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788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docx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十

1、感动

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今年的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他在颁奖后说:

“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史铁生今年55岁,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

他却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分别获得过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这个顽强的汉子,近几年又得了尿毒症,肾也随之衰竭,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

这次获奖的《病隙碎笔》,前后写了4年,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

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又悲伤的。

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

他说:

“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

”因此,这个坐轮椅的汉子总是笑容满面,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爱笑的作家。

史铁生说:

“生病算是一项别开生面的经历。

”由于疾病,他一星期要去医院透析3次,由于贫血,缺氧,没有力气,他有时觉得自己可能写不了了。

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于意志,因为他意识到:

“不能放下,否则可能就彻底放下了。

 

2、快乐人生

茅于轼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他致力于普及经济学知识和市场观念,以扎实深入的扶贫活动实践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责任。

茅于轼是一个追求和传播快乐的人。

他曾经认定财富是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一直到七十岁前后他才对此逐渐产生了怀疑。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善,可是大家的怨气似乎也在增加。

他发现人们未必是追求财富的绝对多少,而是财富的相对多少。

或者说,人们是在彼此攀比,是想超过别人。

茅于轼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准则,而财富则不是,人不要做钱的奴隶,不要牺牲快乐去赚钱。

1979年前后,铁道部研究院普遍加工资。

当时工资是惟一的收入,人人都盼望多加一点。

方案公布时,有人很失望,要把铺盖卷搬到办公室去抗议。

茅于轼也对这次评议抱着希望,自以为凭自己在业务上的突出贡献,工资会加得不低。

不料他只加了半级。

虽然他心里很不平,但是看到许多同事撕破脸皮大吵大闹,非常反感,说“我宁可牺牲这半级,也希望改变这种情况。

”于是他当众宣布放弃这半级。

对于这样一位年过七旬又勤奋工作的老人,旁人总是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

他却说:

“这身体,你注意也好,不注意也好,该死的时候你还是要死的。

一个人活一百岁,别人就说,你看这个人多么幸福。

其实对他个人来说很痛苦,死又死不了。

当痛苦大于快乐的时候,这种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3、风雪中的一幕

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中,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

而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等40多个国家领导人,都和普通人一样坐在那里,头顶着纷飞的大雪。

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把帽子摘下来,任雪花洒满头顶。

我们常常爱说和世界接轨,从此次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们应该学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有一次在长江三峡上,我们的航船途经一个小地方停靠码头,天正下着小雨,从码头到岸边的大路上,早早就铺好了长长的红地毯,红地毯的尽头,停着一辆小轿车。

一位领导要下船,刚刚走下船梯,立刻就有一把伞花开一般张开,遮挡在领导的头顶,然后一行人前呼后拥而去。

旁边有许多看热闹的人,有人在大声呼喊着:

“让列宁同志先走!

”戏谑中满含讽刺和不满。

也许,这样的做法,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在“官本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总爱让大小领导像是唱戏的主角一样风光无限。

那么,如果是我们来操办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会怎么办?

我们会让各国领导人无尊卑非长幼地站立在风雪之中吗?

会不会在群众到齐顶着风雪站立老半天之后,领导们才会在掌声中鱼贯出场?

会不会在他们出场的时候大声念着他们的头衔和名字?

会不会在活动结束之后,让所有人仍然立在风雪中,而“让列宁同志先走”?

 

4、普通人

那年去越南访问。

临行之前,大家带了一些交流用的礼品。

外事交流用的礼品一般并不在于贵重,具有本国特色就行。

为此,我们买了几十把纱扇,一块钱一把。

到了越南,因为那儿没有纱扇,所以都被他们当作了宝贝。

临回国的前一天,我们还有两把纱扇没有送出去。

那天我们在街上迷了路,两个越南女孩儿友好地把我们带回宾馆。

我们感动得不行,就把那剩下的两把纱扇送给了她们。

两位姑娘看到礼物,激动得眼里发光,如获至宝,立即给我们买了水果。

那水果之贵,在越南也是惊人的。

我们因为收到了不对等的回报而忐忑不安,更被这种来自民间的、纯朴的真诚所深深感动。

谁想,那天我们又意外地见到了这两位姑娘,原来她们从报纸上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便拿着报纸来让我们签名,说要作为永久的珍藏。

还给我们带来了她们自做的手工艺品———越南的手绣。

翻译惊讶地说,手绣在越南至少要卖到19美元一幅,真是很贵啊!

我们额头冒汗,受宠若惊。

两位姑娘送给我们的回赠,让我们吃不消。

我们知道,她们是把我们当成了高贵的客人,把与我们的这次相识,当做了难得的荣耀和幸福,正像我们曾经和某些伟人、名人的偶然相见一样,我们总要好好激动一番,并要努力记住一辈子。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和高于我们的人的某些偶然接触,当做一生的幸事与光彩去炫耀。

只是,在我们如此的炫耀中,对方并不一定还记得我们。

这种来往是不平等的,并不值得我们庆幸和激动。

通常,倒是比我们地位低的人,回报我们的更为实在,也更为真情。

正像生活的温馨,大多数是在我们的下面。

请记住,滋养我们一生的事物,通常是在普通人中间,而不是我们一直翘首的上面。

 

5、架子

俄罗斯国际航展上,酷热难耐的俄总统普京离开贵宾席,来到一个冷饮摊前,自己买了一支雪糕,找个人少的地方,津津有味地啃起来。

美国总统布什在自己的农场刚下飞机,遇到雷雨大风,刚刚把伞打开,一阵大风吹来,把伞面吹翻,他尴尬地嘟囔一句后,把伞面翻转过来,转身给来访的女士撑起伞,自己的大半个身子露在雨中。

我们也曾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胡锦涛打着伞走在雨中,温家宝脚蹬雨鞋,自己打着伞查看水淹农田的受灾情况。

我也曾见过一个县级市的市长下乡检查工作,遇雨,自己倒背着手,迈着八字步,在雨中“指点江山”,身边有一人给他打着伞,打伞人的衣服都湿了;这位市长大人,步子迈得优雅、从容,而打伞人不得不小步勤挪。

不勤挪行吗?

走快了,会抢市长的镜头,走慢了,雨伞跟不上,会淋坏市长大人的贵体。

这些事实后面的潜台词大家都明白。

论官职,在国内,没人大过胡锦涛和温家宝;在国外,没人比得了普京和布什,他们都不摆架子,能轮到其他人吗?

“架子”和“派头”往往与政绩成反比,“架子”越大,离心力越大,“架子”越大,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差。

 

6、不是不幸

乙武洋匡是个日本残疾人,今年28岁。

他的经历可谓非同寻常。

乙武降生时像是“上下粘在一起的一大一小的两颗马铃薯”(乙武语),没有手脚,先天四肢残缺,活像个大肉球,医生曾怀疑他能否活下来,又怕母亲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以“黄疸严重”为由隔离了母亲。

直到一个月后,医生才鼓起勇气让母亲见了他第一面。

“我的可爱的乖乖。

”谁也没料到这是母亲抱起孩子时说的第一句话!

或许正是这种态度决定了乙武洋匡的人生。

他始终坚定地认为,这世界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残疾人。

认为自己的“无手无脚”只是身体的一个“特征”,而非“缺陷”。

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顽强不屈地开始自立:

用嘴夹笔学会了写字,用不到十厘米长的残缺胳膊学会了自己吃饭……凭着坚强的毅力,他上完了小学、中学直到考上大学。

重残之下,他没有封闭自己,而是敞开心灵,努力开掘生命的蓬勃创造力。

2001年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经系毕业后,等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日本TBS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

他的自传《五体不满足》平实地记叙了自己在众人悉心呵护下成长的历程,在日本引起轰动。

乙武说:

“这个世界有我能做而别人做不到的事。

”现在,他不仅能用残臂和脸颊夹着笔写字作画,而且还能跑步、游泳、爬山、打球……

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叫仁美,比他小两岁,也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

据说她非常钦佩乙武,两人是一见钟情。

几年前,《五体不满足》被译成中文,乙武洋匡也被请到北京图书大厦和中国读者见面。

“残疾确有不便,但绝非不幸”,乙武自信的话语和洋溢在脸上的青春笑容,感染着每一位中国读者,更震撼着每一位身体健全者的心灵。

 

7、15分钟

奥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还兼任多种社会职务,日程表里排满了工作内容。

为了挤出时间,他规定自己必须在睡觉前抽出15分钟,阅读喜欢的书。

奥斯勒对读书效果进行过计算。

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一个月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

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万字。

如果一本书平均以7.5万字计算,一年就可阅读20本书。

奥斯勒坚持睡前读书15分钟,长达半个多世纪,一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

“睡前15分钟”的阅读,不但使奥斯勒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成了文学研究家。

有人说:

“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对那些经常抱怨工作繁忙、生活艰辛,无暇顾及兴趣和特长的人来说,不妨学学奥斯勒,哪怕每天仅用15分钟的时间,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只要长期坚持,也可以干出一番成绩。

 

8、放下过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

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

阿德勒就此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每个人都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鱼钩,让我们不小心咬上,深深地陷入心灵之后,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却很难摆脱这枚“鱼钩”。

也许今后我们又被同样的过失和错误绊倒,而心里面还残留着以前“鱼钩”的遗骸。

“吞钩现象”使人不能正确而积极地处理失误,自责和企图掩盖失误,造成难以磨灭和不可避免的重复的伤痕。

过失、屈辱和失落,对我们来说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避免,但是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事情破坏和改变人性,避免心理疾病的出现。

 

9、人生马拉松

张静初是顾长卫新片《孔雀》的女主角,这部影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张静初一举成名天下知。

没过几天,徐克的大片《七剑》等六部电影邀请她出演女主角,大导演吴宇森更是对她赞赏有加,请她担纲历史巨片《赤壁》的女主角。

一次举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明星富豪穿梭登台,张静初静静坐在一角。

轮到她上台时,有记者将她捧为“继章子怡之后中国影坛又一个幸运儿”,她听了淡淡地一笑说:

“有些人是以长跑的姿态进入跑道的,有些人则以短跑的姿态进入跑道,暂时落后了你不能急躁,必须明白自己是跑长跑的,耐力和定力最重要。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到最后才叫赢。

”她的话说完,记者们破例为她鼓掌。

张静初是有定力的女孩。

她中专毕业后做了老师,两个月以后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马上辞职来到北京考中戏。

录取后,同学们争相出演影视剧,她却从不去争。

她冷静地说:

现在正是我修内功的时候,人生的路还长,不能太急。

许多同学成名了,她还是那样平静。

终于,她的内功练成了,等到了一只属于她的美丽的“孔雀”。

四川作家阿来也是如此,他写作二十多年仍寂然无名,许多人认定他在创作上不会再有作为,他也隐约对自己感到失望。

但他不忍心也不甘心多年的心血就这样白费,又重新操起笔开始写作,五年之后,一部获茅盾文学奖的力作《尘埃落定》横空出世。

就像张静初说的那样,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运动员。

还有一点最重要,你千万不能放弃,必须像阿来那样坚持,否则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10、借债

一位犹太大富豪走进一家银行。

贷款部营业员打量着来人的穿着:

名贵的西装、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我想借1美元钱。

”营业员闻言,惊愕地张大了嘴巴。

他想,这人穿戴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

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吧?

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

“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吧。

”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柜台上:

“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营业员清点了一下:

“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

”“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

犹太富豪走后,一直在旁观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了上去:

“先生,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

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

我来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不方便,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

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经理如梦方醒,但他也十分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11、干涸的水渠

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述过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引水渠的故事。

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

1800多年以来,山里面的凉水经由该水道流到这座干燥炎热的城市。

世世代代的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都依赖这座引水渠。

然而,到了最近的一代人,有人提出建议:

“塞戈维亚的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把它保护起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况且,这条引水渠用了这么多年头了,也该让它歇息了。

于是,这个城市的人们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

然而现代化的水管铺好后不久,这座古老的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

经过日光的暴晒之后,那些千年古砖和石块开始开裂,干涸的引水渠很快就到处坍塌。

一条历经千年水流不息的引水渠最终就被短暂的闲置葬送掉了。

 

12、在危险面前

有一位在英国某著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与一日本留学生合租了套平房。

一天晚上,中国留学生正在卧室里看书,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糊味。

开门一看,浓烟滚滚中,日本留学生正在厨房中炒面条。

显然,他不谙此道。

这时,“呜呜”的警报声接二连三响起,油烟惊动了住宅楼里的防火报警系统。

中国留学生赶忙走上去关了火,推开窗户。

日本留学生在一旁傻愣着,不知所措。

不一会儿,屋外冲进来几人,将他们拖下楼去了。

下楼之后,日本留学生说出其中原由,警察二话没说,把他请上了车。

一会儿,把中国留学生也请上了车。

在警察局里,日本留学生理所当然地包揽了主要责任,受教育之后,还得向邻居们道歉,并罚了不少银子。

中国留学生拼命为自己辩护。

警官问了一句:

“当时,您听到警报后,为什么不马上离开?

”中国留学生回答说:

“我知道这是油烟引起警报。

”警官又严正说道:

“整栋楼上有上百个报警器,万一不是油烟引起的呢?

你们不是有生命危险吗?

警官郑重地对中国留学生说:

“对不起,先生,由于您没有在警报响起之后迅速离开,您触犯了我们的法律。

我们的法律规定,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行为是违法的,请接受我们的处罚教育……”

这件事听起来很意外,但是令人感动。

危险无处不在,在危险面前,生命才最重要,只有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才知道珍爱世界。

 

13、中美教育比较

《科学时报》10月24日刊登物理学家杨振宁访谈录。

杨振宁说,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哲学是注重训导,美国的教育哲学是注重启发。

不能说哪个比哪个好,而应该问这种方法到底是针对哪种学生。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哲学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就是对于90分以下的学生比较好。

这训导的政策,可把90分以下的学生引到了成才的道路,变成对社会有用的成员,而且增加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而对于90分以上的学生,美国的方法更好。

90分以上的学生不需要训导,他可以海阔天空,发展出别人所没有的事业,美国教育的着重点就是这些学生。

但是这种政策也许只能在美国才可以,像比尔·盖茨,不只是在中国不容易产生,就是在其他国家也很难产生,如德国、日本、英国等等。

这是美国教育政策成功的地方。

但我认为有一点,是极力主张美国教育哲学的人所没有注意到的,就是美国的教育政策中的一个放任特点,即让成绩平均的学生随波逐流,这样就会浪费了很多人才,而且制造出来很多悲剧。

而在中国的教育哲学之下,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14、现代版的奇迹

作一个小测试:

您会认为一截磨损的电线更恐怖还是一条活体的蛇?

我觉得是后者。

而实际上,破损电线对现代人造成的伤害要猛于蛇。

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蛇是更危险的致命物呢?

这是因为蛇对我们祖先造成的惊吓要远甚于磨损的电线,后者在人类进化历史中出现的时间太短,其恐惧指数无法在基因水平上表现出来。

人的其他感情也莫不与人类的进化史有关。

这就是人本主义的要义。

比如说,我们对住宅的选择,有一种回到祖先居住地的本能的渴望,于是,房产企业家用“山水名居”、“花园洋房”这类的人造自然景象来打动消费者,因为我们的祖先居住在大自然中。

在这样一种倾向的支配下,城市的发展如同一棵大树,树龄越长,中心越空:

郊区离自然近,郊区的房产成为富人的首选,也是绝大部分城市人心仪的目标,城市中心的人气指数越来越低。

借用一下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思路来改造一下我们的城市如何?

把城市的交通全部“沉入”地下,把城市的高楼全部披上植物,把城市的地面全部种草种树,变成非洲热带稀树大草原那样的景观,这样,我们从城市的建设物里进出,犹如山顶洞人进出他们的洞穴。

我们离自然也近似地像山顶洞人挨得那么近,我们的城市就像避免大树那样的空心。

阿西莫夫写了一本名叫《钢窟》的科幻小说,其中是一个全由地下城市构成的世界。

把地面腾出给其他动植物,这样,乡村就近在咫尺,即只在地下城市水平面上几百码的地方,自然界只隔着一部电梯的距离。

日本正在考虑阿西莫夫的设想,有些项目已进行规划。

这一切都可以从渴望回到祖先居住地的本能中获得解释。

对钢筋水泥建造的城市,可以通过塑料疏导板和人造土壤,把任何一座建筑的前后左右上五面全部披上绿装,而且造价仅是建层本身造价的千分之五。

这可以让我们的建筑获得山洞那种部分的好处,比如山洞的温度比较恒定,远离噪音。

如果我们真的不想让城市“空心”,而一时又不能发展地下城市,就去建立空中花园吧。

这并不是科幻,而是可以立即着手进行的事情。

我们完全能对现代版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给予期待。

 

15、成龙到北大讲课

明星与大学向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10月17日成龙在北京大学刚讲完课,媒体就争相报道,虽然题目和侧重点各异,但成龙的一段话都没有省略:

你们知道我是你们的荣誉教授吗?

之前一直请我来讲课,我打马虎眼就过去了,其实我不是不想来,而是不敢来。

北大即使不属于全世界一流的学府,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我来干什么?

你们都是大学生,我连书都没有读多少。

任何一个在座的人的学问都比我的好。

在担任北大荣誉教授之前,成龙是香港院士、博士、荣誉教授,还去剑桥、哈佛用JackieChan(成龙的英文名字)的破英文教过课。

由成龙的话,可以引出另外一个话题:

谁有资格到北大讲课?

很早是周星驰,今年又有刘镇伟、李连杰相继到北大讲课。

查阅相关的新闻就会知道,媒体曾把他们到北大讲课上升到大学精神沦落与否来讨论,而且多持批评态度,认为北大利用演员的知名度作秀,成了明星的后花园和娱乐场所,是大学精神的沦落。

不单影视明星,和通俗沾上边的金庸和李敖到北大讲课,也遭到过铺天盖地的非议。

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演员到中国数一数二的学府讲课,从学术角度讲,意义确实不大。

然而,大学教学生的仅仅是学术吗?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非常经典地解释过: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谓有大楼之谓。

”大学是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不应是大楼、自大的代表。

北大的校训原来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后来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海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都说明“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兼收并蓄精华。

成龙到北大讲课,正是体现了大学的精神。

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够取得成龙、周星驰和金庸、李敖的成就?

又有几人能如成龙那样满世界穿着唐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成龙本身就是一本教材,他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其中的艰辛、坚强和博爱以及民族精神,的确值得大学生们借鉴。

 

16、别的名字

就像中国人以前自报家门叫“燕人张翼德”和“常山赵子龙”一样,我们熟悉的“达·芬奇”,其实是“芬奇镇的列奥纳多”。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们不能言说的东西,从时间的缝隙里和万物一起滋长出来,界定了人们的常识和经验。

比如说一个名字,当你知道他叫这个名字的时候,你知道他在别的地方、别的时代,有人叫他别的名字吗?

就拿达·芬奇来说,研究意大利文学的吕同六先生,叫他“芬奇镇的列奥纳多”。

因为“达”在意大利语里是“在”的意思,“芬奇”则是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也就是达·芬奇本人的出生地,而达·芬奇的全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于是,就像中国人以前自报家门叫“燕人张翼德”和“常山赵子龙”一样,我们熟悉的“达·芬奇”就变成了“芬奇镇的列奥纳多”。

可是约定俗成,如果达·芬奇改名叫“列奥纳多”,我会在第一时间想起《泰坦尼克号》男主角的名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而不是别人。

网上有台湾网友谈论两岸的翻译,说台湾的“梵谷”到大陆变作“凡·高”,好像就成了普通人———如果都这样望文生义的话,大陆的“达·芬奇”,到了台湾变“达文西”,是不是就失却了他旷世少有的磊落英奇了呢?

据说这位大画家可是文武双全的哦,单手便能掰断一只马蹄铁。

罗密欧与朱丽叶,上世纪30年代有旧译叫做“柔蜜欧与幽丽叶”,既“柔”且“幽”,不光“丽”,而且“蜜”,在当时可谓非常之鸳鸯蝴蝶而罗曼蒂克,是很新派的事。

可是放在今天,却怎么看怎么觉得外国人不像跟我们用同一种材料做的,倒像是菠萝蜜一般的水果,或者,至少也是幽兰护肤霜之类。

阳朔西街,清康熙年间便已得名,民国时期赶时髦,改名叫“西马路”,可能那时候“马路”是一种大都市里才有的东西,说出来会比较铿锵有力,比如要是有人一拍胸脯说“我到过上海的四马路”,蒙蒙小地方人,还是很有气势的。

同一条西街,“文革”时改名叫“东风路”,表示要以“东风压倒西风”。

这种荒谬的更名事件,在当时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又一起改了回来。

以上说的是由于地域和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的人们对名字接受上的差异。

也有完全因为断句理解不同,说出来的名字就有天壤之别的,比如外地人到北京,会把“东四/十二条”断作“东四十二/条”———北京可真大,光东边就有四十二条!

再比如外地人买苏州名优特产“真正/老/陆稿荐”的酱汁排骨,不知“陆稿荐”是一老字号,容易断成“真正/老陆/稿荐”,“老陆”反正是一了不起的创始人,以为这一点毫无异议,以为“稿荐”跟“推荐”沾点边,殊不知它在苏州话里,是“草垫”的意思,而“老”是正本清源,廓清所有冒牌货。

名字这东西,习惯成自然,是一种文化的鲜活表征。

即便是在名字这么小的事上,有时候有了分歧都难以互相说服,更何况其他。

赛珍珠写她旅居中国数十年的“异邦客”母亲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一个人要属于一种文化,必须与它同生共长,容不得半点抽离。

如今东奔西走的人多了,不时的“抽离”常常在所难免,知道达·芬奇叫达·芬奇,也不排除人家有时候在有的地方叫叫别的名字。

 

17、有用的猫

有一户人家的母猫生了三只小猫。

三只小猫断奶后,憨态可掬,招人喜爱。

附近的人听说有猫仔可抱养,纷纷前来询问。

不久,便被抱走一只。

这天中午,我在门口乘凉,正好碰到一老汉来看猫仔。

老汉,精短身材,脸色红润,精神抖擞。

母猫带着两只小猫在方桌下纳凉。

老汉在征得人家的同意后,凑近小猫细细观察。

他先是用手势逗小猫玩。

体壮灵活的小花猫摇头摆尾,一双骨碌碌的眼睛煞是可爱;那只小白猫对人爱理不理。

老汉用手疼爱地抚摸小花猫,顺便吹了几声口哨,并赞不绝口。

小花猫挺会招人疼,一跳一跃,颇有几分下山老虎之势。

老汉又把注意力转向小白猫,可他伸手向小白猫示好时,小白猫“喵”的一声,并不买账。

老汉脸色不悦,嘟了一句“丑东西”。

老汉又拿起一块鱼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