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50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docx

柱及剪力墙配筋总结

框架柱及剪力墙结构设计

 

2011年02月

 

第一部分 框架柱结构设计

一、框架柱的受力特点

楼面荷载通过楼板传递到梁后,需要经过柱传递到基础,荷载向下传递过程中对柱会产生压力,因此受压是框架柱最重要的受力特点。

楼面荷载在梁内传递过程中对梁会产生弯矩,为平衡梁端弯矩,柱也会受到弯矩的作用。

此外,当结构受到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时,框架柱还要传递剪力,以及剪力产生的弯矩。

因此,框架柱受到的内力有压力、剪力及弯矩,图一是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受力简图。

   图一 框架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简图

二、框架柱的截面选择

柱的截面选择与其受力特点有关,为保证柱在受压的前提下,还能发挥其抗剪、抗弯能力,需要将柱受到的压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采用轴压比这个指标来定义这个限值。

轴压比是一个比值,其分子项为柱所受到的压力,分母项为柱的砼抗压能力,计算公式为:

轴压比=N/fc*A

式中N为轴压力,A为柱截面面积,fc*A为承载力。

以C25砼为例,一根截面为1000mmx1000mm的砼柱,其受压承载力=fc*A=11.9x1000x1000=11900000N=11900kN=1190t,若此柱受到的压力为11900kN,此时轴压比为

N/fc*A=11900/11900=1.0

若控制此柱的轴压比为0.8,说明该柱还有20%的安全储备。

因此轴压比实际反映了构件抗压承载力的发挥程度,轴压比越小,构件的安全储备越高(抗震概念上称延性越好)。

关于延性:

延性是指材料超过弹性极限后破坏前抵抗变形的能力。

影响延性的因素很多,以下仅讨论与轴压比的关系:

框架柱同时受到压力、剪力及弯矩的作用,破坏形式有两种,小偏心受压破坏和大偏心受压破坏。

大偏心受压破坏是受拉钢筋先屈服然后混凝土被压碎,实际是受拉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小偏心受压破坏由于混凝土压碎而产生,不发生钢筋受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构件轴压比越小,意味着受到的压力越小,构件发生小偏心受压破坏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大偏心受压的弯曲破坏可能性越大,符合抗震设计中延性设计的原则。

轴压比与柱截面有关,因此通过轴压比指标可以确定框架柱截面的大小。

现行抗震规范对轴压比的规定如表一,框架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中数值,且不应大于1.05。

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适当减小。

表一  柱轴压比限值表

结构类型

抗震等级

框架结构

0.65

0.75

0.85

0.9

框剪结构

0.75

0.85

0.90

0.95

框支结构

0.6

0.7

表中红色数字表示新抗规的要求,与原规范相比,新规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级框架柱的限值由1.05调整到0.9和0.95,二是框架结构减小了0.05。

注意表中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砼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框架柱。

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表中限值应降低0.05。

砼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抗规附录B设计。

设置芯柱或箍筋加大加密时,可提高柱的变形能力,此时轴压比限值可适当放宽,详规范6.3.6条的注解3、4条。

从该表可以看出,不同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不同。

抗震等级越高,或者说要求在结构中发挥作用越大的框架柱,其安全储备要求越高。

关于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反映了对结构的抗震要求。

由于构件在结构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同一结构不同构件、同一构件在不同结构体系中的抗震要求可能不同。

如框剪结构中的框架,其抗震要求就可低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原因是框剪结构中主要是剪力墙发挥作用。

柱截面大小与轴压比有关,轴压比影响到框架柱的延性,因此如何正确计算轴压比在框架柱设计中很重要。

计算轴压比时轴力N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设计值,按抗规5.4.1条确定。

按抗规6.3.6注解1条,无需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按抗规5.1.6-1条,6度区部分建筑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根据5.1.6条文说明,当地震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基本上不起控制作用时,以及被地震经验所证明者,可不做抗震验算。

考虑到电算速度较快,无论地震作用是否起控制作用,建议均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例如彰武项目,裙楼为四层商业,框架结构,6度,Ⅱ类场地,乙类建筑,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查表一,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0.85。

采用SATWE计算,考虑地震作用时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0.81,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最大轴压比为0.94>0.81。

出现这种情况与工程条件有关,该工程为多层建筑,地震烈度低,活荷载较大。

考虑地震作用时,按抗规5.4.1条,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为

S=1.2重力荷载代表值+1.3水平地震作用

=1.2(恒载+0.5活载)+1.3水平地震作用

=1.2恒载+0.6活载+1.3水平地震作用 (式一)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按荷载规范3.2.3条,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为

S=1.2恒载+1.4活载+1.4x0.6风 (式二)

比较式一和式二,当地震作用较小,活荷载较大时,式二的计算结果可能大于式一,说明框架柱轴力的最不利组合设计值为非地震作用组合。

注意按表一验算轴压比时轴力N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组合,当最不利组合设计值N为非地震组合时,应按抗规6.3.6注解5条控制轴压比,即要求轴压比≤1.05即可。

本项目按考虑地震作用轴压比0.81<0.85,满足要求。

若按不考虑地震作用,0.94<1.05,也满足要求。

若用非地震组合值0.94与0.85比较,将导致柱截面加大,不经济。

PKPM完成结构计算后,会提供框架柱的轴压比计算结果,显示在框架柱的左上方,为一带括号的数字,如图二为某框架柱的SATWE计算结果,该柱的轴压比0.17。

该框架柱的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满足表一的要求。

图二 框架柱计算结果    图三 框架柱施工图

根据SATWE轴压比计算结果及规范限值可调整框架柱截面大小。

初步设计时,也可按20kN/m2的楼层荷载估算柱截面。

例如某4层框架,柱网8X8m,每层柱承担的荷载为20X8X8=1280kN,4层荷载传至柱底的压力N=1280X4=5120kN。

若轴压比控制为0.8,砼等级取C40,那么柱截面面积A=5120X1000/(19.1X0.8)=335078mm2,柱截面可取600x600mm。

当某框架柱的轴压比超出规范限值时,SATWE计算结果中“超配筋信息”会提示哪个编号的框架柱轴压比不满足要求,这时可考虑提高砼等级或加大柱截面。

轴压比仅是控制柱最小截面,保证框架柱的基本延性。

柱子最终截面还与楼层高度(失稳)、结构侧向刚度(控制位移)、甚至框架梁宽度有关,如当框架梁截面较宽时,为方便梁纵筋锚入柱内,尽管轴压比较小,也可能取较大的柱截面。

对于低层建筑,当梁跨度较大时,尽管柱受到的压力不大,通常采用截面宽度大于梁宽的框架柱,此时轴压比不起控制作用。

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

除了限制轴压比外,抗震设计对框架柱还有其它构造要求,详抗震规范6.3.5~6.3.10条,简单介绍如下:

1、截面尺寸:

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350),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不宜小于400(450)。

2、纵筋最小配筋率:

同其它砼构件一样,框架柱纵筋也有最小配筋率要求。

不同位置、不同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列于表二。

表二  框架柱最小配筋率

类别

抗震等级

中柱和边柱

0.95(1.05)

0.75(0.85)

0.65(0.75)

0.55(0.65)

角柱、框支柱

1.15

0.95

0.85

0.75

注:

(1)该表用于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

钢筋强度标准值>400MPa时,表中数值可减小0.05。

(2)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3)框架柱每侧纵筋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2%。

(4)以下情况,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①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②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③砼等级高于C60。

3、延性要求:

除限制轴压比外,为保证强剪弱弯,提高构件变形能力,要求柱端箍筋加密。

加密区范围、箍筋直径和间距及肢距、箍筋体积配筋率均有要求。

还要求纵筋配筋率不应过大,一般框架柱不应大于5%,框支柱配筋率不宜大于4.0%,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柱,其每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ρv=λv*fc/fyv, λv查抗规表6.3.9

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按C35计算,因此建议框架柱采用砼等级不小于C35。

fyv为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MPa时按360MPa计算。

fyv越大,ρv越小。

为减小箍筋用量,柱箍筋应采用高强度钢筋。

实配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按砼规范7.8.3条计算:

ρv=Asv*∑L/Acor*s,

其中Asv为箍筋面积,∑L为截面内所有箍筋长度之和,Acor为外圈箍筋内表面(也就是纵筋外边界)面积,s为箍筋沿竖向间距。

注意按新抗规,不用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例题:

试求图二框架柱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砼等级为C40,砼保护层为30,配筋详图三。

图三 框架柱施工图

按砼规范式7.8.3-2:

Acor=(600-2x30)2=291600

ρv=4x78.5x(600-2x30)x2+4x78.5x200/(291600x100)=1.37%

该柱的轴压比0.17,查抗规表6.3.9,一级框架柱λv=0.10。

查砼规范表4.1.4,C40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c=19.1MPa,查表4.2.3-1,fyv=360。

故λv*fc/fyv=0.1x19.1/360=0.53%,按抗规6.3.9-3-1)条,一级框架柱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尚不应小于0.8%。

现实配ρv=1.49%>0.8%,满足要求。

若按08规范扣除重叠部分箍筋体积,则

ρv=4x78.5x(600-2x30)x2/(291600x100)=1.16%

仍可满足规范要求。

4、施工要求:

为保证砼浇筑质量,柱纵筋净距不小于50mm。

四、框架柱配筋设计

从前面分析可知,框架柱主要传递以下内力:

压力、弯矩和剪力。

压力由砼、纵筋及箍筋承担,其中砼及纵筋由计算确定,箍筋主要起约束作用,防止纵筋发生压屈破坏,提高砼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柱延性。

弯矩产生的拉力由纵筋承担,纵筋可按压弯构件计算确定。

剪力由箍筋承担,同样由压弯构件计算确定。

PKPM可以完成框架柱的内力及配筋计算,我们主要是根据其计算结果进行施工图绘制,SATWE计算前需要确定柱的计算参数,可在SATWE中定义,图四为配筋参数:

图四 SATWE参考设置

SATWE计算的框架柱配筋包括6个结果,其单位为cm2,以图二为例,数值2.6表示该框架柱角筋的面积不小于2.6cm2,即260mm2。

(注:

采用单偏压算法时角筋可不受此值控制。

图二 框架柱计算结果

数值9表示该框架柱X方向每边纵筋的总面积不小于900mm2。

数值18表示框架柱Y方向每边纵筋的总面积不小于1800mm2。

数值1.8表示该框架柱节点域配置的箍筋面积在X、Y两个方向均不小于180mm2,默认箍筋间距为100。

数值G2.3表示框架柱加密区配置的箍筋面积在X、Y两个方向均不小于230mm2,默认箍筋间距为100。

数值0.6表示框架柱非加密区配置的箍筋面积在X、Y两个方向均不小于60mm2,默认箍筋间距为100。

若实配箍筋在非加密区采用200间距时,要求箍筋面积为60X2=120。

根据SATWE计算结果,该柱配筋过程如下:

1.确定箍筋肢距:

根据抗规6.3.9条,一级抗震柱箍筋肢距不大于200,该框架柱截面为600X600,肢数取4可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