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498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docx

学年上学期期中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地理C卷鲁教版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

高一地理期末模拟试题C卷鲁教版

题号

总分

得分

考试范围:

鲁教版必修1

难度:

A卷较易B卷一般C卷较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下图①所示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当日远在纽约(西五区)的乔虹同学十分自豪地看完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时,纽约区时为

A.3日7时43分B.3日8时13分

C.4日9时43分D.4日10时13分

2.与酒泉、太原和西昌比较,我国最大推力火箭选择①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①发射窗口更优②发射纬度更低③交通条件更优④回收空间更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东部适宜晒盐

C.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旅游度假休闲胜地是该岛合理发展方向

D.四面环海,环境自净能力强,不必重视环境保护

【答案】1.B2.B3.C

【解析】

3.读图可知,图中岛屿为我国海南岛,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只在沿海地区有狭窄的平原,以山地丘陵为主,A错。

该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西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适宜晒制海盐,B错。

海南岛地处热带,水热充足,适合建设成为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旅游度假休闲胜地,C对。

四面环海,自净能力强,但是一定要注重经济同时应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D错。

故选C。

【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

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

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

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

2015—2016年,我国又出现一波房地产开发潮。

下图为海南省海口市(20°N,110°E)某楼盘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面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户型,某客户选房的观点合理的是

A.宜选甲,采光好B.宜选乙,采光好

C.不宜选丁,夏季暴晒D.不宜选丙,夏季暴晒

5.“小暑晒霉正当时”。

小暑时节(7月7日或8日)是自然界入伏的开始,热天就真正到来了。

夏季闷热潮湿给霉菌造成了良好的滋生环境,家里物品易发霉。

小暑时节雨水少了,这时候,搬出家里的衣被等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就会把上面的霉菌杀死,从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甲、乙、丙、丁四种户型的阳台“小暑晒霉”效果最好的是(北京时间)

A.乙阳台15:

00B.甲阳台12:

40C.丙阳台12:

40D.丁阳台11:

20

【答案】4.C5.B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6.新疆伊犁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

A.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7.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D.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

【答案】6.A7.B

【解析】

6.新疆伊犁地区,纬度高,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春季地温低,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A对。

地膜覆盖空间较小,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

对于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影响,C错。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

故选A。

7.烟台地区在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B对。

夏季地温较高,不需要提高地温,A错。

由于树冠面积大,蒸腾作用强烈,树下覆盖地膜对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不大,C错。

地膜覆盖对于土壤养分的流失没有太大影响,D错。

故选B。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3、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下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9.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

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答案】8.C9.D

【解析】

8.根据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结合图示洋流分布位置,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水温应较高,对应乙。

③处是千岛寒流,洋流流向自北向南,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对应海域等温线的是丁。

C对,A、B、D错。

9.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①④洋流不能交汇,A错。

洋流②自南向北流,与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关系不大,B错。

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错。

洋流④是阿拉斯加暖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D对。

点睛: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布规律,判断图示洋流的流向、性质及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根据箭头方向和等温线数值,判断洋流性质。

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顺着洋流的流向,可以节省航行时间,逆着流向,延长航行时间。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1.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答案】10.C11.C

【解析】

【点睛】锋面气旋图中冷、暖锋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根据等压线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锋的运动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如图中锋呈逆时针运动。

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

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来自高纬)主动向气团②(来自低纬)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读我国南方某河谷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地层中

A.①处地层受变质作用明显B.②处地层年龄最老

C.③处地层断裂下陷D.④处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13.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

14.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中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答案】12.B13.A14.A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6.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17.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15.B16.D17.A

【解析】

15.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16.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17.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点睛】第2题,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出可燃冰。

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神狐海域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改变海流方向C.很快取代石油D.影响海洋生态

19.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

A.生成于赤道低气压带B.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

C.撤出陆地后再次经过试采区D.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

20.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

【答案】18.D19.B20.C

【解析】

中心气压低,但风眼中心是无风,外围是狂风。

选B正确。

20.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四个地方中青青藏高原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

选C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    半球,日期为    月    日,节气为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图中晨线是    ,昏线是    。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    (东或西)侧。

(5)E点的地方时为    时,C点的地方时为    

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日出方向是    ,日落方向是    。

(6)A点的昼长为    小时,乙点的夜长为    小时。

(7)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8)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为。

(9)夜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A.等于1/2 B.等于1/3C.小于1/2 D.大于1/2

【答案】

(1)南12月22日冬至日

(2)南纬23.5度,西经90度

(3)弧AB弧BC

(4)ADE东

(5)12183东南西南

(6)126

(7)83.5度DAE

(8)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9)D

(4)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E,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乙点所在经线的东侧。

(5)E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地方时为12时,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时,乙点所在纬线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是3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向是东南,日落方向是西南。

(6)A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乙点的夜长为6小时。

(7)甲地位于30°S,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5°;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D、A、E。

(8)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为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9)此时90°E地方时为0时,从90°E向东到180°为新一天;从180°向东到90°E,与E点属于同一天,为旧一天,所占的范围为全球的3/4,大于1/2,D正确。

【点睛】

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判定: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度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

由于地球自转,0点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两条线不重合时,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为新一天,从0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一天;日界线问题实质就是地方时计算。

22.(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水平衡分布地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蒸发量最大的是地,其蒸发量约为毫米。

(2)指出甲所在半岛水平衡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3)指出图示区域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答案】

(1)③2200

(2)特征:

水平衡大致自西向东由盈余过渡到亏损,且大部分地区水平衡值为负值。

原因:

西部沿海地区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十分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中东部地区虽然降水也较丰富,但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其水分亏损。

(3)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每年雨季(5-10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的气流影响该区域,炎热多雨;旱季(11月到次年4月),图示区域受从亚欧大陆蒙古高压吹来的东北风的控制,降水稀少。

(3)图示区域是印度半岛,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每年雨季(5-10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的气流影响该区域,炎热多雨。

旱季(11月到次年4月),图示区域受从亚欧大陆蒙古高压吹来的东北风的控制,降水稀少。

点睛:

了解材料中信息含义,推断年蒸发量等于年降水量减去水平衡值。

根据等值线计算数值。

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结合图中等值线,分析水平衡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3.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a),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图(a)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3)图(b)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

原因:

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2)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

(3)北部:

离岸风,上升流。

南部:

寒暖流交汇。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

材料二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

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根据材料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案】

(1)甲山峰山麓地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形成荒漠。

(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流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流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3)距离远(时间赶);地形复杂,高差大;沿途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导致牧草不足,牲畜掉膘(减重)、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

(1)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

(2)该地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和冰雪融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碎石在山麓堆积而形成碎石滩的主要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天山海拔高,起伏大,夏季需到山上冬季需下到山麓,距离远,沿途牧草条件不一,且全年均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在转场中发生则更加容易导致牲畜的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