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700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

范本五篇

《近似数》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优选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搜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

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

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

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2页底1题。

2、教材第12页第2题。

3、教材第12页第3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归纳总结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11——12页《近似数》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的确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重视数位的确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

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

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

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

这些数都是准确数吗?

师:

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

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

(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准确数吗?

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

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准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数据按照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汇报,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提问: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

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

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

①原数的个位是几?

四舍五入后是几?

它的十位有变化吗?

说明什么?

观察第二组数据小组讨论:

②原数的十位是几?

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

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

提问: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

入舍什么位?

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

学生尝试完成

四舍五入到千位:

约()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

约()棵。

知识反馈,强调重点。

小结:

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舍去(四舍),尾数改写成“0”。

在四舍五入时关键是要找准数位,看清入舍。

学生自学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①出示:

148264≈()万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明方法。

(提示:

①找准数位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⑶用什么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②学生两人结合互相出题,并检查。

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约等号的使用。

三、作业设计

(1)判断题

①xx人口有32万。

()

②100000≈10万()

(2)教材第12页第1题。

在做之前,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做“31777精确到万位是多少”这道题。

学生说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

做完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这些省市的森林面积按一定顺序排列。

(3)教材第12页第三题。

(强调连续进位的方法)

(4)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5)课后延伸

阅读13页数学知识,搜集信息,了解数的发展史。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近似数

35人→准确数约13亿→近似数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

约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

约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

约()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

约()棵。

148264≈()万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

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

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

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xx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

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

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

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

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

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

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

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

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

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

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

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

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

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

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

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

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

生可能想法:

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

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

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

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

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

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

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

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

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

能输送氧气。

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

5000000个,白细胞:

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00001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

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

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0000=500万1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

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

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

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

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

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

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

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

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

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

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位数与数位的区别,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里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第一个数是三位数,第二个数是四位数,三位数一定小于四位数)

(2)第二、第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又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今天我们继续比较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99864○101010(课件演示)

提问:

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六位数呢?

谁大谁小?

99864<101010

六位数比五位数大,那么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

八位数与七位数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

请大家看下面这道题。

(2)出示第二组数:

356000○360000

提问:

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先比较哪一位上的数?

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怎么比较?

谁大谁小?

356000<360000(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看万位上的数字,第一个数万位上是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6小)

(3)变式把第一个数356000的万位5改成6现在谁大谁小呢?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和第二位万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就要看第三位。

第一个数千位是6比第二个数千位上的0大)

所以:

366000>360000

(4)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A:

比较数的大小一共有几种情况?

位数不同怎样比?

位数相同怎样比?

B:

数位和位数有什么区别吗?

(5)练习: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50140○6314072605○102800

38456○38546410200○409300

2.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出示几个整万的数50000360000180********00

观察这些数又什么共同特点?

(2)教师说明:

像这些个级全是0的数叫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如50000写成5万即50000=5万1800000=180万

(3)练习: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3200000=40450000辆=640000人=

教师强调:

改写后原来的单位名称不能丢。

40450000辆=4045万辆

640000人=64万人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师:

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把下面各数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50009375≈9000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看百位上的数,然后用"四舍五入"法)

师:

比万大的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

(板书课题:

求近似数)

(2)出示例题6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84380726310

a.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么求它的近似数。

b.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

c.小组汇报结果:

84380≈8万千位是4,舍(不管后面的数字是几)

726310≈73万千位是6,比5大,入

(3)练习: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63599≈6万709327≈71万637000人≈64万人

(4)教师质疑:

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讨论交流,引导归纳)

A、相同点:

都是计数单位发生变化(从以"一"作单位变成以"万"作单位)B、不同点:

整万数的改写,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用等号连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值),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用约等号连接。

三、课堂练习

1.在○里填上">""<"或"=",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58140○6214070265○120800

35万人○350000人20万○199999

410200○40930085万○850001

质疑:

①20万199999,因为199999的个位到万位每位上都是9,四舍五入后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万位上是9,再加上进来的1,是20万,所以这两个数相等,这样想对吗?

学生讨论并归纳①比较大小要用原数比较。

②可把20万写成200000后再与199999比较。

师:

那么85万850001对吗?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40040044000500049054

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