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3363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docx

诗歌情感与思想学案苏教版

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学案

考纲要求: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古典诗歌作品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  ④闺中怀人

4.赠友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

杜甫《春夜喜雨》

⑦生活哲理的阐释 如:

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⑧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狂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⑨爱情婚姻(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

⑩宫怨类(主要抒发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

或抒写孤独寂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或描写长夜难眠、漏尽灯残、愁重如山的悲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

2.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例1:

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

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

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

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

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尾注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

诗人一大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

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

可见诗人等待之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

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

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答案:

“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3、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

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

例1:

请看2007年福建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仅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

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

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例2: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案:

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

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答案: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用典、比喻。

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曰: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①通过用典和比喻暗示奸邪为非作歹,暗示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②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长安不见”忧贤者不得任用,报国无门,表达了一腔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4、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有。

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

例1: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

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

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

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

此处指论诗。

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答: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

的表现手法。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答案: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

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5、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

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

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夜深

唐·王维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解析]从抓关键字入手,可知王诗表现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现的心境是“静”。

与此照应,王诗写了“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王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景衬托出了不同的心境。

人们常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然而,古诗的特点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将以上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主旨

高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

三.记住常用术语: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题赠、欣喜、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乐观、豁达、旷达、忧愁、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惆怅、孤独、烦闷、郁闷、恬淡、闲适、激愤、仰慕、激昂、奔放、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怀友)、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等。

学习过程:

一.设题类型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5、主旨是什么;

6、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说说理由。

7、和形象、语言、技巧结合起来考查。

二,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

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4、文本中的情态词及作品复杂的情感;

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6.抓诗歌形象,通过诗歌形象把握感情

7、抓诗歌语言,通过诗歌语言把握感情8、抓诗歌技巧,通过诗歌技巧把握感情

【答题思路流程】答题格式:

(1)、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什么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必要时加点评价

(3)答题范式: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全国)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

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分)

【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

“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

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

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

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纵观全题:

题目考点实实在在,考查难度适中适度。

【答题示例2】(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表现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1分)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写出山泉自洁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2分)

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分)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骊山一炬,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元)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两首元曲都是怀古小令,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

试分别加以概括。

答:

(2)这两首元曲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请做具体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释】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3.(2007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2007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5.(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6.(06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

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

郊野。

③棰:

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

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7.(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答: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