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28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docx

7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

 

更新1992年中国环境战略报告

专题报告2

 

中国水污染防治新对策

 

冯东方丁中元过孝民蒋火华曹东等

 

研究项目承担单位: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项目协作单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0年10月

本项研究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协作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

冯东方

第二章:

冯东方、丁中元、蒋火华、高彤

第三章:

王金南、曹东、蒋火华

第四章:

冯东方、丁中元

第五章:

过孝民

统稿和编辑:

冯东方

报告中的观点仅代表各位专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的观点,各位专家对个人的观点负责。

本研究报告的完成时间为1999年10月-2000年4月,文中引用的各项数据和资料主要是1990-1999年期间的可得资料和数据。

由于时间仓促和研究水平的局限,文中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希望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报告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环保环保总局外经办、污控司和计划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国家环保环保总局外经办项目一处为项目的设立和顺利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污控司水处和计划司等部门为项目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意见和建议。

这里,我们要对那些为本项目完成作出重大贡献的肖学智、张庆丰、周国梅、邹守民、刘鸿志、黄小赠、余岚等同志表示感谢。

“中国水污染控制新对策”专题研究组

2000年10月

目录

1概述5

2水质变化趋势分析8

2.1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8

2.1.1河流总体水质现状8

2.1.290年代以来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12

2.2水质与水量的关系16

2.2.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现状16

2.2.2水资源分布与水环境的关系18

2.2.3黄河断流及其环境影响19

2.2.4淮河流域水量与水质的关系21

2.3湖泊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23

2.3.1“三湖”水质总体变化趋势24

2.3.2太湖水质变化趋势25

滇池水质变化趋势27

2.3.4巢湖水质变化趋势28

2.4近岸海域水质变化趋势29

2.4.1总体污染水平29

2.4.2水质变化趋势31

2.4.3海洋赤潮32

2.5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分析32

2.5.1总体情况及趋势32

2.5.2变化原因32

2.5.3典型地区分析33

2.6水污染事故34

2.6.1实物量损失估算34

2.6.2环境损失估算35

3水污染排放变化及其经济分析37

3.1水污染的排放变化37

3.1.1工业污染源37

3.1.2城市生活污水41

3.1.3农业面源污染43

3.2水污染排放的经济分析47

3.2.1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47

3.2.2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50

3.2.3乡镇工业发展的影响52

3.2.4企业规模调整的影响54

3.2.5工业COD排放的地区差异55

490年代以来中国水污染防治对策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58

4.1机构与人员58

4.2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政策、手段和措施62

4.2.1初步建立了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62

4.2.2水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政策与措施62

4.3污染治理投资73

4.4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78

4.590年代以来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及变化78

4.6今后水污染防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80

5新时期中国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82

5.1工业污染控制83

5.1.1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逐步建立绿色工业体系83

5.1.2严格执法,加强环境管理,巩固和进一步推进达标排放83

5.1.3环境管理部门与工业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控制工业污染84

5.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生活污染84

5.2.1将城市水污染控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84

5.2.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建设84

5.2.3尽快完善城市水污染控制的经济政策84

5.2.4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系列化和国产化,降低成本,保障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供给85

5.3流域水污染防治85

5.3.1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流域统筹安排85

5.3.2流域水量调度要考虑水污染防治的水量需求,合理利用水资源85

5.3.3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85

5.4面源污染控制85

5.4.1开展面源污染的调查和研究86

5.4.2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的流失86

5.4.3实施综合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86

5.4.4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可持续消费86

5.4.5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控制87

5.5乡镇企业污染控制87

5.5.1在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中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87

5.5.2结合小城镇建设,建立乡镇企业工业小区,集中控制污染87

5.5.3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法,积极治理污染87

5.6实施节水战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88

5.6.1节约用水,从源头控制水污染88

5.6.2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总量控制,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88

5.6.3流域水污染控制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88

5.6.4重点污染源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生产全过程总量控制88

5.7“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88

主要参考文献:

89

1概述

1992年,世行与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合作,对中国环境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完成了“1992年中国环境战略报告”。

该战略报告的分析主要建立在1990年以前中国环境保护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基础上。

但是,90年代以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战略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中国环境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世行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对“1992年中国环境战略报告”进行更新。

更新的环境战略报告旨在反映90年代以来中国环境战略所产生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传播给外界,使其更了解中国环境的实际状况,以指导其对华开展的环境合作。

水污染控制问题是中国环境污染控制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也是更新1992年中国环境战略报告的专题研究内容。

中国水污染防治战略报告主要将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①90年代以来各类水体水质变化的趋势,水质与水量的关系,以及90年代以来水污染事故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等内容。

这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反映在该专题报告的第二部分;

②90年代以来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变化趋势,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环境政策等方面)。

它是该专题报告的第三部分的研究内容;

③分析和总结中国环境管理状况及90年以来水污染防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报告的第五部分将着重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⑤今后(包括“十五”)中国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将采取的对策。

这些重要结论和内容反映在报告的第六部分。

上述研究表明,中国的水环境问题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水体的水质总体上仍面临严重的污染形势:

一些重点治理的水体(如淮河)水质有改善的趋势;湖泊普遍面临严重的氮、磷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

在各种污染源排放中,工业污染源的废水及COD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排放总量仍然很大,处理水平较低,治理任务仍很艰巨;城市污水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城市污水处理率增长缓慢,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今后面临的任务迫切和重大;水质和水量的矛盾突出,水量充沛的水体水质明显好于水量不足的水体,流域水量的合理调配和水污染综合防治迫在眉睫,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测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今后面临的困难很多,中国将在“十五”期间及更远的将来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乡镇企业污水及COD排放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由于其对当地水质影响大,加之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落后和监管难度大等原因,今后仍是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中国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后中国水污染防治的新战略将主要围绕以下几各方面:

①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逐步建立绿色工业体系;严格执法,加强环境管理,巩固和进一步推进达标排放;环境管理部门与工业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控制工业污染。

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减轻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将城市水污染控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建设;尽快完善城市水污染控制的经济政策;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化、系列化和国产化,降低成本,保障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供给。

③开展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解决跨行政区的水污染问题。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流域统筹安排流域水量调度;要考虑水污染防治的水量需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④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利监测工作,控制农业生产活动和蓄禽养殖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开展面源污染的调查和研究;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的流失;实施综合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可持续消费;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控制。

⑤继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加强对乡镇企业污染的控制,防止乡镇企业污染的反弹。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在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中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建立乡镇企业工业小区,集中控制污染;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法,积极治理污染。

⑥实施节水战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节约用水,从源头控制水污染;实施重点行业污染物总量控制,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流域水污染控制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污染源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生产全过程总量控制。

“十五”期间,中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是:

巩固“三河三湖”流域综合防治的现有成果,逐步开展流域生态恢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黄河和长江进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长江和黄河横跨20个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两岸有许多经济重镇和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和小浪底水库。

然而,目前黄河和长江的水污染形势也十分严重,特别是源头和上游的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频发,给流域内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威胁着全流域的生态安全。

因此,“十五”期间,黄河和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污染综合防治是工作的重点。

2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面临的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本文重点讨论水体污染,以及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关系的问题。

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90年代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为此,国家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努力,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了许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九五”期间,国家又将“三河三湖一海”(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滇池和渤海)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使得局部地区的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一些河段水质有所改善。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地表水河地下水及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在“十五”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污染防治仍是全国环境保护的重点。

在本章的以下各节,将着重分析各类水体(包括江河、湖泊、近岸海域河地下水)水质的现状和9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

2.1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1.1河流总体水质现状

中国境内河流众多,全国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8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9条。

其中,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水系是中国的主要水系。

70年代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来,就十分重视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并将七大水系水质监测的结果,作为评价中国河流水环境状况的重要依据。

1998年主要流域(七大水系)的断面监测结果表明:

36.9%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其中I类和II类水体为30.2%;63.1%的河段属于IV、V类和劣V以上水体,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这其中有44.8%属于V类和劣V类水体;长江、淮河、珠江的水质有所好转,黄河、海河、松花江水质变化不大,辽河水质继续恶化。

从总体上看,虽然一些河流水质有好转的趋势,但水污染的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局部水质还有恶化的趋势。

七大水体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主要污染物包括COD、氨氮、悬浮物、石油类和挥发酚等,有机污染问题突出。

从目前水污染的总体情况分析,中国河流水体污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全国各级河流普遍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见表2-1),局部河段和一些流域的水质很差,已经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例如,199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七大水系中有近63%的河段由于水质恶化已经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其中,40%的河段为V—劣V类水质的水体,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部分河流甚至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如辽河水质逐年变差,详见水质变化趋势的有关论述)。

表2-11998年七大流域水质类别及南、北方河流水质对比

指标

I—II类

III—IV类

V—劣V类

北方河流:

辽河

11.1

33.3

55.6

淮河

22.2

66.6

11.1

海河

21.0

17.0

62.0

松花江

0

47.1

52.9

黄河

8.3

25.0

66.7

南方河流:

长江

31.3

53.1

18.6

珠江

31.0

54.7

14.8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年鉴,1999。

(2)北方河流的水体污染程度远远高于南方河流。

对七大水系断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南方河流水质明显好于南方河流。

例如,1998年北方五大河流(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平均I—II类水质占12.5%,III—IV类水质占37.8%,V—劣V类水质占49.7%;而以长江和珠江为代表的南方河流1998年平均I—II类水质占31.2%,III—IV类水质占53.9%,V—劣V类水质仅占16.7%。

南方河流优质水体(I—II类水质)比例高,是北方河流同类指标的2.5倍;而南方河流的劣质水体比例较低,只为北方河流同类指标的1/3。

(3)中国的大多数水系呈枝状分布,干流水质普遍好于支流水质。

以淮河为例(见表2-2、表2-3),199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干流出现V类及V类以上水质的断面数只占全部断面数的比例11%;而支流出现V类及V类以上水质水质的断面数则占到了全部断面数的27%,是干流的同类指标的近2.5倍。

表2-21998年淮河流域干流主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断面序号

所在地区

水质类别

1

河南

II

2

河南

IV

3

河南

III

4

安徽

III

5

安徽

IV

6

安徽

III

7

安徽

劣V

8

江苏

II

9

江苏

III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年鉴,1999。

表2-31998年淮河流域一级支流主要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断面序号

所在地区

水质类别

1

河南信阳

II

2

河南信阳

劣V

3

河南信阳

II

4

河南驻马店

劣V

5

河南周口

劣V

6

河南周口

劣V

7

安徽六安

IV

8

安徽阜阳

IV

9

安徽阜阳

IV

10

安徽蚌埠

II

11

安徽溆州

IV

12

安徽六安

劣V

13

安徽阜阳

III

14

江苏宝应

III

15

江苏海安

IV

16

江苏宿迁

III

17

江苏徐州

劣V

18

江苏沭阳

III

19

江苏扬州

II

20

江苏淮安

II

21

江苏淮安

IV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年鉴,1999。

(4)从监测结果分析:

影响河流水质(特别是干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是以COD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是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源(见第三章分析),因此,城市河段的水质普遍较差;虽然氨氮对水质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但该指标对河流干流水质影响不大;由于航运增加,局部河段的石油类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金属的污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见第三章),该类污染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局部河段。

1998年度黄河干流和松花江干流水质类别分析表(表2-4、表2-5)为上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表2-41998年度黄河干流水质类别分析表

断面序号

所在

地区

pH

溶解氧

COD

BOD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挥发酚

总氰化物

总砷

总汞

六价铬

总铅

总镉

石油类

水质类别

1

兰州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II

2

兰州

1

2

2

1

1

1

1

5

1

1

1

1

1

2

1

V

3

兰州

1

2

2

1

1

1

1

5

1

1

1

1

1

2

1

V

4

白银

1

2

2

1

n.a

2

1

3

1

1

1

1

5

5

1

V

5

银川

1

2

2

3

5

1

1

4

1

1

3

2

1

1

4

V

6

石嘴山

1

2

3

1

5

2

1

1

1

1

n.a

2

2

2

4

V

7

石嘴山

1

2

3

1

5

3

1

3

1

1

n.a

2

2

2

4

劣V

8

包头

5

3

2

1

1

1

1

1

1

1

3

1

1

2

4

V

9

包头

1

2

3

1

1

3

1

1

1

1

4

1

1

2

4

IV

10

包头

1

2

3

1

1

3

1

1

1

1

4

1

1

2

4

IV

11

呼和浩特

1

2

4

4

n.a

1

1

1

1

1

4

2

1

1

5

V

12

济南

1

2

3

3

1

1

1

1

n.a

1

1

n.a

1

1

n.a

III

注:

表中1—5分别代表各类污染指标的水质评价级别;源自:

中国环境年鉴,1999。

表2-51998年松花江干流水质类别分析表

断面序号

所在

地区

pH

溶解氧

COD

BOD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挥发酚

总氰化物

总砷

总汞

六价铬

总铅

总镉

石油类

水质类别

1

哈尔滨

1

2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IV

2

哈尔滨

1

2

5

4

1

1

1

4

1

1

4

1

1

1

1

V

3

哈尔滨

1

2

5

5

1

1

1

4

1

1

3

1

1

1

1

V

4

哈尔滨

1

2

5

4

1

1

1

4

1

1

1

1

1

1

1

V

5

加木斯

1

3

4

3

1

1

1

4

1

1

1

1

1

1

4

IV

6

佳木斯

1

3

5

1

1

1

1

3

1

1

1

1

1

1

4

V

7

佳木斯

1

3

5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V

8

同江

1

2

4

1

1

1

1

1

n.a

1

1

1

1

IV

注:

表中1—5分别代表各类污染指标的水质评价级别;源自:

中国环境年鉴,1999。

(5)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总悬浮颗粒物指标(TSS)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显著偏高,这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严重有关;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的中游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指标偏高。

源自: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图2-11998年度长江干流悬浮物浓度沿程变化

源自: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图2-21998年黄河主要重点断面悬浮物浓度沿程变化情况

2.1.290年代以来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

本文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主要建立在七大流域历年水质类别分析和主要污染指标COD浓度变化分析的基础上。

90年代以来七大流域COD浓度变化情况和各河流的水质类别分析分别见表2-6和表2-7。

表2-61991-1998年度七大流域CODMn浓度年际变化单位:

mg/L

项目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淮河CODMn

氨氮

3.96

5.04

6.06

6.78

7.56

8.04

5.97

5.10

海河CODMn

氨氮

6.42

1.93

12.48

5.38

42.36

10.1

15.78

9.01

17.94

7.78

9.24

1.40

24.00

3.42

19.71

1.08

辽河CODMn

氨氮

9.96

7.34

18.90

8.67

8.88

6.38

7.68

8.40

6.60

4.36

7.38

5.90

7.50

6.75

19.07

3.78

松花江CODMn

氨氮

6.84

0.02

7.98

0.04

7.56

0.06.

6.96

0.06

7.20

0.26

7.02

1.17

6.30

0.04

17.91

0.07

黄河CODMn

氨氮

5.10

1.02

3.66

1.14

3.96

2.93

3.30

1.55

4.68

1.88

4.14

0.95

4.02

2.29

10.27

0.67

珠江CODMn

氨氮

3.30

0.56

3.36

1.10

3.00

0.48

2.70

1.06

2.52

1.03

2.52

1.30

3.12

0.54

3.19

0.76

长江CODMn

氨氮

3.24

0.15

3.00

0.09

3.42

0.29

2.94

0.23

3.24

0.17

3.54

0.18

3.06

0.25

3.85

0.10

数据源自: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表2-71991-1998年度七大流域水质类别比例年际变化

水质类别比例(%)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