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367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山东 刘秀珍

 

【课标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备考指要】

 

1.因为本单元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点,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查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查某种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需关注如下热点:

(1)以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

(2)中外同一时期思想成就的联系与比较,如孔子与苏格拉底,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

 

3.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4.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要与现实社会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考点1  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

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夏呈现繁盛景象。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吸收____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_”又“______”。

 

(3)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_______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朝:

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________,儒学大师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程朱理学

 

(1)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_______”。

 

(2)代表人物:

北宋时期的______、______兄弟和南宋时期的______,成就最为突出。

 

(3)二程的观点

 

①世界本原:

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______,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伦理观:

把_______和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

提出“________”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4)朱熹的观点

 

①世界本原:

同二程。

 

②伦理观:

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_______,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_______,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强调“________,________”。

 

③认识论:

认为“格物致知”中的“物”是指天理、________、圣言、世故。

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5)影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_________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_________。

 

②朱熹编著的《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______”学派。

 

3.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的思想

 

①把“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_________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______。

 

(2)王阳明的思想

 

①吸收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________”“________”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说。

 

(3)影响

 

①明朝中期以后,________得到广泛传播。

 

②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以及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①明朝后期,中国社会________空前尖锐。

 

②江南一带的_______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③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2)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________依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________,________”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③认为穿衣吃饭就是“________”,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时期的要求。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思想主张

 

①对________进行猛烈抨击,尖锐的揭露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________,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_______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意义:

政治主张抨击了________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________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主张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________的思想。

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2)意义: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________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主张

 

①世界本原:

认为世界是___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

人为主观的认识是由________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辩证法:

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_______思想。

 

(2)意义: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______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评价:

明末清初,黄宗羲、________和________三位进步思想家对________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重难突破】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相同点:

 

(1)思想来源:

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2)思想主张:

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根本目的:

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都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地位:

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6)影响:

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

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2.不同点:

 

(1)宇宙构成: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2)认识论:

程朱理学主张只有深刻探究万物,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3)方法论:

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4)作用和影响:

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

 

【迁移应用】

 

1.《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2.“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

 

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

 

二、全面掌握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背景

经历

1.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2.政治上:

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3.思想文化上:

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

4.生活经历:

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主要思想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唯物主义思想

 

 

具体主张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2.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1.世界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有规律;

3.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④朴素辩证法思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代表作品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

具体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1.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2.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对理学的批判

 

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共同影响

1.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3.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评价认识

 

 

1.继承晚明进步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2.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

4.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只是一种民主思想的启蒙,目的是质疑清朝政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本质并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作为地主阶级的儒家代表,仅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5.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他们是用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精神来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空谈,反对唯心主义,所以仍然是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6.他们的思想尽管很活跃,但是在当时并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理学。

 

【迁移应用】

 

3.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三、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也给进步思想造成了巨大压力,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迁移应用】

 

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

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四、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的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产生,但被冷落

 

(1)孔孟在政治上主张“仁”,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其学说强调道德教化,重视伦理亲情,有一定进步性

 

(2)但这些主张脱离当时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能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遭打击

 

(1)秦朝时,儒生依旧遵循旧的思想主张,攻击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2)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

 

 

(1)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统”等思想内容,

 

这些主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宋明时期新的发展

 

(1)宋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2)明王阳明创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

 

(3)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5.明清之际出现创新

 

(1)四书五经僵化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专制统治日趋腐朽。

 

(2)“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等思想。

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紧,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6.维新变法时期:

儒家思想“被附会”新意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代表,,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旨在宣传维新变法。

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现实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减少改革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

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统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思想。

 

8.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

儒家思想遭到冷遇和打击

 

(1)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无可挑战地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和马克思主义意见不一的儒学继续逐渐遭遇厄运,受到更为猛烈、更有组织的批判。

 

(2)“文革”时期,更是开展“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等闹剧,对儒学文化进行全民规模的、彻底性地破坏,也最终将反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向了历史的顶点,儒学思想在我国影响进一步减弱。

     

 

9.改革开放以来:

儒家思想重现价值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儒学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

 

(2)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迁移应用】

 

7.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8.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五、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1.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1)总的原则是继承其中的精华,弘扬其中优良部分,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值得继承和肯定的主要部分:

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同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等,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都是继承和发扬的道德精神。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伦理道德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4.儒家思想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明显的。

首先其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其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

不利于科学和民主,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对这些落后的内容也应该批判和否定。

因此,应该肯定明清进步思想家和新文化斗士对儒家的批判。

 

【迁移应用】

 

9.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忠、孝、廉、节”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典例剖析】

 

1.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剖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C不是其共同点;“探究万物”以明理是朱熹的主张,故D不是其相同点;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B为双方共识。

 

【答案】B

 

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剖析】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