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33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docx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参赛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政治复习摘要

做法类题的常用对策

一、面对人口、环境和资源现状做法类。

1、青少年应该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觉向公众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参加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义务,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依法同违反计划生育、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做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

2、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你打算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节约资源方面:

不用一次性木筷,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纸张,回收废纸,节约粮食等。

保护环境方面:

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购物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维护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经常打扫环境卫生,不乱扔废旧电池,自觉爱护山水、花草、树木和动物,积极参加校园、社区各种绿化美化环境活动,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

3、针对当前存在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或措施、对策)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节约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积极保护环境;依法控制人口,依法保护资源、环境;勇于并善于同违反这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4、在保护环境方面,你有哪些好的措施?

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工程”;做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禁止乱砍滥伐;不向江河湖泊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实行垃圾分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净化环境活动。

5、请你提出几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限制排污;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实行检举、控告、奖励制度;加强预防,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

6、在节约用水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提高水费,引导公民节约用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通过污水处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上推广滴灌、喷灌技术等。

7、生活中存在哪些不注重环保的现象?

随意践踏草坪;随意乱吐口香糖;随地吐痰;破坏树木;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吸烟;废水、废物、废气排放;乱扔废旧电池;随地大小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木筷等。

8、中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使用节能又环保的电池,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木筷;不使用含氟冰箱、空调等;不吃口香糖;不随地吐痰;不破坏树木,攀折花木;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污水;不乱贴广告;不使用修正液;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水;不随地大小便;不食用野生动物,爱护鸟类。

9、倡议书

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全体社会成员:

鉴于我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形式和存在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为了更好的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使全体公民养成良好的节水用水习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要求,特提出以下倡议:

㈠积极宣传节水用水的重要性;

㈡选择科学、合理的洗漱、沐浴方法;

㈢生产和使用节水龙头和专用设施;

㈣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

㈤使用先进技术管理水,依法治水;

希望全体社会成员能响应以上倡议,做节水用水的好贫民。

××中学×班××

×年×月×日

二、青少年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方面如何做类

1、作为青少年,你应该如何避免迷恋网吧?

青少年应当怎样做到自觉守法?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或提高自律能力),法律不允许做的事坚决不做(或不浏览网上不良信息,拒绝邪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增强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2、请你为未成年人应当如何上网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未成年人应当在老师、家长或者监护人的指导下在家庭以及学校、图书馆等单位内部附设的非营业性互联网场所上网,但不能浏览有害信息。

3、某个社区精神文明面貌很糟糕,面对这样的社区,请你说说改变的办法(或请你为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提出意见)

加强社区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组织住户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建康的文娱活动;开展“创社区文明户”活动,制定社区文明公约;对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人,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过健康科学的文化生活。

4、请你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标兵”活动;坚持举办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举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普及科学知识;举行书法、摄影、绘画比赛;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活动;开展向贫困山区和受灾地区捐款捐物的献爱心活动;开展“向不文明语言和行为告别”活动;制定校园文明公约;倡导学生遵守校园文明公约等。

5、请你指出校园周边存在哪些治安环境问题

网吧林立;有学生勾结社会不良青年打架斗殴;营业性歌舞厅、录相厅、“美容美发厅”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等。

三、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类。

1、你打算怎样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你打算怎样做?

树立科学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现在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遵守道德规范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推动道德建设。

2、中学生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怎样做?

在学校,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家中,尊老爱幼,勤劳俭朴;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不道德现象有哪些?

中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

在桌椅和墙上乱画乱涂乱刻;说脏话;考试作弊;撒谎,欺骗别人;故意破坏学校设施;私拆他人信件,私藏他人邮票;传授不良文化;坐车抢座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闹;以强欺弱,欺负小同学等。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类。

请你为学校在倡导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 提出几条建议

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请专家作有关爱国主义的报告;举办爱国主义歌咏、演讲比赛;组织学生阅读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刊和书籍;举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黑板报、手抄报、壁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五、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类。

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推进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贤才;参与国际高新技术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六、成才报国类。

你认为青少年应当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权利,勤奋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实际出发确定成才目标;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

七、经济活动中如何维权类。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我国消费者享有下列权利:

①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②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③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

作为消费者,应该认真学习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当遇到具体的消费问题时,应当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消费者权益遇到侵害时怎样维权?

①找销售者要求退货,②如不行,可拨打“12315”电话,向当地工商行政部门投诉,③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提出申诉,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

归类复习

一、五个战略:

①三步走战略(初三P88);②可持续发展战略(初三P90);③西部大开发战略(初三P90);④科教兴国战略(初三P106);⑤人才强国战略。

二、四个国策:

①计划生育(初三P63);②保护环境(初三P69);③对外开放(初三P74);④依法治国(初二上P5)。

三、党的六件事

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党成立-1949年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002年十六大召开

四、党的六目标

1900年温饱翻一翻-2000年小康翻两翻-2010年小康更富翻一翻-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翻两翻-2050年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远大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五、标志

①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初三P53和补充);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③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初二上P95);④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初二上P98);⑤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标志(初二下P76)

六、根本、本质、实质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初二上P111);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三P94);

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初三P50);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初三P50);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初三P50);

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初三P50);

7、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三P59);

8、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初三P85);

9、我国法律的本质-保护人民(初三P96);

10、立党立国的根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初三P105);

1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三P105);

12、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初三P72);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初三P111);

14、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初三P111);

[13、14两点:

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根本任务]

15、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初三P73)

16、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之所在-四项基本原则(初三P72);

17、我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敏锐地把握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初三P79);

18、国标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归根到底(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初三P79);

19、社优资、社代资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初三P60);

20、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本措施-大力发展教育(初二下P32);

21、20年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初三P19);

2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初二上P111);

23、犯罪的本质特征-严重危害性(初二上P48)

七、核心、中心、关键

⑴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三P71);

⑵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补充)

⑶霸权主义的核心-强权就是真理(初三P123);

⑷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防”(初二上P56);

⑸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初二上P5);

⑹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初三P77);

⑺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初三P106);

⑻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初三77黑体字);

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初三P77);

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能不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创新能力(初三126);

⑾实现中华民族更大发展的关键-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初三P140);

⑿国家应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初三P128);

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初二下P31);

⒁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教育(初二下P31);

八、前提、基础

⑴树立崇高理想的必要前提-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初三P119);

⑵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世界和平(初三122这);

⑶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初三P137);

⑷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前提-稳定(初三P78);

⑸保持和平的重要基础-各国的共同发展(初三P122);

⑹全国人民奋进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初三P72);

⑺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保证他人也同样享有这种权利(初二下P127);

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劳动(初三P132);

⑼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教育的基础、国家的振兴、民族腾飞的根本-中小学教育(初二下P33第一段黑体字);

⑽民主政治的基础,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政治自由(初二下P67);

⑾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初三P132);

⑿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解放发展的基础和标志-科技创新(初三P134);

九、目标、任务、目的、使命、责任。

旗帜

⑴亿万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在近代中国实现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初三P50);

⑵两个百年的两个任务(初三P135);

⑶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初三P136);

⑷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平凡工作中,敬业奉献,为社会进步做出成绩(初三P136);

⑸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初三P135);

⑹我们的共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初三P137);

⑺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历来是激励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初三P139);

⑻凝聚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永不褪色的旗帜-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初三P105);

⑼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初三P119);

⑽我们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初三P119);

⑾改革的目标(初三P73);

⑿我们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初三P119);

⒀依法治国的政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⒁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初三P111);

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初三P60);

⒃刑罚的目的(初二上P99);

⒄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初三P64);

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初三P45第二段);

⒆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动力与目的-改革与发展(初三P78);

⒇学习初三政治课的目的-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必须了解社会发展学识;肩负民族振兴使命,必须认清基本国情,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初三P2)

十、方针、原则

⑴实现祖国和统一大业的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初三P55);

⑵保护环境要坚持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初二上P66);

⑶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初三P109);

⑷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的方针、原则-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简称为教育原则(初二上P86);

⑸在改革中,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初三P85);

⑹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初二上P12);

⑺环保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初二上P64);

十一、最、主要

⑴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三P57);

⑵法律最主要的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初三P11);

⑶最高行为准则-宪法(初二上P113);

⑷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初三P117);

⑸生产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初三P117);

⑹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实行法治(初二上P6);

⑺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初二上P12);

⑻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三P48);

⑼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身自由(初二下P3);

⑽最根本的人权-生命建康权(初二下P4);

⑾人民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统称选举的权利)(初二下P63);

⑿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首要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初二上P62);

⒀公民表达政治见解的必要权利-各项政治自由(初二下P62);

⒁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人身自由权利(初二下P1-P3);

⒂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承担的最基本的任务(初二下P42);

⒃依法治国的主体和依据-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初二上P5);

⒄各种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利的最高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初二上P113);

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初三59这);

十二、决定因素

⑴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初三P134);

⑵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初三P128);

⑶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初三P117);

⑷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初三P117);

⑸决定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与方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三P105);

⑹新制度产生并战胜旧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初三P60);

⑺社优资、社代资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初三P60);

十三、集中表现、体现

⑴当代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初三P1P,139);

⑵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创业精神(初三P132);

⑶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初三P45);

⑷集中体现先进性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三P105);

十四、关系着、重要性

⑴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初三P78);

⑵坚持环保基本国策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初三P69);

⑶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着-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初三P134);

⑷青少年能否建康成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关系着-国家存亡、民族兴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初二上P75);

十五、表明、说明、结论

⑴一个个国辱纪念日表明-弱国无外交(初三P55);

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能够极大的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初三P49);

⑶社会主义中国历史性巨变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初三P52);

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表明-我们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初三P53);

⑸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初三P139黑体字);

⑹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结果(初二上P99);

十六、基本

1、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初二上P63);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初三P82);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初三P85);

4、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三P85);

6、党的基本路线(初三P71);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初三P117);

8、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初三P62);

9、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初三P64);

10、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政治自由(初二下P67);

11、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初二下P80);

1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初三P106);

13、我国环境的基本现状(初三P67);

14、公民应当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平凡工作中,敬业奉献,为社会进步做出成绩(初三P136);

15、公民应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初二下P1);

16、与公民人身自由密切相关的一项权利-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初二下P1);

17、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初三P64);

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初二上P62);

19、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初二上P1),受教育(初二上P31),环保(初二上P65),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初二下P101),控告检举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初二下P106);

20、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三P72);

21、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权利(初二下P3);

22、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身自由(初二下P3);

23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初三P117);

易混对比区别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初三P60)→社会主义国家或我国的根本任务(初三P59); 

2、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初三P61)→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初三P118);

3、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初三P79)→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初三P133)→成为一种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初三P132);

4、国民经济主导-“国有经济”(初三P82)→国民经济主体-“公有制经济”(初三P82,P85)→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初二上P5,初三P96);

5、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初二上P11)→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三P9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初三P98);

6、我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初三P9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初三P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初三P9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各级权力机关”;

7、经济发展的判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初三P128)→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科技创新”(初三P134);

、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永不褪色的旗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