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662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 人教部编版.docx

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全册备课资料127课人教部编版

2019新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资料

1观潮

【拓展资料】

钱塘潮: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

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

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

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

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

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2走月亮

【作者简介】

吴然:

云南宣武人。

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天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

代表作品有《珍珠雨》《和花朵说悄悄话》《雪人胖胖》《太阳鸟》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诗:

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走月亮:

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走之俗。

“走月亮、走三桥”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吴地:

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3*现代诗二首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

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因坠机逝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集著有: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

仅《轮盘》;戏剧:

仅《卞昆冈》;日记: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4*繁星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拓展资料】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

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

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

19日巴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作者简介】

安徒生:

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

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夜莺》《皇帝的新装》《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拓展资料】

豌豆:

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

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

叶具小叶4-6片,托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

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

子房无毛,花柱扁。

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

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6蝙蝠和雷达

【拓展资料】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

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

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

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

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7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简介】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

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

【拓展资料】

  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以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X射线:

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

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洗衣机:

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

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维生素: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

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

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彩色胶片:

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因特网: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

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

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

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8*蝴蝶的家

【作者简介】

燕志俊:

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清朝人。

燕志俊少年就读于泰城书观小学。

“五四”运动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酷爱文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郑振铎的赏识。

他提倡女剪发、放足、反对旧教育,曾自筹经费,自任校长,办起晋化区两等小学。

校门上漆着"开通新世界、关锁旧河山"的对联,为众所瞩目。

9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

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

五年,棹给事中。

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拓展资料】

庐山:

我国享誉世界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

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

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故古人云:

“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

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10爬山虎的脚

【作者简介】

叶圣陶: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拓展资料】

爬山虎:

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

多年生落叶藤本。

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

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

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

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

5—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

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

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

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蜗牛:

一种软体动物。

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

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11蟋蟀的住宅

【作者简介】

法布尔: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

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

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著。

【拓展资料】

 蟋蟀:

又叫促织、趋织、蛐蛐儿,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

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瞿”的鸣叫。

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

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

  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

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

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

  在蟋蟀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

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

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

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

由于蟋蟀善鸣好斗,不少人偏爱它,而对它的坏处反不以为然了。

其实,蟋蟀是农业害虫,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咬食农作物的叶、茎和根。

 

12盘古天开地

盘古简介:

  

盘古,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13精卫填海

【作者介绍】

许仲琳(约1567—1620):

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

著有《封神演义》。

活动于隆庆、万历年间。

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

【拓展资料】

精卫: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后来用“精卫填海”指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

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14普罗米修斯

【拓展资料】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由普罗米修斯创造的。

他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

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

但众神的首领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

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奥运圣火: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

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

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

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

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

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

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

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主办城市。

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15*女娲补天

【拓展资料】

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16麻雀

【作者简介】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

《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17爬天都峰

【拓展资料】

天都峰:

黄山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

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

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

18牛的鹅

【作者简介】

任大霖(1929-1995):

浙江萧山人。

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

《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

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拓展资料】

鹅:

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比较大。

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耐寒,吃青草、谷物、蔬菜、

鱼虾等。

牛:

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矛。

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

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作者简介】

叶至善(1918—2006),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

曾先后参与和领导编辑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故事集》《儿童自然科学丛书》等。

【拓展资料】

虎:

俗称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

虎是种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成年虎的身长可达2-3.5米,尾长1米,重达200-350公斤。

在它庞大的体型与有力肌肉之外,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它们下半部的颜色较淡。

凶猛至极、力量极大,原有森林之王、百兽之王之称,之后学习狮子用万兽之王之称以及用万兽之皇之称。

 

20陀螺

【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

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

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两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20多部散文随笔。

《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拓展资料】

陀螺:

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

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儿”或“打老牛”。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

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

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

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

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

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

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

风靡全世界。

中国是陀螺的老家。

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

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21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

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

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拓展资料】

《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