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39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点与难点: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次“左倾”的主要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遵义会议以及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在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一)国民党在全国政权的建立(简述)

1、宁汉合流

1927年4月18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血泊之中宣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这是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端。

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成为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石仍然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出现了宁汉合流与分裂的混乱局面,而蒋介石在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后,在他一手操纵之下,国民党于1928年2月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这样,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最后组成,国民党内暂时实现了统一,在暂时统一的基础之上,国民党四派军阀开始了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

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4月,国民党蒋、桂、冯、阎四派联合军阀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败退出关,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23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司令。

1928年12月29号,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当然,国民党的统一是表面的、不稳定的,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之后,这个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与其他集团尤其是与地方实力派之间,也仍然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3、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简述)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

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

国民党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

各县民团统称保安队。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系统

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国民党政府的征税、摊派等,许多也通过保甲来进行。

自1934年11月起,保甲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1、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外国资本控制中国

(1)国统区,封建制经济占主要地位;

(2)农民受剥削的方式主要有:

地租剥削、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2、官僚资本垄断

(1)首先是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垄断;

(2)其次是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3)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多选)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所经营的,是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简述)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第四,资本主义所经营的民族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

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间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一)中间派的政治主张(简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2、特点

既不满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又不赞成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以及土地革命斗争。

3、他们发动了一场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影响较大的中间派(简答)

邓寅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此外,还有曾琦等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张东荪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1.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国民党政权建立后,采用颁布法律法规、建立保甲制度、强化特务组织乃至军事会剿等手段,疯狂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

(1)革命势力遭到了极大的摧残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其中中共党员为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在1万人。

反革命的力量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了严厉的镇压,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加入共产党成了严重的犯罪,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戮,被杀。

工农斗争走向了低落工人斗争由政治斗争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斗争为主,而且取得胜利的很少;农民斗争此起彼伏,分散而不集中。

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

“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

(2)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2.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

敢不敢坚持革命?

怎样坚持革命?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

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

年逾半百的教育家徐特立、文学家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贺龙、彭德怀等,都在这时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1.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

(1)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了三件大事:

(多选)

A、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B、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C、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2)八七会议的召开、内容及历史地位(简述)

A、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C、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

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使中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发动和领导了三大起义

(1)南昌起义

A、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B、八一南昌起义意义(简答)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2)秋收起义

A、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B、秋收起义的两个特点(多选)

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

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C、三湾改编内容(多选)

(a)把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b)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

(c)建立士兵委员会,确立了军队内的民主制度。

D、三湾改编意义

(三湾改编)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E、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多选)

(a)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c)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3)广州起义

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开辟

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

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一)世界近现代革命的形式都是以城市为中心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1.近代无产阶级革命都发生在大城市

无论欧洲无产阶级三大革命运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还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都是发生在中心城市。

2.中国近代革命也曾在大城市进行

无论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也都是发生在中心城市。

(二)毛泽东的艰难探索

1、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简答)

(1)根本原因

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2、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3、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

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4、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二)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1、1930年初,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重要的根据地有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当局感到震惊和恐慌。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也取得重大胜利。

3、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纲领和路线

(论述)

(1)土地革命期间颁布的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2)土地革命路线

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3)土地分配方法(简述)

土地分配方法: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4、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在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上反“围剿”作战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左翼文化工作者的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音乐等)和社会科学论著及译作,对于传播进步思想、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鲁迅的杂文,瞿秋白的评论,茅盾的小说《子夜》,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等,都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而鲁迅,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斗争中“成了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3、根据地军民如何积极进行经济建设,打破敌人封锁的?

(简答)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2)成立劳动互助社,提高劳动生产率

(3)手工业、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始建立起来;

(4)开展同国统区进行贸易往来;

(5)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左倾”教条主义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1927年11月,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等文件,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左”倾机会主义第一次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内取得了统治地位。

(2)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1931年1月7日,中央在上海召开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操纵下使王明掌握了中央的实际领导权。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简述)

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

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

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

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

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

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2、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简述)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

第三,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3、赣南会议(多选)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毛泽东、刘少奇都进行过坚决的斗争,但王明却一意孤行,甚至打击排挤不同意见的毛泽东等党内同志。

(1)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常称“赣南会议”);

(2)会上,“左”倾教条主义者集中批评毛泽东;

(3)把毛泽东等的正确主张斥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农民的落后意识”和“富农路线”;

(4)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之外。

4、赣南会议后,中央全面推行左倾教条错误

(1)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

(2)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王明等人虽然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但是不懂得中国的实际。

他们颠倒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以为只要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词句和共产国际的决议、指示,就可以指挥中国革命。

王明甚至提出过“对共产国际百分之百的忠诚,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保证”这样的口号。

按照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办事,就不能不在实践中碰壁。

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项英、陈毅等率领中央根据地留下的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

(一)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二)遵义会议

1、背景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在强渡湘江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万多人。

严酷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他们开始产生对错误领导的怀疑、不满。

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如张闻天、王稼祥等,也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这样,当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并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2.会议的主要内容(简述)

(1)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2)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

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3)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不久,(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3.会议的地位及影响(简述)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3)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结束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之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为了贯彻北上方针,红军经过茫茫草地,历经艰险。

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

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论述)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

1.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

2.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政权B。

小资产阶级政权

C.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政权D.封建君主专制

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

A.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