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素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188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素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业素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业素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业素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业素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素养.docx

《专业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素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素养.docx

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1

一、填空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诗三百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现实主义_传统,列为_五经  之一。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是__京味小说_的开创者。

3.下列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分别是:

江西省__赣__、海南省琼、广东省_粤__、安徽省___皖_、重庆市_渝__、广西壮族自治区__桂__。

4.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巴黎圣母院 ____》《_____悲惨世界___》《笑面人》《九三年》等。

5.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_____苏格拉底 ______。

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____人类文化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工具性___与____人文性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清明上河图》是__宋_朝画家___张择端__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8.古诗名句填空。

①_劝君更尽一杯酒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学而不思则罔   ,__思而不学则殆 。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

(韩愈《师说》)

10、《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儒家“四书”;《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为“五经”。

1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12、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13、荀子 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14、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楚辞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_浪漫主义_诗歌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5、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   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17、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18、“初唐四杰”为_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___。

其中_王勃__成就最高,代表作有《_滕王阁序____》。

19、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田园山水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苏轼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李白,字太白,别号_____青莲居士___,人称“_____诗仙____”。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结集为《李太白集》,代表了_浪漫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蜂。

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1、杜甫,字子美,自称__少陵野老_,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与李白齐名,人称“__诗圣___”。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代表了__现实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倡导的___新乐府运动__。

22、白居易,字乐天。

号__香山居士___。

中唐___新乐府运动____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_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_”。

23、“唐宋八大家”为_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____。

24、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

主要作品为__《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

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25、李清照,号__易安居士_。

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作家,宋代婉约___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6、苏轼,字子瞻,号_东坡居士_。

“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与韩愈并誉为“_韩潮苏海_。

并开创了__豪放__词派。

27、辛弃疾,字幼安,号__稼轩__,与苏轼并称“_苏辛_”。

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

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_豪放_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8、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_并称“元曲四大家”。

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9、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

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三吴水利录》、《先妣事略》等)。

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__唐宋_派”。

30、明代湖北三兄弟__袁宗道__、_袁宏道_、_袁中道_,均有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

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1、_施耐庵_的《水浒传_》,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__罗贯中_的《_三国演义__》,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32__施耐庵___的《__西游记__》,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_曹雪芹_的《__红楼梦_》(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33、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吴沃尧《__二十年目睹之怪现_状_》、李宝嘉《_官场现形记__》、刘鹗《_老残游记_》、曾朴《_孽海花》

34、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_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___,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呐喊__》(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_彷徨__》(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35、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其诗集《_女神_》是一部杰出的_浪漫_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

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_茶馆_》、《龙须沟》等。

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是“__京味小说_”的开创者。

37、巴金,原名李尧棠。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激流三部曲_”(《家》《春》《秋》),“_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38、曹禺,原名万家宝。

戏剧家。

主要作品为剧本《_雷雨__》《日出》《原野》等。

39、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为《_大堰河——我的保姆_》《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

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40、赵树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作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孙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__白洋淀派__”的代表作。

41、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

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4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43、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

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

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44、普希金,伟大诗人。

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等。

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眷。

45、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46、契诃夫:

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二、选择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  D.145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形容的苦吟诗人是 C.贾岛                             

3.李清照,号________。

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作家,宋代______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   D 】

A.青莲居士 婉约   B.青莲居士 浪漫    C.香山居士 现实    D.易安居士婉约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最早的倡导者是  A.孔子                               

5.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D.九年制义务教育 

6.在蒋介石不断围剿下,红军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被迫突围长征的时间是  B.1934年10月  

13、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佳作是(C)C、《洛神赋》

16、瑞安的孙依言、孙诒让父子建造的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是(C)C、玉海楼

1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A)的词句。

A.岳飞

三、案例分析

   1、《自然之道》讲的是一群游人在大海边去游玩。

   教学中,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那只侦察幼龟也有可能被嘲鹰叼走,巢中的幼龟们一样会得到错误信息而倾巢而出,那样它们的损失会比文中这种情况更大。

怎么能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问题: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

   第一、没有人类干预,被调走仅仅是可能,从概率来讲,是百分之五十;而有了人类干预,坏的结果则是百分之百!

   第二、他作为一个导游,他应该知道不干预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形。

但是他说了,甚至说的绝对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在强调人类干预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作者这里引用这句话,,目的不是探讨一个话语对错的问题,而是用这样“绝对”说法,来强调:

我们人类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干预自然的正常规律。

   

   2、【在《詹天佑》这篇课文中,第三段,作者介绍了修筑这条铁路的困难,写了帝国主义者的态度,其实,这是对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的一种补充,同时,也强调这条铁路修筑非常困难。

为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埋下了伏笔。

课文写道——

 读到这段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来:

“老师,这句话有逻辑问题。

各国,难道不包括中国吗?

   问题: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

肯定学生的看法。

这句话在逻辑上的确存在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这样写表现出了帝国主义者的什么态度?

第一,中国没有著名的工程师,是对上文“能在南口以北修筑忒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一句做了一个解释,第二,他们根本就没有把中国这个国家当个主权国家看,这样看似矛盾的、不合逻辑的表述则表达出了外国人的狂妄、对中国的态度的轻蔑——不单单是话语内容表现了帝国主义媒体的对中国人的轻蔑,连语气都是轻蔑的——“至于中国人”中的“至于”是个连词,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的语气。

而作者,是通过这样的言语方式,入骨地表现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对中国这个国家主权的轻蔑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工程的艰难。

   

   3、有位老师指教《卜算子咏梅》一课。

他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石灰吟》,然后问学生:

你觉得我们背诵的古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很押韵、字数一样多。

然后,老师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词二首咏梅》,我们来研究一下:

词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请大家读这两首词,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课后与他交谈时,他提到:

我这也是在创设情境。

    问题:

这位老师谈到的“创设情境”与过去我们谈到的“创设情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案要点:

相同的地方,都是情境。

创设情境,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动机背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实际需求——将其注意力印象一种特定的学习对象,并对之产生适度强烈的学习倾向。

   不同的地方:

过去我们谈到的创设情境往往是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入手的。

而这位老师是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入手创设情境的。

   

   4、教师教学一年级《荷叶圆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停机坪”,教学中,两位老师分别这样处理:

   案例一:

   学生读完小蜻蜓的话,老师:

“停机坪是什么意思?

”学生:

“停机坪就是飞机停靠的地方”。

老师:

“好啊,这里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坪,绿色的停机坪。

大家再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书。

   案例二:

学生读完这句话,老师问:

“停机坪是什么意思?

”学生:

“停机坪就是飞机停靠的地方”。

老师:

“蜻蜓为什么把这里说成是‘我的停机坪’?

”学生:

……老师:

“你们看看,蜻蜓飞起来,身体的样子……”学生:

“老师,我知道了,蜻蜓的身体就像直升飞机。

”老师:

“如果别的昆虫,比如小蝴蝶落在上面,叫停机坪吗?

”学生:

“不行,因为它的身体不像飞机。

课文里,蜻蜓说的是‘我的停机坪’,我像飞机,所以,这里才叫停机坪。

如果是别的小昆虫,就得起另外的名字。

”……

   问题:

请你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教学要求,来分析一下两位老师的教学效益。

   答案要点:

第二位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了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了这是打比方,打比方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找出准确的联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到了语言的准确性特点,从而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新课程出现了“三维目标”这样的提法,其中一条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谈到这条目标,有老师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就是我们过去谈到的“思想道德、文本的情感思想、社会价值观”,说白了,就是“文以载道”的“道”。

而有的老师则认为这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单单是传统教学中的“道”,还应包括对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认识。

    问题:

两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

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

第一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而第二种,注重了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认识的体验的培养。

按照这样的观点,教师教学才更注意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去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人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最佳动机“认知内驱力”。

   

   6、一位教师在教学《采蒲台的苇》(一课的时候,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一次搜集、了解白洋淀的风情、历史、地理资料、阅读孙犁的《荷花淀记事》主题活动,然后用了一个课时,来分类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关于白洋淀的信息。

2、教学《采蒲台的苇》。

3、结合了解白洋淀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小组确立主题,办一张关于“我所了解的白洋淀”的手抄报。

   问题:

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下这位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有怎样的益处。

   答案要点:

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有机结合;将语文课堂学习与感兴趣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作了经验铺垫,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没有经验,先做好经验铺垫;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学、用结合,主题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盒学语文、用语文的环境。

   

   7、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上,蒋军晶老师讲了《月光曲》。

开课的时候,老师先安排了“听写词语”:

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随着听写,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了传说、谱写、清幽在文本中的意思。

然后提出要求:

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

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这个传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

    问题:

蒋军晶老师开始的听写词语欲说内容是什么关系?

两次要求学生说这个故事,在落实这语文课程的什么目标?

    答案要点:

蒋老师的课,关注了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听写词语并讲解器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将学习生字词与回忆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内容相结合,听写词语为整体把握内容做了铺垫;后面两次“说这个传说”,是在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故事,第二次比第一次简练,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概括训练,这是在引导学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

8、某位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故事积累开展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期初老师告诉学生: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班要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值日推荐”时,有小组成员背不出,可以请他人代替。

但是,要给小组扣除半分。

当然,若在这一周内能够完成推荐任务,半分还可以补回来。

活动活动过程中,老师还相机召开“古诗词诵读经验交流会”

学期中,老师开始布置新任务。

学期末,出版专辑。

同学们忙着设计封皮、目录,写前言,编辑手记。

    问题:

请你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分析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好处。

    答案要点:

第一,“小组值日推荐”,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绩评价的作用,调动了小组内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小组内每个成员都为小组评优而发挥作用;第二,“推荐”、“出书”以“自我成就”活动的方式,调动了每一位同学搜集、背诵古诗的积极性,背诵不再是枯燥而是愉快的事情、要做的事情;第三,关注了课程的综合性——将计算机的学习使用成为了完成活动任务的工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语文的积累、读写、计算机使用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整体高效提升。

   9、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王玲湘老师执教《搭石》,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

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

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2:

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然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分析“伏”,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出示“伏“字字理结构图,讲述:

    问题:

请你梳理一下这个句子的教学思路,分析一下“王老师阅读课堂上,字词教学是怎样与文本的主旨体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要点思路:

伏——理所当然——纯厚的民风——风景。

   在伏字的汉字演化中渗透崇敬长者这样的文化含蕴,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内容来体会这里的人们在“伏”时敬重长者,从“理所当然”来体会敬老爱幼已经成为时尚,进而很自然的理解到了这里的“风景”不单单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围绕搭石而让人们感受到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民风之美”。

   王老师该“教”还是要教,但是,她的教不是“灌”而是为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奠定基础,为学生推理找到前提,为学生想象找到方向,为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提供动力。

   

   10、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重要能力。

下面是对《这条小鱼在乎》一文的两种概括:

   

(1)文章以一个男人的独特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爱心的小男孩,因不忍心看到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在浅水洼里挣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小鱼的故事。

   

(2)“一个小男孩,看到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边挣扎的小鱼,不停地去捡,一条又一条地扔回海里去。

    问题:

你认为这两种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结果中,那一种更好一些?

为什么?

    答案要点:

概括,不是评价,而是尽量客观的对文章所介绍的事物、人物、事件、现象的是要特征的提炼和抽取,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概括与抽象不同,概括是对事物客观属性的主要特征的提炼和抽取;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提炼和抽取。

  

11、冀教版五年级教材编入了《有个孩子叫咪咪桥》。

  教学中,矛盾也出来了:

是教育孩子们从小有爱心、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被小女孩的纯真无邪的童爱所感动;还是让孩子们发现自己家长的问题,回去以后告诉父母要多给孩子们理解、善于与子女沟通?

    问题:

你怎样看待“多元理解”带来的矛盾?

如果是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

第一,作为教者,首先要把握文章本身传递出来的主要信息。

虽然文章可能给人丰富的、多样的启示,但是作为作者,它主要要表达的是应该是“一个”主旨——围绕一个意思写、中心要突出,这是文章写作的基本要领,其他的内容都是为表达这个主旨服务的。

   阅读也好、教学也好,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作者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

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分歧,解决学生对主旨认识出现分歧的基本方法是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主要方式是看作者写出来的语言文字。

看他用了大量笔墨写了什么事件、什么人物、什么事物。

用了较多笔墨来写的对象,往往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

《有个孩子叫咪咪桥》,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女儿对布娃娃像作者爱女儿一样的爱,而少量地写了自己对孩子的理解。

   第二,从编者的角度来思考,编者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到底是为了教育家长还是为了教育孩子?

作为读者对象而言,显然编者的意图还是侧重

   第三、教学不慎带来的后果处理:

引导家长和孩子来一起研究:

这篇文章的妈妈为什么会“理解”孩子?

是不是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解”?

这是应该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再读文本来解决的问题。

   

   12、《语文课程标准》从中段开始的口语交际要求中提出“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要求。

倾听又是一种态度。

“倾”和“听”最早有联系地出现在一起是《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倾听”最早作为一个词语出现在《核工记》“户内一僧,侧耳倾听”。

    问题:

请你结合上面的陈述,来谈一谈:

“倾听”对外部姿态和内心的要求,并说出理由。

    答案要点:

追溯“倾”字的起源,其实就是一个人身子歪斜(形声字),在《现代汉语词词典》中,“倾”被解释为“歪、斜;用尽”等;从“倾”这个词的解释,到早起出现的“倾听”的语言环境,都有“耳朵侧过来听”的意思,身子为什么要侧过来?

表示关注,表示态度认真,表示对对方的言语的重视,表示与对方很亲近。

在听的过程中,听清楚对方说了什么,抓住要点,同时做出判断:

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是否需要补充、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做出补充、纠正、发表不同意见的准备。

   

   13、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妙,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夫。

下面是五年级课文《松坊溪的冬天》中的两段话:

   问题:

(1)前面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