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52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docx

齐次老师出的语文模拟题

高考资源网()

 

来源:

高考资源网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语文

鞍山一中齐次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4.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网(www.ks5)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性看待“国学热”现象

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

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

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

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

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扬精华弃糟粕,不能含糊。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教训。

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的现象,仍在当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

有些人并不知道国学为何物,却盲目排斥,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像“五四”时期那样,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有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国学非热而实冷。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学热的虚火。

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和判断力不足,甚至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学习如何走捷径;如何赚大钱;如何耍权术、保权位;如何求神佑、避灾祸,甚至如何得长生、玩女人等,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

这些国学热之虚火,恰为一些人提供了攻讦和否定国学的口实和弹药。

虚火不熄,则国学亦不能真热。

  检验国学是真热还是虚火,应有两个起码的标志:

一是国学教育是否真正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从而使国学非热于一时一地,由热转为常态;二是国学是否具有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等。

国学的内容纷繁复杂,人们阅读国学也应该理性对待。

第一需要有选择性。

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并存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第二,阅读国学著作,需要培养慢读与重读的习惯。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细咀嚼,才能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

国学究其根本,是滋润人生、净化心灵的学问,使人之所行不悖规律,合乎大道,所以我们阅读国学,应该越过工具理性,到达价值理性,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

(《人民日报》2019.6.29,有删改)

1.下列关于“国学热”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

B.近几年,国学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各出版社争相出版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足见人们的热情。

C.在当前国学热的同时,还大量存在着盲目排斥国学的现象,他们认为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应该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D.只有真正的热爱国学,才能真正了解国学,才不会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才能形成真正的国学热。

2.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所蕴涵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B.网络上的文化产品之所以速生速朽,是因为缺少深刻内涵,缺乏时间的考验,与国学经典经过长期发酵、沉淀蕴含深刻哲理无法比拟。

C.因为国学在现实中并不能真热,所以如何赚大钱、耍权术、保权位、求神佑、避灾祸等现象才能在生活中大肆兴起。

D.国学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是国学在当今中国具有的核心价值的构成内容,有助于检验国学热的是否真正兴起。

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国学教育变成常态,而非热于一时一地,逐渐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国学热。

B.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会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会滋润人生、净化社会风气。

C.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推动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

D.要到达价值理性层面的国学学习,一定要先会区分国学的糟粕与精华,否则还会出现五四时期的盲目排斥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

祖父真,有清节高名。

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

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於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

璋曰:

“谁可使者?

”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

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正既宣旨,阴献策於先主曰: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

渊将兵来争其地。

正曰:

“可击矣。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谥曰翼侯。

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亮每奇正智术。

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

亮叹曰: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令正衔命衔:

接受

B.冯天府之险阻冯:

凭借

C.密谋协规规:

谋划

D.而未有缘缘:

缘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②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

③乘刘牧之弱

④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

⑤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⑥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正祖父为人正值,有很高的名气,家庭背景较好。

建安初年,法正和同乡孟达来到蜀地投靠刘璋,后被征召代理为军议校尉。

B.关羽被杀后,刘备准备向东征讨孙权来报仇,大臣们大多劝诫刘备,但是刘备全都不听。

章武二年,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C.曹操率军向西进攻,听到夏侯渊被黄忠军队打败并被斩首一事,认为这一定是有人教他,刘备不可能有这个计谋。

D.法正见过刘备之后认为他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大业,等到刘璋再派他去刘备那里时,他就公开表明态度,希望刘备夺取益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5分)

(2)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亮每奇正智术。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江上江上

王安石王士禛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8.两首诗都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试作分析。

(6分)

9.尽管两首《江上》诗都着意描绘了江上景致,但诗的创作目的并不一样,请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李白《蜀道难》)

(3),嬴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页、四页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洋学者

陈洁

要是你以为李宝德是个白发老头那你就错了。

要是你以为李宝德是个黑发小伙子那也错了。

李宝德是个金发大胡子男人,一双温柔的蓝眼睛兴高采烈地望着你,似乎随时准备和你拥抱似的。

李宝德是美国人,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因为潇洒,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

哪怕是件西装吧,也非弄得皱皱巴巴不可,西装里面套着件中国式的老头汗衫。

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的,别有一番风度。

李宝德离过三四次婚,每个妻子都带走了一两个孩子,所以李宝德的新一任妻子是个20岁的金发美人,是他到中国来前一个月结的婚。

因为合同上写着可以带一位夫人,不带就浪费了。

而那位美人也乐意到中国来走一圈。

所以,你常常可以看见李宝德破破烂烂地在学里走来走去,而与此同时,他美丽的妻子正花枝招展地与一位黑人在宾馆里跳舞。

“我们是合同制夫妻“,李宝德瞪着一双蓝眼睛对你认真地解释道,“所以我们各有各的自由“。

作为教授,李宝德的英语真是没说的。

但是他喜欢把课堂弄得乱七八糟,因为他一看见“整齐“就来气。

他号召同学们把课桌堆到后面去,把椅子搭成一个圈坐下来。

班长嘀咕道这哪儿是大学教室,倒像是幼儿园。

李宝德大吼一声不!

这是圆桌会议,人人平等,都具有发言权!

李宝德自己带头,也培养学生们放声大笑、起哄、尖叫、唱歌、发表奇谈怪论和做鬼脸。

弄得教室整个儿地像个疯人院。

李宝德的班级里有个奇怪的现象:

漂亮姑娘的成绩往往名列前茅,不漂亮的次之,难看的更次之。

小伙子的排列也同样如此。

后来发现李宝德所任课的其他班级的情况也与此相仿。

到最后,人们发现并不是漂亮姑娘一到李宝德的课堂就变得聪明起来,难看的姑娘就变得愚蠢起来,而是李宝德一看见漂亮姑娘就满心欢喜,眉飞色舞。

改起作业来就情不自禁地把勾一遛儿地打下去。

要是在课堂上,某位漂亮姑娘回答问题时犯了致命的语法错误(众所周知,学院里漂亮姑娘本来就不多,仅有的那么几个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绰约丰姿而使成绩一落千丈),这时李宝德先生就会无限惊喜地瞪大眼睛,脸儿激动得红红的,像瓶味道甜美的红葡萄酒。

“多么可爱!

多么惊人!

“他一个劲地嚷嚷着,声音由于兴奋和激动而在喉咙口哽住了。

“您修改了英语语法!

多么了不起!

您把虚拟语气这一章整个儿地给修改了!

“他难以置信地摇着头,兴高采烈地大笑起来。

这时候那位姑娘就满怀着胜利的喜悦,神气活现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仿佛她是美国新语法的奠基人似的。

很少几个学生到他住的房间去过。

他的屋子乱七八糟。

地板上沙发上到处是书,到处是东一只西一只的脏袜子脏汗衫脏衬衣。

他打开一打灰色的袜子,一打蓝色的汗衫和一打白色的衬衣。

他常常是把这一打衣物统统都穿脏了,再一起塞到洗衣机里洗。

至于牛仔裤和那件破破烂烂的灯心绒上衣,似乎是从来就没有冼过。

离开中国的时候,李宝德先生难过得哭了起来,大鼻子被手绢捏得通红通红的。

他哽咽着说,他是多么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这些同事和学生。

“还有那些可口的中国菜肴,“他流着眼泪补充道。

“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难忘。

“他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抽抽搭搭地像个单纯的大孩子。

临别的时候他噙着热泪和所有的人拥抱了,先是和漂亮的姑娘们,然后再是其他的人。

他当时那么激动,那么难受,但是次序一点儿也没弄颠倒。

他给班里所有的学生留下了一份礼物(礼物是以摸彩的方式)。

有的得到了一听可口可乐,有的得到了一打口香糖。

最后几个人得到一只青蛙、一只老鼠和一条蛇。

得到蛇的那个姑娘当场就吓得晕了过去。

李宝德先生是人和动物的热爱者。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题(25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洋学者》围绕着主人公的“主观随意性“来选择了5处独特、新颖而又典型的材料来刻画人物,这些材料有的是插入叙述,同样突出了人物形象。

B.班长嘀咕道:

“这哪里是大学教室啊!

倒像是幼儿园!

”直接表现了以班长为代表的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不理解,侧面表现了李宝德的不负责任。

C.“这位漂亮的姑娘满怀胜利的喜悦,神气活现地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仿佛她是美国新语法的奠基人似的”。

作者用幽默的叙述语言表明了对那位姑娘的肯定态度。

D.李宝德先生“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的,别有一番风度”。

这里的“风度”暗含着对他不懂得衣着搭配的讽刺意味。

E.作者采用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单元来勾勒人物的独特外貌,小说选择了一些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相吻合的特征性细节来凸现人物的外貌。

(2)小说主人公“李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结尾说“李宝德先生是人和动物的热爱者”有什么作用?

请概括说明。

(6分)

(4)《洋学者》这篇小说无论在在组织材料、描写方式上都别具匠心。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陈寅恪的“倔”脾气

晏建怀

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

两个事例可以证明:

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

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

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则说: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播、人人景仰的博学鸿儒,却有着十分倔强的脾气。

1949年6月,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曾多次派人向陈表达请他去台湾的意思,被陈拒绝。

后开出只要陈去香港,马上给陈10万港币、并送一套新洋房的优厚条件,陈寅恪不为所动。

同时,作为与陈寅恪交情甚厚、已经到达台湾并出任了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更是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据说还承诺只要陈一答应赴台,傅马上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的说法。

然而,自始至终,陈寅恪始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而且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犹豫与回旋,态度坚决到了执拗倔强的地步。

1953年,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准备请陈寅恪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年岁已高、双目失明、数十年倍受漂泊之苦的陈寅恪,早已把南国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更何况,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陈寅恪说当所长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是“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这些在当时足以惊世骇俗的条件,谁敢答应?

于是,当年8月,他在给中国科学院的正式答复中明确表示: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

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

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于是,陈寅恪对所长一职毫不客气地回绝了。

陈寅恪的倔,倔得近乎“狂妄”。

陈寅恪先后拒绝过数位北国要人过访的请求,他甚至赋诗:

“闭户高眠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自况,“狂妄”之情,溢于言表其中就有当时炙手可热的“大秀才”康生。

1962年,康生悄然来到中山大学,刚抵校就向校领导提出要见陈寅恪,联系后却被告知陈寅恪病了,不便接待,几经劝说,终于没有成功。

陈寅恪是真的病了还是以此为借口不愿见康生?

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个意见终于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

陈寅恪因为自己的倔脾气,留下了终生遗憾。

陈寅恪的倔,源于他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倡导,源于他“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的坚定信念,源于他壁立千仞的傲岸人格。

一个甘愿献身于思想自由的人,是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的倔。

(选自《文学界》2019.5,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寅恪是位博学鸿儒,声名远播、人人景仰,在研究史学方面有极深造诣,是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B.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无可否认,所以在上课时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C.陈寅恪的“倔”,源于他的学识见识胆识,源于人品深受尊重,他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正是这特殊的性格。

D.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的意见,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

陈寅恪因此十分遗憾。

E.特立独行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虽然不为容纳,但陈寅恪一生以“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相标榜,经历了百年来的世事纷扰,这种操守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2)陈寅恪的才学在哪方面可以表现?

请简要概括(6分)

(3)从文中看,陈寅恪的“倔”脾气体现在哪里?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4)陈寅恪的“倔”,有人认为是“恃才之倔”,也有人认为“矫情之倔”,还有人认为是“独立

自由之精神体现”,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国工党新领袖之争已经尘埃落定,埃德战胜自己的哥哥戴维成为工党新党首。

9.27《南昌日报》报道的标题是“英国工党选新‘掌门’兄弟阋墙弟弟胜出”。

B.近日,各地都在开“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建言献策甚嚣尘上,比如有人建议拓展蔬菜流通渠道,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C.苏轼《书六一居士传后》的一段话,把欧阳修的“六一”寓意深文周纳,说得颇妙,苏轼认为欧阳修是“有道之人”,欧阳修的乐,是“六一”,把自身也容于这“五物”之中。

D.年内再加一次息可能性较大,这使A股再度面临风雨飘摇的危机,在恐慌之中,传闻的作用往往胜过真相本身,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国际投行的推波助澜之下愈演愈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宝贵机遇。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进行双向思维,准确把握辽宁在全球、全国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

B.鲁迅公园本月起大规模改造,改造后的鲁迅公园将更方便老年人钓鱼,将是老年人打太极拳的最好场所,老年人还可以在人性化的木椅上休息,是老人休闲宜居地。

C.东风吹奏教育曲,杏林续写名校篇。

八一中学由一所普通学校发展为一所名校,七年实现“四级跳”,就如刘谦的神奇魔术亟待解密。

为此,记者深入八一中学探密。

D.萨马兰奇2019年4月21日离开人世,这位老人曾为邓亚萍永不服输的精神而打动,他表示,邓亚萍的非凡成绩是她的天分、艰苦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结合的结果,体现了奥运精神。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姜文在《让子弹飞》里提出要“站着把钱给赚了”,,,,这些“崇高”的理想难免会让大多数整天为生活奔波的观众难以接受。

①中国的大院文化到今天早已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②但从大院里走出来的这帮遗老遗少们却依然以“最后的贵族”自居

③“非2”里的孙红雷俨然就是王朔的灵魂附体

④不仅要主宰自己的生死

⑤高高在上的姿态在今年的两部大片里一览无余

⑥还要让女儿这辈子不为赚钱浪费一分钟生命

A.①②⑤④⑥③B.③④⑥①②⑤C.③④⑥②⑤①D.①②⑤③④⑥

16.请找出并修改下面两段话中用的词语表达不当的五项是:

(1)某饭店即将开业,在刊出的广告中是这样写的:

A.择日开张,敬请期待B.名厨掌勺,一吃欲罢C.工薪价位,超值享受D.崇尚自然,美味天成E.有口皆碑,享誉海内。

(2)“小弟本想明日F.光临宝地,请教经营之道,不料仁兄今日G.屈尊到我H.府上,实在让人承受不起。

所赠几袋山珍已I.笑纳,盛情可感,在此J.拜谢。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蕴含一定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

(6分)

(1)蜘蛛:

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虾:

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天平:

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做人要有小蛋糕精神,不怕风吹日晒雨打,永远三块钱”。

随着校内网上“小蛋糕语录”迅速被分享,“蛋糕哥”的名声被更多人所了解。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间教室里12月13日至少有500人聆听了“蛋糕哥”的报告,他的名字叫楼智杭,31岁,身份是一名“蛋糕小贩”,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门口坚持卖小蛋糕已经三年多,很多学生都认识他。

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蛋糕哥”。

“我的家庭很贫困,所以我在初二时就辍学了,找工作养家糊口。

一次偶然的发现,我找到了改变生活的工作。

”“蛋糕哥”表示,“我卖的不是销售量,而是生活态度。

”对于自己“走红”这件事情,“蛋糕哥”有想法:

“红不红,我看得不重。

我不为自己走红,为大家将来走红!

”他说,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关注下其他人,普通人生活都很努力。

一方面为了自己生存,另一方面也为大家服务。

“我的人生观啊,就一句话:

人以快乐为本,知足者常乐。

”“蛋糕哥”说。

同学们感到,这位身边的“草根明星”给了他们别样的人生道理和创业启示。

“这是一个纯属学生自发的活动。

”主办方家园论坛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次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