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41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方面的探索,包括两部分内容: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材分三目介绍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目,是邓小平理论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提,即介绍新时期理论探索的背景,第二目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第三目从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做了详细的介绍。

二、课程目标:

选修:

1、邓小平理论: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必修:

1、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影像素材较多,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现实性这个特点来行组织教学,课前提示学生学习,重点启发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思考,理解其新时期理论探索对中国社会巨变的作用,让学生联系现实谈自己对理论探索的感受。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与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徘徊局面的相关视频。

教师:

文革结束后,党中央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国民经济处于徘徊局面,在此时复出的邓小平,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做出何种选择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讲授新课】

(一)邓小平理论

合作探究: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什么没有立即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形成背景:

多媒体展示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二:

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思考:

(1)“两个凡是”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2)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3)“两个凡是”的错误会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

请学生们阅读教材P86页第一段及“历史纵横”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两段材料,思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学生思考后展示参考答案:

(1)实质:

坚持“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2)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3)“文革”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徘徊”局面。

教师总结: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第一个背景是

(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

过渡:

这种状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急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来突破这个禁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多媒体展示: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想一想:

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影响:

(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总结:

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1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这篇讲话,是在“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第二个背景是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

由此得出第三个背景是(3)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小结:

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

(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2、形成过程:

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87第一段并联系必修2所学内容归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多媒体播放:

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

(1)产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生回答:

①时间:

1978年底

②内容: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改革开放。

③意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后,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7页第二目的第一、二段,归纳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发展的?

(2)发展:

①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A.时间:

1982年

B.内容: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师总结:

在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②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A.时间:

1987年

B.主要内容: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主要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设问: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归纳:

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发展。

中共十二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发展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合作探究:

邓小平理论是如何走向成熟的呢?

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和教材P87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再结合材料分析?

教师:

播放在关《南方谈话》的相关视频,并展示材料:

材料一: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思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

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

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3)成熟:

南方谈话

A.“南方谈话”内容:

根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本质:

社会主义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判断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意义: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

什么时候邓小平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呢?

(4)完善: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A.时间:

1992年

B.内容:

明确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结: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肯定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教师:

请同学们观看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讲话的视频,思考:

邓小平理论什么时候最终确立的呢?

(5)确立:

中共十五大

A.时间:

1997年

B.内容: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小结: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总结: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产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发展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成熟:

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4)完善: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确立: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回顾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①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建设道路:

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

⑦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关于祖国统一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教师: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它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4、历史地位:

教师:

根据教材P88页第一自然段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广泛的代表性:

涵盖内容广泛(国际国内;正面反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理论地位: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③实践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过渡:

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中央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的旅顺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最重要、最关键是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师:

阅读教材P88第三目第一自然段,归纳其产生的背景?

1、背景: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形势: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2)国内发展:

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A.社会各方面: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2、创立过程:

(1)1989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形成:

2001年七一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确立: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是一种什么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

A.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历史地位:

(1)广泛的代表性: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理论地位: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

(3)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本课小结】

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指导实践。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之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形成背景

【板书设计】

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

主要内容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历史地位

形成背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七、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显得比较困难,在这里我主要通过设置一些比较历史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其中仍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八、巩固练习:

1、邓小平说:

“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4、下列说法与“南方谈话”无关的是()

A.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是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C.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D.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5、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①是开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旗帜

②是指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

③是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产物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①②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

C.祖国统一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政党、怎样建设政党的问题

7、中学生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最近某地拟举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1)展览一:

伟大的三民主义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旗帜。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三民主义中任意两个主张的内容。

(2)展览二: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的介绍。

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

 

写入党章

 

中共十五大

核心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地位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展览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以下是展览主题句: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4)展览四:

重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探索并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请根据结束语及所学知识,就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展重大理论成果提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

1.A2.D3.B4.B5.D6.D

7.

(1)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革命后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核心思想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地位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4)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