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3828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健康.docx

《大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健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健康.docx

大健康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

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

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的完全健康。

提倡的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确的健康消费等。

它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21世纪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21世纪,由发展经济到关心自己的健康;21世纪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

  然而,当前我国居民亚健康状况急需改正,其保健意识、保健行为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宣传科学的健身知识,反对邪教,崇尚文明,保健食品企业主体行为需进一步规范,鉴于医药保健品行业市场现状,消费者急需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同时我国社会保健服务机构与人才极其缺乏,面对“入世”竞争,民族保健行业、民族养生文化需要扶持与弘扬。

可见,我国的健康事业状况难以让人乐观,建构“大健康工程”乃势所必然:

  新医改提倡预防为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提出“治未病”的医疗指导原则。

进而促生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快速成熟。

生命健康是个全程呵护的过程,面对现代病,事后对抗性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

生活条件提高了,可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却层出不穷,生活质量反而不断下降了。

如今人们一些慢性病问题突出,不重视亚健康状况,这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耗费大量的社会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不少人也因病致贫。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封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生长期的5~7倍,如,牛生长期约6年,寿命约为30~42年。

人类的生长期约20~25年,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

但这样的寿命人类并没有实现。

其原因是人类自身造成的,诸如不注意科学保健,科学饮食,优化环境等。

[2]树立大健康观念,主动从多方面注意人生,是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之必需。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过去不到50岁至今已达到73岁,但是很多人都处在带病卧床或者是半卧床状态,虽然生存但是生活质量低。

  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健康认知、疾病预防重点也有所不同,健康内容不断更新。

比如美国,1875年~1925年是环境时代,特征是天花免疫接种、外科消毒、公共卫生服务;1925年~1950年是医药时代,特征是磺胺药、青霉素、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1950年~1980年是生活方式时代,特征是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30年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阐述和呼吁改革美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正是医疗领域过高的成本,构成了对我们经济巨大的威胁。

这是摆在我们家庭和企业面前的越来越高的障碍,是摆在联邦政府面前的一颗棘手的定时炸弹,更是美国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美国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孰料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富贵病也随之而来,这种困扰至今仍在。

发达国家将重点转移到预防领域,就是为应对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

脱离温饱,全面向小康社会过渡的中国,也存在同样的健康挑战,亚健康人群增多、慢性病发病率上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频敲警钟,促使政府提出“预防前移战略”。

编辑本段大健康理念提出的意义

  大健康理念有助于提高民众健康素养,接受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正确的健康消费。

  大健康就是紧紧围绕着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

  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编辑本段如何树立大健康理念

  树立大健康理念体系,首先是需要建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健康不只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社会资产,维护健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另外是健康的经济观,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把健康投资作为个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投资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增长点;再有是健康的社会观,把全民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构建健康型家庭、健康型社会;还有健康人文观,健康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更体现了文明进步的程度。

[3]

  要从娃娃抓起来,完善大健康教育体系。

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

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全民普及健康知识。

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持续性,终生接受健康教育;更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传播准确、先进的健康知识和信息。

全民发展大健康,提升大健康理念。

  转变国民健康观念,一方面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普及生命科学、树立健康文明观念,防病于未然才是上策,从事生命健康行业的企业在健康教育中也要一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编辑本段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21世纪将是一个大健康产业获得极大发展的时代。

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这才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商机。

  当下,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医药事业将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行业。

如果把整个大健康产业比做海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治病救人的医药事业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治未病的保健事业尚且沉在水面下的部分大得更加惊人。

国内的众多医药企业虽然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突破之路,但大多已经开始反思,谋求转型。

  无疑,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催化剂;就像网络对各行业的影响一样巨大。

日本等国已经将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投资对象,如果说美国靠软件产业异军突起的话,谁又能否认日本借大健康产业复兴的野心呢?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科技领先未必就是未来的大赢家,率先应用才能占尽先机,而拿来就用本来就是日本人最擅长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成本低、获利丰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PaulZanePilzer)在《财富第五波》(TheNewWellnessRevolution)一书中曾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美国未来几年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1万亿美元。

而在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也正在日益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10月,全国仅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就达到5,073.80亿元,同期增长25.87%.投资者也毫不掩饰对健康产业的关注与偏爱。

2007年内,佳美口腔、九州通集团、蓝韵医疗等一系列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均是明证。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前11个月中,仅针对生物/医药类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额已经达到9.35亿美元。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

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2010年3月12日上午,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科技部社发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副处长介绍了科技部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大健康”产业涵盖的领域很广,其产品领域包括医药产品、生物产品、化妆品、保健(功能)食品、绿色食品、器械以及与健康有关其它全部产品等,健康产业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的核心产业,科技部提出要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创立大健康产业化基地,鼓励和支持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和科技进步。

药品生产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

  众所周知,制药行业是与健康相关的行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除传统制药业外,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已将触角逐渐深入到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护肤美容等“大健康”领域。

大健康产业将是未来全球都需要关注的重点,中国也不例外.

  以天津天士力集团为代表的药品生产企业,正尝试着扩大产业链条,产品从单一化到群体化,通过精益化管理不断得以提高,一次次“由点到面”的突破和延伸。

天士力正全面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盒药”、“一杯茶”、“一瓶水”、“一杯酒”、“一套健康管理方案”,对人类生命健康进行全程关怀呵护。

据了解,目前天士力生产的化妆品、普洱茶珍、小分子水、保健酒等健康产品均已上市。

在董事长闫希军看来,天士力推进大健康产业,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代表性符号,重点是给人们传递一种思路,引导社会思维方式的转变,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最终引导产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做的过程是如履薄冰,但是企业只有想在前面、试在前面、做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占据制高点,处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核心位置。

  此外,在进军“大健康”领域过程中,浙江康恩贝集团可谓风头强劲。

其将现代植物药的理念、方法、技术应用于健康产品领域,提出了“现代植物药妆”的概念,着力打造“萃芙理”系列药妆产品;此后,又借助“萃芙理”中的孕产肌肤修复系列,携保健食品“君宝康”系列产品,顺势杀入母婴健康护理领域。

  “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

我国传统医药中的这两大名门闺秀,早已利用“国药”的良好资源做起了新文章:

北京同仁堂鸿日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推出了同仁本草系列化妆品和立字号产品;漳州片仔癀集团公司也推出了“皇后牌”与“片仔癀”两个化妆品品牌,其产品销售也从“线下”扩展到了“线上”,淘宝网都有其化妆品的直销店。

  在轰轰烈烈进军“大健康”领域的过程中,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亦不甘落于人后,在生产痔疮膏400年后“重操旧业”,推出马应龙八宝眼霜系列,目前该产品已在武汉、北京等地销售。

  滇虹药业“康王”系列日化产品销售一直不错。

而同处云南的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有意于2007年推出“十二味”药妆,在业内一度引起关注。

  在中成药企业携中药资源左右出击之时,化学制药企业也不甘寂寞,各自利用专长,努力在“大健康”领域出奇制胜。

我国原料药生产基地华北制药倾心打造“维灵”系列保健食品,并利用自己的发酵长项生产出“华北牌”酸奶;而一向炒作补钙、补锌概念的哈药集团,一度也推出由影视明星范冰冰形象代言的“苗条淑女”功能性饮料。

  所谓“大健康”,应该是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指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比如说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另一个是包括体检、疾病康复、社区教育等的医疗服务。

由此可知,在现有阶段,绝大多数进军“大健康”领域的制药企业更为关注“产品”。

  制药企业主业是制药,如今它们为何纷纷选择“剑走偏锋”?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企业此举是为了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在该人士看来,制药行业因与民生直接相关而备受关注,而所谓的行业“暴利”,更让其承担了更多社会压力和政策限制。

如国家发改委20多次政策性降价,省级招标采购重在抑制药价,能源和原辅材料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使得药企在经营中面临着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即“做药的成本和风险过高”。

“当做药的成本和风险过高时,企业必然会选择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产品。

”该人士表示,“新药研发往往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而健康产品营销不仅短、平、快,回报也并不一定比做药差。

例如,药妆利润比药品高多了。

”此话不假。

以马应龙八宝眼霜为例,其毛利率高达90%。

马应龙痔疮膏市场销售价格不过十几元,而一盒八宝眼霜的市场售价却高达198元。

  李卫民表示,涉足“大健康”领域其实也是医药产业链自身的要求。

随着药品分类制度的逐步实施,零售药店很难接到医院处方;加上社区医院“零差率”销售的实施,零售药店生存空间逐渐缩小,迫使药店不得不把产品线从疾病的治疗拓展到“大健康”领域。

“零售药店本身是不大可能生产这些产品的,这些信息必然会反馈到上游厂家,药店可以跟厂家联手进行健康产品销售。

  闫希军表示,涉足“大健康”领域也有利于制药行业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大健康”领域大有可为。

  此外,业内人士也认为,快速消费品、药妆领域的准入门槛都远低于制药行业。

制药企业以“制药”的身份生产这些健康产品,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容易被消费者认可。

  康恩贝健康产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吕庆中表示,市场调研显示,母婴健康护理这一细分领域有着极大的市场商机。

“相比于日化企业,制药企业更具有专业优势。

”吕庆中说,“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远比化妆品严格,因而企业所生产化妆品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不可否认的是,在“吃螃蟹”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云南白药无疑创造了涉足“大健康”领域的示范效应。

2004年,云南白药推出云南白药牙膏,开启中药与现代日化产品的联姻之路。

在众多品牌牙膏市场售价均不超过10元的背景下,云南白药牙膏一举打出了接近20元的高价。

云南白药牙膏的出现当时并不为业内看好。

然而事实上,云南白药牙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数据显示,从2004年试销到2008年,短短5年间,云南白药牙膏销售总额已突破11亿元。

2008年,云南白药牙膏进入全国牙膏市场销售额前5名,在部分城市仅次于佳洁士和高露洁,排名第三,成为连锁大卖场、专业卖场等现代渠道的第一民族品牌,也是功能性牙膏的第一品牌。

2009年云南白药年报显示,云南白药2009年工业实现收入25.83亿元,增长22%,毛利率为73.4%,提高2个百分点。

在云南白药“稳中央、突两翼”的发展战略中,健康、透皮两翼收入主要指标增幅均超过50%,两翼合计收入与中央产品平分秋色。

在公司销售额超过亿元的7个自产产品中,牙膏、创可贴和喷雾剂均已上榜。

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对记者表示,白药牙膏的运作成功,使企业不仅获得丰厚的利润,更是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白药的企业品牌形象。

  但是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了对制药企业进军大健康领域的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进军健康领域,有更多的钱赚,并不是件坏事。

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制药企业的“左顾右盼”则有可能降低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长远来看,进入“大健康”是品牌药企的必然选择,但近期选择专业化还是“大健康”,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以及对自身优势、竞争力、行业前景等等的正确判断。

可以肯定的是,“大健康”在带来巨大成功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每一个投身其中的企业必须做好相关准备。

“大健康”是与健康有关的朝阳行业,切不可再走医药业一哄而上、“低多小散”的老路,否则,害了这个行业不说,还会把好好的医药市场给搞浑了。

  事实上,榜样仅仅是用来学习的,并不适合复制。

在众多制药企业前赴后继做“大健康”产业的时候,寂然无声者有之,铩羽而归者有之。

以药妆为例,如上文所述,同仁堂、片仔癀、康恩贝、天士力,还有广州敬修堂、王老吉药业等众多企业涉足,但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药妆市场仍以海外品牌为主力,理肤泉、薇姿和雅漾占据了市场的前三位。

最典型的莫过于昆明圣火。

几年前,该企业高调参加央视招标,意欲力推旗下十二味药妆,后来却偃旗息鼓,没了下文。

马应龙八宝眼霜在当下备受关注。

实事求是地说,该产品开局不错:

从2009年6月在近百家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试销以来,上市三月即销售1万支。

目前武汉地区的销售量基本保证在100支/天以上。

进军北京后,该眼霜在金象大药房的销售也已经达到了100支/天的水平。

但业内资深营销人士王强认为,马应龙八宝眼霜隐忧犹存。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品牌硬伤。

马应龙以生产痔疮膏著称,一家生产痔疮膏的企业突然推出眼霜产品,尽管质量没有问题,但难免令消费者产生不良联想。

此外,八宝眼霜还面临着目标消费群体较窄、价格体系等诸多因素困扰,导致其无法在化妆品主流渠道销售,产品动销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李卫民认为,这跟制药企业以前做OTC太容易有关。

在他看来,与快速消费品、家电等行业相比,医药行业的实际竞争力并不强,营销理念、市场运作方法仍比较落后。

“以前制药企业在打造OTC品牌时,只要花钱打广告就行了。

一旦走出医药这个半封闭的圈子,与其他领域的的企业短兵相接,药企竞争力堪忧。

”李卫民说,具体来说,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二:

一是外部条件不成熟,如销售渠道没有梳理清楚、产品规模有限等;二是企业内部缺乏做该产品的相关经验。

李卫民表示,由于有内在、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大健康”产业前景美好,但制药企业要想分羹,必须注重四点:

首先是要寻求协同性。

这种协同性,可以是健康产品与传统医药产品之间的协同,也可以是跟终端需求的协同,还可以是跟媒体互动的协同,即最好不要偏离自身原有的优势。

其次是要注重营销的节奏。

节奏过快容易当烈士,过慢则市场容易被人抢占。

第三要专注执著,不要急功近利。

第四则是企业要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眼睛不能只盯着产品销售额。

“以往制药企业的市场运作比较粗放,可能只要进行一些政府公关、‘搞定’医生即可,但是健康产品包括健康服务,其对象是消费者,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形成产品忠诚度,企业必须真正地从消费者出发,为其做更多的事情。

”李卫民强调。

[4]

  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忙着手里的事,同时必须紧跟市场,面向未来。

他说:

“经济增长转向以科技和市场为重心的哑铃式发展,只有着眼于向微笑曲线上下游拓展,向哑铃两端延伸产业链,提高服务价值,才能超脱一般加工制造业单纯的成本竞争。

而以人类大健康为诉求的生命科学恰恰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开发领域。

药品销售企业集结大健康

  做为一种医改政策的应对之道和未来发展的立足根本,业内对大健康药店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国内最早进行“大健康”业态尝试的药店中,上海的开心人大药房、无锡的市民大药房、杭州的九洲大药房、深圳的深信百年健康新概念药房,湖南的老百姓大药房堪称代表。

这些药店不仅面积大、楼层多,而且品种丰富,除了药品、保健品、医械、食品外,药店还销售各种日用品、眼镜、书籍等。

除此以外,B超心电图检查、健康活动中心、全家保健方案等增值服务,都体现着“大健康”的主题。

  南京百信健康生态店首日营业额2.6万,除了产品种类以外,从格局来看,这个健康生态店一进门就是琳琅满目的非药品,如保健食品、日化品、个人护理用品、药妆等,需要注意的是,大健康经营的产品应该始终紧靠健康。

比方说南京百信现在的健康生态药店,不仅可以买到药品,还经营有机杂粮、大麦茶、孕妇保健、养育婴幼儿知识的书籍等,“外延产品”不可谓不多,但始终不应该超出“健康”的范围。

这一点可以借鉴向大健康转型并运作比较成功的上海益丰大药房,他们是在药店始终保持平价的销售优势上,向与健康相关联的多元化产品经营方向转型的。

还开出与健康有关的眼镜店、医药图书店等特色的店中店等,满足的都是不同层次消费者在疾病预防、养生、健康方面的需求

  无锡延寿堂寻合作、开诊所、做品牌,关于大健康的尝试我们遇到了一些曲折,但也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这个方向我们是不变的,因为这是一种趋势

  深信百年,做会员的健康管理者,据了解,深信百年健康新概念药店共有两层楼,二楼原来是卖器械和儿童产品的,现在调整以后已经把这里变成了商务交流洽谈区。

此外,在这层楼上还增加了一个中医诊所,一些有名的老中医进行坐诊,给顾客看病,为顾客咨询。

在这个有着浓郁医药文化的楼层里,主要做一些健康咨询讲座,一些名医被请过来给顾客做健康以及养生方面的咨询。

同时,来交流的人还可以在那里聊聊养生之道,喝喝茶,喝喝营养汤,氛围非常不错。

顾客就在这种氛围中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对身体保健以及养生之道进行咨询定位,还能了解一些健康知识,从而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身心都得到了愉悦。

“现在,我们不是做药房这么简单,我们是在做健康产业,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与传统的药房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在于我们不仅仅做药房,而是已经跳出了狭义的药店圈,在药的基础上做了延伸,我们甚至将药房与医疗口链接了起来,做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信晓青是中国连锁药业“一致现象”的缔造者之一,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敢吃螃蟹建立健康管理型大药房的第一人。

信晓青表示,未来深信百年还是会专注于都市人群的身心健康与快乐,通过完整的健康系统,以“一站式”的检测、咨询、食疗、理疗和健康补给,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到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体验从未有过的新概念药店服务。

要让“要身心健康,到深信百年”成为深圳人乃至香港人的健康认知。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由治病为主转向以防病为主,以预防保健为先。

新型药店不仅仅是在卖药品,同时也在营造一个大健康的概念。

在“为消费者健康服务”的定位上,药店通过普及保健知识,让老百姓学会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保健产品;不仅把日用品搬上药店的柜台,而且还要把药店打造成便民超市、健康超市。

这种复合型的百货药店,比单纯经营药品的药店将更具竞争力。

这种药店结合商超的方法,是药店发展最为理想的出路,可以打开药店所面临的困局,使药店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业内专家强调,因经营理念和模式不同,药店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状况来选择大健康产品的组合或者主打项目。

同时,随着经营的深入,很多药店也开始对大健康产品不断细化。

  然而今天,当曾经火热的价格战归于平静,“跑马圈地”也不再被当作企业能力的象征时;当众多药品零售企业遭遇了政策、市场等多重压力,期望另辟蹊径以柳暗花明时,“健康”再次被摆上了众多药店老总的案头。

他们摩拳擦掌,希望能借“大健康”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愿景是美好的,可现实又如何呢?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许多药店,尤其是原来的一些大型药品超市借助于自身的面积优势,把产品线从疾病的治疗拓展到疾病预防、保健养生、护肤美容等领域,服务也从单纯的药学服务拓展至众多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如开设亚健康检测中心、孕婴馆、美容美体馆等。

有业内人士人认为,这种“大健康”式的经营方式将成为药店突破瓶颈的利器。

近一段时间,“大健康”成了媒体热议和业内追捧的对象,大有“乐观一边倒”的趋势。

  曾供职于惠好、老百姓、美信等药品零售企业,现任中华医药连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的沈燕元则认为,药店转型“大健康”,关键在于锁定目标顾客,根据目标顾客制订相应的商品线和健康服务。

比如,针对怀孕女性和婴幼儿,企业可推出“一站式”的孕幼儿购物广场;也可以结合女性生理特征和现代生活需求,推出集养生、康复和治疗于一体的女性主题健康超市。

“另外,健康类商品的品种选择也很重要。

药店应尽量选择‘专业性’强的健康产品,凸显自身的专业性价值。

一旦药店不能保证商品的独特,未来,即便是便利店也很可能成为药店的竞争对手。

”孙健提醒道。

  试水“大健康”之后,冷暖自知,但冷静和理性似乎已成为共识。

“不是每个药店、每个门店都适合‘大健康’。

”齐丽说。

同样,信晓青也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任何时候都不能盲从。

若企业手中有相关资源可以放手一试,但一直运营甚佳的企业在调整经营思路时则要慎之又慎,‘大健康’这块骨头可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好‘啃’。

”就像齐丽所言,“所有药店在这个领域都是新手,需要边走边学。

”而在孙健看来,对目前的药品零售企业来说,健康项目还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增值服务,无法解决药店经营的根本问题。

因此,药店在拓展健康市场的同时“切莫忘本”——巩固药店给消费者提供用药服务的质量。

[5]

  这些困惑也是每一个后来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但解决方案也会出现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医疗、体检机构建设大健康管理模式

  提倡大健康概念的体检机构不少,代表性的有广东国宾健检中心,沈阳大健康科技健康管理公司。

  而医疗机构中,以北京航天总医院为代表,经过几年的探索,也将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步拓展、整合为地区性的、立体式的,独特的“大健康管理”模式。

其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