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498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

(一)文言实词常见类型

  1.一词多义

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如: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

2.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词义发生变化。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2)词义缩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

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在古代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以表示“责备”之义,如今只表示“辞让、谦让”之义了。

(3)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币”古代指礼物,今义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

(4)词义的强化、弱化

如“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之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5)感情色彩变化

词语

古义及感情色彩

今义及感情色彩

爪牙

武士 褒义词

坏人的帮凶 贬义词

偏执 贬义词

听话,不闹 褒义词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

诽谤 贬义词

  3.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在阅读时遇到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4.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某个实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意义也随之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5.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完全相同。

它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目的是拉长音节,使语气更加充足,使语意更加充实。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从许”即“相从”或“相许”,此处也为同义复用。

6.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近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

例如: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句中的“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

(2)两个语素意义上相近。

例如:

“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并序》)句中,逼迫刘兰芝的是“兄”,“弟”只起陪衬作用。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7.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8.距关(距,通“拒”,把守)

9.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2.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13.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4.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15.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16.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17.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

18.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19.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0.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21.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2.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23.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5.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后加的美称)

2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29.虽有槁暴(有,通“又”)

30.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31.以为轮(,通“煣”,使弯曲)

3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3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4.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

3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36.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37.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

38.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3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

40.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同“沾”。

衿,同“襟”。

决,同“诀”,辞别)

41.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42.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43.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

4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6.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47.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48.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

(三)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处境艰难,不得志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变故

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极

三岁食贫

多年

指年龄

怨灵修之浩荡兮

荒唐,没有准则

水波澎湃

可怜体无比

可爱

同情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不被束缚

本自无教训

教养

从苦头中有所得

处分适兄意

处理

惩罚

便利此月内

吉利

方便

多谢后世人

多多告诉

非常感谢

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不知所措

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

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迷惘,茫然

形容失意的样子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遵守约定

限制

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抵押

两方面差不多

武等实在

确实还活着

不虚假;的确;其实

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

从车上下来

举孝廉不行

不去就职

不可以;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得了

上下肃然

敬畏恭顺

十分恭敬的样子

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事物的特点

尝从人事

做官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

既窈窕以寻壑

深远曲折的样子

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阮籍猖狂

狂放、不拘礼法

随心所欲,无所束缚

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不出所料

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九岁不行

不能走路

不可以

则告诉不许

申诉

告知

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的情状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高频文言实词20例

1.辞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辞、话)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辞)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找托辞、找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⑤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告别)

⑥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审讯、审问)

2.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

②有大石当中流(处在)

③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合适)

④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将会)

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当,担任)

⑥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相抵,顶)

⑦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遮挡,遮蔽)

⑧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如果)

3.道

①任重而道远(道路)

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③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路上)

④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

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自然的规律)

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理,事理)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

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治国之道)

⑨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谈论)

4.度

①吾忘持度(尺度)

②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

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气度,常态)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⑥秋月春风等闲度(过)

5.复

①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返回,回还)

②有复于王者曰(禀告)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还原)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繁复,重复)

6.负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着东西)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

④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倚仗,凭借)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⑥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违背,背弃)

7.故

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原因,缘故)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③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④温故而知新(旧的,原来的)

⑤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特意)

⑥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⑦大人故嫌迟(仍旧)

⑧故治国无法则乱(所以)

8.顾

①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回头,回头看)

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看)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注意)

⑤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⑥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9.过

①行过夷门,见侯生(走过,经过)

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超过,胜过)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⑤愿枉车骑过之(访问)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过错)

10.间

①彼节者有间(间隙)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中间,其间)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⑤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间断)

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⑦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⑨侯生乃屏人间语曰(秘密地,悄悄地)

11.绝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断绝)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④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

⑤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⑥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⑦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

12.如

①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往、到)

②闻妻言,如被冰雪(像,如同)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及、比得上)

13.若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像、似)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你的)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样子)

14.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胜过、超过)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

④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

15.属

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

②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④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归属)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管辖)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类,辈)

16.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②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

③其文约,其辞微(含蓄)

④味苦而微辛(略微)

⑤猥以微贱(卑微)

17.信

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

③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指媒人)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任意,随便)

18.易

①故以羊易之也(换,交换)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变更)

④贼易之,对饮酒,醉(轻视,轻慢)

⑤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容易)

19.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道、懂得)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认识,熟知)

④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觉,感觉)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了解,知道)

⑥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

⑦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主持,管理)

20.坐

①王坐于堂上(坐)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座位)

③王曰,何坐?

曰,坐盗(犯罪)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徒,空)

【对点通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砺:

磨刀石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

清楚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

跳过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

赞许

【解析】选C。

绝:

横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

恩惠

B.今行而无信信:

信物

C.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立:

站立

D.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

眼泪

【解析】选C。

立:

副词,立即,马上。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

欺侮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货币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赠送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

谢罪

【解析】选B。

币:

礼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

弊端

B.暴秦之欲无厌厌:

厌恶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确定,断定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

坚持到底

【解析】选B。

厌:

满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内:

接纳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交情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违背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

置办

【解析】选D。

置:

放弃,丢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

爱惜

B.六王毕,四海一一:

统一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

出现云

D.秦人不暇自哀暇:

来得及

【解析】选A。

爱:

喜欢。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高高的

B.不能喻之于怀喻:

比喻

C.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穷尽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迁:

变化

【解析】选B。

喻:

明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

缓慢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

好像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属:

劝酒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

宝藏

【解析】选B。

如:

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迫:

逼近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

解除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

列举罪状

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

贫穷

【解析】选D。

穷:

困窘,处境艰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嚱,危乎高哉危:

危险

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

畅快

C.凡六百一十六言凡:

总计

D.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忽然

【解析】选A。

危:

高峻。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

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

牲畜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

道路

【解析】选C。

畜:

畜养。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旌其所为旌:

表扬

B.则噪而相逐噪:

鼓噪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

木匣

D.斯固百世之遇也遇:

际遇

【解析】选C。

函:

用匣子装,文中指用棺材收殓。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选C。

得失:

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

A项,作息:

偏义复词,偏指“作”,这里是“工作”的意思。

B项,国家:

偏义复词,偏指“国”,“家”是衬字。

D项,出入:

偏义复词,偏指“入”,这里是“进入”的意思。

二 文言虚词

辨词性;记例句;析语意;巧排除。

18个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

1.而

(1)连词

①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关系,又)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承接,就,接着)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表转折,但是)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表假设,如果)

⑥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着,地)

⑦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表因果,因而)

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目的,为了)

(2)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代指你)

2.何

(1)代词

①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为什么)

②阁中帝子今何在(哪里)

③其间旦暮闻何物(什么)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表反问,怎么)

(2)副词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表程度,多么)

(3)动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喝问)

3.乎

(1)语气助词

①欲安所归乎(表疑问,吗)

②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表反问,呢)

③无以,则王乎(表测度或商量,吧)

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表感叹或祈使,啊)

(2)介词,相当于“于”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②今虽死乎此(在)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3)形容词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样子)

4.乃

(1)副词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表承接,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表转折,竟)

③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表范围,只)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表判断,是)

(2)代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5.其

(1)代词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他的)

②秦王恐其破璧    (他)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那)

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这)

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2)副词

①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②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大概)

③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难道)

(3)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是……还是……)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设,如果)

6.且

(1)连词

①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表递进,并且)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表递进,况且)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表让步,尚且)

④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表并列,又)

(2)副词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将,将要)

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姑且)

7.若

(1)动词

其若是,孰能御之(像,好像)

(2)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你)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这样)

(3)连词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表假设,如果)

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至于)

8.所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处所,地方)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字结构,“所……的人(事、地方)”)

③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和“所”呼应,表被动)

9.为

(1)动词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当作)

②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

③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判断词,是)

(2)介词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表被动,被)

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为了,因为)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给,替)

④如姬为公子泣(对,向)

(3)语气词

何辞为 (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10.焉

(1)兼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相当于“于之(此、彼)”)

(2)代词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他)

②割鸡焉用牛刀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3)语气词

①则牛羊何择焉(句末语气词,呢)

②盘盘焉,囷囷焉 (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11.也

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语气词,表判断)

②故以羊易之也 (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语气词,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④公子畏死邪?

何泣也(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⑤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

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12.以

(1)介词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工具,拿,用,凭着)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表示凭借,凭,靠)

③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表对象,把)

④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表示时间、处所,于,在)

⑤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表原因,因为,由于)

⑥余船以次俱进 (表依据,按照,依照,根据)

  

(2)连词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并列,又)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表承接,而后)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表目的,用来)

④不赂者以赂者丧(表因果,因为)

⑤木欣欣以向荣 (表修饰,“而”或不译)

(3)助词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表方位)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表范围)

(4)动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任用)

13.因

(1)介词

①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凭借)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着,趁机)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因为,由于)

(2)名词

于今无会因(原因,缘由,机缘)

(3)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14.于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介词,在)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介词,由于)

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对)

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介词,被)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跟,同)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15.与

(1)介词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和,跟,同)

②吾孰与徐公美(和……相比)

(2)连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和,跟,同)

(3)动词

①则与一生彘肩(给予,授予)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16.则

(1)连词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表承接,就,便)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表并列,就)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