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3417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活动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体验物质变化的奥妙,形成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体会科学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意识到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体验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目标领悟

科学情感

                    

会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学会用蜡烛给白糖加热,观察物质的变化。

能够通过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能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学会“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学会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探究能力

物质的变化

                

                

             

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知道一些物质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一些变化不会。

认识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认识到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知道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知道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认识到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认识到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科学概念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探究活动

活动一:

物质在变化

1.阅读课本课本第26页,“物质的变化”部分内容,你认为课本介绍的两组物质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一组物质变化的相同之处:

第二组物质变化的相同之处:

2.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3.把平时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名称

变化现象

4.小组讨论

(1)将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按标准分类,并说一说这些物质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吗?

它们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活动二:

让物质发生变化

1.我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能够使物质发生变化?

2.我的设想:

3.阅读课本27页,用课本提供的方法让物质发生变化。

4.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让物质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

我让它变化的方法

我观察到的现象

它们变化的不同之处

一根铁丝

一杯水

一张纸

一支蜡烛

我的解释:

我对物质变化有了新认识,有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形状发生变化的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

A.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B.火柴燃烧C.铁丝弯了

D.纸折成纸鹤E.铁钉生锈了F.水变成水蒸气

2.要使一根木棍变成两根可以采用()方法,要使一根木棍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可以采用()方法。

A.刀砍B.火烧C.打磨

3.关于物质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的作用促使物质发生了变化B.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

C.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的变化,有的不变化

拓展天地

细心观察我们的教室,每天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哪些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大小?

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名称

发生的变化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

活动一:

混合沙和豆子

1.把沙和豆子分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观察记录:

沙的特点

豆子的特点

 

2.把沙和豆子混合起来,仔细观察,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混合过程中的观察

分离后的观察

小结

 

豆子

4.小组讨论:

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形成共识。

 

活动二:

观察白糖的变化

1.我的问题:

给白糖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

2.我的假设:

3.阅读课本28~29页,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4.小组合作,观察实验。

(1)首先观察加热前的白糖,然后给白糖加热,完成实验并记录。

(2)同时观察燃烧前后的蜡烛,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过程中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蜡烛

5.讨论交流:

从白糖和蜡烛燃烧前后发生的变化,我们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的发现:

6.通过本课的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A.米饭烧焦B.白炽灯通电后发光

C.饭菜变馊D.钢锭打成菜刀

E.池塘中的水枯竭了F.糖加热至黑色

G.打开冰箱门后冒白气H.树木做成家具

2.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拓展天地

姐弟俩的辩论

晚上停电了,妈妈点燃了一支蜡烛,姐弟俩围着蜡烛观察。

弟弟说:

“蜡烛燃烧时,蜡受热融化流下来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

”姐姐说:

“不对,蜡烛燃烧渐渐变短,一定产生了新的物质。

”弟弟反驳说:

“你说产生新的物质,在哪里?

你支持谁的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探究活动

活动一:

会变味的米饭

1.品尝一口米饭,什么味道?

再咀嚼一会儿,有什么感觉?

2.想一想,米饭出现甜味,说明了什么?

2.阅读课本30页“米饭是甜的吗”思考:

米饭为什么变甜了?

活动二:

米饭、淀粉和碘酒

1.阅读课本30页“米饭、淀粉和碘酒”部分。

2.小组讨论:

我们怎样观察米饭和淀粉?

3.小组合作,先分别观察描述看到的米饭、淀粉,然后在米饭和淀粉上分别滴上一滴碘酒再观察。

4.小组讨论,描述在米饭和淀粉上滴一滴碘酒后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寻找淀粉的踪迹

1.我的问题:

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呢?

2.我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3.小组合作,利用碘酒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含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仔细咀嚼米饭,过一会儿会出现甜味,那是因为()。

A.米饭中的淀粉是甜的B.米饭中含有糖

C.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2.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A.维生素B.淀粉C.脂肪

3.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发生的变化属于()。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

4.咀嚼米饭感觉到甜味,说明()

A.舌头也是一种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食物的味道

B.米饭中的淀粉本来就是甜的C.只有咀嚼米饭有这种感觉

拓展天地

1.阅读课本31页“制作神秘的信件”,按照介绍的方法写一封信。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信件上的文字显示出来?

2.小实验唾液作用的研究

在淀粉中加入少量的清水,用筷子搅拌均匀,分别装在A.B两个透明的小瓶里。

(1)往A瓶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解释: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加热后的B瓶里加一些唾液,盖上瓶塞摇晃几下后,再滴入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解释:

这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有什么特点,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2.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活动二: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我的问题:

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起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2.我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法:

取一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倒入一匙小苏打。

4.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边观察,边记录。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5.小组讨论,完善记录。

活动三:

产生了什么气体

1.我的问题: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2.我的猜想:

3.阅读课本,了解实验方法。

4.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准备实验。

5.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边观察,边记录。

6.我的发现: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产生了大量的气泡B.没有发生变化C.液体的白醋变成了固体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

A.烧得更旺B.熄灭C.没有变化

3.科学家研究后发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氧气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属于()。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

拓展天地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人工降雨固态的二氧化碳人们称它为“干冰”,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得用局部云体剧烈冷却而产生冰晶,使空气中水蒸气中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制冷在实验室里,“干冰”与乙醚等易挥发液体混合,可以提供—77℃的低温,可以做食品速冻保鲜剂。

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容易,主要利用其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

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

灭火时,灭火器让液态的二氧化碳立即汽化,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

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取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5铁生锈了

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察铁锈

1.我的问题:

铁片和铁锈有什么不同?

2.阅读课本,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3.小组合作,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

 

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

铁片

铁锈

4.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生锈变成锈属于变化。

活动二:

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我的问题:

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2.我的假设: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4.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铁的特点(),铁锈的特点()。

A.有空隙B.光滑C.能导电D.不能导电E.褐红色F.银白色

G.比较脆H.粗糙I.有光泽J.无光泽K.坚韧L.无孔隙

2.假设铁生锈与水有关,实验中我们就要改变()。

A.改变放置铁的环境B.改变铁的体积C.改变铁的重量

3.制定计划前,我们需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因为()

A.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与假设有关B.参与实验的人数与假设有关

C.实验中选择的材料与假设有关

拓展天地

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1)组成合金,以改变铁内部的组织结构。

例如把铬、镍等金属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就大大地增加了钢铁制品的抗生锈能力。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是防止铁制品生锈普遍而重要的方法。

根据保护层的成分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烧制搪瓷、喷塑等。

例如:

车厢、水桶等常涂油漆;机器常涂矿物性油等。

②在钢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锌、锡等。

从而防止铁制品和水、空气等物质接触而生锈。

③用化学方法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也是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好方法。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探究活动

活动一: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1.阅读课本36页,了解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2.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边观察,边记录。

操作要点:

①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②取出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3.思考: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吗?

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认为:

我的证据是:

4.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活动二: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思考:

化学变化中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观察课本37页的插图,回忆

前几课做过的实验,分析比较,做好记录。

实验名称

伴随的现象

2.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3.阅读课本43页,“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在米饭中加入碘酒,会出现()。

A.蓝色B.黄色C.颜色没有变化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会发现()。

A.铁钉上有物质附着B.铁钉的体积变大了

C.铁钉变形了

3.连线

在米饭上滴碘酒颜色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气体

蜡烛燃烧固体变成液体

化学变化

白糖加热发光、发热

拓展天地

1.小实验:

寻找有放热现象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但要注意,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就让我们来寻找生活中有放热现象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吧。

有放热现象的化学变化

有放热现象的物理变化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探究活动

活动一:

科学讨论会

阅读课本38页的实验记录单,小组讨论:

(1)我们组在第5课实验设计作出的假设与课本实验记录中的假设相同吗?

(2)课本中的实验记录单改变的条件是:

我们小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3)我们的实验结果是:

(4)分析铁生锈的原因,我们小组一致认为:

活动二:

铁生锈的快慢

1.我的问题:

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

2.我的假设:

3.阅读课本38~39页的内容,想一想,怎样制定我们的实验计划。

4.小组合作,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设计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5.按照计划,观察实验,做好记录。

铁钉生锈观察记录表

放置位置

空气中

潮湿处

水中

盐水里和空气中

生锈速度

我们的结论

6.小组讨论:

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

缓铁生锈的速度?

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因素是()。

A.空气B.水C.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下列哪个地方铁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干燥的高原

3.观察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现象,需要()。

A.在铁钉上洒水B.把铁钉放置在潮湿的餐巾纸上

C.把铁浸没在水中

4.下列不能防止铁生锈的做法是()。

A.轴承涂油B.脸盆加瓷C.将铁放入盐中

5.观察一辆小自行车,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防锈的措施,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至少2点)

拓展天地

1.阅读课本42页资料库“铁为什么会生锈”。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探究活动

活动一: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40~41页“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部分。

思考:

(1)将本单元的知识归纳整理。

特点:

物质的变化

特点:

2.小组讨论,说一说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做好记录。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3.阅读课本44页“火药的发明”,思考:

(1)火药爆炸属于哪一类的物质变化?

(2)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活动二:

制作饮料

1.阅读课本41页“制作饮料”部分,了解饮料的制作方法。

2.小组合作,尝试制作饮料。

仔细观察,在制作的过程中,饮料中会出现新的物质吗?

小组评价

学习评价

一、阅读目标领悟,交流学习收获。

二、习作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化学变化对人类总是有益的

B.物质的物理变化对人类总是有害的

C.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连线:

将下列生活中物质变化及伴随的现象连线。

在面包上滴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颜色改变

铁钉生锈

点燃火柴、酒精燃烧产生气体化学变化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苹果腐烂发光发热

弯折铁丝

易拉罐被压扁产生沉淀物物理变化

皮筋被拉长

生米煮成熟饭形态变化

水结冰、水变成水蒸气

拓展天地

小实验:

巧除热水瓶内的污垢

热水瓶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在瓶内出现一层厚厚的污垢,怎样才能将它清除掉呢?

(1)物理法。

先把大米灌入热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再用力的摇晃,通过大米与热水瓶内壁的摩擦就可以轻松地将污垢除去。

(2)化学法。

先用白醋到入瓶中,加入温水,然后盖好瓶盖用力摇晃,因为热水瓶内的污垢与白醋接触后经过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这样也可以轻松地将污垢除去。

单元小结与评价

一、选择题。

1.在物质的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形态的变化

2.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A.鸡蛋清B.葡萄糖C.白砂糖D.面包

3.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A.是马铃薯B.是碘酒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4.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是()。

A.盐在水中溶化B.铁钉生锈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5.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

A.①②③⑥⑧B.②③⑤⑧C.②③④⑤⑧

6.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B.在水的的半根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7.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最容易使其生锈。

A.防锈漆B.白醋C.食用油

8.汽水中含有的主要气体是()气体。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

9.食物在体内转化为热量时发生了()。

A.简单的物理变化B.没发生变化C.复杂的化学变化

10.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发明的。

A.古代的科学家B.当时的政府人员C.古代的炼丹道士

 

二、简答题。

1.白糖加热后,会慢慢熔化变成液体状,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

这些现象说明物质产生了哪些变化?

 

2.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

 

三、实验题。

1.实验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1)用到的材料有:

水果刀、碘酒、马铃薯。

(2)探究的方法:

首先用水果刀将一新鲜的马铃薯切开。

再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开面上。

然后仔细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完成实验探究思考回答下问题:

A.列举的材料中还缺:

B.观察到的现象是

C.得出的结论是

2.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盖上一块玻璃片。

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有什么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