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3832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docx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1月

随着科技巨头涌入,ToB市场挟着产业互联网的名头重归视野,赛道拥挤。

在规模效应未显、渠道壁垒丛立、产品未必为王的B端市场,曾有涉足的巨头们若又是以常规竞争者身份进入,未必能变革自我与行业。

在科技消费力趋缓的今天,我们认为投入建设科技基础设施(Tech-as-a-Service)才是一条输出技术、重塑市场、获得长周期回报的康庄大道。

尤其是2019年5G等基础设施新技术的落地,为产业带来充分的革新机会,行业云、边缘计算、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等细分领域有望首先迎来机会。

行业向ToB端躁动的原因在于对ToC端增速放缓的焦虑。

云计算给科技巨头尝到B端(含政府客户)的甜头,也为“平台+行业”的竞争格局探索了道路。

巨头在大力建设云平台的同时实现了政府等典型市场的突破。

新竞争格局下产业蛋糕做大的合理路径在于发掘中型企业市场,这依赖于科技巨头的技术输出、对下游施加的影响力以及生态建设。

通过对核心技术和平台能力的塑造,科技巨头可以携手有行业经验的玩家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科技基础设施(TaaS)。

TaaS不仅包括硬件,也包括端到端的行业经验。

在ToC市场已经有典型的基础设施来解决用户支付、出行和O2O等需求,在ToB端机会则隐藏在行业云、边缘计算、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等领域。

尤其是5G技术商用预期在2019年获得实质突破,传统的IT基础设施与TaaS叠加将成为这些细分领域的强效助推剂。

一、飞鸟群逐,产业互联网赛道拥挤

1、ToB躁动源于ToC焦虑

2018年9月30日,腾讯开启了第三次机构调整窗口,也是6年来的再次调整。

原有的七个事业群变化为六个事业群,包含新成立的两个事业群: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显示了对云计算的加码。

10月31日,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公开表示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腾讯也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11月1日,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进一步阐释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战略。

在业界较为广泛的认知中,“互联网下半场”的提法更早来源于美团点评的CEO王兴,其在2016年公开发表过关于互联网下半场的判断。

阿里巴巴也推出了以钉钉为代表的企业级产品。

此次腾讯作为科技巨头的代表跻身进入,标志着产业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内IT领域的主战场。

首先明确概念。

消费互联网实际上对应的是ToC市场,产业互联网对应的是ToB市场,而且广义上的ToB市场还包含政府客户。

因此,本文中将产业互联网与ToB+ToG市场等同看待。

科技巨头在ToC市场长袖善舞,如今却纷纷看重企业端的市场蛋糕,并且和早先的试探(腾讯、阿里等都曾陆续推出过ToB的产品,如腾讯企业邮箱等)不同,将ToB放到战略高度,主要是因为对C端市场持续高增长的不看好。

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甚至停滞的信号。

从宏观方面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开始负增长。

IDC的跟踪数据显示,2018年前10个月大部分时间智能手机的月出货量同比增速都是负数(见图表2)。

同时,对2018~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增速预测也都徘徊在0附近(见图表3)。

智能终端设备的增长停滞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的放缓。

万得和CNNIC的数据均显示2014~201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开始由高走低。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7.88亿,上半年新增3509万,较2017年末仅增加4.7%。

从微观方面看,包括电商、O2O、视频、社交、支付等在内的各领域移动App渗透率逐渐饱和,月活用户增速指标数据也随即放缓。

2、云为进入B端市场提供了强心剂

虽然整体上C端增速没有移动互联网兴起时那么“迷人”,但从图表6至图表10中,可以观察到京东、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电商、O2O领域应用的月活用户增速仍然在20%以上,未必比原有的B端市场增速慢。

那么为什么科技巨头有兴趣未雨绸缪般大力布局B端呢?

一个主要原因是云计算为其进入ToB市场提供了强心剂。

阿里巴巴、腾讯等的云计算都是从公有云开始的。

从IDC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阿里、腾讯两家在公有云IaaS领域的份额领先。

尤其是腾讯云,从2017年中期9.6%的市占率到2018年中期11%的市占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而且,中国服务器市场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四个季度中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4%,销售额增长了48%(见图表13)。

这意味着,一年内市场基数已经快速放大,阿里和腾讯在公有云的投入力度十分显著。

而且,云平台的建设天生就重视合作伙伴的协作。

几个主要的科技巨头旗下公有云也都逐渐成熟完善,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不仅是规模扩大,在突破政府等典型客户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的路径都得到初步验证。

根据IDC对政务大数据厂商的评估,阿里云和腾讯云均处于领先位臵。

3、馅饼或陷阱:

中型企业市场突破是关键

科技巨头迄今为止在云端的这一轮推进是十分顺利的。

但要断言成功,或许还为时尚早。

毕竟腾讯、阿里在C端的优势积累的越明显,在B端要做的自我改变就越大,因为ToB和ToC市场有诸多不同。

以腾讯为例,其早期推出的企业QQ和TM等ToB产品都不算成功。

现在在云的层面,互联网巨头厂商主要还是提供平台,结合合作伙伴去实现完整的场景方案。

因此,科技巨头要在ToB市场成功,就要发挥平台的作用,而平台擅长的是解决有规模效应的市场需求。

从国内企业现有的IT解决方案来看,供应商可以为大型企业等头部市场做定制化开发,收获

(1)较好的单体项目收入体量和

(2)标杆项目的品牌影响力;为没有特殊需求的小微企业等尾部市场提供标准化的SaaS产品,收获

(1)用户基数和数据以及

(2)行业入门经验。

但是中型企业构成的中间市场才是平台施展能力的空间,也是科技巨头进入之前IT渗透率低、竞争碎片化、供应商和客户相互评价较低的关键领域。

科技巨头进入后有望通过

(1)专业度和口碑改造中型企业间的共性流程、

(2)提供态圈支持营造更大的企业共性需求和(3)更强大的技术灵活性满足个性化需求来变革中型企业市场的IT格局。

二、科技基础设施是B端的康庄大道

1、从企业需求角度定义科技基础设施(TaaS)

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企业IT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在王兴关于互联网下半场的讲话中就提到美国ToB企业市值占到科技公司市值的一半。

但仿佛中国企业天然对IT和数字转型不那么敏感,依赖度和渗透率都不高。

如果说传统的IT公司在人才储备、研发实力、资金规模等方面和科技巨头相比尚有欠缺,使得中国企业市场出现了和国外市场的差距,那么巨头进入后,有望通过合适的路线改变现状。

我们对于科技基础设施(Technology-as-a-Service,TaaS)的定义是“从IaaS到SaaS一体的交钥匙系统或支撑平台”。

从图表19中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云架构是从硬件、中间件到软件的层次架构划分,而TaaS则从核心科技、平台能力和场景方案对架构进行功能层面的划分。

如图表19所示,TaaS中各个组成部分既有系统架构间的层次关系,又有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关系。

为对应传统云计算架构,以下仍然按“层”的方式对其进行指代。

-核心能力层:

由基础硬件和必要的系统级软件组成,典型的核心能力层包括云端的运算服务器、应用加速处理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等硬件组成(这一部分大体上对应原IaaS层),同时包括传输网络、网络安全、数据库,另外还包括核心算法能力(如搜索、传感器数据管理等);

-平台能力层:

主要是将核心能力封装得到的接口,为上层场景方案提供必要的底层调用和扩展能力,和原PaaS层相似,但也包括整体框架中偏客户端的终端(如);

-场景方案层:

是交钥匙解决方案的客户端体现,至少是传统的SaaS(软件即服务)方案,另外还包括运营服务。

在TaaS架构中,除了层次结构较传统云架构有所混合之外,从供应商的定位来看,也更难明确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边界。

某个技术厂商可能提供多个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如核心能力的供应商(如腾讯)一般也会提供平台能力,甚至也有能力提供SaaS级产品。

这一特点与传统云架构类似;

相比传统架构场景,TaaS三个层次的厂商在实现各自能力层次的产品或服务时,往往会有更多的联合开发、联合确定方案、联合对外提供服务的情况。

2、从增长驱动力看当下TaaS投资的有效性

实体经济的增长有消费、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的驱动。

科技公司的业绩提升也可以概括为三个类似的驱动因素。

科技消费:

即销售产品和服务或增值服务。

通过扩大用户群体或提升产品变现能力(如提高价格、增加增值服务模式)获得增长;

科技出口:

拓展新市场(主要是海外市场),包括将已有产品输出到目标国家和地区和为目标地区专门研发产品。

科技投资:

主要是指通过部署基础设施,提升某个领域的科技渗透率,从而刺激新的技术生态圈的形成,并最终刺激终端用户的新需求。

首先已经讨论了C端消费驱动趋于平缓,国内B端科技消费渗透率不高。

科技出口到欧美地区比较困难,因为国内科技水平较低,同时目前面临一些政策和政治性限制,可行的方向是一带一路等国家,但是这一类市场本身也存在渗透率较低的问题。

因此,围绕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是目前能够开展的有效的科技驱动力方向。

科技巨头适合承担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能从中获得长期回报。

如图表21所示,科技巨头既有这个能力,又能通过投建科技基础设施面向所有下游服务中收取服务费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技术税”),发挥规模效应优势。

3、颠覆行业ToC领域TaaS实例:

支付、出行与O2O

在ToC领域中已经有颇具影响力和认知度的TaaS实例,例如移动支付、出行和O2O的TaaS。

这些TaaS架构的核心能力层大部分是有BAT和第二梯队的“小巨头”TMD(字节跳动、美团点评和滴滴)等提供的。

同时由于腾讯和阿里在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明显,因此开放性更为突出,营造了良好的平台能力层。

下游的场景方案也丰富而统一。

由此看出,ToC领域的几个TaaS颠覆了用户的交互习惯,打造了新的用户需求,形成了新的市场空间。

三个层次的供应商都能从中收获高速成长。

可以预见,ToB领域如果能够成功建设若干TaaS,也将改造企业用户某个领域的行为流程,发掘新的需求,实现B端IT解决方案的新空间。

4、ToB领域TaaS内涵:

不止硬件,更有端到端的行业经验

综上可知,TaaS的核心能力和平台能力层主要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针对场景方案的算法和对外接口。

基于这两层的支撑能力,向上衍生出场景方案中的行业应用(服务形式)。

两个能力层的核心是技术,而场景方案的核心则是端到端的行业经验。

从近年来的项目中标公告和上市公司公告来看,一方面腾讯云和阿里云等能够单独中标的项目既包括典型的云资源租用项目,也包括其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平台能力层项目。

例如图表25中所示的政法云项目中,腾讯云能够提供智能语音、图文识别等基础能力。

另一方面互联网云厂商也往往会联合具备行业经验中标综合性的项目,如图表26中的联合中标项目,还有2017年东软集团与腾讯云在南宁、柳州、广州等项目形成的腾讯云平台+东软人社解决方案等。

腾讯、阿里等巨头目前的战略正是将自身优质的研发能力输出到平台层面,打包成云计算平台,同时结合业内具有行业经验的解决方案商一起为下游政企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三、TAAS投资方向:

行业云、边缘计算与智能驾驶

明确了科技巨头进入产业互联网后行业的发展方向后,我们进一步围绕科技基础设施主线确定最近1~2年内会出现投资机会的领域。

选择细分领域的标准有三方面。

新技术催化:

最近1~2年内新成熟的技术首推5G,另外,云计算领域的容器可能快速成熟,场景方案领域的深度学习技术也将继续在更多领域落地。

物联网和超融合技术则可能在上述技术成熟后得到长足发展;

与下游行业弱相关:

在后面章节中我们将分析行业增速改善仍然缺乏支撑性的数据和逻辑,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本身就与下游行业需求相关性较弱,相反如果关键基础设施投建完善可催熟部分客户需求。

在现阶段能够比较明确有增长的下游细分领域也是关注重点,如政务、金融、医疗等行业;

符合企业客户普惠性投入方向:

在安全等方向上,企业存在共性需求。

1、行业云:

政务、金融与医疗

在潜在经济下行环境下,制造业、消费、娱乐等领域的增速存在压力。

相对来说,政务、金融和医疗行业的行业云则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1)政务云

考虑到政策落实的诉求和前期项目进展情况,我们重点看好政务云相关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方向。

关注政务云横向纵向两种管理模式、全国政务云IaaS和PaaS/SaaS建设进程(见图表29)、典型的政务云项目案例以及税务/海关/人社等增长速度靠前的细分应用领域。

目前政务云的硬件已经完成大部分(包含全部省级政务云IaaS和约60%地市级政务云IaaS),未来的增长倾向于偏软件层面的PaaS和SaaS驱动。

而在具体的软件领域,根据IDC对政府行业IT支出增速在2017~2022年的预测,未来增速较高的领域在开发及部署软件以及服务。

在2017年政府行业IT解决方案171.6亿市场规模里,神州信息、东软集团、中软国际、太极股份、华宇软件、用友网络、中国软件等上市公司仍然占据市场份额前列位臵。

因此可以预见,科技巨头在这个领域仍然会较为依赖这类上市公司的行业经验。

(2)金融云

预计金融信息化在2019年有投资机会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层面对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趋势。

2019年内可以预见的系统性新机会包括科创板、沪伦通、CDR、资管新规等。

而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则有望对行业下游客户的数量和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变化。

2018年内已经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的15家商业银行,合计最高出资资本金已经达1120亿。

除政策催化之外,金融IT市场本身的增速也是横向比较中较高的。

以保险和银行领域为例,两者的增速都在10~15%左右。

根据IDC的数据,2017年中国保险IT市场规模总计达225亿美元,到2022年将超过423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13.5%。

其中软件和IT服务细分领域将从2017年的68亿元上涨到2022年的138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5.2%。

同样地,在银行业的市场统计与预测数据中,IDC认为金融IT总规模将从2017年的1014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488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0.1%;其中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86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778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2.5%。

另外,围绕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金融云规模的爆发力更为惊人。

按照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统计,2017年金融云整体市场规模和PaaS领域规模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5%和55%。

而观研天下预计2018~2020年金融云的增速保持在30~40%之间。

(3)医疗云

和金融云不同,预计包括医疗云、医疗大数据在内的智慧医疗市场投资机会的凸显在于医疗健康下游需求持续性较好,同时叠加对电子病历、医保控费等政策规划的落地,细分领域增速有望在2019年处于历史高位。

8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将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电子病历的系统建设为软件厂商带来的收入增长仅仅是第一步。

基于电子病历之上做的医疗云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供应商提供按服务盈利模式的契机。

另外,还有一些公共的基础设施对上述行业云有帮助。

典型的是以AI为推动力的“AI+”,根据IDC的预计对政务、金融和医疗三大下游行业影响最为显著。

注:

单位为百万美元

2、边缘计算及智慧交通

5G在2019年的落地会直接影响到云计算领域的边缘计算。

IDC预计到2022年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中超过30%的组织将采用带有边缘计算的云部署方案,同时其调查结果显示超61%的组织已经或计划使用边缘计算帮助人工智能等应用。

可见未来几年边缘计算的增速将保持较高水平。

BATH等科技巨头都积极在边缘计算领域展开布局。

华为:

紧跟思科,2016年创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

XX:

2018年12月6日正式发布XX智能边缘开源版本OpenEdge;

阿里:

2018年3月28日推出首个边缘计算产品LinkEdge;

腾讯:

基于腾讯云CDN具备IaaS/PaaS/SaaS多维度的边缘服务能力。

2019年可首先关注边缘计算比较适合的智慧交通场景。

例如,根据人民交通网信息,深圳智能交通系统从2016年中期开始采用华为等厂商的高性能边缘计算服务器,搜集实时交通数据,反馈给大数据平台以准确地提供“移动对象时空引擎”和“实时交通出行量计算”的信息后,再将智能分析后的结果传到边缘侧,实现主动的信号调优。

根据易华录公司公告,其在2018年为通州建设的交通灯系统也采用了类似边缘计算技术。

3、智能网联汽车

5G还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车联网)市场的重要助推剂。

根据IDC对欧洲、亚太和北美105个运营商的调查得到的结果,智能驾驶位居应用投向第三。

为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将迎来重要变化。

一方面,国内蔚来等“互联网汽车”厂商产品开始陆续量产,另一方面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在2018年1~11月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05.4万辆和103万辆,我们预计占比将在2019年继续提升,为智能汽车打好基础。

4、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仍然是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B端市场而言,其重要性应该胜过C端。

我们在2018年提出行业正在经历平台型竞争格局的形成和云安全新兴领域的崛起。

同时,我们认为2019年行业迎来的变量包括安全领域增速相对优势显现以及边缘计算安全市场的重要性。

(1)信息安全仍然稳定的增速使得2019年的相对优势更为明显。

如IDC所预测,中国IT安全市场五年内CAGR保持在23.8%。

其中,安全硬件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统一威胁管理(UTM)和安全内容管理。

另外,中国安全市场增速也远超全球安全市场7.9%的复合增速。

(2)全球IoT(含边缘计算)安全增速超10%,可能进入提速阶段。

其中设备与传感器、网络与边缘的安全产品收入复合增速分别达14.4%和14.9%。

四、主要风险

1、科技基础设施投建不及预期

一方面,科技巨头短期内可能仍处于探索B端市场的阶段,未能完善TaaS相关战略;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存在供应商企业间钱多订单导致竞争削弱合作的风险。

2、海外科技压制政策持续

中美贸易争端下,外部对中国科技领域可能存在进一步制约的风险。

但预计从2018年开始,中国科技公司更多要依赖内部市场的增长,因此主要是对行业估值和投资情绪方面的影响。

3、科创板投资机会不及预期

2019年科创板有望快速推出,如果潜在标的是创新型企业,相对前期投资热情的积累,其尚未规模化的盈利基础或将导致估值高企。

但是对于现有上市公司在资金方面存在分流压力,所以是否能够带动整体估值上移仍需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