原生态江河”问题的保护方案和西方发达国家停止了水电开发的案例。

  可以补充答复如下:

关于“原生态江河”目前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也没有公认的定义和官方说法。

暂时也无法怒江是不是一条“原生态江河”。

C主编认为的对怒江“不予开发”就可以达到“永久保护”的目标,这个观点其实有失偏颇。

因为合理的开发其实也是一种保护的手段。

至于西方发达国家停止了水电开发的案例,与我国是否停止水电开发,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是不一样的。

我部门将按照怒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发和保护方案。

  (这里我们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在怒江的支流实际上已经建了许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在怒江的干流的上游,西藏境内的比如县,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已经建了一个水电站。

在怒江的下游,进入了缅甸境内,叫萨尔温江,现在已经开工在建一个大型的水电站。

  (五)针对环保专家D教授认为,不反复论证地质情况的可行性就贸然施工带来重大损失的现象。

  可以补充答复如下:

在实际的保护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在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我部门将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严格审批。

  六、(综合管理类)

  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字。

  分析:

本题与之前的“说开去”文体不同,其属于开放性命题文章,考生可以从多种角度论证,范文从略。

 给定材料:

  1.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同年5月l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肯定了该集团产品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所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创品牌,让郑煤机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在玉米丰产示范田,询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什么要求。

一位村民答,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

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

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在温县农科所,总书记勉励科技人员为粮食高产稳产走一步发挥作用。

在焦作市隆丰了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走一步把储备粮食管好。

  9月3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安徽考察。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他说:

“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式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2.今年10月,记者就广东产业转型问题进行专访,决策专家c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它所取得的成绩是激动人心的。

去年,广东的GDP达人民币30673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台湾地区。

这是广东继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中国香港之后,又一次超越“亚洲四小龙”,预计2010年间将超过韩国。

这种变化是非常惊人的。

一句话,广东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

然而,广东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

广东的产业结构有硬伤。

这种结构模式支持了过去二三十年广东及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成长,现在则遇到严峻挑战。

在加工制造产业的发展中,过去30年主要是模仿国外早期的某种经济发展模式,“两头在外,中间加工。

”比如广东的东莞,一段时间生产了全世界70%的电脑电源线,怎么生产的呢?

无非是大量购买原材料,经过一道至数道工序制成零部件,组装成半成品卖到海外市场。

在严格意义上说,东莞只是一个制造“车间”,而不是“工厂”。

因为“工厂”对定价有决定权的会计和设计部门全是在国外。

结果,同一件衬衣在美国卖近百美元,而我们的出口价仅七、八美元。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现代化重工业的启动将成为广东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色,珠三角地区改革将利用湛江、汕头等地缘优势,向南拓展东盟合作,向东搭上台海经济合作快车。

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湛江钢铁厂一期建设规模为钢产能1000万吨;广州南沙开发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300万吨造船基地也已开工生产。

此前广州地区船厂只能制造6万吨的船舶。

广东省以轻工业起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工业增长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但近年来重工业投资持续增长,2002年全省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了轻工业。

  在广东省近期公布的新十大工程规划中,规模庞大的告诉轨道交通项目引人注目。

湛江、汕头、韶关等相对边远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之间的运输时间,将控制在两小时左右。

2010年前后,湛江到广州市铁路交通用时仅为1个半小时。

这些,将珠三角传统的产业链条大大扩大,同时也将减少石油消耗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3.东莞某鞋厂的林老板,2003年来东莞办厂前,在台湾地区打拼了20多年。

他说现在很糟,最近赔了几十万元。

他已经不再接美国鞋子大卖场和贸易商的定单了,觉得风险太大。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2007年,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影响,合计增加的成本超过20%。

  “广东山区对我来说太陌生,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内迁,到一个地方又得从头再来,需要很多时间。

辛卜给线拉的很长,对我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林老板这样回应记者提出的是否借这次广东产业转移的机会,内迁到粤北山区投资的问题。

  有朋友劝他将工厂迁移到越南。

但林老板看的很清楚:

“越南劳动力缺乏,税收各方面跟这里差不多。

我一些朋友搬到那里,也没好到哪里去,做凡年我估计他们也会走。

”当记者问林老板,有没有考虑走出低端化生存,增加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出高端产品,林老板有点无奈地笑着说:

“还没有这个能力。

  4。

“13年了,回想起来,当时的决定很正确。

”作为香港电子集团董事、总经理,徐老板一脸庆幸。

他一再跟记者提起依然在东莞等地办厂的朋友们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尴尬境遇,庆幸自己提前13年向广东山区罗定市的迁移。

  该电子集团1971年成立于香港,是电源供应器制造商。

1988年,出于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两方面考虑,集团进入深圳宝安区开设工厂。

但到1995年,徐老板发现深圳本地可供调配的资源越来越少,生产成本已经很高,于是决定讲工厂迁入罗定。

  1995年深圳已提出着重培育和引入高科技企业,加工生产型企业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

而罗定地区的综合生产成本要比珠三角和其他内陆城市很多。

集团迁到罗定后,劳动力成本减少了30%,运输成本只增加了5%,节约了25%的生产成本。

另外,集团的产品过去主要是出口,但今年以来内销的部分有所增长。

因此,将工厂迁到罗定,实际为这部分内销产品节省了不少物流成本。

集团在罗定13年,从l亿元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20亿元,以后还要扩大到40亿元的规模。

徐老板到东南亚地区做过详细考察,他认为,不管人力还是其他各方面的资源支持,中国依然是最佳选择。

  目前让徐老板最为头疼的是高级技工的缺乏。

他建议市政府想办法把在珠三角务工的技术成熟工人吸引回家乡就业,特别是吸引那些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们回来建设家乡。

  5.东莞在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

当时,在成本上升的不断挤压下,香港繁荣了凡十年的出口加工业迫切需要转移,一线之隔的广东成为首选。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采取简政放权措施,吸引外资的审查权下放给各个地级市,东莞则进一步把招商引资权下放到乡镇。

凭借地缘优势、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外资提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莞迅速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文明国际的世界工厂。

有个说法令东莞人自得不已,“不管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

”2007年,东莞的GDP大道理创纪录的3151亿元。

东莞的经济奇迹,是中国近30年经济奇迹的典型代表。

  其实2004年后,东莞已面临巨大危机。

先是“民工荒”,接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增加了加工成本。

由于村自为战,东莞土地的利用效率越来越低,却无法整合,电和水的资源也很紧张,电厂污染也很厉害。

在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下,2007年,东莞出现了让人担忧的企业迁厂或倒闭现场。

有关估计,倒闭、迁移或不辞而别的企业大概占总数的10%到20%。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模式”,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但如何实现转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路径。

低水平的劳动力、旧产业离开东莞,高层次的劳动力、新产业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他们会成为东莞转型的推动者。

但也有人尖锐指出,外资企业是逐利而动的,哪里有利可图就到哪里去,不大可能费心费力地参与自主创新。

只有培养一批扎根本土的当地企业,才更有可能和本地经济同甘共苦。

港资企业没有转型的历史,只会搬迁或倒闭;台资企业的设计、研发都在台湾地区,大陆只是制造部门而已。

  某专家认为,东莞为了产业转型不断探索而仍不得其门而入,全国其他地方的“东莞化”却如火如荼的进行。

长三角地区被人津津乐道的“昆山模式”,其实和“东莞模式”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引进的制造业相对环保、高端而已。

其他地方,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天津这些城市的新特区,也不乏类似“东莞化”的克隆者。

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口号,实非明智的选择。

  6.在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稻盛和夫是一位靠加工制造创业的著名企业家。

他1932年出生于鹿儿岛一个贫寒之家,1959年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凭借自己研发的新型精密陶瓷原材料技术,在十凡年间,便把一个小规模的工厂发展成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稻盛和夫说,早期,日本制造的产品在欧美市场的评价是:

虽然便宜,却质量不好。

他认为,没有技术开发上的革新就一定要碰壁,不断学习、创新,掌握世界最好的技术,这是日本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到现在的关键所在。

  1973年和1978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两次石油危机,日元急剧升值,全面抬高了日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过去曾以经济实惠驰名世界市场的日本产品,一下子变成了商品世界中的贵族。

日本企业如何面对高成本的挑战呢?

稻盛和夫说,当时定单减了一半,公司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的办法就是跟员工一起共同克服这个难关。

为了削减成本,员工们充分发挥智慧和才智,提出了很多改善的建议。

当时日本政府曾经有一些支援,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

重要的问题是,企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实现超越。

困难,往往成为产业升级的一个最好的推进器。

  7.生产加工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汽车、仪表、电器、电子、服装、鞋帽,以及医药、食品、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