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505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docx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汇总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非选择题汇总

非选择题规范练

(一)

(建议用时:

30分钟)

1.强光条件下,植物叶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叶片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失绿”,有观点认为“失绿”是因为叶绿素发生了降解,为了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科学家以野生型(WT)和叶绿体定位(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受到的动态调控)异常的突变体(chup1)两种拟南芥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一束很窄的光线对拟南芥叶片中部进行照射,实验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初步排除叶片“失绿”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

欲进一步确定上述推断,可通过________法,比较相应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题意和图1实验结果推测,第2组中部“失绿”的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光下,环境中O2/CO2的值异常时植物可发生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光呼吸(有关过程如图2)。

光呼吸在CO2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时发生,是一种耗能反应。

根据图2推断,植物叶肉细胞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Rubisco催化的耗氧代谢过程强度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实际生产中,常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分析并解释其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Rubisco催化反应的特点两个方面作答)。

2.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等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________中。

多巴胺___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

(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品可卡因会导致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________(填结构)消化。

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大豆田里有许多害虫,其中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上害虫有红蜘蛛、蚜虫、豆天蛾等,此外,大豆田里还有田鼠窝。

现有科研人员对单一种植大豆田(对照组)和大豆、玉米间作田(实验组)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蚜虫生活在大豆叶片上,而金针虫生活在大豆根上,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影响蚜虫和金针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调查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3)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从理论上讲,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若捕鼠时使用的捕鼠器不够灵敏,不能捕捉到体型较小的田鼠,则最后的估计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相差不大”或“偏小”)。

4.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__。

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株的雄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3)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

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__。

5.梨树胶孢炭疽病是严重危害梨树的一种真菌病害,目前生产上侧重于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该方法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危害。

为改善这种状况,科研工作者对梨树胶孢炭疽病生物防治菌进行分离纯化,具体流程如下:

各种菌株的分离→炭疽病生物防治菌的筛选→炭疽病生物防治菌对病原菌抑菌活性的测定→最后确定的炭疽病生物防治菌为RT30菌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未知的微生物时,一定注意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以防研究者_______________。

分离和筛选菌株的培养基为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和筛选出来的菌株,要进行纯化处理,纯化处理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纯化得到的菌珠经培养会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______________。

(3)最后确定的炭疽病生物防治菌为RT30菌株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进行________。

6.下图为获得药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小鼠的流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ES细胞又叫__________。

其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

(2)第Ⅱ步需要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构成基因表达载体。

完成第Ⅱ步操作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

实现第Ⅲ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检测ES细胞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__________。

(3)对胚胎移植的供体和受体母鼠,需要用激素进行________处理。

参考答案与解析

非选择题规范练

(一)

1.解析:

(1)由图1及题意可知,chup1突变体受强光照射后被照射部位与照射前相比颜色并未变化,说明叶绿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可初步排除叶片在强光下“失绿”是叶绿素降解所致的观点。

但这不足以说明一定不是叶绿素降解所致,欲进一步探究,可通过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比较四组叶片中光合色素(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2)图1实验结果为,WT的第1组未“失绿”,第2组中部“失绿”,而chup1的两组叶片均未“失绿”,已知chup1为叶绿体定位异常的突变体,即叶绿体的位置和分布不能受到有效调控,而通常情况下,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可以运动的,根据图1实验结果可以排除“失绿”是叶绿素降解所致。

综上推测叶片强光下“失绿”的原因最可能是叶绿体的位置和分布发生了变化。

(3)根据题干信息及图2可知,Rubisco既能催化C5与CO2反应,又能催化C5与O2反应,Rubisco在植物细胞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其催化的C5与O2反应强度较低。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Rubisco催化1分子C5与CO2反应产生2分子C3,而光呼吸时,Rubisco催化1分子C5与O2结合,只产生1分子C3。

根据Rubisco的催化特性可知,当CO2浓度升高时,一方面Rubisco主要催化C5与CO2反应,减少了C5与O2的结合,降低了光呼吸速率,确保了暗反应中C3的量,从而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另一方面CO2浓度升高可以直接促进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增大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

(1)强光下叶绿素降解 纸层析 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2)(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分布发生了变化 (3)较低 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同时还可促进Rubisco催化更多的C5与CO2结合,减少与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速率

2.解析:

(1)多巴胺为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

多巴胺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

(2)据图分析,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能够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突触前膜内,可推断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

结合题图可推断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导致多巴胺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

(3)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被溶酶体消化。

过多的多巴胺转动体内吞会导致多巴胺转运进入突触前膜的量减少,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量增多,使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

(1)突触小泡 不是 

(2)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 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 (3)溶酶体 增强

3.解析:

(1)不同生物分布在大豆高低不同的部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题中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2)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金针虫、蛴螬、蝼蛄生活在土壤中,调查该类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故实验组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4)若捕鼠时只能捕捉到体型较大的田鼠,则估计结果比实际结果小,因为少计算了体型较小的田鼠的数量。

答案:

(1)垂直 食物和栖息空间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取样器取样 (3)实验组 实验组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4)偏小

4.解析:

(1)植物花瓣中的色素位于液泡,故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液泡。

由题图可知,该植物花瓣的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说明两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2)由题图可知,白花的基因型为aa__、紫花的基因型为A_bb、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

让白花(父本)和紫花(母本)杂交,F1全为红花,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杂交前对母本去雄是为了阻止该花自花传粉,去除雄蕊的时间是雄蕊成熟之前。

(3)由

(2)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有9种基因型,白花有aaBB、2aaBb、aabb,紫花有AAbb、2Aabb,红花有2AABb、4AaBb,粉红花有AABB、2AaBB,因而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的比例为4∶3∶6∶3;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AABB、aaBB、2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6/16,即3/8。

答案:

(1)液泡 两(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2)aaBB 避免自花传粉 雄蕊成熟之前 (3)AaBb 4∶3∶6∶3 3/8

5.

(1)被致病微生物感染 选择培养基 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大小、形态、隆起程度和颜色 (3)能够抑制炭疽病菌的生长繁殖;测定筛选的炭疽病生物防治菌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RT30菌株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最大 灭菌处理

6.解析:

(1)胚胎干细胞又叫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图中第Ⅱ步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由于要从动物的乳汁中提取药用蛋白,因此药用蛋白基因应该在乳腺中选择性表达,则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药用蛋白基因应该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第Ⅲ步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在动物细胞中常用显微注射法。

检测ES细胞的DNA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在进行胚胎移植过程前,需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和受体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

(1)胚胎干细胞 发育的全能性 

(2)启动子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DNA分子杂交技术 (3)同期发情

非选择题规范练

(二)

(建议用时:

30分钟)

1.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活动,其中①~⑧表示不同生理过程;表中列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与温度条件下该植物所在环境中O2的变化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klx)

O2变化量(mg/h)

温度(℃)      

0

5

10

10

-0.5

+3.0

+4.0

20

-1

+2.0

+5.0

(1)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膜上。

该植物叶肉细胞在表中的0klx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

(2)CO2浓度属于表中所示实验的________变量。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浓度突然降低将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结合图中⑤⑥过程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植物在10℃、10klx的条件下培养4h共产生O2________mg。

若该植物在20℃、5klx的条件下培养4.8h后转入10℃、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19.2h,如此反复,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某同学欲验证该结论,选取了体重相似、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进行实验,通过给大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___,并比较注射前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认。

(2)某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较高,但其血糖仍维持较高水平,请推测该患者体内血糖含量较高最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其分泌,这属于__________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这种“气”是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溶液处理,可使芦苇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获得更多造纸原料。

(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两种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

两激素间只有这一种关系吗?

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溶液。

②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吊兰均分成4组,分别置于配制好的6BA溶液中,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在培养的第1、3、5天分别观察测量吊兰不定根的生长发育情况,各组根的伸长量(后一次的测量数减去前一次的测量数)如表。

时间

伸长量(mm)

6BA浓度(mg/L)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0

11.42

20.58

18.71

10

10.24

5.25

1.14

50

8.55

3.62

0.52

100

7.41

1.39

0.23

④分析表中数据发现6BA可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且随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增加,抑制程度________________。

⑤有人提出: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降低会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

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要求只用一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浓度不得更改),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并测量各组不定根的伸长量。

4.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

基因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均分布在5号染色体上。

基因N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

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1)基因N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______链。

若基因N中箭头处的碱基对G/C缺失,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变化情况为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一定”)。

(2)让基因组成为

的玉米自花传粉,由于P(p)基因发生了交叉互换,后代中新出现的籽粒颜色性状为________(与不发生交叉互换相比),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3)决定玉米的高秆(A)与矮秆(a)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株纯合高秆红色籽粒玉米和一株不携带P基因的纯合矮秆白色籽粒玉米,欲使用其培育能稳定遗传的矮秆红色籽粒玉米品种,可使用Ⅰ.杂交育种、Ⅱ.诱变育种等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育种方法中,方法Ⅱ很难获得目标品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Ⅰ进行育种时需将两亲本进行杂交,并使得到的F1自交产生F2。

从理论上分析,若将F2的全部高秆红色籽粒植株去除雄蕊作为母本,用F2矮秆红色籽粒植株的花粉对母本随机授粉,假设每株母本植株只接受一株父本的花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纯合矮秆红色籽粒植株占________。

5.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农田等土壤中,某生物实验小组尝试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的酶是________;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样液稀释10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统计活菌数目,每隔一个“时间间隔”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最后选取________________作为结果;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9、42和45。

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为________个。

6.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某些癌症,但其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

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那么,其在-70℃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这需要利用蛋白质工程来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按照________进行的,而蛋白质工程与之相反。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______,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若将干扰素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________(填“是”或“不是”)唯一的。

可利用PCR技术扩增相应基因,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科学家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大肠杆菌细胞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________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溶液中与其混合,完成转化。

(4)干扰素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可用________(填物质)进行检测。

参考答案与解析

非选择题规范练

(二)

1.解析:

(1)图中只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①(在类囊体薄膜上H2O光解产生O2的过程)和②(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O2结合产生H2O的过程)。

该植物叶肉细胞在表中的0klx光照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能发生图中的②③④⑦⑧过程。

(2)CO2浓度属于表中所示实验的无关变量。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浓度突然改变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情况要从C3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分析。

CO2浓度突然降低导致CO2的固定(⑤过程)减弱,使C3产生量减少,短时间内C3的还原(⑥过程)正常进行,C3消耗量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

(3)该植物在10℃、10klx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为4.5mg/h,故该植物在此条件下培养4h共产生O218mg。

该植物在20℃、5klx的条件下培养4.8h积累的有机物量与在10℃、黑暗环境中培养19.2h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故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

(1)①② ②③④⑦⑧ 

(2)无关 CO2浓度突然降低导致⑤过程减弱使C3产生量减少,短时间内⑥过程正常进行,C3消耗量不变(答案合理即可) (3)18 一昼夜中该植物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量,无有机物积累

2.解析:

(1)分析题意可知,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即会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通过注射适量的胰岛素,然后比较注射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可以验证该结论。

(2)该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但其体内血糖水平仍较高,说明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其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胰岛素受体受损) (3)反馈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3.解析:

(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2)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增高。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获得更多造纸原料。

(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两种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椐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同一6BA浓度下,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吊兰不定根的伸长量减小,且在相同天数下,随着6BA浓度增加,吊兰不定根的伸长量减小;据此分析可知,6BA可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且随着浓度和培养天数的增加,抑制程度增强。

由于要求在题中实验的基础上只用一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验证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降低会抑制吊兰不定根的伸长,可向不同浓度的6BA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固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观察并测量各组不定根的伸长量。

答案:

(1)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2)赤霉素

(3)协同 ④浓度 时间(天数) 增强

⑤向不同浓度的6BA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固定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