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98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docx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

基于Matlab的AM、DSB、SSB信号的调制

 

摘要:

调幅,英文是AmplitudeModulation(AM)。

调幅也就是通常说的中波,X围在503---1060KHz。

调幅是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距离较远,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DSB(DoubleSideBand),在通信领域代表调制的一种方式,叫双边带调制。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方式,简称为双边带调幅,即为DSB。

这种调幅方式是在标准AM调幅波中去除其中的载波分量得到的,优点在于这种调幅波的发射功率在不影响信号传输的同时要比AM波小,节省了发射功率,但其解调电路要比AM波解调电路更复杂。

单边带-singlesideband的缩写,就是使用电波波形的一半接收,比如用上边带或者下边带USBLSB,剩下那一半波形因为形状是和那一半对称的,所以可以用接收机补全,上边带和下边带通讯统称单边带SSB。

利用MATLAB编程语言实现对AM、DSB、SSB信号的调制。

关键词:

AMDSBSSBMATLAB

Abstract:

AmplitudeModulation,EnglishisAmplitudeModulation(AM).Mediumwaveamplitudemodulationisoftensaid,intherange503-1060KHZ.Amplitudemodulationischangeswiththeamplitudeofthesoundlevelintoelectricalsignals.Faraway,aregreatlyinfluencedbytheweatherfactors,suitableforprovincialradiobroadcast.DSB(DoubleSideBand),inthefieldofmunicationsonbehalfofthemodulationofawaytocallDoublesidebandmodulation.Suppressedcarrierdoublesidebandamplitudemodulation,doublesidebandamplitudemodulationforshort,istheDSB.ThiswayofamplitudemodulationisinthestandardAMmodulatedwavecarrierponentistakenoutofit,advantageisthattheamplitudemodulationwavetransmittedpowerindoesnotaffectthesignaltransmissionatthesametimethanAMwaveissmall,savethetransmissionpower,butitsdemodulationcircuitismoreplexthantheAMsignaldemodulatingcircuit.SSB-singlesideband,istheuseofhalfwavewaveform,suchasusingsidebandorlowersidebandUSBLSB,theremaininghalfwaveformforhalfandthesymmetricalshape,soyoucanuseareceiverpletion,USBandLSBmunicationsgenerallyreferredtoastheSSBSSB.UsingMATLABprogramminglanguageimplementationofAM,DSB,SSBsignalmodulation.Keywords:

AMDSBSSBMATLAB

1、引言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发达,科学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在信号和模拟通信的中心问题是要把载有消息的信号经系统加工处理后,送入信道进行传送,从而实现消息的相互传递。

消息是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多种媒体的集合体。

把消息通过能量转换器件,直接转变过来的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有模拟基带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

它们多为低频带限信号(如:

音频信号为30—3400Hz,图像信号为0—6MHz),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还受到设备元器件的限制,且不易产生电磁波信号变化越快电磁辐射能力越强),不能进行无线传输也不能实现多路复用。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通过调制技术就可以把基带信号(也叫调制信号)变为具有一定带宽的适合于信道传输的频带信号。

调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信号进行频谱搬移的过程。

我们把经过一定加工处理的含有消息的可解读的电信号称之为信息(1nformation),信息是一个不确定的概率的函数。

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相互传递是现代通信的基础,是通信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

调制就是使一个信号(如光、高频电磁振荡等)的某些参数(如振幅、频率等)按照另一个欲传输的信号(如声音、图像等)的特点变化的过程。

例如某中波广播电台的频率为 540kHz ,这个频率是指载波的频率,它是由高频电磁振荡产生的等幅正弦波频率。

用所要传播的语言或音乐信号去改变高频振荡的幅度,使高频振荡的幅度随语言或音乐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这个控制过程就称为调制。

其中语言或音乐信号叫做调制信号,调制后的载波就载有调制信号所包含的信息,称为已调波。

调制在无线电发信机中应用最广。

高频振荡器负责产生载波信号,把要传送的信号与高频振荡信号一起送入调制器后,高频振荡被调制,经放大后由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其中调制器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这两个输入分别为被调制信号和调制信号。

一个输出就是合成的已调制的载波信号。

例如,最简单的调制就是把两个输入信号分别加到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集电极输出的便是已调信号。

2、原理说明

2.1调幅信号(AM)

2.1.1AM调幅波的表达式

设载波电压为

调制电压为

通常满足ωc>>Ω。

根据振幅调制信号的定义,已调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uΩ线性变化,由此可得振幅调制信号振幅Um(t)为

Um(t)=UC+ΔUC(t)=UC+kaUΩcosΩt

=UC(1+mcosΩt)

式中,ΔUC(t)与调制电压uΩ成正比,其振幅ΔUC=kaUΩ与载波振幅之比称为调幅度(调制度)

式中,ka为比例系数,一般由调制电路确定,故又称为调制灵敏度。

由此可得调幅信号的表达式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上面的分析是在单一正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一般传送的信号并非为单一频率的信号,例如是一连续频谱信号f(t),这时,可用下式来描述调幅波:

式中,f(t)是均值为零的归一化调制信号,|f(t)|max=1。

若将调制信号分解为

则调幅波表示式为

 

2.1.2调幅波的频谱

由前图(c)可知,调幅波不是一个简单的正弦波形。

在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的调制情况下,调幅波如前所描述。

将其用三角公式展开,可得

可见,单一频率信号调制的调幅波包含三个频率分量,由三个高频正弦波叠加而成。

调制信号的幅度及频率信息只含在边频分量中。

 

单音调制时已调波的频谱

(a)调制信号频谱;(b)载波信号频谱;(c)AM信号频谱

实际上的调制信号往往不是单纯的简谐波,而是有许多频率成分组成的一个复合信号。

因此其频谱是上下边带,频带宽度是最高频率的两倍。

 

语音信号及已调信号频谱

(a)语音频谱(b)已调信号频谱

2.1.3调幅波的功率

调幅波加在负载两端,则在负载电阻RL上消耗的载波功率为

在负载电阻RL上,一个载波周期内调幅波消耗的功率为

 

由此可见,P是调制信号的函数,是随时间变化的。

上、下边频的平均功率均为

 

AM信号的平均功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AM波的平均功率为载波功率与两个边带功率之和。

而两个边频功率之和与载波功率的比值为

同时可以得到调幅波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它们分别对应调制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

 

由上页式可知,当m值减小时,边频功率所占的百分比更小,因而浪费能量。

这是普通调幅的缺点。

普通调幅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解调简单,占用频带窄,多用于无线电广播系统中。

2.2.1DSB调幅波的表达式

在调制过程中,将载波抑制就形成了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简称双边带信号。

它可用载波与调制信号相乘得到,其表示式为

在单一正弦信号uΩ=UΩcosΩt调制时,

可见,双边带调制同样能实现频谱搬移,DSB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变化,但包络不再反映调制信号的形状,并且已调信号的平均值为零。

2.3单边带信号(SSB)

2.3.1SSB调幅波的表达式

单边带(SSB)信号是由DSB信号经边带滤波器滤除一个边带或在调制过程中,直接将一个边带抵消而成。

单频调制时,uDSB(t)=kuΩuC。

当取上边带时

取下边带时

可见,SSB波的包络不能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幅度。

单边带调幅信号的带宽与调制信号相同,是普通调幅和DSB带宽的一半。

因此,SSB不仅节省能量,而且节省带宽,提高了频带的利用率,有助于解决信道的拥挤问题。

在总功率相等的情况下,接收端信噪比提高,通信距离大大增加。

2.3.2SSB调幅波的频谱

 

单边带调制时的频谱搬移

3、MATLAB仿真

3.1AM振幅调制

3.1.1仿真程序

w11=100*pi;w12=50*pi;%调制信号频率

U11m=0.1;U12m=0.4;%调制信号振幅

w2=1000*pi;%载波信号频率

U2m=2;%载波信号振幅

m1=0.3;m2=0.9;%调制系数

t=0:

0.0000001:

0.1;

u1=U11m.*cos((w11).*t)+U12m.*cos((w12).*t);%调制信号

u2=U2m.*cos((w2).*t);%载波信号

u3=U2m.*(1+m1.*cos((w11).*t)+m2.*cos((w12).*t)).*cos((w2).*t);%AM已调信号

figure;

subplot(3,2,1);

plot(t,u1)

title('tiaozhixinhao');xlabel('t');

subplot(3,2,2);

Y1=fft(u1);%对调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1));

title('tiaozhipinpu');xlabel('w');

axis([0,100,0,100000]);

subplot(3,2,3);

plot(t,u2)

title('zaiboxinhao');xlabel('t');

subplot(3,2,4);

Y2=fft(u2);%对载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2));

title('zaibopinpu');xlabel('w');

axis([0,100,0,1000000]);

subplot(3,2,5);

plot(t,u3)

title('duopinAM');xlabel('t');

subplot(3,2,6);

Y3=fft(u3);%对AM已调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3));

title('AMpinpu');xlabel('w');

axis([0,100,0,1000000]);

3.1.2AM振幅调制仿真波形

3.2DSB振幅调制

3.2.1仿真程序

w11=100*pi;w12=50*pi;%调制信号频率

U11m=0.1;U12m=0.4;%调制信号振幅

w2=1000*pi;%载波信号频率

U2m=2;%载波信号频率

k=20;

t=0:

0.0000001:

0.1;

u1=U11m.*cos((w11).*t)+U12m.*cos((w12).*t);%调制信号

u2=U2m.*cos((w2).*t);%载波信号u3=k*u1.*u2;%DSB已调信号

figure;

subplot(3,2,1);

plot(t,u1)

title('tiaozhixinhao');xlabel('t');

subplot(3,2,2);

Y1=fft(u1);%对调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1));

title('tiaozhipinpu');xlabel('w');

axis([0,100,0,100000]);

subplot(3,2,3);

plot(t,u2)

title('zaiboxinhao');xlabel('t');

subplot(3,2,4);

Y2=fft(u2);%对载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2));

title('zaibopinpu');xlabel('w');

axis([0,100,0,1000000]);

subplot(3,2,5);

plot(t,u3)

title('duopinDSB');xlabel('t');

subplot(3,2,6);

Y3=fft(u3);%对DSB已调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3));

title('DSBpinpu');xlabel('w');

axis([0,100,0,5000000]);

 

3.2.2DSB振幅调制仿真波形

3.3SSB振幅调制

3.3.1仿真程序

w11=100*pi;w12=50*pi;%调制信号频率

U11m=0.1;U12m=0.4;%调制信号振幅

w2=1000*pi;%载波信号频率

U2m=2;%载波信号振幅

k=20;

t=0:

0.0000001:

0.1;

u1=U11m.*cos((w11).*t)+U12m.*cos((w12).*t);%调制信号

u2=U2m.*cos((w2).*t);%载波信号

u3=0.5*k*U2m.*(U11m.*cos((w2+w11).*t)+U12m.*cos((w2+w12).*t));%SSBU已调信号

u4=0.5*k*U2m.*(U11m.*cos((w2-w11).*t)+U12m.*cos((w2-w12).*t));%SSBL已调信号

figure;

subplot(4,2,1);

plot(t,u1)

title('tiaozhixinhao');xlabel('t');

subplot(4,2,2);

Y1=fft(u1);%对调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1));

title('tiaozhipinpu');xlabel('w');

axis([0,100,0,200000]);

subplot(4,2,3);

plot(t,u2)

title('zaiboxinhao');xlabel('t');

subplot(4,2,4);

Y2=fft(u2);%对载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2));

title('zaibopinpu');xlabel('w');

axis([0,100,0,1000000]);

subplot(4,2,5);

plot(t,u3)

title('SSBUtiaofuxinhao');xlabel('t');

subplot(4,2,6);

Y3=fft(u3);%对SSBU已调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3));

title('SSBUpinpu');xlabel('w');

axis([10,90,0,5000000]);

subplot(4,2,7);

plot(t,u4)

title('SSBLtiaofuxinhao');xlabel('t');

subplot(4,2,8);

Y4=fft(u4);%对SSBL已调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plot(abs(Y4));

title('SSBLpinpu');xlabel('w');

axis([10,90,0,5000000]);

3.3.2SSB振幅调制仿真波形

 

4实验分析

1)、在AM调幅波中,调幅波的振幅(包络)随调制信号变化,而且包络的变化规律与调制信号波形一致,表明调制信号(信息)记载在调幅波的包络中。

2)、调制系数m反应了调幅的强弱程度,m的值越大调幅度越深。

当m都为0时,表现未调幅,即无调幅作用。

当m在0~1之间时,随着m值的增大,调幅度变深。

当m>1时,已调波的包络形状与调制信号不一样,产生严重的包络失真,且m的值越大,失真越严重。

在调制过程中,应适当调节m值,以保证不会引起过量调幅失真。

3)、在DSB调幅波中,DSB波的包络正比于|uΩ(t)|。

DSB信号的高频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处(调制电压正负交替时)要突变180度。

4)、在DSB调幅波中,DSB已调波的频带宽度是调制信号频带的2倍。

k的值越大调幅度越深。

5)、在SSB调幅波中,从波形上看,其包络已不能体现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从频谱上看,单边带的频带宽度仅为双边带调幅信号频带宽度的一半。

 

5总结

本次大作业,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检验和扩展,是一个较好的理论接触实际的机会。

在完成本次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在适用MATLAB编程语言的过程中,不能较好的运用一些编程语言来编写程序,调试过程中未出现想要的波形,但是在经过与同学的交流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顺利的完成了本次大作业的任务,锻炼了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大作业,不仅锻炼了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对MATLAB编程语言的基本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软件的操作也更为熟练,也使我巩固了所学的高频关于调制的知识,让我懂得了要将平时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非易事,是需要很多努力的,除此之外,还让我明白了如何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及自我学习的一些方法,培养了自我学习的兴趣。

 

6、参考文献

[1] 陈洁,焦振宇. 基于MATLAB7.0 的信号调制与解调分析[J]. XX电子技术. 2006.

[2]曾兴雯,X乃安,陈健.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XX:

XX电子科技大学,2001.

[3]X肃文,陆兆熊.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高等教育,1995.

[4]高吉祥.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工业,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