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575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 37页.docx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DOC37页

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规划方案(2008-2011年)

一、项目建设基础:

1.1专业建设的现状:

1.1.1 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注重为社会培养能承担服装设计、制作、制版、营销、管理工作的实用性的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明确,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到位,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表示欢迎。

不足:

来自资料搜索网(),海量资料下载

a.当前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急于求成,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情绪波动较大;有的学生对知识结构理解片面,形成偏科现象,发展不均衡;有的学生重技术轻基础,重操作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有的学生缺乏行业认识等,这样造成培养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b.另外,由于师资和设施设备的不足以及交叉学科的复杂性,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艺人才的难度也较大。

c.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我们有待于总结经验,在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要做出更好的办法和措施。

1.1.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已设计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途径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大,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调整好培养目标、方式、途径和内容。

1.1.3 人才培养模式:

a.目前本专业正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已与湘潭英特服装厂、长沙艾美服装厂、广东东越服装有限公司豪野分公司、株洲市服饰工业园、上海热风连锁品牌机构等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并且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审查与修改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b.在产、学、研方

面:

我校“高级女装设计制版”工作室已经运作了三年,承接服装设计与制版业务多起,积累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经验;新近成立的株洲服装研究院已经开始运行,在2007年株洲职业学校学生风采大赛服装秀和全市“三好杯”运动会大型服装走秀中,学生们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服装在大赛中展示,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和赞扬。

c.鼓励学生下公司或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与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d.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这方面已做出了初步的尝试。

e.已经推行模块式和主题教学法教学,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培养。

不足:

由于企业“金字塔”式的就业结构影响,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量较小,故“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难度较大,2006年开始引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服装工艺类“订单式”就业或顶岗实习项目起步较晚,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1.1.4 专业教师队伍:

目前我们已经具有一支学历、学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专业实力较为雄厚的专业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团队中已具有20%的现场专家(4人);主干课程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具有较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专业负责人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有1名市级专业带头人(省专业带头人培养者)、3名市骨干教师、3名专业教师参加2007年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为了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技能水平,今年已经选派二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或高校进修学习,正积极动员和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技能认证的培训和考研。

不足:

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不太合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人(33%);没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无人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较少。

1.1.5 专业教学资源:

目前我校有较为丰富的服装类教育资源:

有专用美术教学楼一栋,有价值达105万元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有4078册服装美术图书资料,有满足现有规模制版、工艺教学的电动缝纫车间两间、制版室三间、电脑绘图机房两间等,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内外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开通了校园网,有较好的网络资源。

不足:

还没有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专业资料库的建立还不太完善;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教学需求,特别是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设置还不够,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一般,未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校外的实习条件还不完全满足学生的数量要求;现在已经启动模块式、主题教学法相结合的特色教学,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没有建立。

1.1.6 专业管理:

学校设立了工艺美术系,设系正、副主任2人,系委会成员5人,全面负责对工艺美术系四个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服装教研室是下设4个专业教研室之一,具体负责服装类教学、教研、专业建设工作;工艺美术系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和教学、教研管理比较规范、到位;教研工作已形成常规化、制度化;教学、考试、毕业设计等环节基本到位。

不足:

系、教研室管理人员不足,主要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教学监控难以到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太合理;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专业教研活动成效不明显;专业教学与实训场地的管理分属学校不同的部门,管理上容易造成漏洞。

1.1.7 专业研究: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研究。

正在研讨进行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元智能理念在职教中的借鉴和应用》1个;目前已经启动模块化、主题教学法教学改革;已经启动株洲服装研究院工作,为株洲服装生产、销售群做研究服务;服装教师有7篇论文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获奖;参与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刘咏梅老师的陶艺作品获全国三等奖,多位教师的美术创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

不足:

对中职服装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需求调查不够;对校本教材和指导用书开发不够;对如何提高教学实效的范式构建研究不够;教师在专业上有重设计或操作而轻理论研究的倾向;对服装教学如何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使用与管理的系统化研究不够等等。

1.1.8 人才培

养质量:

通过严格管理,85%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文明、守纪、严谨、勤奋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近三年无违法犯罪现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多次在省市技能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的工薪也明显高于一般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大批就业、创业典型;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不足:

生源质量总体较差;学生到课率目前还未达到98%,校内考试考核合格率也未达到90%;学生厌弃文化课,偏重专业技能课;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有待改良。

1.1.9 特色、创新与示范:

本专业创新方面是形成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法、项目教法、现场教法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方式早已在本专业应用,现已处在大力推广时期,今年已经启动模块式和主题教学法相结合的特色教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运行了两年,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工作室教学模式启动了三年,在“产、教、研”方面开辟了新路。

1.2 专业群说明:

1.2.1 以服装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的内涵关系:

在多年经验摸索的基础上,我们决定突破原来那种以专业为单位的画地为牢的办学模式,实行各专业资源优化组合,实现各专业间的相互渗透和通融,打造一个既有专业个性特色又具有综合优势的专业群。

目前我校服装专业与经贸专业创办服装营销专业、与基础部联合创立时装表演第二课堂,与工艺美术的美术设计专业一起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等,通过与相关专业、学科融合,专业群的内涵与优势日渐加强;同时,服装专业引入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教学理念,达到服装专业与其它专业在学科内容与技术上交叉融合的状态,呈现出服装专业发展中的新特色,再者,服装专业根据岗位定位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与岗位需求结合形成模块化的本专业子专业群,在今年的教学改革中,子专业群的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强。

1.2.2 专业群面向的专业领域、岗位及岗位链:

服装专业为服装行业服务,服装专业因引入了其它学科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拓宽了专业领域,由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单向专业向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饰品设计、服装展示、服装营销、服装生产管理等拓宽发展,学生的就业工种有针对性的着眼点,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品位,并使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从事的工作由传统行业和岗位延伸到设计、打版、排料、制作、营销、服装跟单、管理、质检、物流等其它专业领域中。

1.2.3 资源共享:

a.课程资源共享:

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产品设计、图文信息、多媒体、游戏动漫专业与服装专业在美术造型基础、色彩基础、构成、服饰品设计、三大设计软件方面形成课程资源共享;经贸专业、基础教育部与服装专业在市场营销、物流、表演、礼仪等方面形成课程资源共享。

b、实践基地共享:

目前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产品设计、图文信息、多媒体、游戏动漫专业与服装专业的电脑设计机房、画室形成共享;产品设计专业与服装专业工艺实训场所形成共享。

c、师资共享等:

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根据需要,由不同专业系部派出专业教师授课,实行师资共享。

1.2.4 专业群的构建给群内各专业建设带来的成效分析:

图文信息、多媒体、游戏动漫专业现隶属于信息技术类专业,自学校开办这些专业后,这些专业均得到发展,特别是图文信息专业发展的规模是最快的,二年来已经形成规模。

1.3 专业建设的优势:

1.3.1 专业需求优势:

a.国内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衣着消费方面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对服装的做工、款式、色彩、质地等有了更高的品位追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产业也发展较快,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行业的发展呈强劲势头,所以国内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很大。

b.湖南需求分析:

2

1世纪我省提出实现工业化进程战略目标,之后,湖南工业迅速的崛起,各级大型专业市场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各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特别是国务院通过长株潭三市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型“两型”型社会的试点,将大力推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行业的发展。

我校本专业所处中国五大服装销售市场、生产群之一的株洲服装销售市场、生产群,每年对设计、生产、销售人才需求量好大,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我校毕业生完全可以在本省找到就业市场。

c.行业需求分析:

根据毕业生就业和各方面提供的情况来看,属于人才紧缺专业,特别是服装制版设计和高级服装缝制工艺人才尤为突出;全国各地区对本行业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服装类出口与内销企业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服装设计与生产、销售中心地带(服装城)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特大。

1.3.2 学校建设本专业的优势:

a.办学历史悠久:

本专业创建于1981年,至今已有28年办学历史,28年来本专业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中等实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人才。

b.办学成绩突出:

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在1990年我专业选手言冬玲、胡秀丽、获得省级技能竞赛服装制作类第一名;邓美珍同学获得服装展示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言冬玲同学代表湖南参加国家级服装制作技能比赛获得三等奖;在1992年下期,我专业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自己表演的服装表演节目在株洲电视台《周末半小时》栏目播出;在2007年上期株洲市共青团市委、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阳光新秀”学生风采电视大赛中,我专业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表演的时装表演节目做压台节目的表演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与好评;2007年下期我专业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表演的时装表演节目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届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其节目获得一等奖;2007年株洲市妇联、株洲市慈善总会牵头为太子奶集团培养服装学生97名,实施“春蕾行动”;2007年与株洲市芦凇区政府联合创立株洲服装研究院,为株洲服装工业园与株洲服装生产、销售群服务;接受社会培训多起;优秀毕业生众多,他们有的成为了大学教师,如湖南师范大学服装系主任陈耕和教师邓美珍、江西服装学院的张艺涵、湖南工业大学服装系主任李立新和教师尚军等;有的成了自主创业的优秀代表:

如香港英伟服饰有限公司关伟董事长;毕业学生中的大多数现在是单位上的设计、生产业务骨干人员,我专业的办学规模历年来有提升,仅去年的新生班一跃四个标准班规模。

我校服装专业在株洲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05年我校服装专业被株洲市政府确立为市级重点专业,2007年下期学生班级规模达到6个班300多人。

c.专业设置合理:

在本专业27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专业设置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最初仅开办了服装缝制工艺专业,后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新的分支专业,即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营销专业、服装表演专业等,均属于市场人才紧缺专业。

d.设施设备日趋完善:

有4间画室和3间工艺设计与制版室,2间专用电脑设计机房,2间服装生产车间,1间摄影操作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专业工作室,1所服装研究院,配备相应的实训工具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

e.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先:

(1)经常进行课程设置调研,紧密结合市场变化对课程开设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2)推行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该模式已经实施三年,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在本专业大力推广;

(3)建立专业协会工作制,实行项目教学。

学生协会成绩突出,先后完成了在株洲市职校学生电视风采大赛时装表演服装设计工作和株洲市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节目服装的设计与制作;

(4)教学中也经常运用现场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

(5)2008年上学期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推行模块式教学。

通过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大大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显著。

f.教师队伍:

雄厚的师资队伍也是本专业一大优势,他们不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1)教师谭武南为市级专业带头人,2007年入围省专业带头人,刘咏梅老师、尹锷老师、王桂林老师为市级骨干教师;

(2)有6位教师曾长期在专业公司锻炼过,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两位教师早2007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3)高级教师邹旎老师编撰的经营书稿即将出版;

(4)在2002年本专业有三位老师获得株洲市教学成果奖;

(5)在2005年刘咏梅老师的陶艺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

(6)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由原来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18人,目前在本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6人,占33%,优秀“双师型”教师3人,占16%,高级讲师3人,讲师6人,老、中、青教师配置合理;

(7)近年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篇,在学报上发表论文3篇,参与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即将申报省级科研课题一项。

由于办学严谨,成绩突出,因此在2002年服装专业所在的工艺美术专业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服装专业评为市级精品专业。

目前本专业是株洲市职成学会文化艺术研究会主持单位,每年在本地区都要主持专业学术交流,2007在炎陵举办了“送课下乡,教学研讨、专业比武”专题活动。

本专业的发展对本地区、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方面,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为株洲服饰经济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服务作用。

本专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分不开了,学校对本专业提出“重点专业重点办”,在政策上给予的大力扶持和倾斜。

二、项目建设规划(2008-2011年)

2.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所涉企业与公司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顾客满意率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专业+项目+服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及“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实行模块教学与主题教学法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等技能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构建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2 专业建设目标:

2.2.1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一、本区域株洲服装产业的现状:

株洲是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服装产业已发展成为株洲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我市服饰产业虽然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但与国际国内先进服装行业相比,我市的服饰产业在品牌质量、加工技术、产品结构、管理水平、综合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服装专业人才的短缺。

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后劲不足、水平不高将使我市服装产业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市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升我市服饰产业竞争力,推动服饰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因此,建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我市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服装人才本土化成为了当前我市服装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株洲服装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步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服装服饰产业群,年成交额超过200亿元的株洲芦淞服饰市场,占地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达75.1万平方米,2.8万名个体业主经营户,10多万名从业人员,并汇集了国内4000多个服装服饰品牌总代理,商品辐射15个省市230多个县市区。

拥有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综合排名第二)、“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美誉。

服装市场的繁荣还带动了餐饮、娱乐、商住、服饰主辅料市场等配套产业大发展。

目前,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龙头的服饰产业集群也已初具规模,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服装市场群及配套产业年创税收5亿多元。

另外,株洲市有各类服饰加工企业4000多家,西裤、衬衣、休闲服已实现自主设计、生产,株洲服饰产销量已占据国内相当市场份额。

特别是株洲董家塅高科技工业园于2004年启动服饰产业园建设,已建成投产服饰企业9家,2005年“港洽会”签约香港侨泰服饰工业园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2010年完成项目建设后年产值达10亿元,为此,株洲市、湖南省分别已把株洲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列为“十一五”时期全市重点壮大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和全省50大重点培育产业之一。

二、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我省急需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应用专门技术人才

近几年,我省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湖南“圣得西”制衣有限公司、湖南益鑫泰麻业服饰有限公司、“远东”服饰、“施燕”女装、“忘不了”制衣有限公司、株洲本土品牌“宇奴”女装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服装业基地。

株洲现有服装人才队伍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服装研发、设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资源严重缺乏,极大地制约着株洲的服装企业和产品的提升。

目前,我市服装加工厂大多数是由服装市场个体经营户投资兴办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是采

用"家族式"管理模式。

员工大部分是未经培训从农村直接出来进入加工厂的,在工作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

以服装设计为例:

我们调研考察的多个企业,近几年引进了许多国内外超前的设计理念,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

为满足企业对服装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为企业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服装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服装类技术应用人才。

2、本区域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技术人员

我市的株洲芦淞服饰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专业委员等机构评为“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全国十大女裤生产基地”,服饰产业有一定基础。

围绕芦淞市场汇集了2000多家服装及面辅料加工厂,多为小规模、作坊式,其中80台机具以上的近1000家,上一定规模的有占地30亩的天元区开畅服饰城。

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服装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加快株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对于解决株洲服装产业人才匮乏的困境,推动株洲服装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株洲服装品牌和档次,促进株洲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服装制作人才,但是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方面,如:

服装设计、服装手工制板、CAD工业制版、服装生产的技术管理等领域中却缺少技能型人才。

我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

为此,加强服装设计与工艺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对服装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策略与途径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行业分析,对培养本专业人才,我们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1、人才培养必须寻求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必须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联合起来,这些部门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与信息,政府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人、财、物的保障,而人才培养后的效益也可通过反哺给政府和部门而从中受益。

必须探讨并构建学校与政府、部门联手培养人才的全方位的沟通协作平台和合作机制。

2、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尽量与职业资格要求相匹配,使学生就读期间就真正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促使其尽快上岗。

3、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从而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传统教学重视理论文化知识的掌握,忽视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即使重视相关技能培养,但教学手段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会技能发展为会教,使会教发展成为教会,通过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夯实学生的技能。

我们只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瞄准人才市场前沿阵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加强办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对这一优势进行挖潜,化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出更多的有发展潜质的实用性人才。

2.2.2 人才培养目标:

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作风过硬,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具有服装辅助设计、制作、打版、排料、裁剪、管理、营销、服装展示等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等服装设计技能型人才。

具体为:

校内考试考核合格率90%以上;毕业生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全部获得高新技术计算机中级办公软件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参加中国商业美术师与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培训,并获取该行业认证初级证书,完成对服装工艺类学生考取国家劳动部的服装制作工中级证书合格率为90%以上。

毕业生规格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学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就业待遇有明显优势,近三年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

2.2.3专业人才培养原则:

通过国家骨干专业项目建设,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深度融合,创建“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化”做法,即“能力培养层次化,基地建设企业化,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