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498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docx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

 

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探索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组织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村(社区)、服务社会渠道,扎实推进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现结合我区实际,就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参加对象

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体在职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为主体,鼓励离退休党员和非公企业党员参加。

二、职责任务

全区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驻地村(社区)、联动共建村(社区)、“三解三促”联系点村(社区)结对共建;党组织关系隶属其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原则上到本人常住或工作所在村(社区)报到,也可结合实际到所在单位结对共建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中,管委会机关党员需同时到居住地村(社区)、所在单位结对共建村(社区)报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原则上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区内非公企业党员鼓励到单位所在村(社区)或结对共建村(社区)报到。

1、单位党组织职责任务。

(1)制定工作计划。

立足工作实际与结对村(社区)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结对共建工作计划;负责本单位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安排和总体协调。

(2)组织党员报到。

做好思想动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热心参与村(社区)志愿服务。

(3)加强考核管理。

定期了解党员在村(社区)表现和服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并进行考核评价。

(4)做好供需对接。

帮助党员解决在村(社区)服务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5)参与村(社区)共建。

积极配合结对村(社区)党组织设计活动载体,利用“党员集中活动日”、“联动共建”、“三解三促”、“四城同创”等,组织开展各种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和谐村(社区)建设。

2、在职党员职责任务。

(1)参与村(社区)建设。

根据自身特长和能力认领1个及以上村(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主动公开党员身份,自觉接受村(社区)党组织管理和村(社区)居民监督。

参加2次以上助学助困、敬老助残、帮扶优抚、维权帮教以及村(社区)文化、卫生、环保、平安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村(社区)和谐稳定。

(2)宣传政策法规。

带头和带动群众遵规守纪、依法办事。

(3)了解社情民意。

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反映群众诉求,每年提出1条以上促进村(社区)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对于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向单位或村(社区)党组织反映,交转有关机构办理。

(4)服务村(社区)群众。

主动联系和服务身边群众,有条件的可与村(社区)困难群众特别是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结成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村(社区)党组织职责任务。

(1)掌握党员信息。

做到在职党员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兴趣特长、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四清”,注意保护党员个人隐私。

(2)按需设岗定责。

全面梳理居民群众的各类需求,分类设置若干服务项目及服务岗位,按照居住区域或党员专长,把党员编入相应的网格服务团队或志愿服务团队,方便党员参与服务。

(3)经常开展活动。

积极为结对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创设载体、搭建舞台。

可以利用“党员集中活动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4)履行监管职责。

随时了解掌握党员在村(社区)表现情况,对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情况进行反馈,协助单位党组织做好监督管理。

(5)整合党建资源。

主动争取结对共建单位的支持,协调解决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实施步骤

1、部署准备(9月5日前)。

区XXX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集中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单位党组织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思想动员,分发《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单》(附件1)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2),引导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热心参与村(社区)志愿服务。

2、集中报到(9月8日前)。

在职党员携所在单位党组织出具的《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单》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于2014年9月8日前到相关村(社区)党组织报到。

村(社区)党组织专人负责接洽工作,将《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回执单》(附件1)反馈给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留存。

各单位党组织根据反馈情况填写《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情况统计表》(附件3)。

对未能报到的在职党员,要摸清原因,做好工作,督促其及时报到。

3、统计汇总(9月15日前)。

各单位党组织9月15日前将《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情况统计表》分别报上级党组织和区XXX。

村(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报到情况汇总填写《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登记表》(附件4),建立本村(社区)在职党员信息库,记录在职党员的基本信息和报到情况;根据村(社区)实际、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按照“地缘、业缘、趣缘”模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设定服务项目和服务岗位。

4、服务践诺(9月中旬开始)。

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

村(社区)党组织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定期发布服务菜单,让党员自主认领、群众自主选择,提供精细化服务。

探索网络服务。

充分运用村(社区)党建网、远程教育网和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服务。

开展主题服务。

各街道可在辖区范围内,整合已有的志愿服务、公益慈善项目,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其他特殊时间节点,组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5、双向管理。

建立服务记录制度。

村(社区)党组织按照《在职党员村(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附件5)的内容格式,建立在职党员村(社区)表现档案,对其服务情况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

探索“爱心时间银行”、“爱心超市”等形式多样的时间储蓄和回馈激励制度,做好志愿服务记录。

建立沟通反馈制度。

村(社区)党组织每年11月底将《在职党员村(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和服务整体成效等情况,以适当形式反馈所在单位。

单位党组织要及时与村(社区)党组织沟通,经常了解党员村(社区)表现;定期组织本单位党员座谈交流进村(社区)服务的感受和体会,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党员更好地在村(社区)发挥作用。

6、考核评议(每年12月底前)。

村(社区)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展示党员服务情况,也可综合党员服务事项、时长、次数、成效和群众反映等情况,实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和星级评定制度,推选表彰一批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在职党员。

单位党组织要将党员参与村(社区)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在本单位范围内公布。

各级党组织要把组织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单位作风建设评议、文明单位创建和党员个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对无故不去村(社区)报到,或虽报到但未达基本服务要求的在职党员,取消当年各类评先评优资格。

四、工作要求

1、要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推动在职党员进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骨干、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把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和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和考核内容。

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信息技术平台,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打造服务品牌。

机关工委具体负责日常统筹协调、推进等各项工作。

文明办要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联络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

农村工作局要指导村(社区)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建立详细完善的志愿者档案。

2、要坚持领导带头。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到村(社区)报到,带头参加村(社区)有关活动,带头服务村(社区)群众,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榜样。

要关心村(社区)建设和村(社区)发展,选择基础薄弱、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的村(社区)建立联系点,经常到村(社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3、要注重统筹协调。

组织在职党员进村(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要简便易行、务求实效,让单位好组织、党员好参与、村(社区)好操作,避免不切实际,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对驻区单位较多、在职党员集中的村(社区),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切忌“一窝蜂”。

4、要注重常态长效。

要结合已经开展的各类结对共建、联系群众等活动载体,采取集中服务与分散服务、定期服务与日常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在职党员到村(社区)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要及时总结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成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附件:

1、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单

2、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3、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情况统计表

4、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登记表

5、在职党员村(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

 

附件1

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单

县(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党组织:

我单位中共(正式/预备)党员同志,联系电话:

,现到你处报到,请予登记并安排参加村(社区)相关服务活动。

(单位党组织盖章)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回执单

党组织:

你单位党员同志已于月日到我处报到登记,认领的村(社区)服务岗位为。

(村(社区)党组织盖章)

年月日

 

附件2

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本人签名:

填表日期:

年月日

姓名

性别

民族

健康状况

(照片)

学历

出生

年月

入党

时间

工作单位及职务

单位地址

家庭住址

报到村(社区)

县(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

认领岗位

□政策法规宣传岗□社区工作参议岗

□文明创建示范岗□公益事业推动岗

□困难群众帮扶岗□社区稳定维护岗

√环境保护卫士岗□青少年教育服务岗

(以上岗位结合村(社区)实际研究拟定)

(请至少认领一个岗位)

能参加村(社区)

服务的时间

是否愿意参加

村(社区)其他服务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本人联系

电话/手机

注:

此表供参考,由在职党员填写好,报到时交村(社区)党组织保存,村(社区)党组织须对表中有关信息保密。

附件3

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情况统计表

填报日期:

年月日

单位名称

在职党员总数

报到党员总数

报到涉及

村(社区)数

未到村(社区)

报到的党员数

未报到的

主要原因

注:

此表供参考,由单位党组织填写,并报上级党(工)委。

 

附件4

在职党员村(社区)报到登记表

县(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党组织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入党

时间

文化

程度

专业

特长

兴趣

爱好

工作单位及职务

单位属性(机关、事业、企业、大专院校)

住址

单位

电话

手机

志愿

服务

项目

志愿

服务

小组

报到日期

是否愿意参加村(社区)其他服务

注:

此表供参考,由村(社区)党组织汇总填写,报上级党(工)委留存备案。

附件5

在职党员村(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

在职党员姓名工作单位报到村(社区)

年月日

服务(活动)

内容

服务

地点

累计服务时间

(小时)

评价

(优/良/一般)

认证签字

个人累计村(社区)服务活动时间:

小时

村(社区)党组织

认证签字:

注:

此表供参考。

在职党员每次参加村(社区)服务活动后,党员本人需填写活动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地点、服务时间,经服务对象或活动组织方、村(社区)党组织进行评价并签字。

个人累计服务(活动)时间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统计、核准并签字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