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38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docx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总复习题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按章节整理)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教育和人民

3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

4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5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四、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二者的区别:

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做;法律规范人们行为必须如何做

2两者的密切联系: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道德是维护法律的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章

一、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它们的关系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3

(1)联系: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任何信仰都包含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2)区别:

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相信,就是信念。

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

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重要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有哪些特点?

1现实性  2科学性  3崇高性  4健全性

四、理想信念是哪些基本特征?

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

1特征:

(1)是相信和实践性

(2)时代性和阶级性

(3)多样性与共同性

2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2)职业利于的理想信念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六、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1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2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3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是一对矛盾,既对立的统一

1对立: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2统一: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会变成新的现实。

第二章

一、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简述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1对祖国的忠诚于热爱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五、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六、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育爱国感情,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章

一、人生目标在人生观众的核心地位

核心地位:

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二、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3)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理的方向

四、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条件和根本途径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义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五、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

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1)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3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2)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1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原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章

一、道德的来源及其本质是什么?

(1) 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 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二、道德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1)    1调节功能(最主要)  2认识功能(主要)

(2)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加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作用?

1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的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五、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1)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2)意义: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七、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2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3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八、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的质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互相衔接,互相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章

一、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二、多选题

公民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6文明上网

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特点:

(1)规范性和专业性  

(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2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爱情特征

1平等互爱性  2专一排他性  3强烈持久性  4纯洁严肃性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1真诚负责  2平等互尊  3文明相爱

家庭美德内容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四、公共秩序队公共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生活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特征。

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五、怎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要努力学习,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六、形成个人品德的意义

1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七、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八、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依法治国与人治的区别

1“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

“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

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

2法治与人治的分歧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而在于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个(或几个)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3为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必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五、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内涵

1依法治国    2执法为民  3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4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5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六、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的本质要求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七、重证据的特征:

1客观性  2关联性  3合法性

八、树立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竞争的加剧,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出现及其对抗,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突发性自然灾害,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内容。

第七章

法的作用:

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指导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制裁作用

二、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分为:

规范(主要部分)、原则、概念和技术。

三、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

假定、处理和制裁组成。

四、法律规范的种类

1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分为:

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2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的限定程度和范围,分为:

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观和内容构成

1主体包括:

自然人、各种组织和机构、国家

2客观包括:

物、行为、智力成果

五、法律实际分为事件和行为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七、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1实体性:

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

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

2程序法

八、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

2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行政吃法和劳动教养

3刑罚制裁: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九章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质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全民所有制经济  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4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关系主体

1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

2关系主体:

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五、行政行为的内容:

设定权利和义务,撤销权利和义务,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变更法律地位。

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合法,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等

六、行政行为的效力:

1确定性  2拘束力  3执行力

七、经济法主体

1国家2国家机构3社会组织4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

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和自然人

八、犯罪构成的条件

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方面3犯罪主体4犯罪主观方面

九、民事诉讼主体包括:

法院、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十、民事诉讼程序包括:

审判程序、执行程序

十一、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包括:

立案管辖、审判管辖

十二、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十三、刑事诉讼程度分为:

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刑事审判、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

十四、调解的种类分为:

诉讼上的调解、诉讼外的调解

十五、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问答题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

理想的作用有:

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

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

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

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

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答: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2、 9、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

(1)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

(2)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3)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10、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

  答:

(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答:

(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2)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12、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答:

(1)正直无私;

(2)忠诚守信;(3)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

  13、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

  答:

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

(2)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赠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

(3)友谊是需要平等、互助、互尊、互爱的心灵默契。

  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和发展友谊,应做到:

(1)与人为善,以心换心。

(2)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3)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14、竞争与合作是什么关系?

  答:

竞争和合作的辨证统一。

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没有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