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3875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docx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合并版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碎了B.

柴梗被折断

C.

干冰升华D.

镁带燃烧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可燃冰D.冰水混合物

3.缺锌的人睡觉时会磨牙,这里的“锌”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离子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B.金刚石C.过氧化氢D.硫酸铜

5.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B.纯净的冰块C.氯化钾D.植物油

6.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B.

取药C.

称量D.

过滤

7.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pH:

0.8-1.5)B.血液(pH:

7.35-7.45)

C.胆汁(pH:

6.8-7.4)D.唾液(pH:

6.6-7.1)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的挥发性B.活性炭的吸附性

C.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D.溶液的导电性

9.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原因是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D.宇宙航天需要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10.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将燃着的蜡烛浸入水中熄灭--隔氧又降温

11.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干冰CO2B.硫酸铜胆矾CuSO4

C.汞水银HgD.氢氧化钠烧碱NaOH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向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13.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B.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C.煮沸、蒸馏的方法都能将硬水软化D.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14.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C.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5.某纯净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则X的化学式是

A.C2H2B.CH3OHC.CH4D.C2H4

16.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NaCl和MgSO4的溶解度仅在t1℃时才相等

B.t2℃时,MgSO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t2℃时,升温或降温都可将MgSO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蒸发少量水一定可使NaC1晶体从不饱和溶液中析出

1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A.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18.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活性炭净水过程是物理变化

C.在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蒸馏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9.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欲除去K2SO4中混有的少量(NH4)2SO4:

取样品,滴加适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

C.为除去炭粉中的CuO,可将其在空气中灼烧

D.用稀H2SO4可鉴别NaCl、NaOH、K2CO3、BaCl2四种白色固体

20.下列实验操作所产生的现象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给水通直流电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D.向铁粉中滴入稀盐酸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近年来雾霾天气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治环境污染迫在眉睫.下列做法无助于改善雾霾的是

A.积极推行油品升级B.建筑工地定时洒水降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2.下列方法中能除去溶液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是(   )

A.蒸馏B.加热C.过滤D.吸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23.在H、O、C、Na、Cl、Ca六种元素中,选择元素组成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3)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4.已知几种离子或原子的结构、带电情况及其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粒子结构示意图

粒子类型

阴离子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阳离子

粒子所带电荷种类和数目

2个单位负电荷

1个单位负电荷

不显电性

1个单位正电荷

2个单位正电荷

化合价

-2

-1

0

+1

+2

此表可反映出一些规律,如:

“阴离子的电子总数大于质子数”

你还能总结出: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25.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6.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甲、乙、丙均为氧化物,丁为红色固体单质,乙为一种有毒气体。

乙——丙

(1)试推断丁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戊可能是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2)甲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写出乙物质和丙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27.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请写出能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发生装置选A,收集装置选C,则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28.如图是何军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分析实验:

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帮助何军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______

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二

______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外面的仍燃烧

______

实验三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很久才燃烧

______

29.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课上,同学们制得了“白色的盐”,小刚很高兴,并大声地说:

“我制得了纯净的NaCl。

”老师否定了他的说法,并解释说:

“同学们制得的白色的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

”于是,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

(填离子称号)

(5)小刚向滤液乙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就进行蒸发操作。

丽丽马上制止,并设计实验,探究蒸发皿内溶液中除了NaCl以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

于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该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Cl和Na2CO3。

如果用该溶液蒸发结晶,则得不到更纯的NaCl。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选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提示:

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祺祺:

向试管I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雯雯:

分别完成试管II和I中的两个实验后,接着进行如下探究,请分析后作答:

(1)雯雯经过分析推断,试管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祺祺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祺祺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则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

31.提出问题:

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

称取12.0g蛋壳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______;

(2)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空气一会儿;

(3)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直到______为止(填实验现象);

(4)再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5)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6)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C中沉淀质量(g)

19.68

19.75

19.67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上述数据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

(填“能”或“不能”)

(2)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

(4)请利用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是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碎了B.

柴梗被折断

C.

干冰升华D.

镁带燃烧

【答案】D

【解析】

玻璃碎了;柴梗被折断;干冰升华这三个变化中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考点】物质的变化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可燃冰D.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A、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3.缺锌的人睡觉时会磨牙,这里的“锌”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离子

【答案】A

【解析】

缺锌的人睡觉时会磨牙,这里的“锌”是指元素,故选A。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B.金刚石C.过氧化氢D.硫酸铜

【答案】D

【解析】

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5.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B.纯净的冰块C.氯化钾D.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A、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会沉积在底部,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冰块是水的固态,与水混合后,只有水分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B.

取药C.

称量D.

过滤

【答案】D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A正确;

B、取用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先平放,将药品慢慢的送人试管中底部,在将试管直立,故正确;

C、称量固体药品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故正确;

D、该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故错误。

故选D。

7.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pH:

0.8-1.5)B.血液(pH:

7.35-7.45)

C.胆汁(pH:

6.8-7.4)D.唾液(pH:

6.6-7.1)

【答案】A

【解析】

A、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

B、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C、胆汁的pH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唾液的pH为6.6-7.1,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点评】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的挥发性B.活性炭的吸附性

C.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D.溶液的导电性

【答案】C

【解析】

A、浓盐酸的挥发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原因是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D.宇宙航天需要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答案】A

【解析】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选项错误;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正确;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原因是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选项正确;D.宇宙航天需要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选项正确,故选A。

【点评】热胀冷缩是温度或热量引起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造成的,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无关。

10.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将燃着的蜡烛浸入水中熄灭--隔氧又降温

【答案】B

【解析】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A正确;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是利用水汽化吸热,将温度降至着火点燃以下,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能降低,故B错误。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是利用清除和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将燃着的蜡烛浸入水中,既能隔绝氧气,又能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11.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干冰CO2B.硫酸铜胆矾CuSO4

C.汞水银HgD.氢氧化钠烧碱NaOH

【答案】B

【解析】

B中硫酸铜不是胆矾,胆矾是一种硫酸铜的水合物。

故选B.

【考点】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向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答案】B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A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在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C正确;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向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13.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B.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C.煮沸、蒸馏的方法都能将硬水软化D.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A、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熟石灰价格便宜,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A正确;B、室内起火马上不应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应先拉电闸,故B错误;C、煮沸、蒸馏的方法都能将硬水软化,煮沸是软化水常用方法,蒸馏是净化水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故C正确;D、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故D正确。

14.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C.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C

【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中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的质量很小,故B错误;

C、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8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某纯净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则X的化学式是

A.C2H2B.CH3OHC.CH4D.C2H4

【答案】C

【解析】

 

可知,反应前4个氧原子,反应后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反应前还差了1个C和4个H,X的化学式是CH4。

故选C。

16.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NaCl和MgSO4的溶解度仅在t1℃时才相等

B.t2℃时,MgSO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t2℃时,升温或降温都可将MgSO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蒸发少量水一定可使NaC1晶体从不饱和溶液中析出

【答案】C

【解析】

A、t1℃和t3℃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法比较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因此升温或降温都可将MgSO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t3℃时,蒸发少量水不一定可使NaC1晶体从不饱和溶液中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A.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答案】B

【解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A、2O——“2”表示两个氧原子,故A不正确;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故B正确;

C、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不正确;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18.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活性炭净水过程是物理变化

C.在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蒸馏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的实验说明: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活性炭净水过程中只是将水与水中的色素与异味分离,没有新物质生在,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在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蒸馏水,故C正确;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于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欲除去K2SO4中混有的少量(NH4)2SO4:

取样品,滴加适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

C.为除去炭粉中的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