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433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docx

固体废弃物复习提纲

第1章绪论

一、固废污染控制政策

世界第一个专业性法规:

美国1965年制定的《固体废物处置法》;

1978年的宪法中,首次提出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于2004年予以修订通过,从2005年4月1日正式成为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及管理的法律依据。

二、固废管理原则

1.三化原则

减量化:

从源头开始,改变粗放型经营发展模式

资源化:

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创造经济价值。

物质回收-物质转换-能量转换。

无害化:

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全过程”管理原则

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储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对每一个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3.3C原则

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

4.3R原则

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第2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与清运

一、垃圾收集,贮存与清运

连接固体废物发生源和处理处置设施的中间环节:

第一阶段:

搬运贮存(运贮),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

第二阶段:

垃圾的清除(清运),近距离运输,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或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

转运,垃圾从转运站运至处理厂和处置场,远途运输,大容量运输工具

收运费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总费用的60—80%,应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提高收运效率,降低成本

1.垃圾产生源(各街道、楼房及家庭)的清运管理。

特点:

产生源分散

1.1城市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

1.1.1低层居民住宅区垃圾清运

①居民使用自备的垃圾容器把垃圾搬运到居民区附近的垃圾集装点。

优点:

居民可以自觉实施,随时方便的进行操作,垃圾收集人员不必挨户收集,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缺点:

物业管理不善或环卫部门收集不及时,会影响居住区的环境卫生。

②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定期收集

优点:

只需按时支付一定的垃圾清运费用,不需要亲自搬运垃圾,方便整个居住区的环境管理。

缺点:

物业管理部门或环卫部门需耗费较多的劳力和作业时间

1.1.2中高层居住区的垃圾清运

①没有设立垃圾道的住宅

②设有垃圾通道的中高层住宅

③在国外,采用管道方式运送垃圾

④国外正逐步推广的小型家用垃圾粉碎机

1.2商业区与企事业单位垃圾清运

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等一般由生产者负责处理

1.3城市公共场所垃圾清运

落叶、纸屑、果皮、塑料袋、灰尘等,环卫部门负责

清运方式:

①配备专门的环卫人员

②环卫部门指派专门人员在公共场所值班,负责清运公共垃圾

2.贮存管理

目的:

确定合理的贮存方式、选择合理的贮存容器、科学地规划贮存容器的合适数量和放置地点。

干净、卫生、不产生二次污染。

2.1垃圾贮存方式

家庭、单位、公共、转运站

2.2垃圾贮存容器

2.2.1容器性能

除使用方便、美观耐用、造价合适、便于机械化装车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密封隔离性能、足够的耐压强度、不与垃圾进行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耐腐蚀难燃烧等性能

2.2.2贮存容器类型

容器式和构筑式两大类,构筑式已被逐渐淘汰

2.2.3容器设置数量

N(个)=[收集周期(日)×垃圾体积(m3/日)]÷[容器的容积(m3/个)×容器的充填系数(0.75-0.9)]

2.2.4容器放置地点

置于收集点附近,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

2.3垃圾分类贮存

二类贮存(可燃性垃圾和不可燃性垃圾)

三类贮存(可燃物、不可燃物、塑料)

四类贮存(可燃物、金属类、玻璃、塑料陶瓷、不可燃物)

五类贮存(在四类贮存基础上,挑出含重金属的电池、灯管、水银温度计等)

3.清运操作方法

3.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式)

可分解为四个单元过程来计算收集清运所耗时间:

集装时间、运输时间、在处置场所花费的时间(卸车时间)、非生产性时间(一般取值15%)

3.2固定容器操作方法(固定法)

分为机械装车和人工装车

4.收集车辆

废物的收集运输车辆主要有普通敞篷车、无压缩密闭车、压缩密闭车和集装箱车

选择车辆运输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充分考虑车辆与收集容器的匹配

②装卸机械:

降低劳动强度

③车身密封:

防止运输过程中废物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危险废物对其密封的要求更高;

④废物压缩:

主要与车辆的装载效率有关

⑤中转站类型

⑥收集运输路线以及道路交通情况等

5.作业方式

5.1收集次数与作业时间的确定原则:

卫生、迅速、廉价、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5.2收集次数

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

每日一次

每周一次

每月两次

5.3收集时间

白天、夜间、黎明三种时段

二、垃圾收运路线确定

目的:

有效地利用车辆和劳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减少污染

目标:

使收集车辆通过一系列的单行线或双行线街道,使整个行驶距离最短——即空载时间最小。

1.垃圾收运路线的设计一般有四种方案:

1.1每天按固定路线收集

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工作。

收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调整;但是人力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当线路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线路

1.2.大路线收运

允许收集人员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自己决定何时何地进行那条路线的收集工作。

此法的优缺点与第一种方法的相同

1.3车辆满载法

收集最大承载量的垃圾。

可以减少垃圾运输时间,能够较充分的利用人力和设备,适用于所有收集方式;但不能准确预测垃圾产生量

1.4采用固定工作时间

收集人员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

这样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有关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规律性不明显,一般人员很少了解本地垃圾收集的具体时间。

2.设计垃圾收运路线的原则

①路线紧凑、避免重复或断续

②工作量能平衡作业阶段、路线及不同时间的工作量

③避免高峰期收集、清运

④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

⑤收集点最好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

⑥单行车道收集时,尽可能靠近入口,沿环形收集

3.收运路线设计步骤

①调查、考察垃圾清运区特点

②资料整理分析

③初步设计收集线路(几条)

④根据实践,优化、比选,均衡

⑤制作收集线路图

三、转运站选址要求;

设置在产量多地方

环境影响小的地方

靠近交通干线

便于垃圾收集输送

科学合理进行规划设置

四、转运站类型与设置要求

1.中转站类型

分类依据

类别

中转量

小型,<150t;

中型,150—450t;

大型,>450t

装载方式

直接倾卸装车;

直接倾卸压实装车;

贮存待装;

复合型中转站

装卸料方法

高低货位方式;

平面传送带方式

大型清运工具

公路中转;

铁路中转;

水路中转

2.中转站环境保护与卫生要求

①设置防风罩和其它栅栏

②绿化面积10%—20%

③避免漂尘及臭气污染

④采取综合防治污染措施

⑤规范组织和管理

⑥防止噪声扰民

⑦设防火设施

⑧设置防渗设施

第3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一、垃圾压实设备选用

①主要针对固体废物的压实程度,选择合理的压缩比和使用压力;

②针对不同的废物采用不同的压实方式,选用不同的压实设备;

③充分考虑压实过程中水分对压实设备的不利影响;

④充分考虑压实过程对后续处理过程的影响:

如若压实后固体废物还残留有水分,将不利于后续处理过程的风选分离。

二、影响破碎的因素

硬度:

物料抵抗外界机械力侵入的性质,反映了物料的坚固性。

硬度越高,越难破碎。

韧性:

物料受压轧、切割、捶击、拉伸、弯曲等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抵抗性能,包括脆性、柔性、延展性、弹性等力学性质。

解理:

物料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叫做解理。

这种破裂面就称为解理面

结构缺陷:

结构缺陷对粗块物料的破磨影响较为显著,随着粒度的变小,裂缝及裂纹逐渐消失,强度逐渐增大,力学的均匀性增高,故细磨更为困难。

三、破碎产物的特性表示

1.粒径和粒度分布

表示颗粒尺寸的指标:

粒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状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累计分布和频度分布

2.破碎比与破碎段

破碎比:

破碎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表征固废被破碎的程度,与能耗,处理能力有关)

2.1破碎比的常用计算方法:

①极限破碎比:

破碎前最大粒度/破碎后最大粒度

②真实破碎比:

破碎前平均粒度/破碎后平均粒度

平均破碎比一般可达3-30,磨碎比:

40-400

破碎段:

固体废物每经过一次破碎机或磨碎机为一个破碎段。

多段破碎的破碎比:

总破碎比等于各段破碎比的乘积

破碎段数的确定:

取决于破碎废物的原始粒度和最终粒度

四、破碎工艺

1.破碎工艺

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颗粒大小、要求达到的破碎比和选用的破碎机类型,把破碎机、磨碎机依次串联组成破碎和磨碎工艺流程

①带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破碎工艺

②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

③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

④单纯破碎工艺

2.其他破碎方法

2.1低温破碎

原理:

部分固体废物常温下难破碎,低温变脆

不同的物质脆化温度不同——选择性破碎

2.2湿式破碎

原理:

用特制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水流剧烈搅拌破碎成浆液,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

优点:

①纤维类废物破碎效果好;

②卫生条件好;

③噪声低,无粉尘危害;

④适于回收纸类,金属类废物

2.3半湿式破碎

原理:

城市垃圾中含各种不同强度、脆性的物质,一定湿度下,破碎成不同粒度的碎块,通过不同筛孔分离。

优点:

①同时破碎分选;

②有效回收有用垃圾:

厨房垃圾、纸类、塑料类,废铁

③对进料适应好:

易破碎的可以及时排出

五、不同分选技术的原理

1.筛分

物料分层,细粒透筛

2.重力分选

影响重力分选的因素:

颗粒尺寸、颗粒与介质的密度差、介质的粘度等

物料分选难易程度的判断依据:

等降比(e)

ρ1为轻物料密度,kg/m3;

ρ2为重物料密度,kg/m3;

ρ为分选介质的密度,kg/m3

2.1跳汰分选

在垂直脉冲介质中,颗粒群随脉冲介质反复交替地上升(松散)、下降(压紧),脉冲作用使物料按密度分层

2.2摇床分选

在一个倾斜的床面上,借助床面的不对称往复运动和薄层斜面水流的综合作用,使细粒固体废弃物按照密度差异在床面上呈扇形分布而进行分选

2.3风力分选

原理:

以空气为介质,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离

应用:

风力分选在国外主要用于城市垃圾的分选

颗粒在空气中的沉降末速(ν0)

d为颗粒直径,ρs为颗粒密度,ρ为空气密度,Ψ为颗粒在空气中的阻力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

由上式可以看出:

颗粒的沉降末速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密度、粒度和形状

等降颗粒:

具有相同沉降末速的颗粒

等降比e0:

等降颗粒中,密度小的颗粒粒度(dr1)与密度大的颗粒粒度(dr2)比

由于两种颗粒沉降速度相等:

等降比e0是阻力系数的函数,随两种颗粒的密度差(ρs2—ρs1)增大而增大,等降比大物料易按照密度进行分选

因为颗粒在空气中的等降比远小于在水中的等降比(1/2-1/5),所以风选之前应对废物进行破碎窄分级

2.3.1分选设备及应用

立式曲折形风力分选机(上升气流)

特点:

高速气流冲散结块的进料,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分选精度高

卧式风力分选机(水平气流)

城市垃圾:

5m/s,最佳风速20m/s

重组分:

100%黑色金属;中重:

木块塑料等;轻组分:

特点:

简单方便,分选精度不高,常与破碎、筛分和立式风力分选机联合使用

2.4重介质分选

原理:

在重介质中使固体废物中的颗粒群按密度分层,颗粒密度>重介质密度,颗粒下沉。

颗粒密度<重介质密度,颗粒上浮

特点:

分选精度高,入选物料颗粒范围较宽

应用:

用于物料密度差别较小及难以用跳汰等其他分离技术分离的场合

2.4.1重介质

密度大于水的介质,密度介于轻、重物料之间,有重液和重悬浮液两类。

重液贵,试验室用,分选用重悬浮液

常用重液:

高密度的盐溶液:

CaCl2、ZnCl2等或高密度的有机液体:

CCl4、CHCl3等。

重悬浮液:

水+高密度的固体颗粒,构成的固液两相分散体系,密度可随固体颗粒的种类和含量改变。

2.4.2加重剂

起加大介质密度作用的高密度固体颗粒

性能要求:

①密度高,粘度低,稳定无毒无腐蚀,易回收再生

②粒度小于200目(0.074mm)的物料质量占60%-80%,能均匀分散于水中,容积浓度10%-15%

常用加重质:

硅铁:

密度6.8g/cm3,耐氧化,硬度大,强磁性,易于筛分、磁选再生。

硅铁与水按85:

15比例混合,配成3.0g/cm3以上的重介质。

磁铁矿:

密度5.0g/cm3,配成2.5g/cm3的重介质

2.5磁力分选

2.5.1磁选

原理:

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

过程:

输入—磁化—吸附—排出

颗粒受到磁力和机械力(重力、离心力、介质阻力等)的作用

分离条件:

F磁>ΣF机

2.5.2磁流体分选

原理:

利用磁流体作为分选介质,在磁场或磁场和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加重”作用,按固体废物各组分的磁性和密度的差异或磁性、导电性和密度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分离。

磁流体:

指某种能够在磁场和电场联合作用下磁化、产生“加重”作用,对颗粒产生磁浮力作用的稳定分散剂。

磁流体特点:

应具有磁化率高、密度大、粘度低、稳定性好、无毒、无刺激味、无色透明、价廉易得等条件。

常用的有顺磁性盐溶液和铁磁性胶粒悬浮液两大类。

2.6电力分选

利用固体废物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实现分选。

按电场特征分为静电分选机和复合电场分选机

2.6.1静电分选机电选原理

静电分选机中废物的带电方式为直接传导带电。

废物直接与传导电极接触,导电性好的将获得和电极极性相同的电荷而被排斥,导电性差的废物或非导体与带电滚筒被极化,在靠近滚筒一端产生相反的束缚电荷被滚筒吸引,从而实现不同电性的废物分离。

静电分选可用于各种塑料、橡胶、纤维纸、合成皮革和胶卷等物质的分离。

塑料类回收率可达99%以上,纸类等基本可达100%。

2.6.2复合电场分选机电选原理

分选电场:

电晕—静电复合电场,被大多数电选设备所用

电晕电场是不均匀电场,在电场中有两个电极:

电晕电极(带负电)和滚筒电极(带正电)。

分离过程:

废物均匀给入滚筒,随滚筒的转动,废物颗粒进入电晕电场区,从而获得电荷(与电晕电极电性相同),导电性好的物质将负电荷迅速传给正极而不受正极作用。

导电性差的物质传递电荷速度很慢,而受到正极的吸引作用,实现电选分离过程。

2.7其他分选方法

2.7.1摩擦与弹跳分选

根据固废中各组分的摩擦系数和碰撞系数的差异,在斜面上运动或与斜面碰撞弹跳时,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和弹跳轨迹实现彼此分离。

2.7.2光电分选

利用物质表面光反射特性的不同而分离物料。

可用于从城市垃圾中回收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物质。

六、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分离方法

1.污泥的种类

分类依据

种类

来源

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给水污泥

分离过程

沉淀污泥(初沉池污泥、混凝沉淀污泥、化学沉淀污泥)及生物污泥(包括腐殖污泥、剩余活性污泥)

成分和性质

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亲水性污泥和疏水性污泥

处理阶段

生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熟污泥)、脱水污泥、干化污泥、干燥污泥及污泥焚烧灰

2.污泥中的水分

2.1水分存在形式

间隙水70%、毛细管结合水20%、表面吸附水7%和内部水3%

2.2不同水分的强度大小:

内部水>表面吸附水>毛细管结合水>间隙水

污水脱水的难易除与水分在污泥中的存在形式有关,还与污泥颗粒的大小和有机物含量有关---污泥消化,化学调理等改善脱水性能

2.3水分去除方法:

间隙水:

存在于污泥颗粒间隙,约占污泥水分的70%。

去除方法:

浓缩分离

毛细管结合水:

污泥颗粒间形成一些小的毛细管,有裂纹形,楔形---裂纹毛细管结合水,楔形毛细管结合水。

约占污泥水分的20%。

去除方法:

高速离心机,压滤机

表面吸附水:

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水,约占污泥水分的7%。

去除方法:

加热法脱除

内部水:

存在与污泥颗粒内部或生物细胞内部的水,占污泥水分的3%。

去除方法:

生物法破坏细胞膜去除胞内水;高温加热;冷冻法

第4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

一、浮选药剂的原理与应用

按作用不同分为:

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1.捕收剂

选择吸附在欲选物质颗粒表面,提高其疏水性

要求:

捕收作用强、高选择性、稳定易溶于水、价格低廉

1.1异极性捕收剂

分子结构包含2个基团,极性基与非极性基。

例如:

黄药,也叫烃基二硫代碳酸盐

1.2非极性油类捕收剂

非极性分子,强烈搅拌乳化成微细油滴黏附于疏水性颗粒周围,形成油膜,增大其表面疏水

2.起泡剂

作用:

在水-气界面上的表面活性物质。

减低表面张力,促使空气弥散成小气泡。

与捕收剂联合作用。

要求:

无捕收作用、用量少分布均匀、稳定无毒无臭、价格低廉

常用:

松油,松醇油,脂肪醇。

起泡剂的共同结果特征:

①是异极性的有机物质,极性基亲水,非极性基亲气使起泡剂分子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产生定向排列;

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③应有适当的溶解度。

起泡剂与捕收剂不仅在气泡表面有联合作用,在废物表面也有联合作用,称为“共吸附”现象,因而产生共吸附界面“相互穿插”,使颗粒相气泡附着

3.调整剂

调整其他药剂(一般是捕收剂)与固体颗粒间的作用或者调整料浆的性质。

3.1活化剂

促进捕收剂与固体颗粒的作用,提高可浮性。

(金属阳离子、HS-、HSiO3-)

3.2抑制剂

削弱非选物质与捕收剂之间的作用。

(氧、SO2、淀粉、单宁等)

3.3介质调整剂

调整料浆性质,如pH,粒子组成,可溶盐浓度。

(酸、碱)

3.4分散与混凝剂

调整给料中细颗粒的分散,团聚絮凝以减小其对浮选的干扰。

(水玻璃、磷酸盐)、(腐殖酸、聚丙烯酰胺)

二、浮选工艺

1.浮选工艺过程

料浆的调制(破碎筛分)—加药调整—充气浮选(调浆,调药,调泡)

①浮选密度和粒度较大的废物颗粒用较浓的料浆,密度小的颗粒用较稀的料浆;

②调药包括提高药效、合理添加、混合用药、药剂浓度调节与控制;

③当料浆中有起泡剂存在时,大部分气泡直径介于0.4-0.8mm之间

④正浮选和反浮选

回收多种物质:

优先浮选与混合浮选

2.影响浮选效果的主要因素

物料性质(润湿性、粒度大小等)、药剂条件(种类、用量、组合)和操作条件(充气量大小、液面高低)等

三、溶剂浸出原理

1.动力学过程

浸出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阶段——溶剂向反应区的迁移和界面上的化学反应。

①外扩散

②化学反应

③解吸

④反扩散

2.目的:

是要使物料中有用或有害成分能够选择性地最大限度地从固相转入液相。

溶剂选择需要注意:

(1)对目的组分选择性好;

(2)浸出率高,速度快;

(3)成本低,容易制取,便于循环利用;

(4)对设备腐蚀性小。

3.浸出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

3.1物理溶解过程

溶质在溶剂作用下仅发生晶格的破坏,而离子或原子之间化学键的破坏是可逆过程,溶质可以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3.2化学溶解过程

溶剂与物料的有关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进入溶液相的过程。

3.2.1交换反应溶解原理

物料中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与酸、碱、可溶性盐作用,生成可溶性盐类的过程。

3.2.2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原理

溶液同物料组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的过程。

3.2.3络合反应溶解原理

溶剂与物料中组分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过程。

3.3几种典型的浸出反应

3.3.1盐浸,中性溶液浸出

盐浸剂:

氯化钠、高价铁盐、氯化铜和次氯酸钠等

3.3.2酸浸

包括:

简单酸浸、氧化酸浸和还原酸浸

常用酸浸剂:

硫酸、盐酸、硝酸、王水、氢氟酸、亚硫酸等

3.3.3碱浸

碱性溶剂浸出过程选择性高,可获得较纯净的浸出液,且设备防腐问题容易解决

常用的碱浸剂有氨水、碳酸钠、苛性钠、硫化钠等

3.4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

①物料粒度及其特性

②浸出温度

③浸出压力

④搅拌速度

⑤其他因素的影响(溶剂浓度、固液比、氧分压)

四、固体废物稳定化,固化的概念

目的: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减少它在贮存或填埋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潜在危险,并便于运输、利用或处置。

途径:

包括将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引入到某种稳定固体物质的晶格中去,以及通过物理过程把污染物直接掺入到惰性基材中去。

1.稳定化

将有害有毒废物转化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过程

1.1化学稳定化:

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废物变成不溶性化合物,使之在稳定的晶格内固定不动

1.2物理稳定化:

将污泥或半固体物质与一种疏松物料(如粉煤灰)混合生成出颗粒。

在处理过程中,一般兼有上述两种过程

2.固化过程

利用添加剂改变废物的工程特性(如渗透性、可压缩性和强度等)的过程,可看成是一种特定的稳定化过程。

固化剂:

固化所用的惰性材料(如水泥等)

固化体:

固化处理后形成的固化产物

限定化:

将有毒化合物固定在固体粒子表面的过程

包容化:

将有毒有害物质用惰性材料加以包容或覆盖的过程

第5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一、堆肥原理

好氧堆肥化是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在堆肥化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可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不溶的胶体有机物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代谢活动,进行分解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和合成代谢(生物合成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

二、堆肥影响因素及堆肥原料的配比计算;

1.供氧量

良好的通风,充足的氧气

利于堆层内的水分散失:

调节堆温,避免后期温度过高。

排出水分,使物料干化

2.含水率

影响发酵速率和腐熟程度

最佳50-60%,微生物分解速率最快

低于40-50%,生物活性减低,温度下降

低于20%,生物基本停止活动

高于70%,不利通风,容易出现厌氧状态

3.温度与有机物含量

最佳温度55-60℃

温度升高:

加速分解消化,杀死病虫卵,致病菌等,提高堆肥效果

有机物含量过低:

温度较低,堆肥质量差

有机物含量过高:

供氧不足

4.颗粒度

影响通风,粒度适中:

堆肥前需要通过破碎,分选预处理

5.C/NC/P

C/N过小:

菌体衰老,自溶,氮肥浪费

C/N过大:

杂菌感染,导致堆肥C过高,质量下降。

堆肥的理想C/N:

25左右,C/P:

75-150

堆肥原料的配置保证合适的C/N(例5-2)

6.pH(7.5-8.5)

三、堆肥腐熟度评价

1.生物学指标

呼吸作用、生物活性、发芽指数

2.化学指标

pH、COD、BOD、VS、腐殖酸、氮化合物,C/N降至(10-20):

1即可,腐殖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