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303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第1章.docx

社会学概论第1章

表2:

章/节

本章序号及名称

第一章导言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是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对其学科属性、学科特点、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进行初步而系统的认识和接触,从而进入专业学习的开始,因此本章将通过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以及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的讲解,使学员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概要的了解,认识社会学的应用价值,此外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在了解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1、社会学的学科体系

2、社会学概论的基本框架

3、社会学和研究对象

难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不了解这种历史,就无法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创始人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6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最早提出并使用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社会学出现于19世纪中叶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日趋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反映。

18世纪下半叶到期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欧洲社会经过以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领域的变革、以英国产业革命为代表的经济领域的变革和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领域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得以确立,欧洲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正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经历的被称之为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

转型时期新旧社会秩序同时并存,新旧制度、新旧观念相互冲撞,社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集中,各种社会势力的冲突比任何时期都激烈,这一切促使社会思想家和哲学家进行思考,同时也表明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

因此不同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

所以社会学的创始人所理想的社会学就是企图探求社会的本质,发现社会运行的规律,寻求好的社会变革之路,通过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以获得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

社会学是变革时代的产物,从其一开始就有着以经世济用、救世济民、治乱兴衰为已任的特征。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社会学不仅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对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就开始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进入中世纪以后,这种思考尽管受到来自宗教神学的束缚,却并没有中断。

但是总体而言,那时的社会理论是作为哲学的一部分被包含在一般哲学思想体系内的,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它的最大缺陷是思辨性。

即用逻辑推理、用思辨想像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想建构。

文艺复兴以后的思想家真正开始了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横跨两个多世纪的时期里,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发展,并为最终实现由“社会哲学”向“社会学”的过渡,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期间重要的思想及代表人物是:

1.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是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长期统治之后第一个进行自由思考并用世俗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现实的人。

2.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末,英国、法国的自然法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一些经济学家,探讨了人类社会如何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提出了一些较为准确的关于社会的思想。

3.对社会学的产生具有直接理论前提意义的则是法国的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圣西门最先提出,要使社会哲学具有实证的性质,使其成为真正的科学,这对于孔德创立社会学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德国古典的哲学家黑格尔强调所有社会现象都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

特别是他区分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不同.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澄清了概念,提供了理论根据。

4.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数学家、统计学家等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资料,进行量化研究社会的尝试,也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研究方法上的基础。

三、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社会学在其产生以来的16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孔德、斯宾塞。

他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提出了基本构想,力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考察社会,但局限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简单移植,并仍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辩特征;

(二)形成时期(19世纪末期)——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迪尔凯姆继承了孔德的实证社会学思想,并第一个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实践了社会学的学科理想,由于迪尔凯姆的努力,社会学终于在社会科学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迪尔凯姆本人也成为法国第一个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与迪尔凯姆不同,韦伯开辟了社会学的另一传统,即反实证主义传统,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根本的不同,自然科学可以成为“规范性科学”,而社会科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不可重复的个体,所以社会科学只能是“表意性科学”,主张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要理解人的社会行为,从根本上说明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

所以把自己的社会举称为“理解社会学”。

这一阶段社会学真正从学科意义上得以形成,较明确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范围;

(三)发展时期(19世纪70代年至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传入美国,在美国兴起了众多代表人物和理论,如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等,从而使整个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移到美国。

在美国,社会学开始注重理论与经验结合,积极研究现实问题,促进社会学向应用方向发展;

(四)当代社会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社会学在美国及欧洲和其他地区蓬勃发展,学派林立,理论众多,70年代以后面对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社会学界开始以新的解释模式,新的概念话语讨论更深层次的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新问题,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氛围。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末、本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时期,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企图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库中寻找改造旧中国的真理。

从此,“西学”开始涌入中国。

社会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入中国的。

把社会学首先引入到中国的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严复等。

社会学传入中国时,最初以“群学”命名,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以《群学肄言》的书名正式出版。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30年代,社会学在中国基本上处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阶段。

30年代以后,社会学由纯粹介绍转向中国化亦即本土化的轨道。

一是在理论上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社会学专著与杂志,创办了社会学会和社会学系;二是在实践上对中国实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社会学被取消,直到1979年才得以恢复。

迄今为止,社会学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从研究机构的数量、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和人数、社会学普及的程度等方面来看,都超过了旧中国50年的发展。

社会学的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被引入决策过程。

为提高政府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界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几乎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有多少社会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法。

一、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说法

1、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10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

(2)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形式的;

(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

(4)社会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的;

(6)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

(7)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互动的;

(8)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

(9)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

(10)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秩序的;

2、我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6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1)认为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

(2)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

(3)认为社会学是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研究对象的;

(4)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5)认为社会学是“以社会生活的结构和关系为对象,寻求社会生活的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6)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及相互关系”;

上述种种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表达了对社会研究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旨趣。

事实上,社会学是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包罗万象,而是以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视角即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静态分析与动态规律把握来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宏观的视角”如制度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等等;“微观的视角”如社会角色的角度、家庭的角度等等;“静态的分析”如社会构成要素的分析、社会制度的分析等;“动态的分析”如社会变迁的分析等等。

在本教材中,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做出如下界定。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具体地说,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并由此入手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社会科学。

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社会学研究的特点表现为视角上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变动性与现实性,方法上的规范性与表意性(定量与定性)。

三、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

1.“理论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

——理论社会学探讨社会生活的一般原理与规律;

——应用社会学是把理论社会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实际。

2.“一般社会学”、“部门社会学”与“方法社会学”

——一般社会学即社会学基本理论。

本书即属于这一层次;

——部门社会学亦即应用社会学,是用一般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考察某一类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部门社会学最能体现社会学的实际效用,是社会学的价值之所在。

目前部门社会学已达100种以上。

我国有学者将其划分为:

(1)概括自然、社会、思维的一切现象或认识的社会学,如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

(2)同自然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如环境社会学(或生态社会学)、地理社会学、生物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等;(3)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如如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都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劳动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老年社会学、妇女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4)关于艺术、技术与社会整体关系的社会学,如艺术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工艺社会学等;(5)关于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如青少年犯罪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移民问题等。

——方法社会学。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更为突出。

常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有文献法、个案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抽样法等等。

四、本教材的框架体系

本教材按照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相交融的思路构架了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至第三章:

是社会及其基本构成要素——文化

第四章至第六章:

微观和静态的分析。

包括个体如何成为社会人(第四章社会化)、如何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扮演社会角色(第五章社会角色)、个体行动与人类行为的本质和意义(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七章至第八章:

微观和静态的分析。

包括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会群体(第七章社会群体和第八章家庭)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宏观和静态的分析即:

第九章社会组织(着重横向社会结构的分析)、第十章社会分层(着重纵向社会结构的分析)、第十一章社会制度、第十二章社区

第十三章:

宏观和动态的分析。

本章从社会发展变迁的原因、规律等入手,对社会进行动态研究分析(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第三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存在于三个层面:

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一、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即探讨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用这种方法所需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在方法论方面,有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两种方法论。

1.实证主义:

以法国的孔德、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为代表。

是早期社会学崇尚自然科学,移植其方法的理论主张和结果。

基本观点:

(1)只有经验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

(2)只有经验知识才是唯一可靠的知识,因而只有被经验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否则只能是假设;(3)社会科学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纯客观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因而象自然科学家面对事实敢于说真话一样,社会学家或者说社会学也要客观地面对社会事实,敢于说真话,所以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地描述事实,揭示事实真相;做为一门科学,社会学应当象自然科学只回答真与假、是与否的问题,而不回答善与恶、是与非,即严守价值中立;

2.反实证主义:

也可被称作人本主义社会学,以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为代表。

是反对实证主义,主张价值关联的一派。

与实证主义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另一大传统。

基本观点:

(1)强调在自然客体和社会现象之间作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

(2)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3)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做出分别处理。

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各有其合理性。

实证主义倡导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精神、科学精神,这一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分强调实证方法甚至机械地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无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则是不可取的。

反实证主义看到实证主义主义的这一缺陷,正视社会学研究对象及社会科学研究无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价值关联,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事实研究和价值判断方面做出区别,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尤其是让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真正发挥出它的科学价值和作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二、具体研究方法

1.研究步骤:

社会学要体现其科学性,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步骤。

这一步骤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十分相似,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如教材中所介绍的,包含七个基本步骤,但我们也可以简化为三个阶段:

(1)提出假说

(2)搜集资料以证明假说(3)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1)个案法:

是把调查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给予详细描绘与分析,从而获得能反映某一调查对象的全部现象一般过程及其各种各样的内部联系与文化背景的第一手资料。

(2)访谈法,是一种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之间面对面的接触,通过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3)观察法:

是调查研究者凭借直接的感知接触研究对象,并直接记录与被研究者有关系和从研究目的来看有用的事实材料。

(4)问卷法:

是研究者将想要收集的材料,以问题的形式写出.并编成表格,用邮寄或由某些人分发给调查对象填写,再由调查者收取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5)测量法:

是按照一个有系统的步骤,用一套已设计好的表格作为刺激物,来测定受试者的反应,从反应中得知受试者的社会心理状态。

(6)实验法:

是指通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或操纵一定的条件,制造出一种研究所需要的情境。

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观察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的变化,从而揭示某种事实。

(7)统计调查法:

即抽样统计调查从将要调查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来进行调查。

被抽出的调查单位,是总体的代表,因此叫样本。

抽样是要从样本调查中获得可以代表总体的资料和依据。

三、技术手段

1.在实验中采用各种仪器设备

2.在观察、访问中采用录音、记录

3.抽样技术

四、研究方法遇到的问题

1.对象的不可控性:

由于研究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所以在观察、实验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及环境的控制成为使用这些方法的局限因素。

案例详见教材。

2.伦理问题:

由于研究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所以有些方法的使用就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案例详见教材。

第四节,社会学的功能与地位

一、社会学的功能

社会学的功能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大功能,即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

其中认识功能即通常所说的三大功能。

(一)认识功能

1.描述功能:

指社会学应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搜集和整理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信息。

社会学所传输的社会信息是其它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其描述社会的信息资料具有量化性、代表性等特征。

详见教材。

2.解释功能:

指社会学通过对事实资料的研究,借助概念、范畴进行理论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其解释过程具有因果分析、理解分析等特征。

详见教材。

3.预测功能:

描述与解释功能使社会学掌握了各变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关程度,在此基础上,社会学可展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和预测。

详见教材。

(二)实践功能

所谓实践功能是指社会学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应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使自己的研究指向也始终面对社会现实问题。

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及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学科地位:

社会学家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等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学的发展而变化的,有以下几种看法:

(1)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综合各门社会科学成果并从社会整体角度加以分析的学科。

(2)总和说——认为社会学与其他各门社会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普遍说——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社会学研究一般的普遍的现象,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具体特殊的社会现象,所以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4)平等说——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与其他科学是平等的。

(5)共通说——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是相通的,各门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具体行为在社会学的视野中都是社会行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6)特殊说——把社会科学分为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一般层次:

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

特殊层次:

综合学学科即社会学、历史学

↑↓

各别层次:

单科性学科即经济学、政治学等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社会学是整体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而政治学、经济学等是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某一领域进行具体的研究,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领域。

(2)社会学与整体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的区别主要在于,首先历史学最大特点是研究人类社会以往所经历的活动和事件,是过去的学科;而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其次,历史学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而社会学尽管也研究社会的纵剖面,但主要是一种横向学科。

本章思考题(不少于6道):

问题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是什么?

答案参考要点:

1社会学是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包罗万象,而是以独特的方法和独特的视角即宏观与微观的视角、静态结构分析与动态规律把握来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社会学研究的特点表现为视角上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变动性与现实性,方法上的规范性与表意性(定量与定性)。

问题2:

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答案参考要点:

1.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是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相对立的两种观点。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科学。

②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纯粹客观的,同时社会现象背后也一样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

所以③做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它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因此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反实证主义则是与实证主义相反的方法论和理论观点,反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①社会现象在本质上与自然现象无法等同,社会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可重复性,因此社会学应当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

②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

③既然社会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有意识的和不可重复的能动性主体,所以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无视人的主观意识并要求社会学家排除主观立场和价值判断,仅仅做纯粹客观的事实研究,这将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主张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处理。

3.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在对社会研究方面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实证主义倡导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精神、科学精神,这一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分强调实证方法甚至机械地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无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则是不可取的。

反实证主义看到实证主义主义的这一缺陷,正视社会学研究对象及社会科学研究无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价值关联,具有积极的意义。

问题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几个层次?

答案参考要点1.方法论层次2.具体研究方法层次3.技术手段层次

问题4: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案参考要点1.认识功能。

包括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2.实践功能收集资料验证假设。

问题5: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何在

1.研究对象的不可控性2.研究方法遇到的伦理性难题

问题6:

如何社会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案参考要点1.社会学是整体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而政治学、经济学等是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某一领域进行具体的研究,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领域。

2.社会学与整体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的区别主要在于,首先历史学最大特点是研究人类社会以往所经历的活动和事件,是过去的学科;而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其次,历史学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而社会学尽管也研究社会的纵剖面,但主要是一种横向学科。

参考书目

1.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A英克尔斯:

《社会学是什么?

——对这一学科和职业的介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章序号及名称

第二章社会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全面掌握社会学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及相关的各种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类型及其特征的介绍,使学生的“社会”概念得以在理论层面上形成。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1.社会的概念

2.社会结构的概念

3.社会类型的概念

4.转型社会及其特征

难点:

社会结构概念在学术界是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学员在理解方面也会产生困难。

希望引起注意。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涵义

1、从词源上看“社会”

社会一词在英语中意为伙伴。

在中国的古籍文献中,演绎有三层含意:

第一是表示在一定地方,人们相会而举行祭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志趣相投者结合的团体,如结社集会。

上述两重含义可以说是指有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第三个含义是指地方行政单位,如“乡民社会”,“村闾社会”。

2、社会学的解释在西方社会学中,许多社会学者曾对社会这一概念作过解释,提出了众多的社会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1)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

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社会不过是各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因而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个人。

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伯、法国的塔德和美国的吉丁斯等;

(2)社会唯实论:

又称为社会实体论。

社会唯实论者认为,社会并不仅仅是个名称而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它由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是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