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407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是推进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建设,加快形成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的重大举措,又是深入贯彻《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

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原则,制定《山东省500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规划》,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促进渔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渔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加渔(农)民收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渔业贯彻“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确保了水产品有效供给,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水产养殖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008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749.1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84.6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64.7%。

渔业总产值68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2%。

目前,直接从事水产养殖业的专业劳动力100万人,兼业劳动力65万人。

养殖业还带动水产饲料、水产品加工和物流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关联人口420万人。

每年水产品出口额35~40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5%左右,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4%左右。

池塘养殖是我省水产养殖业的主体,在水产品增长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2008年全省池塘养殖面积334.5万亩,池塘养殖产量144万吨,占全省养殖产量的30%。

池塘养殖也是山东传统的养殖方式,由于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投入适中,适合农村以农户承包经营的经济发展水平。

池塘养殖主要利用的是农业难以利用的低洼盐碱地和荒滩荒水等国土资源,每养殖1公斤水产品需投入的谷物不足1公斤,具有“不与粮争地”和“不与人争粮”的特点。

因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池塘养殖就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之一。

同时,池塘养殖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农民具有发展池塘养殖的积极性。

多年统计数据表明,从事池塘养殖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其他农民人均收入高40%左右。

以2008年为例,山东农民人均收入5641元,渔(农)民人均收入8816元,高56.3%。

同时,平均每亩养殖池塘还为集体经济提供500元积累(以承包费形式缴纳)。

池塘养殖的水产品都是优质的蛋白质产品,在增加动物蛋白、缓解肉食供应和保障食物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在我国肉类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养殖水产品供给充足,价格平稳,在稳定物价、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十四年前曾担心“谁来养活中国”的一位世界著名生态学家最近发表文章,盛赞中国淡水渔业(主要是池塘养殖),认为中国的池塘养殖对中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二)问题

1、建设标准不高。

我省养殖池塘大多数是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受条件制约,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匮乏或简陋,绝大多数为粗放型养殖的低标准池塘。

2、产出能力下降。

由于受承包期较短,养护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渔(农)民对养殖池塘重养轻护现象十分普遍。

经过多年使用,池塘坍塌,池底淤积,设施老化现象严重,池塘产出能力逐年下降。

3、养殖病害蔓延。

由于池塘淤积等原因,池塘养殖有效水体减少,加上建设之初缺乏对池塘养殖附属的进排水系统的配套建设,致使养殖区水质恶化,引发养殖病害的隐患增多,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宜渔水面闲置。

由于投入不足,我省沿海地区、沿黄地区及内陆湖库区大量的宜渔滩涂和盐碱涝洼地长期闲置浪费,影响了土地(水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标准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对现有养殖池塘进行整理改造、对宜渔资源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开发、对省级以上原良种场进行改造升级,对于构建以养殖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通过实施整理改造和开发工程,可以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和谐发展能力;通过标准化整理改造和开发,倡导生态、健康养殖,建立养殖示范区,促进生态渔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标准化生产,实行产品追溯制度和出池检查合格证书签发制度,建立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监督机制,提高疫病监测水平、养殖病害风险防御能力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

2、促进养殖方式转变。

现代渔业对养殖池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池塘承载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内涵日趋多元化,现有养殖池塘及其配套设施远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通过合理规划,改造升级养殖池塘、健全配套设施,拓展池塘功能,完善现代渔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养殖池塘对现代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聚集作用。

促进渔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建设集生产,水产品加工,流通、科技、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促进海渔业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养殖方式和渔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通过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淤、挖深、护坡以及水、电、路配套改造,将养殖小区建设成为标准化高产养殖基地,既可增强水产养殖防灾减灾能力,游客通过改造池塘池体、分设进排水渠道、配备养殖机械设备和增加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并通过健康养殖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改善渔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可减少养殖病害发生,减少养殖用药投入,提高水产品质量,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4、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养殖池塘改造,将原有的老化池塘的水深从1-1.5米增加到2.5-3米,有效水体容量可以增加近1倍,平均单产提高200-400公斤。

全省老化池塘经过改造后,在不扩大水面面积的情况下,每年可以新增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上,将有效提高水域资源利用水平,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特别是在黄河三角洲和内陆采矿塌陷地,通过“上粮下渔”渔业开发,不仅可增加养殖池塘面积,还可有效增加土地供应。

在旱情严重时养殖还可为农田提供临时水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5、增加渔民经济收入。

通过对养殖池塘进行整理改造与开发,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区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化生态型养殖区,将区域优势、渔业特色、土地治理、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为渔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渔(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渠道,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开辟新的出路,加速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进程。

(二)可行性

1、有利的政策环境。

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现代渔业发展,《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鲁发[2009]1号)提出要加快500万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促进山东半岛现代渔业区建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也将标准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

2、良好的产业基础。

山东养殖池塘发展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内陆池塘精养,煤矿塌陷地综合整治,工厂化、集约化高标准池塘养殖初具规模,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池塘养殖已成为沿海(湖库)区渔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养殖生产的主要方式。

通过大力发展池塘养殖,培育了海参、对虾、扇贝、大菱鲆、梭子蟹、乌鲤、河蟹等多个优势主导和区域特色品种,其中产值过30亿元的养殖品种发展到3个,产值过10亿元的养殖品种9个。

3、显著的资源优势。

全省海岸线长达3121千米,拥有与陆地面积相当的管辖海域,全省可进行规模化生态型养殖池塘开发的宜渔滩涂和盐碱、滨湖涝洼地资源1000多万,目前已开发养殖池塘420万亩,其中海水池塘200万亩,淡水池塘220万亩;池塘养殖产量172.8万吨,占养殖产量的36.3%。

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水生生物达400多种,海参、对虾、河蟹、乌鳢等产品驰名中外,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4、成熟的科技支撑。

我省盐碱、滨湖涝洼地开发改造已有20多年实践经验,山东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造性地探索出盐碱涝洼地“442”等成功开发模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开发整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近年来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创新,形成了以优质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养殖浪潮。

启动实施了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三、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产业素质和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指导原则

1、统筹规划。

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整理工程要与全省渔业发展规划和各地渔业发展规划、养殖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坚持区域统筹。

2、规模开发。

提高项目区整理开发工程的规模,实行集中连片的一体化开发,提高水体(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现代渔业综合生产基地。

3、资源节约。

大力推行优良品种和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及先进实用技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4、生态高效。

坚持调整优化结构,因地制宜,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合理安排养殖品种和作物种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实现综合经营和环境保护共赢。

5、机制创新。

将工程实施与养殖池塘所有者权益、承包经营者权益和管理责任制有机结合,借鉴和推广多元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起水产养殖池塘建设、经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产健康养殖为目标,围绕主导品种,实施池塘设施标准化改造,推广各项先进适用的高产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池塘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全省池塘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现代渔业方向发展。

2.具体目标

从2010年到2015年,按照有序开发、全面推进的原则,每年对30万亩老旧池塘进行清淤挖深、塘型改造、塘堤护坡、塘埂拓宽以及养殖区沟、渠、水、电、路、涵、闸配套设施修缮等标准化、生态型整理改造,到2015年整理改造面积达到240万亩;每年按照15万亩的规模对盐碱涝洼地、滩涂、采煤塌陷地、湖库区洼地进行池塘开挖、台面修整以及养殖区沟、渠、水、电、路、涵、闸配套设施建设,到2015年形成120万亩的“上农下渔”或“鱼藕混养”等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

经过整理开发,形成360万亩标准化鱼塘,增加产能85万吨。

从2016到2020年,以每年20万亩的规模继续对老旧池塘进行整理改造,以每年10万亩的规模对宜渔资源进行开发,同时对原有的养殖池塘进行提升完善,力争养殖池塘全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

到2020年整理改造面积达到350万亩,占池塘总面积的80%以上,新增高标准生态型养殖池塘150万亩,每年新增水产品产量8万吨,产值10亿元。

四、建设重点与区域布局

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整理开发工程以沿黄、滨湖、重点库区、采煤塌陷地、沿海等渔业主产区为重点进行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重点

1、老旧养殖区标准化改造

(1)池塘清淤挖深。

主要是按照高产健康养殖的要求,对350万亩老旧养殖池塘清淤挖深、池堤整修护坡、机械设备配套和生产用房改造等内容。

改造后的每个池塘面积10-20亩,池塘深度2.5米,保水深度2米以上,池堤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侵袭。

(2)公共设施配套。

对池塘养殖区的公共设施,包括排灌渠道、区内道路整修和供变电和废水处理设施等进行建设配套。

达到进、排水渠分设,清除渠道内淤积,区内道路主干线宽6米以上、支线宽3米以上,电力容量保证每亩水面0.7千瓦,每个池塘有独立的电闸;配备综合的废水处理设施的要求。

2、宜渔水面标准化开发

对盐碱涝洼地、沿黄涝洼地、滨湖涝洼地、采煤塌陷地、沿海滩涂等尚未开发的600万亩宜渔水面(土地)资源开发的土地(水体)按照高标准、生态化、规模化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休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化基地和现代化渔业园区。

3、水产原良种场提升改造

对全省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亲本培育池、苗种培育池等试验池塘实施清淤挖深、池堤护坡、池埂拓宽以及水、电、路设施综合配套,进一步改善科研生产条件,提高渔业原良种繁育和推广水平,提升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整体效能,加速全省渔业良种产业化进程。

(二)区域布局

按照水域类型、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工程分五个区域进行开发。

1、黄河三角洲生态渔业区。

该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市。

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浅海滩涂面积广阔,发展渔业生产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重点是开发、整理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盐碱涝洼地和改造低标准滩涂池塘,发展规模化生态渔业。

2、沿黄(河)生态渔业区。

该区域包括菏泽、聊城、济南、德州、淄博五市。

区域内淡水资源相对充足,淡水渔业基础发展较好,宜渔荒洼地开发潜力巨大。

重点是开发及改造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渔农结合的生态养殖基地,发展生态渔业、无公害渔业、设施渔业、名优高效渔业和节水渔业。

3、滨湖涝洼地及采煤塌陷地生态渔业区。

该区域包括济宁、泰安两市。

区域内滨湖涝洼地和采煤塌陷地面积广阔,且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是我省传统的淡水渔业基地。

重点是开发及改造500亩以上规模连片滨湖涝洼地及千亩连片采煤塌陷地,通过工程措施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渔业区。

4、内陆精养池塘生态渔业区。

该区域包括临沂、枣庄、莱芜三市。

区域内淡水资源较为紧缺,发展淡水渔业受到一定制约。

重点是整理改造现有200亩以上规模连片池塘,通过配套完善池塘设施,建设低耗生态型、节水型养殖示范基地或休闲渔业区。

5、沿海滩涂生态渔业区。

该区域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

区域内浅海滩涂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大,区域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强。

重点是改造整理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滩涂池塘,通过工程措施改善滩涂渔业生产条件,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

五、投资概算与绩效分析

(一)投资概算

到2015年,标准化鱼塘整理工程规划投资50亿元,各级财政资金5亿元,信贷15亿元,利用外资4亿元,单位自筹26亿元。

(二)绩效分析

通过实施池塘改造项目,调动各级政府和养殖生产者改造池塘的积极性,在全省形成一批健康养殖、稳产高产的生产基地,池塘养殖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升,鱼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能耗、水资源消耗和鱼药使用明显减少,养殖产品档次提高和产品质量提升,从业农民收入提高。

1、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池塘改造项目,池塘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鱼病发生率下降,能耗和鱼药使用明显减少,每亩水面可新增产量60%,节约能源和鱼药成本300元以上,每亩养殖池塘可以增产400-500公斤,效益提高1000-1200元。

加之养殖品种品质和质量安全性提升,从业者收入将大幅提高。

同时由于承包金相应提高,将大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生态效益。

池塘改造项目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进行改造,加之连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以及对池塘、道路、环境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使池塘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从而带动渔农村的生产设施、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条件建设,是推进渔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

此外,由于采取水处理改造,养殖排放水对环境污染将大大降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社会效益。

池塘改造项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地方投入机制进一步激活和实现多元化;通过招标、拍买、股份制等方式,池塘水面的承包经营机制得到有效深化和完善。

这将充分调动广大渔农民从事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改善,将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同时特色优势产业和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更具基础,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将显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池塘改造涉及规划设计、资金筹措、工程施工等多个环节,工作内容多,任务艰巨。

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养殖池塘改造与农村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村庄整治等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综合统筹。

(二)落实机制、多元参与

要落实各级财政共同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各级财政配套和养殖生产者筹资投劳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建立一种多元参与、各有侧重的池塘改造投入机制。

(三)积极引导、尊重民意

池塘改造功效显著,利国利民。

但也存在一次性投资成本大,涉及利益主体多等困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牵涉到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利益再分配等敏感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参与池塘改造的积极性,又要尊重农民意愿,筹措资金量力而行,谁投资、谁受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放心,把好事办好。

(四)集中连片、规模改造

为适应现代渔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池塘改造应集中连片进行,形成适度规模,便于专业化生产和创建水产品品牌。

(五)突出重点、主导先行

为发挥面上示范带动作用,财政资金应先行支持乡村集体渔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承包大户、规模化养殖场和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生产条件改造。

优先支持供大众消费的大宗水产品种和具有出口优势的鱼虾品种养殖池塘的改造,保障国内市场大宗水产品供给,提高我省养殖水产品国际竞争力。

(六)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池塘改造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年都需进行维护和修理。

现有池塘的淤积严重与承包制度不完善有密切关系。

结合养殖池塘改造项目,改革和完善池塘承包方法,要建立长效的池塘改造机制。

池塘改造项目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项目竣工验收后,以招标形式统一发包。

在坚持水域集体所有和农民承包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改造区域内将池塘承包经营权有序、合法流转,在承包合同中明确承包人的池塘维护和修理义务。

同时,在招标款中提取一定份额的改造基金用于今后较大工程的维修。

针对该区域渔民分散经营程度高的特点,扶持发展各种新型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项目区渔业组织化程度;利用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的成熟网络和运行模式,开展项目区渔民生产经营风险互助保险工作。

(七)整合资源、集中突破

要以池塘改造项目为平台,整合现有的良种工程、水生动物防疫工程、水产技术推广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向池塘改造项目县集中,多渠道增加投入;调动水产科研、教学、推广机构的技术力量参与指导创建工作,推广节能减排、循环高效的池塘改造技术,建立完善的生产、服务和管理体系,形成稳定的水产品养殖、供给基地。

(八)跟踪问效、强化监管

各地要加强财政扶持项目的申报管理,建立现场勘评制度,注重项目基础条件、环境影响评价,保证申报项目科学性、合理性。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建立对项目的初验和复验制度,对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和工作指导,及时调度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使用,提升项目效能,提高投资效益。

附件1:

2010-2015年池塘整理改造指导性计划表

  单位:

万亩

地区

总数量

老旧池塘改造

新池塘开发

海水

淡水

海水

淡水

全省合计

325

70

147

38

70

东营市

94

26

30

15

23

滨州市

73

20

27

13

13

潍坊市

22

8

4

5

5

烟台市

5

3

1.5

0.5

威海市

8.5

5

3.5

青岛市

7

5

1.5

0.5

日照市

3.5

3

0.5

临沂市

3.5

3

0.5

枣庄市

7

2

5

荷泽市

22.5

18

4.5

济宁市

26

20

6

泰安市

15

10

5

聊城市

10

7

3

德州市

21

17

4

济南市

6

5

1

淄博市

1

1

附件2:

2010-2015年池塘整理改造分年度计划表

  单位:

万亩

地区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改造

开发

改造

开发

改造

开发

改造

开发

改造

开发

改造

开发

全省合计

27

13

36.5

15

36.5

18.5

38

20

40

19

39

22.5

东营市

9

7

9

7

9

7

9

7

10

5

10

5

滨州市

8

4

8

4

8

4

8

4

8

5

7

5

潍坊市

2

1

2

1

2

2

2

2

2

2

2

2

烟台市

0.5

0.5

0.5

1

1

1

0.5

威海市

0.5

0.5

1

0.5

1

1

1

1

1

1

青岛市

1

1.5

1

1

1

1

0.5

日照市

1

1

1

0.5

临沂市

1

1

1

0.5

枣庄市

1

1

1

1

1

1

1

荷泽市

1

3

3

1

3

1

4

1

4

1.5

济宁市

2

1

3

1

3

1

4

1

4

1

4

1

泰安市

1

1

1

2

1

2

1

2

1

2

1

聊城市

1

1

1

1

1

1

1

2

1

德州市

1

3

3

1

3

1

3

1

4

1

济南市

1

1

1

1

1

1

淄博市

1

附件3:

省级示范项目建设标准

一、养殖区选址

(一)生态环境良好。

养殖示范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四季风向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养殖区域内上风向、养殖水源上游一定范围内没有对养殖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

(二)产地相对独立。

养殖示范区应远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养殖模式固定,与外界隔离划分,区内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规定。

(三)养殖水质清新。

养殖示范区周围有丰富的养殖用水资源,水质的各项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1989),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要求,海水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2-2001)的要求。

(四)公共设施完善。

养殖示范区应保证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的通畅,达到水源丰富,用水排灌方便;供电充足,保证渔用机械正常运行;交通方便,道路平整,运输不堵塞;通讯便利,对外联络快捷。

(五)规划布局合理。

养殖示范区建设规划应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标准,按照不同养殖模式科学合理确定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处理区,建立并保持相应的工作空间、员工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保持示范区清洁,及时收集垃圾和处理废物,开展生态、健康养殖生产。

二、养殖区规模

(一)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

“上粮下渔”养殖模式(可养水面不低于养殖区面积的40%),黄河三角洲地区连片规模不少于5000亩,其它地区不少于3000亩;其它类型养殖模式(可养水面不低于养殖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