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4836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

(2)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

  识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又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分析: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完整地把握两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能力: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学前准备】

  

(1)通过图1感悟采风活动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通过图2感悟不同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文化;

  (3)通过图3感悟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通过图4感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预习思考】

  

(1)什么是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有怎样的关系?

  

(2)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两个表现?

举一例加以说明。

  (4)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48页材料,思考探究:

  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采风活动对文化创新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讲授新课】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的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补充说明: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l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l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名人名言:

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探究:

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阅读49页材料:

感悟不同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文化

  课堂探究: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总结: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考考你: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这告诉我们:

(B)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实践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

  1、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作用

  课堂探究: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l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l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的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l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l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考考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句话表明了:

(C)

  •A、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文化创新的方法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D)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认识、关注、虚心、创造

  考考你: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所包含的道理是:

(A)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统一的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

(D)

  •A、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课题】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能力目标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教学难点】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受人民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滋生腐败。

讲授新课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板书)

  人民要监督,而政府自身其权力又该如何来行使呢?

  请大家看教材P43页的四幅漫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当今社会政府官员变质的过程:

上任一月就有了小车,超小康了;任职三月胆更壮,收受贿赂来者不拒;刚满半年盖楼房,有了私人别墅;当官一年进法场,最终结局,锒铛入狱。

请大家思考:

漫画中的主人翁为什么落得了最后的如此下场?

[收受贿赂,违反相关法律行事。

]所以,对于政府自身来说,要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利益,就首先要依法行政。

一、政府的权利:

依法行政(板书)

(一)、依法行政(板书)

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呢?

  1、必要性(板书)

那么,政府依附行政,具体都应该怎样做呢?

 

2、具体要求(板书)

  

 

3、意义(板书)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二)、审慎用权民主决策(板书)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还急需进一步提高,对此,就有了一些要求:

 1、提高政府依附行政水平的要求(板书)

理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2、民主决策的典范(板书)

  [三峡大坝的修建],另外需注意民主决策的一些重要原则:

依照法律程序、少数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等原则。

  二、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板书)

    很好,从戚火贵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戚火贵早期的公仆作为];运用得不好,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行为,贻害无穷[戚火贵收受大量贿赂]。

为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真正用与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对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

着就是其必要性。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板书)

  1、必要性(板书)

  

  我们靠哪些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呢?

  2、手段(板书)

  A、法制。

    B、民主。

  法制手段并不能全面地监督,近些年来我国将一大批不法官员绳之以法,但腐败之风并没有消失,而是仍然盛行,看来还需要其他手段来监督。

再者,通过法制手段来监督的,多半都已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我们监督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或尽可能地减少人民财产的损失,这时,民主手段就非常有效了。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保证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人能够真正地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那么,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如何呢?

  3、监督体系(板书)

  

  4、意义(板书)

  A、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廉洁;

  B、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失误;

  C、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

  D、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二、“阳光工程”(板书)

  1、表现(板书)

  xx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面向全市发行;xx年上海市政府宣布正式成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早在xx年广州市政府就确立了“政务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且公开时及时、公正、免费。

其他各省市也纷纷向社会公开“红头文件”的查阅。

以上个政府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

政务向社会公开。

像这样的作为,我们形象地称之为“阳光工程”。

  2、意义(板书)  

 

学生回答: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政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依法行政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合法行政[依照法律、法规行政,漫画中主人翁就没有依法行政];

  合理行政[公平、公正,当今政府部门就职难与热,公平、公开地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竞争;公务员考试等];

  程序正当[搜查、逮捕等须办理相应的搜查证、逮捕证等];

  高效便民[办理身份证用时大大缩短、办理结婚证简捷方便等];

  诚实守信[承诺兑现,文昌市政府修路];

  权责统一[履行职责时,承担法律责任/云南省某地方公安人员渎职击毙18岁青年]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

C、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

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学生自己看课本,进行理解记忆

 

三点要求

 

学生、教师一起回顾原东方市市委书记戚火贵的事件(包括其贪污前的公仆形象),请大家思考:

戚火贵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贪污收受贿赂。

]别人为什么要贿赂他?

[他手中有权。

]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的权力来自与人民,理应接受监督。

 

对于诸如戚火贵、陈希同等这样的严重违法的贪官,我们通过什么对其来监督呢?

[都被绳之以法了],这就是用法制的手段来监督。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用。

 

教材P47页,观点一: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观点二:

我国古人有一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两个观点个说明了什么?

  观点一:

监督来自于内部监督;观点二:

监督还来自于外部。

  所以我们的监督体系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内外监督共同发挥作用,就形成我我国目前比较全面的监督系统: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等。

 

A、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B、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政府在行使权力时自身要依法行政,人民要监督。

主要要掌握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和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同时,注意了解我们本市的政府是否做到了“政务公开”。

【备课日期】xx年3月25日

【授课日期】xx年3月26日—27日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所以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参与探讨为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师生的双边讨论加强,以便使同学们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