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3374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docx

精神科护理学总结

精神护理学(ZGWKSSL)

第一章.绪论

1.精神障碍:

又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问题。

(名词解释)

2.精神护理学:

是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护理.保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

(名词解释)

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1)精神健康的预防

(2)精神障碍的治疗

(3)精神障碍的康复(4)健康教育

4.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

(1)医疗保健权

(2)拒绝住院的权利(3)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4)隐私权(5)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6)知情同意权

(7)通信及会客权(8)诊断复核权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精神障碍的病因

1.生物因素:

(看看就可以了)

(1)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为1%,而如果有该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发生率为10%,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卵双生子,有40%~65%的几率患上该病。

(2)大脑发育的因素: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室更大,灰质的体积更小。

(3)性别和年龄因素:

女性易罹患抑郁症;男性见于狂躁抑郁症;儿童表现为自闭症.多动症。

(4)器质性因素:

感染:

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可导致脑功能紊乱;躯体疾病:

常见的有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糖尿病.低血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化学物质;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2.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外向型人格易患燥狂抑郁症;内向型人格多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见于强迫症。

(2)应激(3)环境因素:

家庭功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

(1)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2)DSM-IV: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总结之前的研究编撰并出版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3)CCMD-3:

«中国精神障碍»

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1.精神症状检查的方法主要是:

交谈和观察(填空)

2.精神症状的特点:

(1)不受患者意识控制

(2)症状难以转移(3)与环境不想称

(4)患者感到痛苦(5)社会功能损害(简答题)

3.常见的精神症状:

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自知力.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意识障碍。

4.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3)感觉倒错(4)内感性不适

5.幻觉:

是指患者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虚幻的知觉体验。

(名词解释)

(1)幻听:

是临床最常见而且最具有诊断性意义的幻觉。

6.感知综合障碍:

指对事物的本质能够正确感知,但对个别属性或局部属性,如事物的形状.大小.比例.距离等产生歪曲的知觉。

(名词解释)

7.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

多见于噪狂症(脑子像抹了油一般。

音联,意联)

(2)思维迟缓:

(脑子生锈了)多见于抑郁症⑶思维贫乏⑷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⑸思维中断、思维被夺⑹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⑻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⑼思维化声⑽病理性赘述11病理性象征思维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维

9.妄想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妄想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却坚信不疑,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

(2)妄想的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内容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0.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11.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似曾相识症、视旧如新症

12.错构:

是指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的事情,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张冠李戴,并坚信不疑。

(名词解释)

13.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名词)

14.情感倒错:

是指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名词解释)

第五章.精神障碍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1.精神障碍患者的急危状态主要包括:

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木僵等

2.精神科最为常见的危急事件是:

暴力行为(填空)

3.

(1)交流技巧:

与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交流时须有1个手臂以上的交往距离;

(2)言语安抚:

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1米左右,呈45°角(切勿正面接触)。

4.暴力行为发生时处理:

(1)寻求帮助

(2)控制局面(3)解除武装(4)隔离(5)约束

5.自杀可分为:

(1)自杀意念

(2)自杀威胁(3)自杀姿态(4)自杀未遂

6.自杀威胁:

指口头上表达自杀的愿望,但无具体自杀行动。

(名词解释)

7.自杀姿态:

指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

(名词解释)

8.自杀的预防:

(1)通知其他工作人员

(2)保护环境安全(3)密切观察(4)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5)使用安全契约(6)给患者提供希望(7)提高患者自尊(8)参加有益活动(9)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简答/问答)

9.预防出走措施:

(1)加强沟通

(2)加强安全管理(3)丰富医院生活(4)社会支持系统(5)加强监护(简答)出走后立刻寻找

第七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器质性精神障碍:

谵妄和痴呆(填空)

2.谵妄:

以意识障碍为主,同时可伴有兴奋躁动,感知觉障碍。

(小儿高热惊厥可引起谵妄)

3.

(1)临床特点:

夜间发作,一天之内常有昼轻夜重的波动,又称落日效应。

(2)意识障碍:

主要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谵妄的核心症状)

4.痴呆:

在脑部广泛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常见的脑部慢行综征(典型症状:

被窃妄想)

5.阿尔茨海默病: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本病占老年痴呆患者的首位,女性多于男性)

6.核心症状:

(1)记忆障碍

(2)认知障碍(3)失语(4)视空间技能障碍,失认及失用

7.与痴呆患者沟通的原则:

<1>一般性原因:

(1)主动倾听:

假如听不懂患者的话,应请患者再重复说一次,如果患者不说,可以用猜测的方式,问患者对或者对,直到了解为止

(2)适当引导:

对抓不住主题的患者,应及时适当的引导话题(3)个体化的交流技巧(4)及时结束(5)充分尊重<2>语音方面:

包括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势<3>非语言方面:

包括脸部表情.身体姿态.动作等。

8.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的鉴别

项目血管性痴呆(VD)阿尔兹海默病(AD)

病理改变脑血管病变脑萎缩

起病情况缓慢起病,可有急性发作隐匿

病程阶梯式恶化波动较大持续性进行性发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多于男性

早期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失眠、记忆力下降。

近记忆力障碍

精神症状情感脆弱、情绪波动不稳、个体改变不明显情感淡漠或新快、个性改变早

自知力保持并且不断加重,早期丧失自知力

全身性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晚期常合并压疮、肺炎等

CT检查多发性梗死,腔隙性梗死软化灶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第八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精神活性物质:

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化学物质。

(名词解释/选择)

2.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可分为:

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填空)

3.临床主要表现为:

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

4.精神依赖:

构成物质滥用和依赖的主要特征。

(填空)

5.滥用:

也称有害使用,是指偏离医疗所需或有悖于社会常规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明显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问题

6.耐受性:

是指长期重复是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其药效逐渐减低。

要达到预期效应,必须增加该物质的剂量,若仍使用相同剂量则效果明显降低。

7.戒断状态:

指减少使用剂量,或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结抗药占据受体后出现的一组特殊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症状群,其表现往往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相反。

8.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如酒精,巴比妥类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苯丙胺(冰毒.麻果)(3)大麻(4)致幻剂(5)阿片类:

如阿片(鸦片),吗啡,海洛因,杜冷丁(6)挥发性有机溶剂:

如丙酮,汽油,四氧化碳(7)烟草(选择)

9.精神活性物质的临床表现:

<1>急性酒中毒:

(1)单纯性醉酒

(2)病理性醉酒(3)复杂性醉酒。

<2>酒依赖特征:

(1)强制性饮酒渴求

(2)固定的饮酒模式(3)视饮酒高于一切活动(4)酒耐受量不断提高(5)用量不足时出现戒断症状(6)戒酒后反复重蹈覆辙

10.酒依赖并发症:

(1)酒相关性幻觉症及妄想

(2)酒相关性遗忘障碍(3)酒中毒性脑病(酒相关性痴呆)(4)躯体并发症

11.阿片类物质依赖的临床表现:

改变心境、镇静、便秘。

替代药物:

美沙酮、丁丙诺啡

急性中毒三联征:

昏迷、呼吸抑制、瞳孔针尖样大小

第九章.精神分裂症及护理

1.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名词解释)

2.精神分裂症是: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填空)

3.临床表现:

前驱期症状:

类神经症状、情绪改变、认知改变、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体改变显症期症状:

幻觉(幻听最常见)、妄想、瓦解症状群(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不适当情感)

临床分型:

偏执型(疑)最常见。

青春型(乱)较常见。

紧张型(懒)。

单纯型(呆)。

未分化型。

4.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原则。

5.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对于兴奋.不合作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宜在重症室内进餐,由护理人员专门照顾;因被害妄想而拒食或少食的患者,可与其他病友共同进餐或自行取食;自罪妄想的患者认为自己不配吃饭,可将饭菜混合,误认为是剩饭菜而食用;对在餐厅集体进食的患者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进食量和速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嘱其缓慢进食,以半流食为宜。

营养供给不足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鼻饲混合奶或静脉输液,防止发生衰竭。

睡眠护理:

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睡眠过多、睡眠规律倒置等,除常规的睡眠护理外,夜间巡视病房需重点观察蒙头入睡、佯装入睡、辗转无眠及经常如厕的患者。

防止患者伺机逃跑和自杀等行为。

个人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应利用一切机会向患者宣讲卫生防病知识。

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一般患者可督促自行做好个人卫生。

年老体弱、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重点照顾,勤理发、刮胡须、定期沐浴更衣,剪指甲,女

患者还要加强经期卫生护理。

第十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情感性精神障碍:

也称心境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名词解释)

2.狂躁症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抑郁症见于秋冬季节。

3.噪狂发作患者的典型表现为"三高":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抑郁发作患者表现为"三低":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4.抑郁发作表现为“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情感低落是抑郁发作的核心临床症状。

(填空)

5.晨重夕轻:

典型抑郁症的患者其抑情绪有晨重夕轻的波动表现。

6.狂躁发作的治疗:

锂盐是治疗首选药物,常用的锂盐为碳酸锂。

第十二章.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及护理

1.应激相关障碍是:

一组主要由强烈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名词)

2.应激障碍主要包括:

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填空)

3.应激障碍的特点:

(1)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症状表现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关。

⑶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⑷病因大多数为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因素。

4.急性应激障碍:

是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

(名词解释)

5.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名词解释)

6.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核心症状:

(1)闯入性症状

(2)回避症状(3)警觉性增高症状(填空)

7.适应障碍:

(1)一个月内出现

(2)病程持续事件一般不超过6个月(填空)

第十三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1.治疗进食障碍的重要方法是:

心理治疗(填空)

2.心理治疗包括:

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填空)

3.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以睡眠.进食和性功能等生理功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

(填空)

4.进食障碍:

是一组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摄食行为异常和心理紊乱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5.进食障碍临床类型主要包括:

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

(填空)

6.神经性厌食:

是指个体对自身体像的感知歪曲,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导致体重显著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名词解释)

7.厌食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就餐环境:

安静舒适;食物种类:

自行选择;就餐时间:

不超过30min,就餐后1小时陪伴;防止诱吐,并限制过度活动。

(简答)

8.神经性厌食:

是指反复发作的.强烈的进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和伴有惧怕发胖观念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名词解释)

症状标准:

有意减轻体重,体重显著下降。

与其年龄和身高的标准体重相比减少了15%或以上,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

9.失眠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难以入睡,其次是早醒和维持睡眠困难。

(填空)

10.失眠症诊断:

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11.睡眠知识宣教:

(1)生活规律

(2)睡前2h避免易兴奋的活动(3)白天多在户外活动,接受太阳光照(4)用熟悉的习惯帮助入睡(5)睡前使用诱导放松法(6)营造最佳的睡眠环境(7)镇静催眠药的正确使用(问答)

12.睡眠用药指导:

(1)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并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减轻白天镇静作用

(2)间断给药(每周2~4次)(3)短期用药(连续用药不超过3~4)(4)缓慢停药

(5)用药不可同时饮酒(简答)

 

第十四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与护理

1.精神发育迟滞:

是一组由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其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

(名词/填空/选择)

2.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良为主要表现。

(填空)

3.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表现:

(1)轻度:

智商在50~69

(2)中度:

智商在35~49(3)重度:

智商在20~34(4)极重度:

智商在20一下。

(5)临床类型:

苯丙酮尿症:

金发碧眼

4.儿童孤独症:

广泛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

(名词解释)

5.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

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填空)

6.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填空)

7.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2)语言障碍(3)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4)感知觉异常(5)智力障碍(简答)

8.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又称为多动障碍或多动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显著的不能集中注意力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容易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名词解释)

9.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最重要,最主要的症状是:

注意障碍。

(填空/选择)

10.品行障碍:

是指儿童少年期反复持久出现的严重违反其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行为,这些以发社会性.攻击性和对立违抗性为特征,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