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136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docx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

2020-2021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来源】2016届安徽省桐城市三校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正确,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降温后,乙固体又溶解了,故A正确;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固体增多正确,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降低,固体增多,故B错误;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是错误的,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C错误;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是错误的,甲溶液的试管中固体增多,乙的减少,故D错误。

故选:

A。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2019届化学模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

A。

3.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A

B.B

C.C

D.AB

【来源】2013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

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4.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

【来源】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

考点:

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

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来源】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100g,即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B正确;t1℃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即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错误;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D正确。

故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

6.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初中、江都三中等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详解】

A、乙的溶解度为35.7℃,则常温下,乙易溶于水,故A正确;

B、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

,则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故B正确;

C、从t2℃降至t1℃,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C不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不正确;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不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正确;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8.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随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溶解度是100g水中所溶解溶质的质量,而50g水不能溶解50g的溶质;

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题中没有说出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选择C

10.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点A在溶解度曲线上,所以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故C正确;

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ZnSO4的溶解度小于41g,故D错误.

故选C

 

11.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D.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所以错误;

B、因为此时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所以错误;

C、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相等的水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大,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是正确的;

D、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液都变为了不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都没改变,所以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错误;

故选C。

12.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3月调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M放于100g水中时,M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N放于100g水中时,N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时,M的不饱和溶液就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但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而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时,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来源】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00%<15%,故C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

故选B。

 

14.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下列关于①-⑤实验操作所得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

①<②B.溶液质量:

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

①=③D.⑤中溶液质量:

190g

【来源】【市级联考】山东省齐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根据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详解】

A、30g氯化钠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质质量是30g,60g氯化钠不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溶质质量是36g,A选项正确;

B、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溶液质量是136g,60g硝酸钠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质量是160g,B选项正确;

C、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选项正确;

D、100g水中溶解88g硝酸钠达到饱和,溶液质量为188g,D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或加水的方法

【来源】2019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初级中学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温度高于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否则无法确定,选项错误;

B、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溶液质量不确定时,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C、

,t1℃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选项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或加水的方法,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固体溶解度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有意义。

1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a>Sb=Sc,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1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化学

【答案】C

【解析】

A、大于t2℃时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小于t2℃时A的溶解度都小于B的溶解度,故A错;

B、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用等质量水配制的A、B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B>A,故B错

C、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100%,因为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C正确;;

D、从t3℃降温到t2℃,A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所以A、B两种等质量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

A>B,本题没说明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比较谁析出的晶体多,故D错.

故选C.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影响因素

18.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宁波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甲物质没有溶解完而乙物质溶解完,所以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小,选项A错误;

B、根据丙中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错误;

C、由20℃时甲的溶解度小,可以确定,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选项C正确;

D、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选项D错误。

故选C。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

考点:

物质溶解度曲线。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1℃时,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A正确;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故B正确;

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2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卷(江苏连云港市)(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t1℃时溶解度的大小可知,选项A正确;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就不一定相等,选项B不正确;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是正确的,选项C正确;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是正确的选项D正确。

故选B。

2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来源】【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故B错误;

C、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9.0%,故D正确。

故选D。

2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