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102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docx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

 

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艺术的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主流思想

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

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

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369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的时代。

这是一个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美术思想的转变的关键,走到"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更高的美的境界.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重善轻美的传统,这时变为重美轻善。

对美的追求,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等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不再象先秦以来那样,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上,而开始具体深入地研究美与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征。

美学问题的探讨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扩大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

魏晋南北朝美术的发展主要是人物画的新发展、山水画的兴起、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兴起,是魏晋人物品藻风气影响下的产物,是魏晋人物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神写照"的美学诉求和"以形写神"的绘画技法,恰好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晋南北朝绘画贵神而略形,不重雕琢物象,而追求画中之气韵、风神,开中国古典绘画之风.究其原因,这种审美旨趣,是魏晋士人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旨的具体体现.它是"形神"这一对哲学范畴在艺术领域实践经验的一次总结,在我国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开始讲究绘画的技法,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出现了许多为后世称道的大师。

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以顾偿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精致而续丽”的画风。

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富丽,称之为“密体”;以张僧跷为代表的简练概括的画风,人物造型简练,赋彩单纯“迹简意淡而雅正”称之为“疏体”。

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在用色上,“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绩素”即所谓“吴装”。

中国的山水画在南北朝尚处于萌始的初级阶段,而在魏晋之前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

到魏晋时期,山水画才真正逐渐脱离原来附属于人物画的地位,单独成为绘画的主题。

但虽然有、宗炳、王微等专门山水画家,山水仍多为人物衬景出现,带有稚拙的痕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画家及其作品介绍

曹不兴:

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

被称为“佛画之祖”,是文献记载最早一位传奇画家。

孙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

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与皇象的草书,严武的围棋,菰城郑妪的算相、吴范的善候风气、赵达的算术、宋寿的解梦和刘敦的天文,并称为吴中“八绝”。

善画龙、虎、马及人物,有落墨为蝇等传奇故事,其佛画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相传其所画龙头令谢赫叹服不已。

画迹今已不存,但之后的著名画家卫协直接师承其法。

时康居僧人会(即康僧会)携佛像从南方入吴,不兴曾加模写。

其画迹早已散失。

南朝齐谢赫曾于秘阁中见不兴所画之龙头,列入《古画品录》,评云:

“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

据《建康实录》载,他曾在宽五十尺的素绢上作画,所画人物的头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

谢赫云:

“江左画人吴曹不兴,运五千尺绢画一像,心敏手疾,须臾立成。

头面手足,胸臆肩背,无遗失尺度。

此其难也,唯不兴能之。

”陈朝谢赫善画,尝阅秘阁,叹伏曹不兴所画龙首,以为若见真龙。

(出《尚书故实》)

卫协:

卫协,西晋画家。

师于曹弗兴,与张墨并称“画圣”。

作道释人物,冠绝当代。

其白描细如蛛网,而有笔力,其画人物,不敢点晴。

顾恺之自以为不及,其《七佛》及《夏殷大列女》,皆协手传而有情势。

《北风诗图》,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

谢赫品其画:

“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之中,迨为兼善。

卫协作品今均不存。

画迹有《上林苑图》、《七佛图》,著录于孙畅之《述画记》;隋朝官本《毛诗北风图》、《毛诗·黍离图》、《吴王舟师图》、《列女图》等五卷,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小烈女图》、《楞严七佛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会昌元年(841年)曾见《毛诗·北风图》,为邹平段家本,后又见韩昶家模本。

“《北风诗图》,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历代名画记》)。

另见于《历代名画记》、《古画品》、《续画品录》、《述画记》、《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抱朴子》,有《七佛图》、《穆天子宴瑶池图》、大小《列女图》、《高士图》、《伍子胥图》、《醉客图》、《张仪象鹿图》、《诗黍稷图》、《白画卞庄子刺虎图》、《吴王周师图》并传于世。

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

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画有一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

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

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名士们的肖像。

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

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

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

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

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

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

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

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女史箴图-顾恺之

陆探微:

汉族,吴县(今苏州)人。

南朝宋宫廷画家,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

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

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

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陆探微擅肖像、人物,学东晋顾恺之,兼工蝉雀、马匹、木屋,亦写山水草木。

多为宫廷贵族写照,当时推为最工。

南朝齐谢赫评其画说:

“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

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

”第一品共有五人,陆列为首位。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谓:

“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

笔迹劲利,如锥刀马。

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檩檩若对神明。

”又因笔势连绵不断,称为“一笔画。

后人把他和顾恺之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张僧繇、吴道子之“疏体’。

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浙西甘露寺大殿后尚有陆探微画的菩萨。

张僧繇:

吴(苏州)人。

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

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

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供职图-萧绎

顾、陆及以前的中国人物画表现都是通过线条来完成,线条的完美是画面成功的唯一保障,这种状况到张僧繇时逐渐发生了变化,线条是画面完成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

画家已不满足于仅仅通过“连绵不断”的周密线条所达到的“精利润媚”效果,而是要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方法。

《历代名画记》卷二载张僧繇潜心揣摩卫夫人书法,“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

张僧繇引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方法入画,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

萧绎:

梁元帝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

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

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曹仲达:

中国南北朝北齐画家。

生卒年不详。

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

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

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教造像中有与其相似的风格。

曹氏既擅长佛画,又擅长泥塑。

他自辟蹊径,独树一帜,所做佛画,到唐代有“曹家样”之美称。

同时与张僧繇的“张家样”都是唐人总结出来的。

此外还有吴道子的“吴家样”和周昉的“周家样”,在唐代风靡一时,唐代壁画中往往可窥见其影响,研究者可以从中探索。

唐人把曹家样的特点概括为“曹衣出水”,颇得其形象。

如以之与“吴带当风”的吴家样相对照,两者的面貌相当明白易晓。

由此而去理解“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和“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二者风貌判然有别。

我们从历代的人物、宗教画和雕塑中,都能看到这两种技法。

杨子华:

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

时有“画圣”之称。

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

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杨子华也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杨子华(宋临)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画学论著

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

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出现最早的理论专著。

顾恺之在其的《画论》中明确地提出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

他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谢赫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一为气韵生动,二为骨法用笔,三为应物象形,四为随类赋彩,五为经营位置,六为传移模写。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学论著还有孙畅之的《述画》、宗斌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隋唐绘画艺术的主流思想

纵观中国古代美术史,隋唐时期可谓是一个极其辉煌且艺术成就达到巅峰的时期。

无论是绘画、雕塑、壁画、书法,在此时期都有别于以往,在进行不断改良和发展后,形成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体系。

隋代时期南北统一,政治较为稳定,给了不同地理位置的艺术一个交流、融合和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时期。

到了唐代,唐王朝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各民族团结,并与中亚、印度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区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以说,隋唐美术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趋于华美精致,特点鲜明,在此主要以绘画方面为例,分析隋唐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隋唐绘画,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

隋代和初唐(581-713年)为第一阶段。

此间绘画多沿袭六朝传统,但南北画风有融和之势。

隋以道释画为主。

初唐(自高祖武德至玄宗开元前)虽继六朝余绪,然同时孕育了大唐风神。

六朝以来佛画独盛的局面遂被打破,道教绘画勃兴。

于阗国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以画仕于中国,他们带来的凹凸晕染法对唐代绘画影响巨大。

以现实生活,特别是表现上层统治者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与日俱增。

绘画风格崇尚细致艳润。

山水花鸟尚不为时人所普遍重视。

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公元713-780年)为第二阶段。

此间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文学艺术一变六朝细润之风,崇尚雄健清新。

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在蓬勃发展。

帝王宗亲跻身书画,抬高了书画的身价。

画坛极为活跃,名家蓬起,艺术全面繁荣。

唐德宗(公元780年登基)之后为第三阶段。

大唐帝国经安史之乱、会昌灭法走向衰落,艺术也受到一定影响。

此间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另外,由于安史之乱,不少艺术家随皇帝及宗室入蜀,促使蜀地的地方艺术大发展,石窟林立,名家辈出,为五代时蜀国艺术的全面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中的主流,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

隋代的人物画家主要有田僧亮、杨契丹、郑法世、董伯仁、展子虔等。

从内容上看,他们大都以反映贵族生活为主,表现其“威仪”或“柔姿卓态,尽幽闲之雅容”,题材多是豪华的游耍、车马楼阁等。

从绘画风格上看,曾经兴盛于齐梁时代的“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画风,也一度左右隋代南北画坛,并对初唐的绘画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除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这几类较常见绘画种类外,隋唐时期的壁画也值得一提。

隋代壁画仍以说法图和本生故事图为主,画风改变了北魏所形成的秀骨清像,日趋华丽,脱离了南北朝时期的质朴粗犷气息,在豪放和清新之中创造了民族化的形象并开始走向世俗化,成为向唐代富丽绚烂的艺术过渡的桥梁。

随着大乘佛教的盛行,为使人们了解其教义,便利用绘画的形式将其演示于众,创造了经变画。

隋代的经变画有“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诘经变”和“法华经变”等。

人物造型开始摆脱北朝清瘦的形象而显得圆润方正,端庄而风姿绰约。

 

到了唐代,壁画内容则以经变画为主,结构宏伟,富丽非凡。

唐代时期的壁画艺术随时代精神赋予壁画以人的思想感情。

在那“玻璃为地,金绳界道”的极乐世界里,使之人神相通;在那佛国人间的净土中,洋溢着幸福乐观的情怀,激起无数虔敬与亲切的情感。

壁画中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和世俗化的特点,体现着艺术的公众意识与传播功用。

人物造型由粗犷转向精细,外型描画准确生动,男子外貌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

菩萨像,端庄文静,温柔亲切。

这些都表明隋、唐时期的绘画,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人们重视现世的感受,已超过对佛国天堂的信仰。

隋唐时期的主要画家及其作品介绍

1.道释人物画家

阎立本(人物画):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唐代画家,官至宰相,汉族,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

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

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

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

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

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番君图-尉迟乙僧

尉迟乙僧(西域画风):

尉迟乙僧(公元7-8世纪初),唐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贵族,一说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人。

名画家尉迟跋质那之子,世称父为“大尉迟”,子为“小尉迟”。

乙僧好学典艺,博达技能,画承家学,二十岁左右画已出名。

唐贞观六年(632)于阗王因其“丹青奇妙”荐送长安,唐太宗(627-649在位)授予宿卫官,后又袭封为郡公。

活跃至景云年间,大慈恩寺、光宅寺、兴唐寺、安国寺都有他的画迹。

传世作品极少,宋徽宗时,内府藏有他的画作八幅,现有《朝僧图》、《番君图》、《龟兹舞女图》传世。

传云清代端方旧藏《天王像》乃其作品。

其技法特点是“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

用色则沉着浓重有明显凹凸感,凹凸法。

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被称为“身若出壁”,“堆起绢叔”。

擅长画佛像和外国人物画,铁线描,设色侧重于晕染,对唐代吸取西方画风有很大帮助。

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画史尊称吴生,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

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

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

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

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馀间,情状各不相同。

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

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捣练图-张萱

送子天王图-吴道子

张萱(仕女画):

张萱,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

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

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内人双陆图卷(局部)-周昉

周昉(仕女画):

中国唐代画家,字仲朗(公元8世纪-9世纪初),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

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

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

德宗闻其名,诏画章明寺,经月余始定,时推第一。

章明寺壁画下笔落墨之际,多人竞观,寺祇园门,贤愚毕至,或有言其妙者,或有指其瑕者,后经改定无不叹其精妙。

雕塑家仿效之,称为“周家样”。

兼工肖像,尝与韩干同为郭子仪(679-781)婿赵纵写照,未能定优劣,赵夫人谓“两者皆似,而干画得其状貌,昉画能兼得神气情性。

”其绘扑蝶名播中外,画鞍马、鸟兽、草木,时人学之者甚多,程仪、高云、卫宪皆其弟子。

好属文,能书。

2.山水画家

授经图-展子虔

展子虔(青绿山水):

展子虔(约545-618),北周末隋初画家杰出画家,汉族,渤海(今河北河间)人。

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擅画车马人物、亭台楼阁、山水树石,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

亦工台阁,但不及董伯仁;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入隋前曾在江都东安寺与张僧繇次子张儒童作壁画,入隋后又在洛阳天女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

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李思训(青绿山水):

李思训(653——718)唐代书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地区人),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此为《新唐书》和《中国美术史大典》记载。

《旧唐书》和唐李邕碑称“云麾大将军”,陇西狄道人(今为定西地区)。

1993年在武山龙泉出土唐墓,为衣冠冢;出土一幅青绿绢帛山水画,和一枚双面印章为象牙质,印面约(3×3cm),厚度2.5cm,阳面为“右武卫大将军”字样,阴面字已不清楚,此印现流传当地民间,据当地人讲绢画出土时色彩依然艳丽,为山水画,只可惜让民工抢夺所毁。

此墓仍然还在,据考证为唐李思训衣冠冢,所以也有人认为李思训是今天的天水武山人。

[

王维(水墨山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的绘画作品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3.花鸟畜兽画家

薛稷(花鸟画):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

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唐朝中书令薛元超从子。

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

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

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

无作品传世。

边鸾(花鸟画):

削足适履攻丹青,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亦精蜂蝶之妙未之有。

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

贞元(七八五至八○五)中新罗国献孔雀解

花鸟–边鸾

舞者,德宗诏于玄武殿写貌。

一正一背,翠彩生动,金羽浑灼,若连清声,宛应繁节。

后因出宦,遂致疏放其意,因穷于泽潞间,写玉芝图,连根苗之状精极。

凡草木雀蝉蜂蝶,并居妙品。

尝画资圣寺围塔上四面花鸟。

当药上菩萨顶戎葵尤佳。

又作牡丹图,其睛为人畜大小六、七相戏状,推鸾绝笔。

事见《广川画跋》、《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京洛寺塔记》、《宣和画谱》、《画史》。

马-韩幹

曹霸(鞍马画):

曹霸(约704~约770)谯郡人,唐沛国谯(今亳州市)人,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

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时人甚至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之美誉。

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

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

天宝(742~756)间曾画“御马”。

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

杜甫作有《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及《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晚年免官流落四川。

今画迹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