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25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docx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615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

(试行)

 

编制绿色建筑推进小组发布日期:

2012年6月15日

 

1总则

2一般要求

3建筑方面

4结构方面

5机电方面

6景观方面

7其他方面

8附则

 

1.总则

1.1为加强绿色建筑节材技术管控,提升集团成本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有关条例、规范、标准、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节材经验制定本指引。

1.2绿色建筑节材等于节财。

技术运用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底盘的高低,技术化节材水平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大小。

据初步测算,通过建筑、结构、机电等方面的设计优化,城市综合体每平米通常可节约建安成本200元以上。

1.3绿色建筑节材等于节能。

水泥、钢材、玻璃、面砖、沙石等主要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绿色建筑节材将极大地降低自然与环境负荷。

1.4绿色建筑节材强调设计先行。

由于设计阶段决定了建安成本的75%或以上,应通过跨专业沟通与互动、技术经济比较与精细化设计,加强设计阶段的节材技术管控。

2.一般要求

2.1各项目应结合日常工作加强节材技术、方法、经验和案例的积累与分享,以不断提升集团绿色建筑节材技术管控能力。

2.2各项目应将相应技术措施与要求列入相应设计任务书、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并选择具有丰富节材经验和相应节材能力的设计单位。

2.3绿色建筑节材技术管控需要大量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必要时可依托外部咨询公司,形成设计监理机制。

3.建筑方面

3.1竖向规划

3.1.1恶劣地质条件(软土、溶洞、滑坡、膨胀土、地下水、地面沉陷等)拿地前通盘考虑,拿地后谨慎利用、因地制宜利用,条件许可时也可适当规避,避免基础比房子贵的尴尬局面。

3.1.2竖向规划宜甲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商定,总图等专业应提前节介入方案设计等环节,动态控制。

3.1.3结合周边道路标高、市政管网标高等,按土方量最小原则确定场地标高并尽可能就地平衡,场地标高严禁随意变动,特别是大面积平坦场地。

3.1.4应尽量利用重力自流排水,避免设置污水泵站、排涝泵站等提水设施,如设置排涝泵站则应充分利用水体、坑塘、洼地的蓄洪功能降低泵站装机容量。

3.1.5土方规划应结合人工山体、水体等景观措施进行,就地平衡,避免二次倒运。

3.1.6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及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避免大开挖高填方。

3.1.7山地项目应提前进行排洪规划并预埋涵管,以便挖方就地回填山谷重构,节约成本。

3.1.8山地项目竖向规划完成后才能进行建筑布置,切忌以平地思维布置山地建筑。

3.1.9绝大部分山地项目户型与地形结合不好,应根据竖向规划确定产品类型,确定经济的平台高差,避免大开挖高填方。

3.1.10山地项目可利用填方区布置地下室,结合实际地形确定赠送面积。

3.1.11边坡支护成本:

自然放坡<预应力锚杆+混凝土喷射<毛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结合实际地质及高差尽量自然放坡,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护壁数量,边坡支护方式宜进行多方案经济性比较。

3.1.12土方施工应严禁施工单位超挖、超填或随意加大爆破药量,以节约土方量。

3.2市政路网

3.2.1路网结构宜多方案比较,结合竖向与总平面规划,优化路网结构,优化平面线形,节省路网长度与宽度,减少挡土墙、边坡数量与高度,增加可透水的软景面积。

3.2.2山地项目路网规划必须因地制宜,避免大开挖高填方。

3.2.3山地项目道路坡度不应强求平缓,可因地制宜,从大确定(如11%的坡度),以节约工程量。

3.2.4适当控制出入口数量与宽度,以节约成本。

3.2.5临时道路(围墙/绿化)应与永久道路协调,避免浪费。

3.2.6雨水口设置的位置必须准确,以避免浪费。

3.2.7消防车道尽量避开地下车库。

3.2.8从面层材料(石材、沥青混凝土、混凝土等)、结构层和面层厚度(人行、车行、消防等)、路牙石(石材、混凝土等)等方面优化道路断面。

3.2.9可利用小区规划道路作为施工道路,以加速路基降结。

3.2.10道路施工时宜先施工基层和相应市政管线,待项目基本完工时再施工面层,以节约面层返修成本,尤其是底层项目。

3.3市政管网

3.3.1泵房、机房、开闭站与配电设备(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柴油发电机组等)进行多方案(项目集中布设、分期集中布设、分散布设)经济性比较,并结合泵房、变配电站、机房等的布设,综合优化管网布局,节省管网(给排水、强弱电网等)长度,条件许可时多期共用或与相邻项目合用开闭站等设施。

3.3.2中水处理站位置与负荷中心协调,以节约管线长度。

3.3.3普通住宅小区(多栋)供电尽量少用纯放射方式供电,可采用放射与串联相结合的方式供电。

3.3.4尽量少在路面下埋设管线及相应管井,以减少加固费用。

3.3.5雨水管可通过筛孔就地下渗,从而减少管径。

3.3.6低层建筑地下室可考虑不设卫生间等洗浴设施,以免因局部排水需要造成小区污水等管网整体下沉、埋设过深。

3.4单体布置

3.4.1冬季朝向有利于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以降低照明与空调负荷。

3.4.2由于六层以下住宅可不设电梯,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防烟楼梯间、可不设两根消防给水竖管、可不将耐火等级提升为一级、防火分区可由1000m2加大到1500m2、条件许可时可仅设一个安全出口,建筑高度不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不设避难层。

建筑高度超过80m(约25层)含钢量增加约5kg/m2。

相应层数区间内,建筑层数应向高限靠拢。

3.5层高

3.5.1一般高层建筑竖向墙柱的含钢量为20~25kg/m2,每增加100mm,含钢量增加1kg/m2,钢筋成本增加约6元/m2,整体成本增加约20元/m2。

普通住宅一般≤2.9m,除非十分必要避免取3m以上层高。

3.5.2架空层层高一般≤5.8m、≥4.5m。

3.5.3电梯井的“底坑”与“顶层”高度能满足主要品牌的技术要求即可,不应盲目加高或加深。

3.5.4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净高的措施如:

3.5.4.1核减荷载。

3.5.4.2管线综合,如风管尽量扁平,空调双管并行,主管尽量沿走道布设等,避免各专业单独占用一个竖向空间等。

3.5.4.3主梁与主风管平行布置,占用同一个高度区间。

3.5.4.4井字梁。

3.5.4.5适当调整柱网。

3.5.4.6梁少许上翻至垫层内,如剪力墙结构设地暖的住宅可利用地暖层高度将梁上翻50mm~80mm,地暖管线从梁上或墙肢处穿过。

3.5.4.7变截面梁,如竖向加腋、水平加腋、局部缺口等。

3.5.4.8梁上留洞穿管。

3.5.4.9高边框架梁低内框架梁。

3.5.4.10连续梁。

3.5.4.11计算时考虑梁端刚域以降低梁高。

3.5.4.12带柱帽的无梁楼盖。

3.5.4.13增加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如框架结构改为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改为框筒或筒中筒结构。

3.5.4.14调整建筑方案,如减小高宽比、分散布置机房和管井等。

3.5.4.15预应力梁。

3.5.4.16劲性梁(混凝土包型钢)。

3.5.4.17钢梁。

3.5.4.18增加阻尼等减震装置。

3.5.4.19局部层高要求较高时相应楼地面局部下沉。

3.6体型系数

3.6.1平面长宽比宜综合权衡,平面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不论其是否超长,由于两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整体刚度)相差甚远,在水平力(风力或地震)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不均匀造成配筋不均匀。

3.6.2为保证结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侧向位移,高宽比越大、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等)越多,用钢量相对平面长宽比接近的建筑物越大,高宽比超过6~7,含钢量增加5~7.5kg/m2,6度和7度区高宽比宜≤6,8度区高宽比≤5。

3.6.3平面不规则

3.6.3.1平面越不规则用钢量越多,如扭转不规则:

单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超过1.2。

凹凸不规则:

平面太狭长L/B>6、凹进太多l/Bmax>0.35、凸出太细l/b>2.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有效宽度Be小于典型宽度B的50%或开洞面积At大于楼面面积A的30,有效净宽度Be小于5米或一侧楼板最小有效宽度小于2米。

平面不规则导致的超限审查(如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平面、竖向不规则等),含钢量增加5~7.5kg/m2。

3.6.3.2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

3.6.3.3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

3.6.3.4避免楼、电梯间偏置以防平面偏心产生结构扭转。

3.6.3.5平面突出部分长度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如6度设防时局部凹进深度不超过相应投影方向尺寸的35%、局部凸出部位长宽比≤2、开洞面积小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等。

3.6.4竖向不规则

3.6.4.1包括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等)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抗侧力结构的层面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竖向不规则将导致用钢量大幅增加。

3.6.4.2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避免出现薄弱层,避免产生变形集中。

3.6.4.3立面收进深度度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如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小于相邻下一层的25%。

3.7转换层

3.7.1转换层的含钢量(300~500kg/m2)、混凝土含量(0.9~1.2m3/m2)、模板含量分别是标准层的6~8倍、2~3倍、2~3倍,如相应增量成本不能确保回收,则尽量不设转换层或减少转换面积。

3.7.2如设转换层则可采用梁板式结构并尽量扩大转换层影响面积,如适当提高转换界面高度。

3.8停车位/库

3.8.1设置适宜的户均停车位。

3.8.2地下停车位建安成本10万元左右/个,地面停车位建安成本1万元左右/个,停车位成本:

地面<首层架空<地上独立车库<半地下<全地下,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地下停车位。

3.8.3地面停车位可从面层材料(石材、混凝土、建菱砖、混凝土植草砖、塑料植草砖等)、结构层和面层厚度(是否停大型车辆等)、路牙石(石材、混凝土)等方面优化。

3.8.4停车位面积

3.8.4.1视人防地下室面积比例,单个停车位面积可控制在27~35m2。

当地下车库与上部结构完全脱开时,停车位面积可≤25。

3.8.4.2车道转弯半径一般为3.9~4.2m。

3.8.4.3车行道(垂直式后退停车)一般6m宽,满足规范(垂直式后退停车车行道最小宽度:

微型车为4.5米,小型车为5.5米)要求即可。

3.8.4.4车行道避免靠外墙布置。

3.8.4.5车位避免平行或斜向布置。

3.8.4.6可采用立体停车方案并尽量提高每组停车设施存放的车辆,以提高停车效率。

3.9地下车库

3.9.1层高

3.9.1.1每增加1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约18元/m2,在控制梁下有2.8m高的情况下,一般地下室有风道设喷淋时层高≤3.4m,人防地下室层高≤3.6m。

3.9.1.2当设备房层高不足时相应地面可局部下沉。

3.9.1.3风道、喷淋等管线应尽量避开主车道布设,主要保证车行道及大部分的停车位净高不低于2.2m。

3.9.2无(低)效面积控制

3.9.2.1无效面积是增加地下室成本的最直接因素,尽量剔除无(低)效面积,如地下室相对独立(塔楼布置在周边等)或与上部建筑脱开,地下室轮廓线简洁方正(避免出现多段折线、斜线、弧线等),车库柱网符合车位和行车道模数(一般8m×(2车位长度+车行道宽度)/2比较经济)等。

3.9.2.2地下室宜成片、成规模设置,各小型、孤立地下室应适当归并,降低地下室本身的“体型系数”。

3.9.2.3设备房够用即可,10万m2住宅区一般需700~800m2,每增加10万m2一般加大30%。

3.9.2.4设备房及非机动车库优先利用不方便停车的低效面积,如首层为架空层时可设在塔楼下方、利用边角地带、水池水箱利用坡道下方及其它受限制空间等,尽量不占车行道边停车位。

3.9.2.5联系塔楼通道的两侧布置停车位。

3.9.3埋深

3.9.3.1地下室埋深与土水荷载成3次方关系,墙厚与埋深成线性关系,外墙受力钢筋与埋深成平方关系。

3.9.3.2普通地下车库建安成本:

地下一层约1600元/m2、地下二层为2000~2200元/m2。

人防地下室建安成本地下一层约2300元//m2、地下二层为2000~2500元/m2。

埋深每增加100mm地下室含钢量增加2~4kg/m2。

3.9.3.3在满足抗倾覆(高层建筑混凝土设计规程: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一般埋置深度为房屋高度的1/15,桩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房屋高度的1/18)及人防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地下室埋深,如利用场地高差布置地下室、将全地下室改为半地下室、适当抬升±0.000标高等,从而大量减少土石方、基坑支护、抗浮、通风等方面的成本。

3.9.4出入口

3.9.4.1大于50辆且小于100辆的地下车库需设一个7米宽的坡道出口,大于等于100辆车的地下车库只需设两个4米宽的坡道出口,通过归并与连通,适当减少地下车库出入口数量。

3.9.4.2人防口部尽量布置在塔楼下方及其它低效部位。

3.9.4.3利用汽车坡道口做人防主要出入口,避免另做楼梯或坡道出口。

3.9.4.4直线坡道最大坡度(15%)比曲线坡道最大坡度(12%)大,宜采用直线坡道以减少坡道长度。

3.9.5顶板覆土厚度每增加3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30元/m2、每增加100mm地下室含钢量增加1.5~2kg/m2,有绿化时顶板覆土厚度宜≤1200mm厚(顶底板优先采用同方向同坡度结构找坡后可仅设40厚细石砼保护层),必要时局部加厚即可。

3.9.6每增加100mm垫层厚度,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约10元/m2,相对层高也会增加100mm,底板建筑垫层厚一般50~150m即可。

3.9.7条件许可时可设置自然采光通风口或光导管,减少对人工照明、通风、排烟等机械系统的依赖,提高舒适度。

3.9.8慎重确定泵房、机房等控制中心位置,以节约管线长度,必要时发电机房可适当分设。

3.9.9条件许可时,可先施工主楼,待主楼沉降基本完成后再施工无主楼的地下室,以避免采用后浇带等技术措施,节约成本。

3.9.10一般土方开挖+外运约25~50元/m3,当土方必须外运时,可卖给有需要的地方。

为节约成本,土方开挖与回填可并入同一个合约。

3.10门窗

3.10.1窗地比

3.10.1.1外窗(400~600元/m2)造价比墙体(约150元/m2,包括墙体、保温层、涂料、防水等)高,在满足采光通风(如房间窗地面积比≥0.14、房间窗户可开启面积/房间面积≥0.05等)与景观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窗地比/窗墙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大于0.2,东西向不大于0.25,南向不大于0.35。

每降低1%开窗率楼面造价约降低3元/m2,一般情况下高层窗地比≤0.21、低层窗地比≤0.24。

3.10.1.2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的情况下不做天窗或尽量减少天窗的洞口面积及开启面积。

3.10.1.3防烟楼梯间或前室尽量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通风或自然排烟,开启扇面积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的最低值即可。

3.10.2节能门窗(如LOW-E中空等)一般比普通门窗价贵100~200元/m2,条件许可时,尽量由普通门窗代替节能、降噪门窗,车库等不采暖或无空调空间应采用普通门窗。

3.10.3夏热冬暖地区全年大部分小时数室外温度低于26℃,应促进室内向室外排热,避免采用造价高昂的双层幕墙(冬季获得更多的阳光并利于保温),以节约成本。

3.10.4门窗价格一般:

塑钢门窗(约350元/m2)<断桥铝合金门窗(约500元/m2)<欧式木铝复合门窗(约1500元/m2)<美式木铝复合门窗(约1500元/m2),入户门一般2000-3000元/樘,型材、玻璃、五金等与产品定位相匹配,玻璃厚度、型材系列与壁厚可取下限,条件许可时少用low-e玻璃。

3.10.5内开内倒式窗户成本一般比普通开启形式贵很多,可适当减少内开内倒开启形式。

3.10.6喷涂铝型材比电泳铝型材便宜约10元/m2,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喷涂铝型材,尽量不采用氟碳喷涂。

3.10.7可适当减少门窗分划,以节约成本,降低门窗导热系数。

3.10.8条件许可时,可不采用后装法施工,以节约附框成本(10~15元/m2)

3.10.9遮挡百页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要保证空调的散热,不应过密。

3.11保温层

3.11.1保温成本一般80~100元/m2,内保温成本低于外保温,条件许可时销售型住宅可采用内保温,需快冷快热的夏热冬冷地区可采用内保温。

3.11.2在满足节能要求的情况下选用低成本的保温材料,同等保温性能下材料价格通常:

保温砂浆<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

复合硅酸盐板(约60元/m2)<岩棉(约90元/m2)<酚醛树脂板(约110元/m2)<玻化微珠(约120元/m2)。

3.11.3夏热冬暖地区全年室内外温差不大,外遮阳与屋顶隔热比墙体保温作用更大,墙体保温甚至影响夜间或过渡季散热,导致空调负荷增大,可不设保温层或应尽量降低保温层厚度。

3.12防水层

3.12.1防水成本一般20~40元/m2地上面积,优先依托结构自防,必须附加柔性防水层时,则应控制设防区域,如卫生墙面防水只做到1.8m高。

3.12.2做好各节点、门窗防水构造后,条件许可时,外墙可不设防水层。

3.13外立面装修

3.13.1小高层、高层外装成本一般110~160元/m2建筑面积,应结合产品定位、客户敏感部位分析等,选用低成本的外立面装修材料,如弹性涂料(30元/m2)<质感涂料(50元/m2)<面砖(65元/m2=材料22元/m2+人工45元/m2)<石材(600元/m2=材料350元/m2+人工250元/m2)。

3.13.2栏杆成本一般300~450元/延米或30~40元/m2建筑面积,应结合产品定位、客户敏感部位分析等,选用低成本的阳台栏板,部品价格一般:

镀锌钢栏杆<铝合金竖条栏杆<铝合金玻璃栏板<不锈钢玻璃栏板,适当减少栏杆花饰。

3.13.3外立面线条、小构件之类零星工程施工单价偏高,应适当减少纯装饰性构件设置,一般不在外立面(石材、面砖、涂料)完成面基础上另挂铝穿孔板、铝格栅等装饰构件(300-500元/m2)。

3.13.4可调节外遮阳造价(如外遮阳翻板约2000元/㎡)一般比固定外遮阳高很多,可适当以固定外遮阳代替可调节外遮阳。

3.13.5空调百叶遮挡部位外墙、普通住宅二层以上部分外墙等可采用涂料面层。

3.13.6一般埃特板(硅酸盐纤维板)饰面价格比防腐木饰面低25%,可尽量采用木纹埃特板代替防腐木饰面,以节约成本。

3.13.7石材种类繁多,即使类似效果的石材价格相差也比较大,应结合产品定位尽量选用低成本的石材,如以埃及产贝沙金(约370元/m2)代替耶路撒冷贝沙金(约600元/m2)。

3.13.8真石漆、仿石面砖比石材便宜很多而具有类似石材的效果,必要时次要部位可替代石材。

3.13.9外立面线脚有EPS、石膏、水泥、天然石材等类型,不宜大面积采用天然石材线脚。

3.14室内装修

3.14.1毛坯房混凝土楼地面可在浇捣时随手抹光即可。

3.14.2由于梁的存在,天花抹灰面积一般比较大,尽量提高混凝土成品质量,避免天花抹灰(精装房可直接刮腻子)。

3.14.3毛坯房内墙面可仅底层抹灰。

3.14.4管井内墙面混凝土部分可取消抹灰。

3.14.5设备机房应尽量简装,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即可。

3.14.6地下室宜适当简装,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3.14.7纯消防楼梯间应尽量简装,如内墙面普通抹灰即可。

3.15电梯

3.15.1带电梯住宅成本一般比无电梯住宅高约50元/m2,低层住宅可仅在必要时才设电梯。

3.15.2每单元有多台电梯时,只需一部进入地下层(设置电梯停站点)即可。

3.15.3采用无机房电梯还是有机房电梯应从设备成本、土建成本、维护与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综合比较。

3.15.4超过25层时宜垂直分区,减少单梯停站数,以节约成本。

3.15.5电梯功能可适当简化,满足日常要求即可。

3.15.6电梯井道尺寸满足预选品牌的技术要求即可,除消防电梯外,相邻电梯间可不设隔墙,以避免浪费。

3.16如增量成本不能在售价中得到回收,则应慎重确定赠送面积。

3.17架空层建安成本约2000元/m2,尽量减少不能充分利用的架空层面积,其他低效面积如会所、商业等类似。

3.18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单个消防分区的面积,并注意住宅、商业、地下车库等的区别。

3.19不同防火分区间尽量利用实体墙(防火墙),以避免设置防火卷帘、喷淋设备,节约成本。

3.20在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低成本的砌筑材料,如材料价格粘土红砖<烧结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炉渣实心砖<粘土空心砖<泡沫混凝土砌块<陶粒砖<膨胀珍珠岩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3.21公共建筑(或公共部位)屋面尽量采用结构找坡,以减轻荷载、节约成本。

3.22同层排水荷载大、成本高,宜慎重选用。

4.结构方面

4.1结构设计是一门艺术,没有唯一解,但可以不断地寻求相对最佳。

应用现代高效能计算机,是能对复杂的结构做出可靠的分析,但更需要运用正确的判断力。

4.2结构体系的各个构件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协同工作程度越高,材料利用越充分,合理结构选型以尽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如材料利用程度:

矩形截面梁<平面桁架<空间网架<悬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混凝土结构,现在结构设计整体已很保守,更不应再盲目加大局部构件的安全储备,要勇于做弱、不要一味求强。

4.3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越多构件处于轴心受力状态、材料利用率越高、经济性越好。

4.4限额设计可以将设计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价过高,但难以做到相对最优。

4.5结构体系选型

4.5.1强调系统思考与概念设计,统筹考虑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等参数,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要求,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结构可在适当位置设置防震缝或专门弱化。

应尽量减轻自重、减轻扭转、防止共振,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作用。

4.5.2砌体结构经济层数为5层左右,框架结构经济层数为10层左右,框架-剪力墙结构经济层数为18层左右(约60m高),剪力墙结构经济层数为25层左右(约80m高),合理布置剪力墙或柱间支撑比完全依靠框架来抵抗水平剪力更经济。

4.5.3一般情况下,结构体系成本:

框架结构(矩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

4.5.4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框剪结构(1/800)比剪力墙结构(1/1000)宽松,有时框剪结构可能更经济。

4.5.5结构缝

4.5.5.1沉降缝能不设就不设。

4.5.5.2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必然导致用钢量加大,需合理设置变形缝,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设防长度。

4.5.5.3防震缝通常在基础、地下室甚至地面以上若干层的大裙房(大底盘)以上布设。

4.5.5.4宜两缝或三缝合一。

4.6荷载

4.6.1尽量明确各层使用功能,以便较准确地进行荷载取值,不同功能部位的荷载应区别计算。

严禁荷载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