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029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docx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人才培养方案

 

二0一二年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产品、电气装置和电气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安装调试、施工、运行维护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师。

(二)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定位

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确立“崇尚实践,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新观念,立足电气行业,依托广泛的校企合作企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师。

2.“3+1”培养模式

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

实施“3+1”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3.轮岗实习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企业培养方案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变频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整流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等6个方面专业知识能力的轮岗训练。

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现能力。

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科学、严密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办法

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方案”的同时,制定了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办法,按照企业员工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行双导师制,确保学习阶段质量。

(三)培养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以电气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企业从事电气产品、电气装置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安装、调试、施工、运行、维护以及技术服务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

1技术知识与知识应用能力

1.1基础科学知识

1.1.1数学知识

具有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的理论知识。

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电路及其元器件分析计算及建模的初步能力。

1.1.2物理知识

具有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物理知识。

掌握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具备电气设备中电磁场分析及力(包括电动力)、导体发热分析计算的初步能力。

1.1.3计算机应用知识

(1)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2)具有运用常用的电气CAD软件分析和解决一般性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1.4管理科学知识

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生产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基础知识。

具有从事企业生产管理、工程管理、项目规划与组织工作所必需的能力。

1.1.5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人文、文化艺术素养;对电气工程与人文、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一定认识。

1.2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1.2.1工程制图

(1)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一般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

(2)掌握电气工程制图方法,熟悉电气工程制图标准。

1.2.2机械工程基础知识

(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熟悉常见机械机构的原理;

(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能够针对零、部件使用要求合理选材;

(4)了解常用的热处理技术。

1.2.3电路与电磁场

(1)掌握电路元件的原理与特性和交直流电路、不对称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2)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基本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初步运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设计;

(3)掌握工程电磁场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工程电磁场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电气设备中的电磁现象和过程,了解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知识;

(4)掌握各种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方法和各种电工电子基本电路测试方法。

1.2.4电气自动化技术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理解常用工业应用控制电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具

有控制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校正和建模仿真的能力;

(2)掌握微处理器应用技术及基于微处理器的电气检测与控制的软硬件设计方法;

(3)掌握PLC应用技术,具有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的初步设计能力。

1.2.5电力电子技术

(1)熟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结构、原理与作用,掌握各种基本变流电路原理、功能以及常用的脉宽调制技术、谐波消除技术;

(2)具有分析常用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力电子电路与装置测试方法;

(3)具备电力电子变流电路和装置的初步设计能力。

1.2.1电气设备基础理论知识

(1)掌握电力变压器、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析计算方法以及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原理和基本电路;

(2)掌握开关电器的电弧及其熄灭原理、导体电动力与发热计算、电接触理论及电磁系统计算方法;掌握典型电器结构与原理。

(3)掌握电气绝缘基本知识和绝缘测试的一般方法,具有绝缘材料选用、绝缘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

1.3高级工程基础知识

按专业方向的不同,具备以下之一:

1.3.1电气传动控制系统设计

(1)掌握电机传动与控制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并具备初步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2)熟悉新型电气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控制方法,并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1.3.2电力系统与供配电

(1)掌握电力系统分析基本方法,;

(2)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的原理与方法;

(3)具有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能力;

(4)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具有变电站、电力用户供配电系统设计的

初步能力。

1.3.3电器与电器智能化

(1)掌握电器及其成套装置的结构、原理与设计计算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

(2)掌握电器智能化的原理与设计实现方法,具备初步的智能电器开发设计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

2.1现场工作能力

2.1.1工艺编制与工艺管理能力

熟悉电力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电器及其成套装置、电力电子装置等电气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工艺设计、工艺文件编制和工艺管理的能力。

2.1.2测试与试验能力

(1)熟悉电力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电器及其成套装置、电力电子装置的一般性能检测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的内容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测试与试验能力,并能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气设备的性能。

(2)熟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程序与方法。

2.1.3安装调试能力

(1)熟悉电气装置与电气系统的安装规范及规程,熟悉电力变压器、大型固定成套电气装置电气安装的方法;能正确处理好电气绝缘、电气隔离、安全接地等技术问题;具有在现场组织和指导电气安装与施工的能力。

(2)熟悉电力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电器及其成套装置、电力电子装置和其它电控装置的调试步骤与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在现场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

2.1.4运行维护能力

(1)熟悉一般电气装置与输变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方法、运行规程和定期检修、定期试验的内容,并具备制定相应运行规程的能力;掌握电气装置与电气系统的运行规律、共同特征及常见故障分析知识;

(2)熟悉一般电气装置与供配电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方法,具有电气故障的排除能力;

(3)具有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的能力。

2.2设计能力

2.2.1技术标准

熟悉各种主要电气产品技术标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进行设计。

2.2.2工程设计软件

能够熟练地运用电气CAD软件、电磁场分析软件以及其它工程设计软件。

2.2.3电气产品与电气系统设计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参与电力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电器及其成套装置、电力电子装置、电力拖动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工作的能力。

2.3工程项目实施能力

2.3.1实现方案的制定

(1)能够准确理解电气工程项目的技术标书和设计图纸,准确把握工程项目的技术目标、技术要求和具体技术指标,并具备对技术标书和设计图纸的技术论证与评估能力。

(2)具有根据电气工程项目的技术目标、技术要求和设计图纸,确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电气产品的能力,并能够编制技术标书。

2.3.2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具备参与贯彻实施的能力;

(2)具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组织任务、人力资源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3)初步具备参与管理、协调工作、团队以及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4)具有组织和指导项目现场安装、施工和调试的能力。

2.4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

2.4.1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

具有分析假设、评估的能力,具有把握总体目标、分清事情主次的能力。

2.4.2信息获取

具有文献检索策略、应用图书馆工具(在线检索、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信息的整理与分类、甄别、提取、凝练的能力。

2.4.3建模

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和软件建立电路、简单的电磁系统、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的初步能力。

2.4.4实验探索

具有制定实验概念和策略,构建实验,执行实验规定和步骤,进行实验测量的能力;具有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2.4.5新产品开发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手段,对电气传动系统、电力电子装置、智能电器、新型电机等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

2.4.6技术改造

具有对企业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对企业产品进行技术升级的初步能力。

3交流与团队合作

3.1交流

3.1.1英语应用能力

(1)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阅读、翻译一般难度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3.1.2工程文件的编纂与说明

能够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与计划书、技术标书、技术合同书、产品使用说明书等工程文件。

3.1.3电子及多媒体交流

能够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通讯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交流沟通。

3.1.4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

(1)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在跨文化环境下使用技术语言,对技术方案、技术报告等进行口头要义表述;

(2)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3)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能力。

3.2团队合作

3.2.1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3.2.2不同环境下的团队合作

(1)具备一定的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团队合作能力;

(2)具备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效工作的能力。

4个人职业与社会责任

4.1个人职业

4.1.1职业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主动调整自身的个人职业规划的意识,树立正确务实的就业、择业与创业观,立志在生产一线解决现场电气技术方面实际问题。

4.1.2职业道德

具备良好的现场电气工程师职业道德和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培养正直、善良的良好品行。

端正学术态度,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伦理观。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与使命感。

4.1.3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敬岗爱业和乐于奉献的职业境界。

熟悉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各类行业标准。

在团队分工协作中,培养自身工作的责任心与主动性。

4.1.4终生学习的能力

理解终身学习对现场电气工程师的重要性,具备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激发自身求知欲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实际电气技术问题的不懈动力。

4.2社会责任

4.2.1质量、环保意识

(1)正确领会“电与社会”、“电与环境”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强烈的电气产品质量意识;

(3)掌握国家和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标准,具有优先采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安全环保的电气材料的强烈意识。

4.2.2电气安全意识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安全技能;

(2)熟悉电气设备、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规程、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计划

1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2修业年限

四年。

3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4专业方向模块设置

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设置3个专业方向模块,即电气传动方向、电力系统方向、电器与控制方向。

5课程学时与学分要求

(1)课程学时学分分布

课程教学2200学时(131.5学分),学位课程教学1064学时(66.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58.5周(54.5学分)。

学生应完成公共选修课学分(含创新与技能学分、公共艺术类学分)为7.5学分。

表2.1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分布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方向课

公共选修课

小计

学时

770

656

488

176

110

2200

比例(%)

35.0

29.8

22.2

8.0

5.0

100

学分

41.5

41

30.5

11

7.5

131.5

比例(%)

31.5

31.2

23.3

8.3

5.7

100

表2.2课程教学学时与学分分布

学期

合计

学时

378

432

432

452

254

252

2200

比例(%)

17.3

19.6

19.6

20.6

11.5

11.4

100

平均周学时

29.0

27.0

25.4

26.5

16.9

16.8

23.6

学分

22.5

25

25.5

27.5

16

15

131.5

比例(%)

17.1

19.0

19.4

20.9

12.2

11.4

100

表2.3学位课程学时与学分分布

学期

合计

学时

144

264

230

290

88

48

1064

学分

9

16.5

14

18.5

5.5

3

66.5

表4集中实践环节学时与学分分布

学期

合计

周数

3

4.5

2

3

3

4

20

18

585

学分

1

4.5

2

3

3

2

20

18

54.5

(2)应完成学分要求

学生应完成的最低学分要求:

18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

66.5学分。

6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计划进程总表(见附表2.1)

(2)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2.2)

(3)学位课程设置表(见附表2.3)

(4)集中实践环节设置表(见附表2.4)

附表2.1:

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进程总表

时间分配表(周)

学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入学教育

 

理论教学

各类实习

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

轮岗实习

毕业教育

社公

会益

实劳

践动

 

 

一学年

+

V:

:

1

2

13

1.5

0.5

18

V:

:

16

2

1.5

0.5

20

二学年

V:

:

17

1

1.5

0.5

20

V:

:

17

1

1.5

0.5

2

20

假期

三学年

/

/

/

V:

:

15

3

1.5

0.5

20

/

/

/

V:

:

15

3

1.5

0.5

2

20

假期

四学年

//

//

//

//

//

//

//

//

//

//

//

//

//

//

s

s

s

s

s

s

6

14

20

×

×

×

×

×

×

×

×

×

×

×

×

×

×

×

×

#

16

1

1

18

合计

1

2

93

4

6

9

3

6

14

6

1

1

4

160

符号说明:

入学教育+

理论教学□

教学实习○

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s

轮岗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考试׃

军训☆

公益劳动△

机动V

金工实习⊙

社会实践●

毕业答辩#

毕业教育√

附表2.2:

培养方案进程表

(一)

年级一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课堂教

学学时

实践

课时

专题

讲座

开课学期(周学时)

开课单位

考核

方式

备注

上学期(秋)

下学期(春)

理论

公基

大学体育

(1)

1

36

24

12

(2)

体育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

(1)*

4

64

48

12

4

√(6)

外国语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4)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形势与政策

1

(2)

信息学院

考查

理论

专基

高等数学A

(1)*

5

80

80

√(5)

数学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32

16

16

(2)

计算机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1

30

14

16

心理咨询中心

考查

理论

专基

普通物理学B

(1)

2.5

40

40

√(4)

物理学院

考试

理论

专基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B

3

48

48

√(4)

机电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体育

(2)

1

36

24

12

(2)

体育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

(2)*

4.5

72

48

20

4

√(6)

外国语学院

考试

理论

专基

高等数学A

(2)*

6

96

96

√(6)

数学学院

考试

理论

专基

C语言程序设计A

2.5

40

40

√(4)

计算机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24

4

4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军事理论

1

30

14

16

军事教研室

考查

理论

专基

普通物理学B

(2)

2.5

40

40

√(4)

物理学院

考试

理论

专基

电路理论*

4

64

64

√(4)

信息学院

考试

理论

公选

1.5

22

22

考查

实践

公基

入学教育

1周

1周

信息学院

考查

实践

公基

军事技能训练

1

2周

2周

军事教研室

考查

实践

专基

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

1

30

30

计算机学院

考查

实践

专基

电路理论实验

0.5

16

16

信息学院

考查

实践

专基

普通物理学实验B

1

30

30

物理学院

考查

实践

专基

金工实习B

2

2周

2周

工程训练中心

考查

续附表2.2:

培养方案进程表

(二)

年级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课堂教

学学时

实践

课时

专题

讲座

开课学期(周学时)

开课单位

考核

方式

备注

上学期(秋)

下学期(春)

理论

公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54

32

10

12

√(4)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体育(3)

1

36

24

12

(2)

体育学院

考试

理论

公基

大学英语(3)*

4.5

72

48

2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