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48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docx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能力目标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

教法:

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

(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提纲

自主学习

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读P4图1.1“天圆地方”)

1、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2、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4、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5、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读课本P3---1.2“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二、精讲点拨

举事例:

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

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

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

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

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

(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

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

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

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

三、用学达标

1、地球形状特点?

 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____略鼓,不很规则的__体。

 

2.地球平均半径:

(       ) 

地球赤道周长:

(       ) 

地球表面积:

(          )

四、梳理小结

五、作业布置:

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六、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案

七年级地理刘晓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仪的作用、构成。

2、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地轴、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3、通过观察地球仪,能够了解经线和纬线以及各自的特征,掌握经线和纬线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球仪认识地球形状,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经、纬线各自的特点

经线和纬线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家园是多么的辽阔!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自己是生活空间里看到地球的样子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缩小了的地球——地球仪。

一、预习提纲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1、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2、阅读教材《经线和纬线》图文内容并结合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经线?

什么是纬线?

(2)经线成什么形状?

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3)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

二、精讲点拨

1、关于经纬线的对比:

经线: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它具有以下特点:

(如上面中图所示)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

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线:

(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具有以下特点:

(如上面右图所示)

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

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

(3)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纬线

经纬

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一样长

 

三、用学达标

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__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__。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_____(用E表示),以西为______(用W表示)。

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

经度之和为_____。

都把地球分成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

________。

3、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

赤道以北称_____以南称_______。

4、地轴是地球____________。

纬线是与地轴______并环绕地球一周的________,地球仪上可画出_________条纬线,经线是连接________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_______。

地球仪上可画出__________条经线。

5、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下表)

纬线

经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6.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7.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8.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

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

 

四、梳理小结

畅谈收获

 

《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刘晓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通过观察地球仪,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以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3、能根据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4、能够在一副图上判断所给度数是东经、西?

以及北纬、南纬?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球仪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3、在经纬网上确定某点的位置

4、在一副图上判断所给度数是东经、西?

以及北纬、南纬?

教学方法

教法:

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经、纬线各自的特征以及经线和纬线的分布规律。

知道了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那么不同的经度和纬度又是怎么划分的呢?

一、预习提纲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1、阅读教材《经度和纬度》图文内容并结合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经度?

什么是纬度?

你能说出经、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吗?

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

3)什么是经纬网,有什么作用?

二、精讲点拨

1、经度

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

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

(见下图)

 

2、纬度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

(如1.1-6)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如图1.1-7所示)

(2)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经线和与其相对的180°经线为界划分的,而是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

(如图1.1-8所示)

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

三、用学达标

(一)、自主学习检测

1、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限。

2、南北半球以___为界限。

3、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