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549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食物腐败D.塑料降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废弃物中,易拉罐属于

A.可回收物B.餐厨垃圾C.有害垃圾D.其它垃圾

3.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一定是

A.阳离子

B.阴离子

C.分子

D.原子

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

6.实验室里盛装酒精的试剂瓶应张贴的安全使用化学标识是()

A.

B.

C.

D.

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8.【最新】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6月5日在杭州举办,今年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物质中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B.臭氧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碳

9.氧气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实验现象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C.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水是由氯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

D.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子数

1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结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水分子不再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由于分子可以再分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可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4.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是研究化学的工具,用符号表示

(1)氮气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__

(2)氧元素__________2个氢原子__________钠离子_________

16.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铝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数;

(4)由此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____.

17.以下物质:

①氧气 ②蒸馏水 ③新鲜的空气 ④铜片 ⑤高锰酸钾 ⑥ 自来水 ,其中:

(1)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湿衣服晒一定时间就干了,这说明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这说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原子间也有一定的__________;热胀冷缩,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______原子和______原子,其中每____个氧原子聚集成1个氧分子。

19.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共涉及______种分子。

(2)该反应是否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______分解反应。

(3)通过该微观示意图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20.“工业制氧”生产流程如下:

(1)该生产过程的原理是:

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不同。

(2)该生产过程最终得到的“氧气”并不是纯净物,还含有__________(举一种物质)。

(3)最终得到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纯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四、实验题

2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请回答:

(1)按图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要收集到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收集到干燥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_,发生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

23.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在化学课上,我们做过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说:

“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

”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用__________搅拌均匀(填仪器名称),观察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

(3)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从烧杯A再倒取部分溶液于B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①烧杯A的现象是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实验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

③由此实验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小强、小明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

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强:

设计了如下图1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小明:

由小华、小强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下图2的测定实验,但是他看到的现象是水面并没有上升约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

小明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

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1)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几乎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起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

小芳认为:

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4)_________,(5)_____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

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不好,反应速率较慢,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7)__________来提高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只是分子在运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塑料降解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

【详解】

A、废弃物中,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故符合题意;

B、废弃物中,易拉罐不属于餐厨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C、废弃物中,易拉罐不属于有害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D、废弃物中,易拉罐不属于其它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B

【详解】

核电荷数=质子数,当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是原子,当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是阳离子,当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阴离子,故选B。

4.A

【解析】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其中氮气的含量最高,且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几乎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C

【详解】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只是速率较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6.D

【详解】

酒精是具有可燃性的易燃液体。

故选D。

7.D

【详解】

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该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解:

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指数项目。

故选D。

9.B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有大量气泡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D

【详解】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子数。

故选D。

11.C

【详解】

试题分析: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A错误;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变大了,B错误;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故选C。

考点:

分子的性质

12.A

【详解】

A、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B、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不符合题意;

C、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能燃烧,故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正确;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故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正确。

故选A。

14.C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

圆圈内的数字是34,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N2CO2H2OO2HNa+

【详解】

(1)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

N2;

(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2;

(3)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水的化学式是H2O;

(4)氧元素的符号是O;

(5)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6)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可表示为:

Na+。

16.阳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4

【详解】

解:

(1)铝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阳离子;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3)根据元素周期律和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4)由此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4,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图中钠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7.③⑥①②④⑤

【详解】

解: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③新鲜的空气、⑥自来水,它们都属于混合物;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①氧气、②蒸馏水、④铜片、⑤高锰酸钾都属于纯净物。

18.分子在运动间隔分子间有间隔氢氧2

【详解】

(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所以,湿衣服晒一定时间就干了;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2个氧原子聚集成1个氧分子。

19.4不属于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详解】

解:

(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共涉及四种分子;

(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分解反应;

(3)从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只是重新组合,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0.沸点二氧化碳相同

【详解】

(1)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2)该生产过程最终得到的“氧气”并不是纯净物,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3)最终得到的“氧气”主要是液氧,与纯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

21.铁+氧气

四氧化铁集气瓶中应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引燃铁丝

【详解】

(1)实验室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铁;该实验过程中生成的高温熔融物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22.水槽集气瓶铁架台AE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BC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b是水槽,c是集气瓶,d是铁架台;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如果先撤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试管可能爆裂;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故选装置B;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装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3.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玻璃棒无明显变化(或不变色)变红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A中对照实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详解】

(1)“要计算每一勺水里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

”这句话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为无色;

(3)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以上现象说明,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氨水;

(4)①烧杯A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C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实验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通过以上实验,主要能证明分子具有的一个性质是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点睛】

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24.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红磷量不足(或太少)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上升到刻度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瓶内气压基本不变

【详解】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式为: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排尽;

(2)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若装置漏气,导致空气进入集气瓶内,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

(3)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约上升至1处;

(4)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由红磷燃烧一会熄灭了,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故水面没有上升到理论位置,由此可总结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反应物所满足的条件是:

反应物是固体且只和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2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水泥块质量不变干燥称量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颗粒大小(或接触面积)

【详解】

解:

实验验证:

实验一:

根据实验现象是木条不复燃,说明了是用木条在检验是否生成了氧气,对比实验二的操作,可以得出实验一的操作;

实验二:

根据实验现象:

木条复燃,说明了氧气的存在,更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中有氧气产生;

讨论与反思:

研究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方面分析.还要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方面进行分析,所以,增加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