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410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docx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第六章与残疾人交往礼仪

李柠、杨金波、林达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残奥会更加突出人文理念。

尤其是服务赛会志愿者,通过学习,提升礼仪水准,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文明素养,让来自不同国度残疾人和来宾,在各种场合下都可以感受到得体、礼貌关注和发自内心尊重,从而展现我们泱泱大国魅力与风范,也是对“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最好诠释。

第一节与残疾人交往基本礼仪

目前列入残奥会比赛项目残疾人有两大类,即视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含脑瘫),但前来观看比赛残疾人却不仅限于这两大类。

因此,残奥会志愿者应该学会为各类残疾人进行服务并与之交往。

礼仪最基本原则是:

平等、尊重、真诚。

这也是助残意识基础。

尊重是内在对人性敬意,是一种情意;外在表现为得体礼仪。

内在、诚挚、自然真情流露是更为重要。

不要用“正常人”一词称呼非残疾人,一般使用“健全人“一词与残疾人相对应。

对残疾人最大尊重,就像对待健全人一样真诚、自然地与其交往。

服务残疾人,沟通是非常重要环节,要做到:

征求意向,了解需求和尊重文化。

征求意愿本身就是一种尊重,真诚态度可以了解真实需求,在尊重文化基础上,做出恰如其分反应并且提供帮助或者支持。

服务各类残疾人步骤应当是:

一看、二问、三听、四助。

体现在礼仪方面包括:

倾听要求,征得意见,适度服务,语言尊重。

一、志愿者与视力残疾人交往礼仪

与视力残疾人交往时,语言要有礼貌,动态行为要适当缓慢。

(一)与视力残疾人交谈

在距离视力残疾人一两米远时,首先应有一个声音提示,让其知道你在附近,然后再进行交谈和帮助,语调应诚恳而平和。

见到视力残疾人,切勿大声疾呼或突然向其握手和拥抱,以免使其受到惊吓。

如果是和多位视力残疾人在一起,要告诉大家你是谁。

注意与一位视力残疾人交谈时,要使对方明确谈话指向,表明自己和正在与谁说话。

当要离开时,须告知与你说话视力残疾人。

与多位视力残疾人相遇时,不仅要与相识朋友打招呼,与不相识朋友也要主动打招呼,离开时向所有视力残疾人打招呼。

(二)与视力残疾人握手

在握手前应首先进行语言提示;视力残疾人伸出手,应主动相迎;当两位视力残疾人需要握手时,志愿者要及时引导他们手接触。

(三)为视力残疾人引路

不经过询问不要去尝试为视力残疾人士引路。

引路时,要让对方扶握住你胳膊肘部,引领他自己行走。

要注意视力残疾人习惯,首先要询问他/她习惯扶握左边还是右边;其次,为视力残疾人引路时,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把明眼人能看到一切都尽量多地讲给他听。

切记不可以随意拿走视力残疾人盲杖,或者牵引盲杖为其带路。

引导视力残疾人出行时,不可随意把盲杖拿在志愿者自己手里而试图搀扶视力残疾人前行,这样做可能令视力残疾人心生胆怯或感到不舒服。

志愿者引领视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有避险意识,如在赛场上有地毯卷边处、地上有电缆或者电线、以及小小凸起物等,要提醒注意,防止绊倒。

为视力残疾人开门要完全打开,半开门、弹簧门很容易碰伤视力残疾人。

一些视力残疾人眼睛需要特别防护,要避免磕碰他们头部。

视力残疾人过安检要有人引导,或者工作人员给予协助,多用语言提示。

(四)引领视力残疾人入座

注意避免使用“你坐这儿、坐那儿”这类语言,因视力残疾人看不见,对方向、位置难以把握;引领他们就坐时要明确地告知他们:

请坐在你左边或右边、前面或后面位子等等,要给他们一个十分明确指示。

如果给视力残疾人让座,要把他手轻轻放在座椅靠背或扶手上,让他能够确定座椅位置。

(五)引领视力残疾人参加会议和社交活动

凡是有视力残疾人在场,出于礼貌和对他们尊重,要请在场主要人员/领导做个简单自我介绍,使视力残疾人可依据声音来“认识”现场人员。

要尽最大可能将现场情况和面对主要人员进行描述和介绍。

有视力残疾人在场,明眼人不要窃窃私语或用手势交流,应当大方告诉视力残疾人,或者离开到另外场地交谈。

遇见导盲犬,在没有得到主人允许时,不要抚摸或分散服务犬(导盲犬)注意力,更不要随意喂食。

视力残疾人随身行李和物品不习惯离身,一般由自己携带,除非他提出需要帮助,志愿者不要坚持为其提行李。

(六)与视力残疾人进餐

请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先帮他们触摸到自己碗、筷、杯、盘在什么位置;

2.为了便于视力残疾人就餐,要根据他需要准备餐具,例如准备一个碗和勺,这样,饭菜不会杵到桌子上;

3.询问时,要问视力残疾人有什么忌口或者不吃什么,先帮他夹一两种菜、菜量少一些,看他们吃完后,再换另一种,各种菜尽量不要搅在一起,影响口感;

4.为外国运动员介绍菜肴,只需告诉对方菜品中蔬菜、肉类等名称以及调料名称,不要将中国菜名直接翻译给对方(如“夫妻肺片”“佛跳墙”,等等),免得产生误解。

5.为视力残疾人布餐还可采用形象化布菜法,将餐桌上盘子视为一个钟表,告诉他各种菜所摆放位置,如:

色拉在12点钟位置上,烤鸡在6点钟位置上,面包在9点钟位置上等等。

这样,视力残疾人只要触摸到盘子位置,便很容易地取到各式菜肴。

6.视力残疾人需要与人敬酒碰杯时,志愿者应及时给予帮助。

7.吃鸡鱼等带骨食物时,要提醒他们注意,避免扎嘴。

8.视力残疾人就餐时,志愿者要站在稍远处,不要让视力残疾人感到有人在旁观餐,令他们不舒服。

(七)对低视力残疾人提供及时帮助

低视力残疾人虽然有一些残存视力,但在光线昏暗环境中,他们看不清楼梯高度、地面水、洗手间标识、商店价格标签、玻璃门等等,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志愿者应给予及时帮助。

二、志愿者与听力言语残疾人交往礼仪

与听力言语残疾人交往时,要主动为对方解释或者翻译周围发生事情,并坦然面对听力言语残疾人眼神。

频繁地窃窃私语或者转身相背,都会引起听力言语残疾人费解。

(一)与听力言语残疾人交谈

应微笑地提前打招呼,多注视他眼神和手势,如看不懂他们手语,可进行笔谈,用语要直截了当,避免用悔涩、幽默或说反话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免得引起误解。

在任何时候,诚恳都是与听力言语残疾人沟通根本。

(二)与听力言语残疾人短信交流

在当今信息时代,听力言语残疾人也在广泛地使用手机短信进行社交联络,我们给听力言语残疾人发短信时,要注意语言言简意赅和文明礼貌用语。

(三)与听力言语残疾人手语交流

学习手语,方便与聋人朋友交流,但是请注意手语准确性和表情配合,比如“等一等”和“活该”手语,打得不准确就容易造成误解;这两个词手语所配合表情是大不一样,要表达“等一等”时一般面带微笑,而表达“活该”手语,肯定是生气、愤怒表情。

(四)与听力言语残疾人参加社交活动

如有听力言语残疾人在场,请以信任、友好心态和表情面对他们,对于他们特殊困难要给予及时帮助。

三、志愿者与肢体残疾人交往礼仪

为肢体残疾人提供服务,要充分尊重对方,过分热情或者过分冷漠都是不礼貌行为。

(一)接纳肢体残疾人

一些重度肢体残疾人,如严重脑瘫残疾人,他们行动或表情不协调,面对这样服务对象,首先要接纳他们,这是一个首要问题。

我们要用他们拼搏精神激励自己,用善待生命意识,欣赏他们顽强,这样才能够理解他们,进而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并热情周到为他们服务。

(二)与肢体残疾人交谈

与坐轮椅残疾人交谈,时间超过一分钟,志愿者最好采用蹲姿与其谈话,此时双方目光在同一水平线上;

不要倚靠肢体障碍人士轮椅或者其他辅助设备;不要拍轮椅使用者头或者肩,用居高临下方式向他表示友好;这些细节都体现彼此之间尊重。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尊重。

给肢体残疾人打电话,电话铃声要多响几声,便于对方接听。

(三)与肢体残疾人同行

架双拐残疾人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一般不必搀扶,别人搀扶反而会失去平衡,有“帮倒忙”尴尬。

与架拐杖朋友同行、上楼梯或乘电梯,最好走在他们前面,不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如果为了方便照顾他们,也可在征求他们意见之后,陪伴在适合位置。

征得同意后,可尽量协助肢体残疾人提随身和大件行李。

未征得同意,不要随便造访肢体残疾人住处。

(四)与肢体残疾人就餐

1.帮助失去双臂残疾人就餐时只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餐具,忌讳直接喂他们吃东西。

2.帮助坐轮椅或架拐杖残疾人用自助餐,询问对方需求,按照对方要求协助取食品。

四、志愿者对残疾人不要提供“过度”帮助

残疾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大多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独特生活方式,并且可以自行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规事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志愿者帮助,更多意义是体现志愿者善意和辅助支持。

所以这样关心和帮助,需要事先征得残疾人本人同意和配合,请他们提出具体辅助方式,当残疾人确实不需要他人帮助时,就不要勉强,切不可“强行”出手帮助。

对人“过度”关注、不断嘘寒问暖,会挫伤人自尊心。

比如,坐在轮椅上运动员出行或者训练时,会用自己特殊方式去拣球、拣标枪等,志愿者或赛场工作人员如果看到他们费力举动,热情地前去帮忙,结果反而可能遭到拒绝。

面对这种状况,请充分理解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残疾运动员,他们不仅仅要展现自己在运动竞技上不同凡响、还要展示其他方面能力,希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扬。

残疾朋友若不希望别人帮助,也请明确表达出来,这并不失礼。

残奥会是一项国际赛事,我们应有更强国际意识,即残疾人是主流社会一部分,不要过分强调残疾特殊性。

在助残意识上,要把握好一个“度”,通过助残这一行为,体现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理念深刻内涵。

扶残助残是一件高尚事情,但不是只有热情和意愿就可以轻易完成。

志愿者不但要学会扶残助残基本技能和技巧,还要让自己所提供服务,被残疾人乐意地接受和认可,让自己在提供服务同时受到残疾人欢迎和尊重。

其中关键点,是掌握平等、尊重、真诚,律己敬人礼仪原则。

第二节残奥会赛场礼仪

对残疾人运动员最大尊重,莫过于在赛场上为其加油、呐喊、助威了,这也体现了东道主国人民对参赛国尊重。

可是残奥会一些比赛项目毕竟不同于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残奥会和残疾人运动有着特殊竞赛理念和竞赛规则。

如何欣赏一场残疾运动员之间体育比赛,应该如何恰当地为双方加油助威呢?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赛场礼仪知识。

一、尊重国旗

(一)升旗时所有在场人员都要肃立、端正

在体育比赛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开始后,赛场内全体人员都要起立,戴帽子要摘下帽子。

这里特别强调是所有人,包括运动员、观众、主席台上贵宾、赛场内工作人员。

在升国旗这一刻,所有人都要起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在场内各处忙碌工作人员也不能无视即将开始升旗仪式,应立即停下手中工作,在原地站立,身体转向旗杆方向,等待升旗。

这个时候还在场内走来走去,或者还在旁若无人地继续做自己事都是不当行为。

坐在轮椅上运动员和观众,虽无法站立,但也同样要对国旗表示由衷尊敬,身体不要晃动、应恭敬地行注目礼。

(二)升旗仪式时要保持安静,行注目礼时神态要庄严

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隆重仪式,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在场人员要行注目礼,仰视国旗冉冉升起。

行注目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眼神,眼睛要始终望着国旗,目光随着国旗升起,持续到升旗仪式完毕。

国际比赛赛场上有来自不同国家运动员,看台上也会有来自不同国家观众,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应该胸怀宽广、互相尊重。

在国际比赛颁奖仪式上,将升起获得前三名代表团国旗,作为观众,在赛场上升其他国家国旗时,要给予应有尊重。

这是群体文明素质体现。

在升旗仪式整个过程中,整个赛场应保持安静,体现仪式严肃性和庄严感。

所有人都应在原地肃立不动,不应有人来回走动,更不能东张西望、嬉闹谈笑,也不能嘴里嚼着口香糖,这都是对国旗一种极大不恭敬。

二、尊重各国运动员

(一)真诚祝贺获胜运动员

无论是哪个国家运动员获胜,观众均应鼓掌致意,体现尊重。

赛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本国运动员意外丢金和他国运动员意外夺冠、我国运动队发挥失常和外国队超水平发挥,形成了一种反差。

作为观众,我们应从心底理解这样情形,表现得更大度一些,给予他国运动员应有尊重与祝贺,这是一个文明观众应该具有素质之一。

(二)尊重、理解失利运动员

任何比赛,拿奖牌运动员只占10%,志愿者面对失利运动员痛哭不止、发脾气等情绪宣泄,要学会适度安慰、鼓励,也要体现对运动员尊重。

另外,有些运动员会将失利后糟糕情绪,借故发泄到志愿者身上,志愿者应能理解他们,善于化解自己消极情绪,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三、各类赛事应遵循基本礼仪规则

(一)观赛基本礼仪

任何比赛,观众都是赛场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观众,比赛也就失去了意义。

观众看比赛实际上是两个层面活动:

一是欣赏,欣赏运动员优美技术动作,欣赏运动员之间浑然天成战术配合;另一就是参与,观众在看台上适时、适当摇旗呐喊、助威加油,场上场下融为一体。

赛场上,观众与运动员互动是十分重要,良性互动能够激发运动员振奋精神,更好地投入比赛。

然而这种互动对于不同运动项目是有所不同。

一种是有节制互动,比如网球、高尔夫球、马术等项目,需要相对安静比赛环境,观众就应该比较节制,根据比赛规则恰到好处地给予掌声。

还有一种是比较热烈互动,比如足球、手球、篮球等项目,拉拉队可以尽情地“折腾”,不论是喊声震天,还是全场制造人浪,都不为过。

总之,体育比赛项目有自己规则和特点,观众应该根据具体项目来文明欣赏和参与比赛。

(二)视力残疾人参与比赛项目

2008年北京残奥会将举办20个比赛项目,其中视力残疾人参加项目有:

5人制足球、盲人门球、马术、帆船、盲人柔道、自行车、游泳、田径、赛艇,等等。

多数视力残疾人参与运动项目,最重要观赛礼仪是保持赛场安静,在适当时候为运动员鼓掌助威。

比如在视力残疾人参加足球比赛中,球员要依靠球滚动发出声音来辨别方位,观众必须保持安静,只有在进球或半场结束时才能鼓掌欢呼。

我国著名视力残疾运动员李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获得两项跳远金牌,在2006年世锦赛上又获得跳远金牌。

视力残疾运动员引导方式有用电子发声器或哨子,但金帆和李端这对师徒,坚持用喊声和掌声相互交流,他们坚信彼此信任胜过任何器材,媒体称他们师徒是赛场上“完美双人舞”,李端说“给我掌声,我就能得金牌”,可见适时和适度掌声对运动员鼓励有多么重要!

(三)球类比赛

7人制足球、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这样大球比赛,属于对抗性较强运动,场上会有拉拉队,球迷也可以大声叫喊、欢呼。

硬地滚球运动是由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参加竞技项目。

它是充分展示残疾运动员聪明智慧一项运动。

在观看比赛时,为了使参赛者专心投掷,场内应保持安静。

另外,由于参赛者四肢具有严重运动能力障碍,所以在投球时准备时间较长,观众要有耐心,在每次投出好球后,可以尽情鼓励运动员。

(四)轮椅击剑

观看击剑比赛要保持安静。

击剑运动员在赛场上英姿勃发、斗志昂扬,身影潇洒敏捷,动作灵活犀利,具有非常强观赏性。

为了能使运动员们集中注意力发挥出最好状态和最高水平,避免无谓身体伤害,观众们在击剑赛场欣赏击剑比赛时,尤其需要注意一点:

保持安静。

在主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时,赛场就必须安静下来,不要走动、说话,否则主裁判有权暂停比赛,环视赛场以强调赛场秩序。

当运动员有出色表现,做出了精彩技击或躲闪时,应在主裁判喊“停”后再喝彩欢呼。

无论裁判器是否亮灯,只有主裁判喊“停”,本轮交锋才告结束。

(五)乒乓球

随着乒乓球比赛中11分记分制、改用40毫米大球以及无遮拦发球等新规则出台,乒乓球比赛就变得更加激烈和精彩。

一些运动员表示,同胞加油欢呼声让他们感到了兴奋,但加油方式和时间不恰当时,却会影响注意力。

因为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理和精神必须做到高度集中,特别是在接发球时候更需要安静环境,在全神贯注判断对手来球同时还要考虑回球路线,不夸张地说,一个球胜负就在零点几秒之间。

为了给运动员们创造适宜比赛环境,也为了让大家观赏到精彩比赛,请观众们在观看乒乓球比赛时注意以下几点:

1.拍照不用闪光灯。

闪光灯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接发球,因为闪光灯对眼睛刺激非常大,运动员会很难判断来球方向和角度,这对比赛影响是致命。

对患白化病运动员拍照时更不能用闪光灯,否则会对其眼睛造成伤害。

2.手机调为振动。

乒乓球比赛中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环境,如果铃声突兀地响起,对运动员也有着不小影响。

所以,观众在入场后最好能自觉把手机调为振动,这样既不耽误自己事情,对运动员也是一种尊重。

3.加油助威也有讲究。

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心理和精神必须做到高度集中,接发球时候运动员必须全神贯注。

对一些戴假肢、站立参赛运动员,他们较之坐轮椅运动员来说站立稳定性稍差,此时,观众不合时宜呐喊反而会影响到参赛运动员心情和注意力。

在看乒乓球比赛,加油助威方式上,要“含蓄”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

(六)轮椅网球

看网球比赛不需要人浪,不需要加油,安静地观赛恐怕是它特别之处。

观看网球要注意“十戒”:

1.携带易拉罐、玻璃瓶入场。

2.比赛开始后不尽快入场,并随意停留在过道或坐在栏杆上看球。

3.比赛时随意入场走动——此乃大忌。

(只有在球员换边时才可入场,即在3、5、7等单数局或一盘结束后,观众才能在引导员帮助下尽快入座。

4.比赛过程中,吃东西或者大声喧哗,手机乱响。

5.比赛时随意叫好。

更忌摇旗呐喊(只有在一分确实结束时,方可开始加油叫好)。

6.随意展开横幅。

7.比赛中向裁判询问比分,或当众质疑判罚以及当面向球员叫好等。

8.捡到球员打飞球后,直接将球扔进场内(应当在每一分结束后,方可将球扔入场内,否则会有干扰比赛嫌疑)。

9.使用闪光灯拍照。

10.带婴儿去观看比赛。

四、残奥会颁奖礼仪

(一)为残疾运动员颁奖应注意礼节

1.志愿者或服务人员引领视力残疾运动员走向领奖台时,要注意被服务视力残疾人习惯,走近领奖台时协助他们触摸领奖台高度和周边状况,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后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特别要告诉他们国旗和主席台方位。

2.颁奖嘉宾走近视力残疾运动员时首先要向他/她表示祝贺,再拉拉他手,使他能判断出颁奖嘉宾所站位置和身高等细节,便于运动员接受奖牌和鲜花。

3.领导人接见运动员时,志愿者或服务人员要向视力残疾运动员介绍领导人,必要时要协助视力残疾运动员与领导握手。

4.颁奖嘉宾向无手臂运动员颁奖时,可拥抱祝贺,颁发奖牌后,向这类运动员献花可使用花环、直接将花环配带在他们身上以示尊重与祝贺。

5.轮椅篮球运动员会自己摇轮椅上台领奖,他们接受了奖牌、手持鲜花和吉祥物后有可能影响他们自己摇轮椅走下领奖台,志愿者服务时应考虑这一细节,适当帮助。

6.颁奖组织工作还应考虑通向领奖台坡道、领奖台高度等细节是否符合不同类别残疾人运动员特殊需求,以使他们能在无障碍、安全环境中参与颁奖活动。

(二)在颁奖仪式上残疾运动员应注意礼节

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包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都规定要为荣获冠军和金牌运动员举行奏国歌和升国旗仪式,它表示该运动员在赛场上所取得胜利是国际公认,也是国家胜利。

奏国歌和升国旗,是严肃、庄重和振奋人心褒奖,能激发全体在场观众强烈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鼓舞人民在各自工作领域里奋发向上,为祖国取得更大成绩而努力奋斗。

1.每一位残疾运动员登上领奖台领奖,均是其一生庄严、隆重精神荣誉,因此,不仅要自始至终体现出赛场上英姿,而且也在各种场合现出本身文明、礼貌、谦虚和大度风貌。

2.残疾运动员登上领奖台时应衣冠整齐、步履轻松、举止大方。

同时,要热情地向全场观众致谢。

3.当大会开始授奖时,残疾运动员应用双手接过奖杯或锦旗,随后主动向授奖人鞠躬、握手,甚至拥抱以表示诚挚谢意。

然后,可将奖杯或锦旗高高举起向四周观众展示,以共同分享胜利喜悦,若领奖时是集体登上领奖台,则领奖队长或代表可主动将奖杯转递给其他队员,让全队一起来分享这一时刻欢乐和喜悦。

4.当残疾运动员领到奖时,还可向左右两侧其他获奖运动员握手致意,以表祝贺。

有时,还可到话筒前热情、简短地说几句表示庆贺或谦恭话,来融洽全场气氛。

(三)在颁奖仪式上观众应注意礼节

运动比赛结束时举行颁奖仪式,是整个比赛组成部分,是观众同残疾人运动员一起分享胜利喜悦时刻。

观众除了应热情友好地向残疾人运动员表示祝贺外,在颁奖仪式上还应注意以下礼节:

1.颁奖时,观众不要在看台上随意走动;

2.颁奖尚在进行,不要中途退场;

3.自己没有“看好”队员得奖时,也应热情祝贺,决不可喝倒彩和乱起哄;

4.当颁奖仪式全部结束时,最好能在残疾运动员退场后,观众再退场,以表示应有礼貌。

如果说体育比赛是人类挑战自我、追求超越、并对整个人类进步精神形成象征性示范作用,那么,残疾人竞赛项目可以更好地实现这样一个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残奥会运动员更值得我们去尊敬。

学会去看懂一场比赛,学会去欣赏一场比赛,学会去融入一场比赛,学会从比赛中感悟一些东西,很可能会对我们一生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