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613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甲)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乙)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这段话一共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里分别饱含着怎样的情感?

(填序号)

第一次:

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

A.感动、鼓励,还饱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赞扬与肯定。

B.饱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支持与信任。

(2)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甲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犹豫”点出了英子内心的斗争

B. “慢吞吞”体现出英子不情愿又没有办法的心理状态

C. “眼圈红红的”说明英子曾经受到过同学的嘲笑,英子感到十分委屈

(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乙句,然后回答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深深地鞠了一躬”?

(4)如果你是英子,在走下讲台之前,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请写在下面。

【答案】

(1)B;A

(2)C

(3)她非常感激同学们的鼓励与肯定,所以鞠躬的动作幅度特别大。

(4)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让我从此微笑着面对生活。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

(1)B、A

(2)BC

(3)她非常感激同学们的鼓励与肯定,所以鞠躬的动作幅度特别大。

(4)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让我从此微笑着面对生活。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2.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得严严实实的,       住了人们的视线,     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①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遮    封    挡

(2)这一段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__季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树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中的“浸”字的好处是(   )。

A. 表现整个森林都泡在水里             B. 写出了被浓雾笼罩的整个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的美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像利剑一样”“穿过”能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答案】

(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

(3)B

(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短文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3)B;(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读文段,回答问题。

幼儿园

   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有用手吃的,还有将豆子一粒一粒地装入口袋里的,有把豆子用围裙包着捏碎吃的。

有的看着苍蝇飞,有的因为旁边的孩子咳嗽把食物喷在桌子上,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选自《爱的教育》,有删改)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请画上横线。

(2)孩子们用餐时有哪些模样?

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 总一分。

                                B. 总一分一总。

                                C. 分一总。

【答案】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它起主导作用,其它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

故答案为: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总一分结构掌握的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刮胡子

大地公公笑哈哈,

我给他把胡子刮。

用什么?

用扫把。

扫哇,刮呀,干净啦!

在他身上打个滚,

衣裤也不沾泥沙。

(1)儿歌中的“胡子”是指________。

(2)“我”用________给大地公公刮胡子。

【答案】

(1)垃圾

(2)扫把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小作者用的是“扫把”给大地公公刮胡子,我们都知道扫把是用来扫垃圾的,“扫哇,刮呀,干净啦!

在他身上打个滚,衣裤也不沾泥沙”。

(2)本题是对儿歌内容知识的提取,仔细阅读,“我”是用”扫把“给大地公公刮胡子。

故答案为:

(1)垃圾

(2)扫把

【点评】

(1)本题是对儿歌特别字词的理解,理解时我们需要把前后文联系起来。

(2)本题我们需要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文章。

5.课外阅读。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①)上的绿宝石。

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

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②)刀木”。

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

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

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

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③)起来。

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

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

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

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

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④)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⑤)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给文中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A.guān   B.guàn________  ②A.āi   B.ái________

③A.bēi   B.bèi________      ④A.yuè  B.lè________

⑤A.zhǒng  B.zhòng________

(2)全文是先_______再_______,后_______的构篇方式。

(   )

A. 总;分;总                               B. 分;总;分                               C. 总;分;分

(3)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是(   )(多选)

A. 全身都是黑的。

B. 树干的中心是乌黑的。

C. 主干锯了会再长二、三枝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

(4)下列不属于轻木特点的是(   )

A. 生长迅速                            

B. 高大挺拔的特点                            

C. 四季长绿高大

【答案】

(1)A;B;A;A;A

(2)A

(3)B,C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A、B、A、A、A;

(2)A;(3)B、C;(4)C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河水________的特点。

(3)第4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4)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色,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________的美丽景色。

【答案】

(1)一碧如洗

(2)水面;明镜;平静

(3)原野热闹非凡

(4)天空;小河;原野;丰收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4)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一碧如洗

(2)水面、明镜、平静

(3)原野热闹非凡

(4)天空、小河、原野、丰收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洁工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打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1)积累词语。

从文中找出恰当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________雪花       一________孤灯       一________暖意       一________银箭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里。

微风________柳梢           清风________明月

狂风________巨浪           台风________山岭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横线。

(4)当妈妈打开水龙头淘米煮饭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请写在下面。

(5)文段思维导图,请你填一填。

【答案】

(1)朵;盏;阵;道

(2)吹过;拂过;扫过;横越

(3)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

(4) 

(5)风吹的声音;水声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情况,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

这些词语都是短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朵、盏、阵、道

(2)吹过、拂过、扫过、横越

(3)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

(4)哗啦哗啦的淘米声。

(5)风吹的声音;水声

【点评】

(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2)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这道题就是“动词+名词”,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列车。

   我躺在铺位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喊 呼唤):

“小姑娘!

”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

“喜欢吃这个吗?

”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的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歉 道谢)。

   夜深人静,我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 精细)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

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

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

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

昨天一见你,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羞愧 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和她女儿一样,而我却没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觉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温柔的________(呼喊 呼唤)    礼貌地________(道歉 道谢)

(精致 精细)________圆滑      很________(羞愧 内疚)

(2)由这个红苹果,引出“我”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按提示选择相关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警惕   B.内疚   C.怀疑   D.打算

①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

感觉,称为________。

②疑惑、不很相信,称为________。

③考虑、计划,称为________。

④内心感觉惭愧不安,称为________。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   )(多选)

A. “我”并不喜欢吃苹果。

                                               

B. “我怀疑妇女的好意,不敢吃。

C. “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D. “我”想到童话的故事,怕中毒。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觉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

【答案】

(1)呼唤;道谢;精致;内疚

(2)A;C;D;B

(3)B,D

(4)“我”还从中体会到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和信任。

(5)时间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判定。

故答案为:

(1)呼唤、道谢、精致、内疚

(2)①A;②C;③D;④B

(3)BD

(4)“我”还从中体会到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和信任。

(5)时间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的是词义与词语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村小学

   是一簇白色的山菊花在山野开放吧?

   是一支船队在绿海碧涛中航行吧?

   我们的学校,青瓦白墙的学校,坐落在山野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像绽开的花,扬帆的船。

   它是嵌在大山上的一面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辽阔的大海、美丽的城市和遥远的宇宙,还有山外那一片丰富多彩的天地。

   采来山里的野花,紫蓝色的牵牛花,乳白色的小茉莉,红霞似的山茶,虹霓似的三色堇……学校编织彩色的花边,让蜜蜂、蝴蝶飞来,在我们的歌声中舞蹈。

   种上山里的香樟、塔松、红桦……给学校镶一条绿色的林带。

让杜鹃、画眉、布谷、黄莺用啁啾的欢鸣,陪伴我们琅琅的书声。

(1)从本文中摘录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为了表达作者对山村小学的热爱,朗读第3自然段时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

(   )

A. 紧张                                         

B. 忧伤                                         

C. 快乐

(3)短文中的“山菊花、船队”指的是________,“绿海碧涛”指的是________。

A.山上开的花、海上的船队

B.山村小学

C.海里的波浪

D.山野

(4)仿照短文第3自然段。

写写你自己的学校。

示例:

我们的学校,青瓦白墙的学校,坐落在山野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像绽开的花,扬帆的船。

我们的学校________。

【答案】

(1)略

(2)C

(3)B;D

(4)略

【解析】【分析】

(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和句意的意思。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文,仿写一段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略;

(2)C;(3)B、D;(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声音(节选)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