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3656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沾益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

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B.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2.下列

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C.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

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

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置弃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B.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C.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E.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风吹雁刘美兰

下午

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

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一会儿,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

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

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J城当公安局局长,J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

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

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W城上班。

W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

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

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

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

“咱不当局长了,回W城吧。

”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手说:

“媳妇儿,你知道吗?

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

J城有着600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

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

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

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

K568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

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

火车开动了,况且且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

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

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

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

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

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

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把他们制伏了。

后来的后来,漂亮的

朱晓玉嫁给了陆迅。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城火车站就要到了……”

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

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W城特色菜。

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加点,开始出现失眠状况后嗜好抽烟了。

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

有一次,母亲说:

“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

”像吗?

怎么可能像陆迅?

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

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

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

“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

”母亲说:

“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

晓玉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

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

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

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

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

(有删改)

7.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准时”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

B.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写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觉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也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态,流下了委屈的泪,人物形象很真实。

C.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色调丰富、意蕴隽永,有着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

D.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8.小说叙述朱晓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9.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

”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

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

秦汉时皇家苑囿。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

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

/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坐姿有多种:

“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因人告其谋反而被罢相入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

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

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

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往后拉,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

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5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B.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C.“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D.“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E.“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用“,”写出了众宾客的愤怒和同仇敌忾。

(2)杜甫《望岳》中从远处望岳,运用拟人手法,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峻雄伟的诗句是:

,。

(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认为“”是不仁义的。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这个行业较早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②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③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只有“中国制造+互联网”握成拳,才能形成合力,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好大喜功的导向。

④自从微信在三年前上线红包项目以来,这项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数字化变体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发红包已意兴阑珊。

⑤成长的日子里从父亲的期期艾艾的神情和言语中,我看出了他对我寄予的厚望。

于是我希望自己像男生一样强。

⑥在小品《你好,李焕英》中,演员贾玲真情投入,表演丝丝

入扣,将剧情演绎得非常感人,让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能否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B.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

C.6月12日,国绕“共创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2020年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昆明市民开启了“逛吃”模式,满足了眼福口福。

D.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顽强刻苦,付出努力,获得成功。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小赵指着李大爷菜摊上的黄瓜问:

“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C.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地祝贺。

D.我刚在同学家坐下来,他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