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359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docx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五组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目标:

1、掌握本组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对孔子、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5、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元重难点:

1、学习课文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单元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手册

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17.孔子拜师2课时

18.盘古开天地2课时

19.赵州桥2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课题)

     (板书:

孔子,老子,并正音:

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

(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

重点指导:

     尘: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

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

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

右边是“竟”。

     授:

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

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

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

(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学生  拜师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

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

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这一句感悟。

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

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

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

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

有的学生说:

“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

”有的学生说:

“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

”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

学海无涯苦作舟。

活到老,学到老。

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

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

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

真是两难!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混沌”等词义。

   3、体会盘古的勇敢、伟大、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老师要把下面这个神话故事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二、由喜闻乐见的动画过度到课文的学习

   1、看动画《盘古开天地》。

   2、谁能说说这个神话的名字是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盘古开天地》。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打开课本,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对哪儿特别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自由朗读。

  四、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一)、故事神奇在哪儿?

找找并用笔做上记号,读一读。

  

(二)、学习劈开天地,体会盘古的伟大。

    1、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找出反义词和近义词。

    3、朗读这一段。

    4、天地劈开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

    5、做动作理解盘古的艰辛、伟大。

  (三)学习创造世界,体会神奇。

    1、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地形成了,盘古却累得到下了,盘古倒下后,发生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再抄到积累本上。

    4、学生勾画、摘抄。

    5、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填。

    6、同学们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到下后身体变化的画面,你看到了吗?

    7、那再让我们把这雄壮而动人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读出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吧。

  五、拓展练习

    盘古的()变成了()。

  六、总结全文。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设计:

                   伟大

             盘古开天地

                   神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立问题

   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

   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

  三、汇报交流

   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

   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

  四、想象创编

    思考

    1、提供思路:

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

    3、深情呼唤。

  五、总结

  板书:

                   盘古开天地

                   (学生板书)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课前我先让学生讲了自已知道的神话故事,没想到学生知道的还真不少,分别讲了《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由于课文内容简单,我就直奔主题,让学生自已读,然后说说自已对盘古的印象,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讲一讲,从而便于指导朗读。

在说盘古的印象时,有的学生说他很伟大,很善良,为了宇宙牺牲了自已,还有的同学说他很能干,能支起天……学生边说我边指导,并分别读了相关的段落,其中有一个学生谈的非常特别,他说盘古不喜欢黑暗,喜欢光明,刚醒来时很黑,但他不怕黑也不喜欢黑,所以就开天地才有了光明。

听了学生说到此我心中一阵高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个神话故事中竟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马上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不管遇到多么坏的事,多么黑暗的环境,只要我们敢于去打破,去努力,心中向着光明就一定会创造奇迹的,不光是盘古这件事,以后的人生路上所经历的都是这样。

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课文结束时,让学生学着创造句子“我想把手放在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我想……”,学生很兴致勃勃,有的说“我想到东南西北祖国各地走走,这样就能看到盘古的四肢”;有的说:

“我看看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这样就能看到盘古的眼睛”;还有的说:

“我想爬在地上,这样就能摸到盘古的肌肤”“我想站在外边让风吹一吹,这样就能感到盘古的气息”……但也有同学说到“我想到江河里去喝口水,这样就能喝到盘古的血液”“我想到江河里去洗洗澡,这样就能在盘古的血液里玩”,从语法上说,句子并没毛病,可从语意及句情而言,这样的说法很不恰当,让人感觉很残忍。

怎么进行引导呢?

想到目前的全球环境问题,我灵机一动,马上启发学生“当你看到目前盘古血液变成的江河受到污染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从而引导学生改成了“我想将江河里的垃圾捡一捡,这样盘古的血液就会流遍全身”“我想让大家都来保护江河,这样盘古的血液就会更健康”等等。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并能积极地参与说出自已的感受和认识,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其思维引得更深,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0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

赵州桥

   3、师: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怎样分段?

(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

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

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指名读。

 C、师: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

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

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

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

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

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

(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

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

它从美观和坚固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

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由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有限,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力求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短短一节课内,如何控制、把握好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呢?

我觉得在这次执教过程中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以图引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各种古色古香的“桥”的图片,并说说感受来引入课文。

再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质疑解惑,主动学习。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

朱熹曾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所以在读课文前,鼓励学生提问:

你想了解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呢?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出四个问题:

赵州桥在哪里?

赵州桥建于什么时候?

赵州桥是谁设计的?

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文本,能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

3.抓住重点,理解概括。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学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归纳能力。

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关键的词、句进行圈画,接着交流、讨论,使他们在阅读中理解、在学习中感悟。

例如:

直线划出文中直接写出赵州桥主要特点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

让学生找到能概括第2、3小节节意的句子: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然后再问:

你是从课文的哪里找到的?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认识中心句、过渡句,讨论归纳出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之处。

由于设计教案时,知识点容量较大,导致时间比较紧,因而在讨论归纳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时没能讲透,设计好的指导背诵第三节的环节也删去未讲。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二.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

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

能读好它吗?

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

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

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

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

引导学生:

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

哪组活动开展得好?

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一、提示教学内容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引导学生确定写作材料

四、指导写作

1、             列出小提纲

(1)      你想告诉厂家什么传统文化?

为什么喜欢它?

(2)      按一定顺序介绍,抓住其中一至二种

(3)      结尾写出自己的感想

2、             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五、作业

继续写作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